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對優越感的追求及其對教育的意義

關燈
方向。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成年人也會對拿破侖崇拜有加,而拿破侖也非常适合做這些有雄心壯志成年人的偶像。

    沉迷于狂妄自大的白日夢,其實是一種懷有強烈自卑感的體現。

    這種自卑感刺激那些遭遇挫折和體驗失望的人尋找現實之外的、精神和心理上的自我滿足和自我陶醉。

     如果我們更進一步地觀察這些兒童追求優越的不同方向時,可以明顯将其劃分為幾大種類。

    我們顯然無法精确地劃分,因為兒童在追求優越方面千差萬别,種類不計其數,而我們主要是借助于兒童所表現出來的對自己信心大小來進行劃分。

    有些兒童自身的成長還沒有因為對優越感的追求而被阻擾。

    他們會将這種對優越感的追求轉化成對有益的成就感的奮鬥,他們試着取悅老師、遵守秩序和保持整潔,發展成為一個正常的學校兒童。

    可是以我們的經驗可知,這樣的兒童并不占大多數。

     當然也存在這樣的小孩,他們想超越别人,而且,在他們的努力超越中,常常會有令人不解的執着和緊張。

    通常,在這樣的追求努力中,常常會帶有過度的野心,但是這卻容易被人們所忽略,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于認為野心是一種美德,并以此激勵孩子做更進一步的努力。

    這通常是錯誤的,因為一個兒童的過度野心會阻礙其健康成長。

    這種過度的野心,使兒童産生無法快速達到目标的緊張感,一段時間内他暫且可以忍受,但如果持續的時間過長,這種緊張感就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孩子過重的負擔。

    如此一來,小孩可能會花太多的時間在書本上,而不參加其他課外活動。

    這些孩子常常會回避其他問題,僅僅因為他們受到膨脹的雄心影響,隻想在學校裡面學習名列前茅。

    對兒童的這樣一個發展,我們不會完全滿意,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身心無法得到健康茁壯的成長。

     這樣的兒童安排自己的人生和生活,隻是為了可以超越他人,其實這并不是适合他成長發展的最佳方式。

    我們應該不斷提醒他,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書本上、應該走出去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去和朋友玩以及安排自己做其他的事情。

    當然,這樣的孩子和那些發展正常的孩子一樣也不占大多數,但他們的行為出現的次數卻足夠頻繁。

     此外,在同一班級的兩個小學生之間也常常會存在暗中競争的情況。

    如果我們有機會對這種現象近距離地觀察體會,将會發現,這種競争會導緻這兩個兒童形成一些令人讨厭的性格特征。

    他們将會變得妒忌羨慕别人,而一個獨立、和諧的人将不會存在這樣的個性特征。

    這些妒忌的兒童看到别的孩子取得成功就會惱怒生氣,當别人優于他們時,他們會開始出現緊張、頭痛、胃痛等各種不良症狀。

    當别的小孩受到表揚時,他們就會郁悶地走開,他們自然永遠也不會去誇獎别人。

    這是一種妒忌的表現,但這并沒有充分地體現出這類孩子過度的野心。

     這樣的小孩無法與班級同學融洽相處。

    因為他們事事都想占主導地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遊戲,他們也不願意在其中屈居下位。

    由此導緻的結果是,他們不喜歡集體遊戲,并以傲慢的态度對待同學們。

    每一次和同學接觸,都會使他們自己感到不開心,因為與同學接觸得越多,越會使他們覺得自己的地位不穩固。

    這樣的兒童永遠都不相信自己可以取得真正的成功,而且當他們感覺自己處于不穩定的氛圍中時,很容易表現得驚慌失措。

    他們會被别人加之于自己的期望所累,更會被自己對于自己的期待而壓得喘不過氣。

     這些小孩可以很敏銳地感到家庭賦予他們的各種期望。

    對于每一個給予他們的任務,他們都會懷着興奮和緊張的心情去完成,因為他們覺得在家長眼裡,自己是優于他人的,是&ldquo衆人矚目的傑出人物&rdquo。

    他們感受着加于自身期望的重負,而且隻要環境有利,他們将會願意一直擔負着這種重負前行。

     如果人類有絕對真理的庇佑,可以有幸發現一種使小孩免于受這些難題困擾的完美解決方法和理論,那麼我們的周圍将再也不會存在這些問題兒童。

    但是我們沒有這樣一個理論,我們也不能為兒童安排學習這種理論的理想環境,因此,很明顯,這些兒童所背負的急切期望就是一個格外危險的定時炸彈。

    他們所背負的這種過度的雄心,将會使他們在面臨困難時的感受,完全區别于那些沒有背負此雄心的小孩的感受。

    我們這裡所說的困難,是指那些不可避免的困難。

    保護一個小孩免受這些困難幹擾的希望渺茫。

    部分原因是,我們的理論并不适合每一個孩子,它還需要進一步發展,需要不斷地尋求改進。

    還有部分原因可歸咎于小孩的自信被他們自己膨脹的野心所擊潰。

    他們失去了足夠的勇氣來面對和克服這些困難。

     那些野心過大的孩子隻關心最終的結果,因為那是對他們成功的認可。

    如果最終的成功沒有得到别人的認可,那麼他們是不會滿足的。

    我們知道,對一個孩子來說,在許多情況下,困難出現時保持心理的平衡,遠比立即着手克服這些困難更重要。

    一個被迫變得野心過度的小孩并不會了解這些,他隻覺得沒有了别人對自己的仰慕和認可就無法生活下去。

    結果,他隻能依賴于别人意見而活,而且這樣的小孩比比皆是。

     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丢棄心理的平衡感是多麼重要,這點可以在那些與生俱來帶着器官缺陷的兒童案例中得以最好的體現。

    當然,這種例子随處可見。

    那些非常習慣用左邊行動的孩子比用右邊行動的孩子發展得更好,這一點很少有人知道。

    在我們慣用右手的文明中,一個左撇子孩子要面對很多困難。

    而我們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發現孩子是習慣用右手還是左手。

    有些孩子在寫作、閱讀和畫畫方面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