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外界環境的影響

關燈
心理陰影總是糾纏着他們,阻礙了他們從事有益的工作。

    對100多個女生的調查顯示,将近50%的女孩承認她們生活中最大的恐懼是心理疾病和死亡。

     父母應該留心,不要讓孩子們在兒童期的疾病太多地影響他們以後的發展,還應該讓孩子們為這些事早作準備,以免遭受突如其來的打擊。

    父母應該教導孩子,一個人的生命盡管有限,但是也應該活得足夠有價值。

     另一個童年生活的&ldquo危險角落&rdquo是與陌生人、家裡的熟人或朋友的接觸。

    在與這些人接觸的過程中,之所以會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産生不利影響,是因為這些人根本不是真正對孩子感興趣。

    他們隻是喜歡逗孩子開心或在短時間内做一些會影響孩子的事情。

    他們高度贊揚孩子,會使孩子因此而變得自負。

    在與孩子接觸的短時間内,他們縱容、嬌慣孩子,因此給孩子們的常規教育帶來了麻煩。

    所有的這一切都應該避免。

    陌生人不應該幹涉父母的教育方法。

     再者,陌生人通常還弄錯孩子的性别,他們稱一個男孩為&ldquo漂亮女孩&rdquo,或稱小女孩為&ldquo漂亮男孩&rdquo,這也應該避免。

    對于避免的理由,我們将在關于青春期一章中進行讨論。

     家庭環境對于兒童的成長自然很重要,因為它讓孩子們了解到,家庭參與社會生活的程度。

    換句話說,家庭環境給了孩子關于合作的第一印象。

    那些孤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在家人和外人之間畫出一條明顯的分界線。

    他們感覺好像有一個鴻溝将家庭和外面世界分割開來,因此,他們自然是以一個充滿敵意的目光來看待外部世界。

    這個孤立的家庭生活并不能促進孩子與外部世界的社會關系,還會使他們常常疑心很重,且隻關心自己的利益。

    這樣的家庭并不利于兒童社會情感的正常發展。

     一個孩子3歲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準備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遊戲,而且不應該讓他們害怕陌生人的存在。

    否則我們将會證明,這個孩子長大後總是害羞、會以自我為中心,對其他人持敵意态度。

    這種特質一般會在那些被縱容的孩子身上得以體現。

    這類孩子總是想&ldquo排斥&rdquo别人。

     父母如果可以很早就開始留意并糾正孩子的這些不良特征,就可以為孩子免去後續生活中的許多麻煩。

    如果一個孩子在三四歲之前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例如被訓練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遊戲、富有集體精神,那麼他将免于羞怯和自負,也免于神經官能症、甚至精神錯亂的可能性。

    神經官能症和精神錯亂隻會發生在那些生活孤立,封閉、對别人不感興趣、無法與别人合作協同的人身上。

     當我們談到家庭環境對兒童的成長影響這一主題時,我們應該提及家庭經濟條件變化對兒童成長的不利影響。

    如果一個家庭曾經很富有,尤其是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很富有,然後陷入了貧困之中,這顯然對兒童的成長不利。

    這種變故對于一個被慣壞的孩子來說最難忍受,因為他以前備受别人關注,而現在他顯然還沒有對這種關注突然減少的情況作好準備。

    他懷念過去的優越生活,對目前的生活和自身處境抱怨,明顯不滿。

     如果一個家庭突然暴富,對于孩子的成長發展來說也是一個不利影響。

    此時,父母自己并沒有準備好合理地使用财富,他們在對待孩子時尤其會犯錯。

    他們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時光,想縱容、寵愛慣壞他們,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現在不需要吝啬節約任何東西。

    結果我們發現,這些新富家庭中經常會出現問題兒童。

    這種家庭的兒子通常臭名昭著,是這類問題兒童中的典型代表。

     如果這些孩子經過适當的合作心理培訓,以上這些困難、甚至災難都可以避免。

    所有這些外在環境就像敞開的大門,通過它,孩子脫離了必要的合作心理培訓。

    對此,我們必須要給予這樣的孩子特别關注。

     不僅像貧窮和暴富這種外在物質環境的異常可以影響孩子的成長,同時心理環境的異常也會有所影響。

    這樣的家庭環境異常會引起我們的心理偏見。

    這些偏見源于個體的不良行為,例如,假設父親或母親做了一些有傷風化的事情。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心理将會受到很大影響。

    面對未來,孩子常常會感到恐懼與憂慮,他總想要躲避同伴,害怕被發現自己是這種父母的孩子。

     父母不僅有責任提供孩子閱讀、寫作和算術方面的教育,還要給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心理基礎,這樣孩子就不必比别人遭受更大的困難。

    因此如果一位父親是酒鬼,或脾氣暴躁,那麼這個父親必須記住,他的一切行為都會影響孩子。

    如果父母婚姻不幸福,丈夫和妻子争吵不斷,這也會對孩子産生不良影響。

     這些童年經曆就像是銘刻在他靈魂上的碑文一樣無法磨滅。

    當然,如果我們一直訓練孩子的合作精神就可以消除這些傷痛經曆的影響。

    但是這些特殊經曆對孩子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及心理考驗,會妨礙父母對他進行合作意識的訓練。

    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在學校裡不斷湧現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