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優越感的追求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關燈


    但是,假如我們通過其整體性格,來理解學生的一個特定的行為或動作,那麼這種不确定性就會立即消失。

    例如上課拖延可以理解為他對學校所布置的任務不可避免的一種反應。

    孩子的這種反應其實隻是意味着他更願意對學業置之不理,而不是費心去滿足完成學校的任務和要求。

    實際上,他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來違背學校的要求。

     從孩子的這種觀念出發,我們就可以理解&ldquo惡劣&rdquo學生的整個概況。

    如果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不但不符合學校的要求,還表現為拒絕學校的要求時,我們看到,此時悲劇發生了。

    孩子的一系列典型的行為問題和症狀開始出現,并且愈演愈烈,最後逐漸變得無可救藥甚至倒退不前。

    這些小孩可能越來越像一名宮廷小醜,經常扮演惡作劇,引人發笑,除此之外,他很少做别的。

    他或者會惹惱同伴,或者懶惰逃學,最後堕落,或者與社會上行為惡劣的同伴厮混度日。

     這時我們發現,我們不僅掌握着學生在學校中的命運,還掌握着他們以後的個人成長和發展。

    學校提供的教育和培訓,對個人未來的生活模式起着決定性作用。

    學校處于家庭和社會生活之間,因此學校有機會糾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所培養的錯誤的生活方式,有責任使孩子為了适應社會生活而作好準備,也有責任确保孩子在社會這個大管弦樂隊中和諧地扮演好自己的個人角色。

     當我們從曆史的角度來考察學校的作用就會發現,學校一直試圖根據不同時代的社會理想來教育和塑造個體。

    在曆史上,貴族、宗教、階級和民主學校相繼出現,這些學校其實總是根據時代和統治者的要求來教育孩子們。

    如今,為了适應社會理想的轉變,學校教育也必須作出改變。

    因此如果今天的成年人的理想标準是成為自主、自律和勇敢的男人或女人,那麼學校必須作出相應調整以培養這樣一個趨于理想的個人。

     換言之,學校不能将自身當作教育的最終目的,學校必須牢記,它應該為社會,而不是為學校自身來教育學生。

    這樣,學校一定不能忽視那些自己放棄成為學校楷模、成為理想學生的兒童。

    這些孩子追求優越感的欲望不一定弱于其他孩子。

    他們隻不過将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上。

    在這些事情中,他們沒必要束縛自己,而且他們相信這些事情無論是對是錯,都比較容易取得成功。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幼年時,就已經不知不覺地訓練自己在這些事情上進行過探索,并取得了成功。

    因此,他們或許不可能成為傑出的數學家,但可能在體育運動方面比較突出。

    教育者永遠都不應該貶低孩子在任何其他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是應該用它作為教育的一個突破口,來鼓勵孩子在其他領域追求同樣的進步。

    如果教育者一開始就從孩子某一方面的長處出發,用他們自己取得的成就來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讓他們相信,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取得同樣的成功,那麼教育者的任務會更容易完成。

    這就好像誘導孩子從一個碩果累累的牧場轉戰到另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牧場。

    而且,除了那些遲鈍弱智的孩子外,所有的孩子都有能力成功地應對他們的學校任務,因此,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幫助兒童克服那些隻是人為設置的障礙。

    這一人為障礙之所以産生,是因為人們将孩子抽象的學業和成績及學校表現作為評判兒童的基礎,而不是将最終的教育目标和社會目的作為評判标準。

    作為小孩來說,這種障礙還反映出他們缺乏自信。

    而且,因為他們缺乏自信和勇氣,使他們對優越感的追求,沒有一個合适的表現方式,由此便導緻了孩子的行為可能會偏離有益的社會活動。

     孩子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會做什麼呢?他想到了一種逃避的方式。

    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孩子會傲慢地作出一些特殊的行為,如魯莽無理或頑固,這些行為自然不會赢得老師的表揚,但卻可以吸引老師的注意,或引起其他孩子對其仰慕。

    這樣一個孩子借助于自己對别人制造的幹擾,而常常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無所畏懼的英雄或小巨人。

     這種心理表現和偏離正規的行為,在孩子進入學校這個新環境時暴露無遺。

    盡管這些問題都是在學校裡面才浮出水面,但其根源卻并不在學校。

    學校除了其積極教育和糾正錯誤的使命外,從消極被動的意義上說,學校隻是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弊端曝光的實驗站而已。

     一個稱職的且善于觀察的老師,可以從孩子進入學校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很多方面。

    在一群孩子中,一個溺愛嬌慣的孩子會在新環境(學校)中立即凸顯,因為對他而言,新環境(學校)是非常痛苦和不愉快的。

    這樣的一個孩子,由于沒有和别人交往的實際經驗,因此他很有必要去主動交朋友。

    一個小孩最好在入校時就已經具備了如何與别人建立關系的知識。

    他不能隻依賴于一個人而将其他所有人都排除在外。

    他在家庭教育的錯誤必須在學校得以糾正,當然,如果他來學校時就已經幾乎沒有與别人難以交往的問題,那就更好了。

     對于一個在家裡被慣壞了的孩子,你不能指望他可以馬上就集中精力,專心于學校的學習和活動。

    這樣的一個孩子不可能專心。

    他會表現得甯願待在家裡也不願去學校,事實上他沒有&ldquo學校意識&rdquo。

    這種厭惡上學的迹象很容易被覺察。

    例如,父母早上必須哄孩子起來,他們必須不斷催促他做這個、做那個,他們會發現他吃早餐也是慢慢吞吞的等。

    這樣一個孩子好像已經構建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屏障來阻止自己的進步。

     對于這種情況的治療和補救,與解決那些左撇子的問題是一樣的,即我們必須給予這些孩子時間去學習和改變。

    如果他們遲到了,我們不應該懲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