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教育失誤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知道,他12歲),他的回答是11歲。
我們絕不應該把這樣的一個錯誤答案當作是一個意外,因為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知道自己的年齡。
我們非常确定,這樣的錯誤是有内在原因的。
如果我們考慮這個孩子所經曆的再來聯想他的回答,我們得到這樣的印象,即他在盡力回到過去。
他想回到那個他年齡小、身體弱、比現在需要更多幫助的過去。
我們可以從已經掌握的事實中來重建他的人格系統。
這個孩子不想從完成他這個年齡力所能及的任務中尋求肯定和拯救,而是相信并表現得他好像沒有像别人那樣發育完全,也無法和别人競争。
這種落後于别人的想法還體現在他有意說小自己的年齡。
他可能回答自己是11歲,但是有些情況下他的行為卻像5歲兒童。
他如此确信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他會盡量調整自己所有的行為活動以應驗自己這種假設的落後想法。
這個孩子在白天還會尿床,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大便。
當這個孩子認為自己或相信自己仍然是一個嬰兒時,這些症狀就會出現。
這也證實了我們的觀點,即這個男孩想固守過去。
如果可能的話,他也願意回到過去。
在這個孩子出生之前家裡一直有一個保姆,孩子也非常依戀她。
一有機會,保姆就會取代母親的位置來照顧小孩,就像是他的堅強後盾一樣。
我們可以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男孩過去如何生活,知道他不喜歡早起。
他的家人曾帶着對他厭惡的表情向我們描述他起床要花多久的時間。
由此,我們的結論是這個男孩不喜歡上學。
一個無法與同學們和睦相處、覺得自己很壓抑、不相信自己可以有所成就的孩子是不可能喜歡上學的。
因此,他不想早起,不想準時去上學。
但是他的保姆卻說他想去學校。
事實上,隻有在他生病的時候才會請求允許自己早起去上學,這和我們所說的一點也不矛盾。
隻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是:&ldquo保姆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rdquo答案很明顯,也很有趣。
當這個男孩生病的時候,他可以允許自己說想去學校,因為他肯定知道這個保姆會回答,&ldquo你不能去,因為你生病了&rdquo。
可是,他的家人并不了解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他們不知道該拿這個男孩怎麼辦。
我們也有很多機會觀察到,保姆并不理解男孩的心裡真正在想什麼。
有時,這個家長會直接把孩子送到我們診所來治療。
原因是這個男孩居然從保姆那裡偷錢去買糖果。
這也表明他表現得像一個極其幼小的孩子,這種偷錢買糖果的行為也非常幼稚。
隻有非常年幼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對糖果的貪婪時才會采取這種方式,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機能。
這個案例的心理含義是,&ldquo你必須看護我,否則我有能力做一些頑皮的事情&rdquo。
男孩試着不斷地做一些可以讓别人關注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
如果我們比較他在家裡和在學校的情況,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很明顯。
在家裡,他可以讓人們關注自己,而在學校他不能。
但誰能做一些事情糾正他們的行為呢? 在這個男孩被送到我們診所之前,他都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落後的、卑劣的孩子,但其實他一點都不應該被劃為此類。
他完全是一個正常的孩子,隻要他有了自信,他就可以獲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成就。
隻是他總是傾向于悲觀地看待每一件事,在他進一步努力之前,他就已經接受了自己一定會失敗這一臆想。
他的每一個舉止都表現出他缺失自信,而且這一點在老師的報告中也得到了确認,&ldquo他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漫不經心、沒有朋友等&rdquo。
他如此明顯的缺乏自信,以緻所有人都會看到它,而他的處境又是如此的糟糕,因此我們也很難改變他對自己的看法。
在他完成了我們個體心理學的調查問卷之後,我們又進行了相關的咨詢談話。
我們不僅要和這個男孩談,也要和與他相關的人談。
我們首先要和他的母親談,她已經對孩子徹底絕望,隻想讓他繼續學業以便他将來能夠找到工作,勉強度日。
其次,
我們絕不應該把這樣的一個錯誤答案當作是一個意外,因為大多數的孩子其實都知道自己的年齡。
我們非常确定,這樣的錯誤是有内在原因的。
如果我們考慮這個孩子所經曆的再來聯想他的回答,我們得到這樣的印象,即他在盡力回到過去。
他想回到那個他年齡小、身體弱、比現在需要更多幫助的過去。
我們可以從已經掌握的事實中來重建他的人格系統。
這個孩子不想從完成他這個年齡力所能及的任務中尋求肯定和拯救,而是相信并表現得他好像沒有像别人那樣發育完全,也無法和别人競争。
這種落後于别人的想法還體現在他有意說小自己的年齡。
他可能回答自己是11歲,但是有些情況下他的行為卻像5歲兒童。
他如此确信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他會盡量調整自己所有的行為活動以應驗自己這種假設的落後想法。
這個孩子在白天還會尿床,也無法控制自己的大便。
當這個孩子認為自己或相信自己仍然是一個嬰兒時,這些症狀就會出現。
這也證實了我們的觀點,即這個男孩想固守過去。
如果可能的話,他也願意回到過去。
在這個孩子出生之前家裡一直有一個保姆,孩子也非常依戀她。
一有機會,保姆就會取代母親的位置來照顧小孩,就像是他的堅強後盾一樣。
我們可以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個男孩過去如何生活,知道他不喜歡早起。
他的家人曾帶着對他厭惡的表情向我們描述他起床要花多久的時間。
由此,我們的結論是這個男孩不喜歡上學。
一個無法與同學們和睦相處、覺得自己很壓抑、不相信自己可以有所成就的孩子是不可能喜歡上學的。
因此,他不想早起,不想準時去上學。
但是他的保姆卻說他想去學校。
事實上,隻有在他生病的時候才會請求允許自己早起去上學,這和我們所說的一點也不矛盾。
隻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是:&ldquo保姆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rdquo答案很明顯,也很有趣。
當這個男孩生病的時候,他可以允許自己說想去學校,因為他肯定知道這個保姆會回答,&ldquo你不能去,因為你生病了&rdquo。
可是,他的家人并不了解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他們不知道該拿這個男孩怎麼辦。
我們也有很多機會觀察到,保姆并不理解男孩的心裡真正在想什麼。
有時,這個家長會直接把孩子送到我們診所來治療。
原因是這個男孩居然從保姆那裡偷錢去買糖果。
這也表明他表現得像一個極其幼小的孩子,這種偷錢買糖果的行為也非常幼稚。
隻有非常年幼的孩子無法控制自己對糖果的貪婪時才會采取這種方式,因為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機能。
這個案例的心理含義是,&ldquo你必須看護我,否則我有能力做一些頑皮的事情&rdquo。
男孩試着不斷地做一些可以讓别人關注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對自己沒有信心。
如果我們比較他在家裡和在學校的情況,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很明顯。
在家裡,他可以讓人們關注自己,而在學校他不能。
但誰能做一些事情糾正他們的行為呢? 在這個男孩被送到我們診所之前,他都一直被認為是一個落後的、卑劣的孩子,但其實他一點都不應該被劃為此類。
他完全是一個正常的孩子,隻要他有了自信,他就可以獲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成就。
隻是他總是傾向于悲觀地看待每一件事,在他進一步努力之前,他就已經接受了自己一定會失敗這一臆想。
他的每一個舉止都表現出他缺失自信,而且這一點在老師的報告中也得到了确認,&ldquo他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漫不經心、沒有朋友等&rdquo。
他如此明顯的缺乏自信,以緻所有人都會看到它,而他的處境又是如此的糟糕,因此我們也很難改變他對自己的看法。
在他完成了我們個體心理學的調查問卷之後,我們又進行了相關的咨詢談話。
我們不僅要和這個男孩談,也要和與他相關的人談。
我們首先要和他的母親談,她已經對孩子徹底絕望,隻想讓他繼續學業以便他将來能夠找到工作,勉強度日。
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