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兒童的學校教育

關燈
覺得自己很成功,此後行為方式大不相同。

     我們不想低估智力測試和智商的功能,但我們必須說,如果對兒童進行測試,那麼父母或兒童本身都不應該知道智力測試結果,即兒童的智商高低。

    應該不論父母還是兒童,他們都不知道智力測試的真正價值。

    他們會以為這種測試代表了對兒童最終的、完整的判定,代表了兒童以後的命運,而這個被測試的兒童今後也會受制于此。

    實際上,認為這些智力測試所揭示的東西是絕對的想法,一直備受批評。

    即使個體在智力測試中獲得高分,也不能确保他以後生活得很成功,相反,那些非常成功的成人在孩提時智力測試得分并不高。

     個體心理學家的經驗是,如果智力測試揭示出智商較低,那麼不論何時隻要我們找到了正确的方法,都可以提高分數。

    其中一個方法是讓孩子琢磨這種特别的智力測試,直到他發現了答題技巧,作了應對的準備。

    那麼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取得了進步,積累了經驗,在随後的測試中,他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學校的日常教學是如何影響孩子的,孩子是否被沉重的學校課程所壓抑,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我們并不低估學校課程中科目放任重要性,也不認為學校應該消減這些數量繁多的教授科目。

    隻是重要的是,學校所教授的科目應該和現實統一,以使孩子看到這些科目的目的和實用價值,而不會把它當作純粹抽象的理論。

    對于我們是應該教育孩子學習學校科目和客觀事實,還是應該教育發展孩子的人格,目前這個問題頗有分歧。

    但在個體心理學上,我們認為這兩者可以結合起來教育兒童。

     正如我們所說,學校教授的科目應該有趣而且實用。

    數學(算術和幾何)的教學應該結合建築的風格和結構,以及結合居住于其中的人等。

    有些課程可以放在一起教授。

    在一些更先進的學校中,就有懂得如何将科目相互聯系起來的教學專家。

    他們帶孩子散步試圖發現孩子對哪些科目更感興趣。

    他們試着綜合指導,試着将某些科目相互聯系起來教學,例如,他們在指導兒童學習某一植物時,會将植物的曆史及這個國家的氣候等相關方面結合起來教學。

    這樣,不僅激發了那些原本對這一科目毫無興趣的孩子的興趣,而且給了孩子用以處理事情融會貫通的能力,這也正是所有教育的最終目的。

     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在校的孩子都覺得自己處于一種個人之間的競争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為什麼這一點很重要。

    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個整體,其中每個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整體的一部分。

    老師應該注意,最好将這種競争和個人的野心保持在合理範圍内。

    孩子不喜歡看到别人超越自己,他們會竭盡全力去追趕,以緻可能會再次陷入失望之中,對事情的看法也變得不再客觀。

    這就是為什麼老師的建議和指導是如此重要,因為老師一個合适的詞語都會将孩子的注意力從個人競争轉移到合作道路上來。

     在這一點上,班級内制定的自我管理改良方案對于合作或許有益。

    我們無須等到孩子完全準備好了才去制訂這種方案。

    我們可以先制訂方案讓孩子觀察這種方案的益處,或讓孩子以顧問的身份提出意見。

    如果孩子們對于完全的自我管理沒有完全準備好,那麼通過這個方案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會比老師給出的懲罰更嚴重、更嚴格,他們甚至利用這種顧問身份來為自己謀取好處和優越感。

     判斷孩子在學校所取得的進步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老師的意見,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視角。

    有趣的是,孩子在這方面有着良好的判斷力。

    他們知道誰拼寫最好、誰繪畫最好、誰在運動方面最好。

    他們可以很公正地評價别人。

    有時他們未必公正,但是他們可以意識到這一點并盡量公平。

    在評價時最大的困難是他們會妄自菲薄,他們認為&ldquo我永遠趕不上别人&rdquo,其實這點并不正确,他們當然可以趕上。

    老師必須向他們指出這個判斷的錯誤,否則它将成為貫穿孩子一生的錯誤思維定勢。

    如果一個孩子有這種想法,那麼他将永遠原地踏步,不會取得進步。

     大多數孩子的學習成績幾乎總是保持不變:無論是學習最好的、最壞的或一般的,他們的成績會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

    這與其說是智力發展水平的反映,倒不如說是心理态度的惰性作用。

    它表明了孩子們自己限制自己,遭遇一些挫折之後就不再樂觀。

    但是有時孩子的成績會不時地出現相對一些變化,這一點很重要:它表明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不受宿命的控制,不是一成不變的。

    孩子們應該知道這一點,老師們也應該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這個道理。

     老師和孩子都應該擺脫這樣的迷信,即将智力正常的孩子所取得的成就歸因于特殊的遺傳。

    教育兒童過程中,人們所犯的最大錯誤或許就是相信能力的遺傳作用。

    當個體心理學家率先指出這種錯誤的時候,人們認為這僅僅是我們的一種樂觀猜想,而沒有科學依據。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開始接受我們的觀點,也認為能力遺傳是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