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教育父母
關燈
小
中
大
讓他們很不愉快。
我們可以理解,一個老師魯莽或者過于積極地接近這樣的父母,會失去赢得父母到他那一邊的所有可能性。
甚至會讓許多家長離得更遠。
由此,他們以一個很不正式的态度會見老師,而且讓自己顯得難以接近。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向父母表明,老師依賴于他們的援助來教育小孩,最好使他們情緒穩定,使他們能以一個友好的方式與老師談話。
同時,也不要忘記,父母常常受傳統、陳舊的教育方法影響太深,不要期望他們很快就跳出這種思維框架。
例如,如果一個父親已經習慣了用嚴厲的措辭和刻薄的表情使孩子喪失信心,那他自然很難在十年後突然以一種友好的、溫和的态度與孩子進行交流。
這裡要提到的是,如果一個父親突然改變了他對孩子的全部态度,那麼,孩子起初就會難以相信這個轉變是真誠的。
他會把這種改變看作一種詭計,而且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對這種轉變有信心。
即使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家長也不例外。
這裡,有一個中學校長常常批評和挑剔自己的兒子,幾乎使兒子處于崩潰的邊緣。
這位校長在和我們的談話中也意識到了這些,他回家後對自己的兒子發表了一通嚴厲刻薄的說教。
不過,由于他的兒子一直很懶惰,他又再次發了脾氣。
每一次,隻要他的兒子沒有做讓他開心的事,他都要發火,而且暴戾地說教。
如果一個自認為是教育者的校長都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想象那些認為每個孩子都必須為自己犯下的錯誤受到鞭打懲罰、成長在這樣的教條主義思想中的父母會怎麼樣。
在和這樣的父母交談時,老師們必須以一種圓滑、委婉的措辭來進行談話。
我們不要忘記,毆打孩子的教育習慣在貧窮階級中分布得十分廣泛。
因此,來自這些階層的孩子們,在老師的糾正教育後回到家中,還會發現父母的鞭打教育也在等着他們。
一想到我們的教育努力總是由于這些不明智的父母而功虧一篑時,我們就感到十分悲哀。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經常由于同樣的錯誤而受到兩次處罰,而我們認為,懲罰一次就足夠了。
我們知道,伴随着這種雙倍懲罰,會帶來很多惡劣的後果。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小孩必須把糟糕成績單帶回家,但由于擔心父母的一頓鞭打,他便不給父母看,同時也擔心學校的懲罰,他便開始逃學,或者在成績單上仿造父母的簽名。
我們不能忽視這些事實,也不該對此掉以輕心;我們必須聯系孩子的處境,而去教育孩子。
我們要問自己:如果我一意孤行,将會發生什麼?它将如何影響這個孩子?我可以做些什麼必然會對孩子産生有益影響的事情呢?孩子已經到了能承擔責任的地步嗎?從中他能學到一些建設性的東西嗎? 我們知道,兒童和成人在應對困難時有多麼不同。
在我們試圖重塑一個孩子的生活模式時,我們必須以一種最謹慎的态度對待這件事,同時,還要确保這件事有一個正确良好的結果。
隻有那些對孩子的教育和再教育深思熟慮、進行過客觀判斷的人才能夠更确定地預測出教育努力的結果。
在教育工作中,實踐和勇氣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
即相信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總能找到防止孩子們走向崩潰的方法。
首先,我們絕不要因為這些古老、公認的準則其年代太久遠就放棄使用。
那些已經習慣把一個人看作是一個整體、把單個現象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的人,将比那些習慣于抓住一個症狀并且根據一些僵硬的思想來治療它的人更能理解和幫助孩子。
例如,一個老師因為孩子沒有做家庭作業,就立即就此事寫了一個便箋給孩子的父母。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為兒童教育帶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解的嶄新時代。
而科學也正在擺脫那些教育舊習和傳統。
我們獲取的新知識給了老師更多的責任,但是作為補償,這也給了老師對于兒童的問題的更多認識,運用這些認識,老師有更大的能力幫助那些由他照料的小孩。
重點是要記住,那些脫離了人格統一性的單一行為表現并沒有意義,隻有當我們将它與人格整體性聯系起來研究時,才可以真正理解它。
我們可以理解,一個老師魯莽或者過于積極地接近這樣的父母,會失去赢得父母到他那一邊的所有可能性。
甚至會讓許多家長離得更遠。
由此,他們以一個很不正式的态度會見老師,而且讓自己顯得難以接近。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向父母表明,老師依賴于他們的援助來教育小孩,最好使他們情緒穩定,使他們能以一個友好的方式與老師談話。
同時,也不要忘記,父母常常受傳統、陳舊的教育方法影響太深,不要期望他們很快就跳出這種思維框架。
例如,如果一個父親已經習慣了用嚴厲的措辭和刻薄的表情使孩子喪失信心,那他自然很難在十年後突然以一種友好的、溫和的态度與孩子進行交流。
這裡要提到的是,如果一個父親突然改變了他對孩子的全部态度,那麼,孩子起初就會難以相信這個轉變是真誠的。
他會把這種改變看作一種詭計,而且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對這種轉變有信心。
即使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家長也不例外。
這裡,有一個中學校長常常批評和挑剔自己的兒子,幾乎使兒子處于崩潰的邊緣。
這位校長在和我們的談話中也意識到了這些,他回家後對自己的兒子發表了一通嚴厲刻薄的說教。
不過,由于他的兒子一直很懶惰,他又再次發了脾氣。
每一次,隻要他的兒子沒有做讓他開心的事,他都要發火,而且暴戾地說教。
如果一個自認為是教育者的校長都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可以想象那些認為每個孩子都必須為自己犯下的錯誤受到鞭打懲罰、成長在這樣的教條主義思想中的父母會怎麼樣。
在和這樣的父母交談時,老師們必須以一種圓滑、委婉的措辭來進行談話。
我們不要忘記,毆打孩子的教育習慣在貧窮階級中分布得十分廣泛。
因此,來自這些階層的孩子們,在老師的糾正教育後回到家中,還會發現父母的鞭打教育也在等着他們。
一想到我們的教育努力總是由于這些不明智的父母而功虧一篑時,我們就感到十分悲哀。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經常由于同樣的錯誤而受到兩次處罰,而我們認為,懲罰一次就足夠了。
我們知道,伴随着這種雙倍懲罰,會帶來很多惡劣的後果。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小孩必須把糟糕成績單帶回家,但由于擔心父母的一頓鞭打,他便不給父母看,同時也擔心學校的懲罰,他便開始逃學,或者在成績單上仿造父母的簽名。
我們不能忽視這些事實,也不該對此掉以輕心;我們必須聯系孩子的處境,而去教育孩子。
我們要問自己:如果我一意孤行,将會發生什麼?它将如何影響這個孩子?我可以做些什麼必然會對孩子産生有益影響的事情呢?孩子已經到了能承擔責任的地步嗎?從中他能學到一些建設性的東西嗎? 我們知道,兒童和成人在應對困難時有多麼不同。
在我們試圖重塑一個孩子的生活模式時,我們必須以一種最謹慎的态度對待這件事,同時,還要确保這件事有一個正确良好的結果。
隻有那些對孩子的教育和再教育深思熟慮、進行過客觀判斷的人才能夠更确定地預測出教育努力的結果。
在教育工作中,實踐和勇氣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
即相信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們總能找到防止孩子們走向崩潰的方法。
首先,我們絕不要因為這些古老、公認的準則其年代太久遠就放棄使用。
那些已經習慣把一個人看作是一個整體、把單個現象作為整體的一部分的人,将比那些習慣于抓住一個症狀并且根據一些僵硬的思想來治療它的人更能理解和幫助孩子。
例如,一個老師因為孩子沒有做家庭作業,就立即就此事寫了一個便箋給孩子的父母。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為兒童教育帶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解的嶄新時代。
而科學也正在擺脫那些教育舊習和傳統。
我們獲取的新知識給了老師更多的責任,但是作為補償,這也給了老師對于兒童的問題的更多認識,運用這些認識,老師有更大的能力幫助那些由他照料的小孩。
重點是要記住,那些脫離了人格統一性的單一行為表現并沒有意義,隻有當我們将它與人格整體性聯系起來研究時,才可以真正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