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追求優越感的引導

關燈
處很好,偶爾也會與弟弟吵架。

    他是個左撇子,一年前右側臉由于中風而面癱。

     再來說說他的家庭環境。

    他的父親是一個商人,我們發現他容易心煩意亂,當兒子結結巴巴地說話的時候,他會責備得非常嚴厲。

    盡管如此,這個男孩還是更害怕他的母親。

    因為母親給他安排了一個家庭教師,結果,他很少能夠離開家,也非常缺少自由。

    還因為他的母親更喜歡弟弟,因此他認為母親不公平。

     基于這些事實,我們提供的解釋如下:這個男孩極易面紅耳赤,表明他一旦必須和社會接觸,内心的緊張感立馬就會增加。

    他的緊張感增加似乎也與口吃有關。

    即使是他喜歡的老師也無法完全治愈他,因為這種口吃已經成為他身體系統的一種機械化反應,表明了他不喜歡其他人。

     我們知道口吃的起因不在于外部環境,而在于個體對外部環境的感知方式。

    他的煩躁易怒在心理學上意義重大,說明他不是一個消極被動的兒童。

    他為認可感和優越感的努力奮鬥體現在他的煩躁易怒之中,天性比較脆弱的個體也是這樣。

    他的氣餒灰心還可以通過另一個事實來解釋,即他隻與弟弟吵架。

    他考試之前的激動表明了源于恐懼的緊張感在增加。

    他怕自己考不好,怕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

    而這種恐懼所引發的強烈自卑感,使他對優越感的追求轉向無益的方面。

     因為家裡的處境不像學校那樣令人惬意,因此男孩很樂意離開家去上學。

    在家裡,弟弟是全家人注意的焦點。

    他的身體受到創傷或心裡受到驚吓不可能是他口吃的原因,不過,這種經曆也的确有可能使他喪失勇氣。

    他的弟弟将他推到家庭地位的邊緣,因此而對他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同樣有意義的是,這個男孩在8歲之前都還在尿床,這個症狀大多數時候存在于那些一開始就被嬌慣和寵壞,後來遭&ldquo罷黜&rdquo的孩子中。

    尿床明确地表明他為了得到母親的關注甚至在晚上也努力争取。

    在這個案例中,尿床是一個孩子無法适應獨處的信号。

     通過鼓勵他,以及教會他如何獨立可以治愈這個男孩。

    在這個過程中,分配給他的任務必須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可以完成的,這樣他就可以從取得的成就中增加自信。

    男孩已經承認弟弟的到來使自己不開心,現在必須讓他了解,這種妒忌如何使他轉向錯誤無益的方面。

     關于口吃有很多相關症狀有待說明。

    我們想知道,口吃者在激動的狀态下發生了什麼。

    很多口吃者在憤怒罵人時,看不出一絲口吃的迹象。

    同樣地,年長一點的口吃患者在興奮或者戀愛的時候講話也常常口若懸河。

    這些事實表明,口吃患者和别人之間的關系才是他口吃程度的決定性因素。

    在他必須和别人建立關系,或者必須通過說話這種方式才能表達這種關系時,由此而引發的對抗和緊張緩解了他的口吃程度。

     如果孩子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沒有過度的困難,就不會有人對他的進步特别關注。

    但是一旦他表現出語言上的障礙,那麼家裡人所談論的就隻有他,因此這個口吃男孩自然成為家庭關注的焦點,家裡人開始特别關注他,導緻他更加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

    于是他會運用一些平時根本不會有的方式開始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說話以求關注。

    我們都知道,本應自動運轉的身體機能,在有意識控制後會導緻部分功能受限。

    而邁林克(Meyrink)的童話故事&ldquo飛行的蟾蜍&rdquo給出了一個完美的例證。

    蟾蜍遇到一隻千足蟲後便立即開始贊美它鶴立雞群的能力,随後問道:&ldquo你能告訴我,你先動千隻腳中的哪隻?移動其他九百九十九隻時是以什麼樣的順序?&rdquo千足蟲開始思考并觀察自己腳的運動。

    為了明白自己的千足移動順序而試圖控制它們,結果變得混亂不堪,甚至一個都無法移動。

     雖然訓練有意識地控制我們整體的生命曆程非常重要,但是企圖控制其中每一部分的運轉卻是弄巧成拙。

    在我們的身體中,隻有創作藝術品所需的那部分可以運轉自如,才能進行創作。

     盡管口吃習慣對兒童未來的發展有災難性的影響,盡管家庭給予的同情和特别關注明顯的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尋找借口逃避,而不是尋求條件來改善。

    那些對未來沒有信心的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會這樣。

    這些孩子尤其滿足于依賴他人,以這種表面上的明顯劣勢來保持自身的優勢。

     巴爾紮克筆下的一個故事說明,這種明顯的劣勢是多麼頻繁地轉為了優勢。

    他講述了兩個商人都試圖通過讨價還價占對方便宜。

    當他們讨價還價時,其中一個商人患有口吃,在說出他的觀點之前,由于結巴為自己赢得了足夠的時間思考。

    另外一個商人察覺到自己的不利形勢後飛快地尋找對策,他突然假裝自己什麼都聽不見。

    這時那個口吃者處于不利地位,因為他為了讓對方聽懂自己而不得不殚精竭力地表達。

    如此一來,他們之間重新建立了平等的關系。

     其實口吃者不應該像罪犯一樣被對待,即使他們有時會利用口吃為自己赢得時間,或讓别人等自己把話說完。

    我們應該鼓勵他們,溫柔地對他們。

    隻有通過友好的啟發,增加他們的勇氣,才可以徹底治療他們的口吃而不再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