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兒童的學校教育
關燈
小
中
大
孩子的方式。
一事成功,事事順利,不僅教育如此,人類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這意味着如果孩子對某一科目感興趣,而且在這門功課上成績優異,他将會被激勵去學好其他科目。
這其中,需要老師引導孩子們将這種成功作為墊腳石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如果隻是孩子們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到這點,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則可以做到,也就是說,正如我們所有人在經曆從無知到很有學識的提升過程中都需要幫助一樣,而老師正好可以提供這種幫助。
而且如果老師這樣去做了,他将會發現學生們會認識理解老師的幫助和引導,而且很願意配合。
我們已經探讨過關于孩子感興趣科目的運用問題,這種運用也同樣适合于孩子的感官。
我們必須找出孩子最常用的感覺器官及最喜愛的感覺類型。
有許多孩子在觀察和查找方面,即視覺方面訓練有素,也有些在聽覺方面非常擅長,還有些在行動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訓練等。
近年來興起了一些所謂的手工學校(manualschools),并且廣受青睐。
這些學校奉行的原則就是将眼、耳、手的訓練和課程學習結合起來。
這些學校的成功表明了運用孩子感官興趣的重要性。
如果老師發現一個孩子是視覺型的,那麼老師應該明白,對于孩子所必須運用視覺來學習的科目,應該盡量使變其變得容易接受,例如地理。
對這個學生來說,學習過程中看的效果要比聽的效果更好。
這隻是老師在觀察這些具備特殊感官的兒童時所獲得的洞察力之一,在他第一眼看到其他學生時,還可以獲得很多其他諸如此類的洞察力。
總之,理想的老師負有一個神聖的,吸引人的使命。
即他塑造了孩子的心靈,掌控了人類的未來。
但是我們如何将以上的理想轉化為現實呢?僅僅靠設想有理想的教育并不夠,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推動這種理想的實現。
很久以前,本文的作者就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開始尋找這樣的方法,結果發現一種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學校裡設立咨詢診所或指導診所。
這些診所的目的是将現代心理學的知識服務于教育體系。
一個稱職的心理學家不但能夠理解心理學,也能理解老師和父母的生活情況,并且在将來的某一天可以和老師一起參與診所舉辦的咨詢指導活動。
在活動的那一天老師們要碰面,首先,每個人會提出問題兒童的案例及其特殊行為,例如懶惰、擾亂課堂紀律、偷竊等。
老師描述了這些兒童的特殊情況後,心理學家要貢獻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此後大家一起開始讨論。
如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問題發展起來的時間是什麼?應該做些什麼?這就需要對孩子的家庭生活以及他的整個心理發展曆程加以分析。
最後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各自的理解,這個小組應該決議出對于這些問題兒童大家應該做的事情。
接下來孩子和母親應該再參加一次另外的會議。
在确定了對母親做思想工作的方式之後,首先讓母親進入房間進行探讨。
母親将會聽到自己孩子遭遇挫敗的原因,然後母親開始訴說關于孩子的情況。
此後在母親和心理學家之間開始讨論。
一般來說,母親看到别人對她的孩子感興趣會很高興,而且會很樂意配合和合作。
如果這個母親不友好且有敵對情緒,這時老師或心理學家可以和其他小孩的母親談論類似病例,直到這個母親的敵對情緒被化解為止。
最後,如果這個母親同意了我們對孩子做工作的方式,那麼就可以讓母親離開,而讓孩子進入房間。
此時,心理學家開始和他談話,但不應該是關于他的問題和錯誤。
心理學家的講話類似于一次上課,以一個孩子可以領會的方式客觀地分析孩子的問題,分析導緻孩子未能正常成長的原因及觀點。
孩子會因此而了解為什麼他覺得自己頻頻受挫,被剝奪權力,而其他孩子則受到偏愛,以及他對成功絕望的原因等。
這種咨詢指導方法一直持續近15年,但是,在這個工作中,為了教育兒童而被我們所培訓的老師感到非常滿意,他們不願意放棄這份他們已經為之忙碌了4年、6年或8年的工作。
至于孩子們,他們在這個工作中獲得了雙重收獲:原來的問題兒童已經被徹底治愈,他們學會了合作精神,學會了給自己勇氣。
其他還沒有被叫進這個診所的孩子也獲益匪淺。
如果一個班級内有學生存在潛在問題時,老師将建議孩子們對此展開讨論。
當然,老師要對孩子們的讨論加以引導,孩子們也可以在這個讨論中各抒己見。
于是大家開始分析某一潛在的問題,比如班内有人存在懶惰問題,然後他們将總結出一些結論。
雖然不知道這個被讨論的懶惰孩子自己的意見是什麼,但是他肯定也會從大家的讨論中收獲頗豐。
這個簡短的概括顯示出将心理學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
心理學和教育是同一個現實和問題中的兩個方面。
為了指導心理,我們需要了解心理的作用方式,而了解心理和其作用方式的人才能運用自己的知識指導心理,以達到更高、更普遍的目标。
一事成功,事事順利,不僅教育如此,人類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這意味着如果孩子對某一科目感興趣,而且在這門功課上成績優異,他将會被激勵去學好其他科目。
這其中,需要老師引導孩子們将這種成功作為墊腳石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如果隻是孩子們自己,并不知道如何去做到這點,但是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則可以做到,也就是說,正如我們所有人在經曆從無知到很有學識的提升過程中都需要幫助一樣,而老師正好可以提供這種幫助。
而且如果老師這樣去做了,他将會發現學生們會認識理解老師的幫助和引導,而且很願意配合。
我們已經探讨過關于孩子感興趣科目的運用問題,這種運用也同樣适合于孩子的感官。
我們必須找出孩子最常用的感覺器官及最喜愛的感覺類型。
有許多孩子在觀察和查找方面,即視覺方面訓練有素,也有些在聽覺方面非常擅長,還有些在行動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訓練等。
近年來興起了一些所謂的手工學校(manualschools),并且廣受青睐。
這些學校奉行的原則就是将眼、耳、手的訓練和課程學習結合起來。
這些學校的成功表明了運用孩子感官興趣的重要性。
如果老師發現一個孩子是視覺型的,那麼老師應該明白,對于孩子所必須運用視覺來學習的科目,應該盡量使變其變得容易接受,例如地理。
對這個學生來說,學習過程中看的效果要比聽的效果更好。
這隻是老師在觀察這些具備特殊感官的兒童時所獲得的洞察力之一,在他第一眼看到其他學生時,還可以獲得很多其他諸如此類的洞察力。
總之,理想的老師負有一個神聖的,吸引人的使命。
即他塑造了孩子的心靈,掌控了人類的未來。
但是我們如何将以上的理想轉化為現實呢?僅僅靠設想有理想的教育并不夠,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推動這種理想的實現。
很久以前,本文的作者就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開始尋找這樣的方法,結果發現一種可行的方法就是在學校裡設立咨詢診所或指導診所。
這些診所的目的是将現代心理學的知識服務于教育體系。
一個稱職的心理學家不但能夠理解心理學,也能理解老師和父母的生活情況,并且在将來的某一天可以和老師一起參與診所舉辦的咨詢指導活動。
在活動的那一天老師們要碰面,首先,每個人會提出問題兒童的案例及其特殊行為,例如懶惰、擾亂課堂紀律、偷竊等。
老師描述了這些兒童的特殊情況後,心理學家要貢獻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此後大家一起開始讨論。
如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問題發展起來的時間是什麼?應該做些什麼?這就需要對孩子的家庭生活以及他的整個心理發展曆程加以分析。
最後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各自的理解,這個小組應該決議出對于這些問題兒童大家應該做的事情。
接下來孩子和母親應該再參加一次另外的會議。
在确定了對母親做思想工作的方式之後,首先讓母親進入房間進行探讨。
母親将會聽到自己孩子遭遇挫敗的原因,然後母親開始訴說關于孩子的情況。
此後在母親和心理學家之間開始讨論。
一般來說,母親看到别人對她的孩子感興趣會很高興,而且會很樂意配合和合作。
如果這個母親不友好且有敵對情緒,這時老師或心理學家可以和其他小孩的母親談論類似病例,直到這個母親的敵對情緒被化解為止。
最後,如果這個母親同意了我們對孩子做工作的方式,那麼就可以讓母親離開,而讓孩子進入房間。
此時,心理學家開始和他談話,但不應該是關于他的問題和錯誤。
心理學家的講話類似于一次上課,以一個孩子可以領會的方式客觀地分析孩子的問題,分析導緻孩子未能正常成長的原因及觀點。
孩子會因此而了解為什麼他覺得自己頻頻受挫,被剝奪權力,而其他孩子則受到偏愛,以及他對成功絕望的原因等。
這種咨詢指導方法一直持續近15年,但是,在這個工作中,為了教育兒童而被我們所培訓的老師感到非常滿意,他們不願意放棄這份他們已經為之忙碌了4年、6年或8年的工作。
至于孩子們,他們在這個工作中獲得了雙重收獲:原來的問題兒童已經被徹底治愈,他們學會了合作精神,學會了給自己勇氣。
其他還沒有被叫進這個診所的孩子也獲益匪淺。
如果一個班級内有學生存在潛在問題時,老師将建議孩子們對此展開讨論。
當然,老師要對孩子們的讨論加以引導,孩子們也可以在這個讨論中各抒己見。
于是大家開始分析某一潛在的問題,比如班内有人存在懶惰問題,然後他們将總結出一些結論。
雖然不知道這個被讨論的懶惰孩子自己的意見是什麼,但是他肯定也會從大家的讨論中收獲頗豐。
這個簡短的概括顯示出将心理學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
心理學和教育是同一個現實和問題中的兩個方面。
為了指導心理,我們需要了解心理的作用方式,而了解心理和其作用方式的人才能運用自己的知識指導心理,以達到更高、更普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