内與外
關燈
小
中
大
人不很了解,覺得沒有正确地認識對方,覺得他的話于對方毫無用處,覺得無法找到共同的立場來進行一次合宜的談話。
而且艾爾文的臉上始終浮現着那種友善的微笑,已經使弗裡德利希幾乎開始憎恨了。
在這場費勁的交談的片刻間歇時候,弗裡德利希環視着這間非常熟悉的書房,看見牆上用一枚大頭針松松地釘着一張紙。
這情景奇異地感動了他,喚醒了對往昔的回憶,因為他随即記起,很久以前,還在學生年代,艾爾文就有這種習慣,随時把一個思想家的名言或一位詩人的佳句用這種方法挂在眼前以便牢記不忘。
他站起身,走到牆邊,去讀那張紙。
他讀着艾爾文用秀麗的字體寫下的句子: &ldquo無物在外,無物在内,因在外者,也即在内。
&rdquo 他臉色蒼白地呆了片刻。
它就在這裡!他正站在這可怕的東西前面!換了别的時候,他也許會放過這張紙,會寬宏大量地予以容忍,把它看作一種怪想,一種無傷大雅、人人難免的嗜好,也許會把它看成是一種需要加以愛惜的、小小的感傷情緒。
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他覺得這些字不是出于一時的詩興而寫下的,也不是艾爾文經過這麼多年以後又回到青年時代的老習慣而寫下的一種怪想。
&mdash&mdash這裡寫着的是他朋友當前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種自白,是神秘主義!艾爾文完全叛變了。
他慢慢轉過身子,朋友臉上仍閃耀着明朗的笑容。
&ldquo把這個給我解釋一下!&rdquo他要求說。
艾爾文非常友好地點點頭。
&ldquo你從未見過這句名言嗎?&rdquo &ldquo見過,&rdquo弗裡德利希叫道,&ldquo我當然知道它。
這是神秘主義,是諾斯提派(1)學說。
它也許富有詩意,但是&hellip&hellip這樣吧,請你給我解釋一下這句句子,并且告訴我,為什麼把它挂在牆上。
&rdquo &ldquo我很樂意說,&rdquo艾爾文回答。
&ldquo這句名言是我近來正在研究的認識論的入門指導,而且已經大大造福于我了。
&rdquo 弗裡德利希硬抑制着自己的不滿。
他問道:&ldquo一種新的認識論?有這種東西嗎?它的名稱是什麼?&rdquo &ldquo噢,&rdquo艾爾文回答,&ldquo隻不過對我是新的而已。
它是非常古老和受人尊敬的。
它就叫魔法。
&rdquo 話說完了。
弗裡德利希聽到如此坦率的供認不由得大吃一驚,渾身起了一陣戰栗,覺得他的死對頭正附在朋友身上和他面對面呢。
他沉默着。
他不知道自己更接近于憤怒,還是更接近于悲傷,由于無可挽回的損失而引起的痛苦感覺充滿了整個身心。
他久久地沉默着。
然後他裝出诙諧的聲調,開始詢問: &ldquo你現在想當一個魔法師嗎?&rdquo &ldquo是的,&rdquo艾爾文毫不猶豫地回答。
&ldquo一種魔術師的門徒,是不是?&rdquo &ldquo不錯。
&rdquo 弗裡德利希又沉默了。
周圍一片寂靜,隔壁房間一隻鐘的滴答聲清晰可聞。
過了一會兒他說道:&ldquo你明白,你正在放棄你和嚴肅的科學之間的一切合作,因而也放棄了和我之間的一切合作。
&rdquo &ldquo我不希望這樣,&rdquo艾爾文回答。
&ldquo但是事情非這樣不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rdquo 弗裡德利希忍不住大叫道:&ldquo你有什麼辦法嗎?同這種兒戲、同這種對于魔法的不值分文的可悲的信仰斷絕吧,徹底地一刀兩斷吧!你如果還要我尊敬你,這是唯一的辦法。
&rdquo 艾爾文微微一笑,雖然他此刻也已不再感到愉快。
&ldquo你這麼說,&rdquo他的聲音如此輕柔,以緻透過他那安詳的語聲,似乎還可以聽見弗裡德利希那怒氣沖沖的吼聲在房間裡回響。
&ldquo你這麼說,好像事情是在我的意志範圍之内,好像我有選擇的餘地似的,弗裡德利希。
事情并非如此。
我沒有選擇的餘地。
并非我選擇了魔法,而是魔法選擇了我。
&rdquo 弗裡德利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ldquo那麼再見了,&rdquo他疲乏地說着,一邊站起身來,沒有向對方伸手告别。
&ldquo别這樣!&rdquo艾爾文高聲叫道。
&ldquo别這樣離開我。
就算我們中有一個人是垂死者吧&mdash&mdash我看事情正是如此!&mdash&mdash那麼也要好離好散。
&rdquo &ldquo那麼我們中間誰是垂死者呢,艾爾文?&rdquo &ldquo今天是我,朋友。
誰想獲得新生,必須先準備死亡。
&rdquo 弗裡德利希再一次走近那張紙,閱讀那句關于内與外的格言。
&ldquo那麼好吧,
而且艾爾文的臉上始終浮現着那種友善的微笑,已經使弗裡德利希幾乎開始憎恨了。
在這場費勁的交談的片刻間歇時候,弗裡德利希環視着這間非常熟悉的書房,看見牆上用一枚大頭針松松地釘着一張紙。
這情景奇異地感動了他,喚醒了對往昔的回憶,因為他随即記起,很久以前,還在學生年代,艾爾文就有這種習慣,随時把一個思想家的名言或一位詩人的佳句用這種方法挂在眼前以便牢記不忘。
他站起身,走到牆邊,去讀那張紙。
他讀着艾爾文用秀麗的字體寫下的句子: &ldquo無物在外,無物在内,因在外者,也即在内。
&rdquo 他臉色蒼白地呆了片刻。
它就在這裡!他正站在這可怕的東西前面!換了别的時候,他也許會放過這張紙,會寬宏大量地予以容忍,把它看作一種怪想,一種無傷大雅、人人難免的嗜好,也許會把它看成是一種需要加以愛惜的、小小的感傷情緒。
現在情況就不同了。
他覺得這些字不是出于一時的詩興而寫下的,也不是艾爾文經過這麼多年以後又回到青年時代的老習慣而寫下的一種怪想。
&mdash&mdash這裡寫着的是他朋友當前所從事的事業的一種自白,是神秘主義!艾爾文完全叛變了。
他慢慢轉過身子,朋友臉上仍閃耀着明朗的笑容。
&ldquo把這個給我解釋一下!&rdquo他要求說。
艾爾文非常友好地點點頭。
&ldquo你從未見過這句名言嗎?&rdquo &ldquo見過,&rdquo弗裡德利希叫道,&ldquo我當然知道它。
這是神秘主義,是諾斯提派(1)學說。
它也許富有詩意,但是&hellip&hellip這樣吧,請你給我解釋一下這句句子,并且告訴我,為什麼把它挂在牆上。
&rdquo &ldquo我很樂意說,&rdquo艾爾文回答。
&ldquo這句名言是我近來正在研究的認識論的入門指導,而且已經大大造福于我了。
&rdquo 弗裡德利希硬抑制着自己的不滿。
他問道:&ldquo一種新的認識論?有這種東西嗎?它的名稱是什麼?&rdquo &ldquo噢,&rdquo艾爾文回答,&ldquo隻不過對我是新的而已。
它是非常古老和受人尊敬的。
它就叫魔法。
&rdquo 話說完了。
弗裡德利希聽到如此坦率的供認不由得大吃一驚,渾身起了一陣戰栗,覺得他的死對頭正附在朋友身上和他面對面呢。
他沉默着。
他不知道自己更接近于憤怒,還是更接近于悲傷,由于無可挽回的損失而引起的痛苦感覺充滿了整個身心。
他久久地沉默着。
然後他裝出诙諧的聲調,開始詢問: &ldquo你現在想當一個魔法師嗎?&rdquo &ldquo是的,&rdquo艾爾文毫不猶豫地回答。
&ldquo一種魔術師的門徒,是不是?&rdquo &ldquo不錯。
&rdquo 弗裡德利希又沉默了。
周圍一片寂靜,隔壁房間一隻鐘的滴答聲清晰可聞。
過了一會兒他說道:&ldquo你明白,你正在放棄你和嚴肅的科學之間的一切合作,因而也放棄了和我之間的一切合作。
&rdquo &ldquo我不希望這樣,&rdquo艾爾文回答。
&ldquo但是事情非這樣不可,我又有什麼辦法呢?&rdquo 弗裡德利希忍不住大叫道:&ldquo你有什麼辦法嗎?同這種兒戲、同這種對于魔法的不值分文的可悲的信仰斷絕吧,徹底地一刀兩斷吧!你如果還要我尊敬你,這是唯一的辦法。
&rdquo 艾爾文微微一笑,雖然他此刻也已不再感到愉快。
&ldquo你這麼說,&rdquo他的聲音如此輕柔,以緻透過他那安詳的語聲,似乎還可以聽見弗裡德利希那怒氣沖沖的吼聲在房間裡回響。
&ldquo你這麼說,好像事情是在我的意志範圍之内,好像我有選擇的餘地似的,弗裡德利希。
事情并非如此。
我沒有選擇的餘地。
并非我選擇了魔法,而是魔法選擇了我。
&rdquo 弗裡德利希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ldquo那麼再見了,&rdquo他疲乏地說着,一邊站起身來,沒有向對方伸手告别。
&ldquo别這樣!&rdquo艾爾文高聲叫道。
&ldquo别這樣離開我。
就算我們中有一個人是垂死者吧&mdash&mdash我看事情正是如此!&mdash&mdash那麼也要好離好散。
&rdquo &ldquo那麼我們中間誰是垂死者呢,艾爾文?&rdquo &ldquo今天是我,朋友。
誰想獲得新生,必須先準備死亡。
&rdquo 弗裡德利希再一次走近那張紙,閱讀那句關于内與外的格言。
&ldquo那麼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