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阿維利亞内達的僞作
關燈
小
中
大
士堂吉诃德·台·拉·曼都第二部,叙述他第三次出行,亦即他第五部分的冒險》,且讓此人在該作品的序文中說”我的作品搶了他(指塞萬提斯)的生意,随他埋怨去吧“,從而使得世人誤以為寫出《堂吉诃德》續篇的阿維利亞内達确有其人——譯注。
”在《被偷換的孩子》的人物中,也就是說,在小說裡的古義人和吾良之間,你創造出了與自己所希望的内容全然不同的故事!“ 古義人被激起了興趣,向真木彥帶來的那本薄薄雜志伸出手去,對方卻根本就沒想遞給他。
“這是一冊面向讀書人的雜志,是你也熟識的一家大報社發行的,用小說講義的文體寫成,這種文體在美國叫做獨創性寫作,而在日本則叫做文化中心式寫作。
寫作者,是一個叫加藤典洋的文藝批評家。
在對羅茲談及關于太平洋戰争的’戰後‘之評價時,你不是還褒獎過此人嗎?說是在該領域内,惟有此人可為參考。
好像是要連續刊載兩次,這裡隻有上篇。
我在想,你即使隻讀了這一部分,也會或周章狼狽,或勃然大怒吧……總之,是不可能如此舒服了。
這是我在松山的書店裡發現後買來的。
“堂吉诃德的故事正寫到第五十九章時,僞作就已經出版了。
你呀,也許會像塞萬提斯曾做過的那樣,有心寫出新作來對抗僞作。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覺得還是盡量早一些為好……” 真木彥像是以使古義人焦躁為樂,然後,他翻開了加有紅色附箋的雜志: “批評家援引外行醫生的診斷,說是你由于獲獎而患上心因性障礙,後因吾良之死而得以康複。
寫了這段援引的文字過後,批評家進入了主題: 首先,我想要說的是,這部小說非常奇妙。
确實非常奇怪(笑)。
大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诠釋這個奇怪程度。
“小說中吾良這個人物,是具有’易于毀壞的特性‘的人物,在其’易于毀壞的特性‘背後,顯現出源自于往昔的、持續而長久的暴力性接點。
“在這個範圍内,我也是同意的。
即便作為《被偷換的孩子》的作者,你也不會有什麼異議吧?我呀,認為這種東西早已在吾良攝制的電影中那些尖銳和沉重的暴力場面裡顯示出來了。
正因為他是那樣的人,才會直接遭受流氓的暴力攻擊。
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然而,所謂奇妙,是此前作者像是要為此事作旁證似的,其實即便古義人本身也曾寫過,在這’大約十五年間‘,暗中曾數度遭受右翼勢力的恐怖襲擊(強制摁住以後,定期地将鐵球砸落在久患痛風病的腳趾部分),可仔細閱讀之下,就會明白這似乎是虛構的情節。
“就這一部分而言,古義人先生,對于加藤先生所說的’可仔細閱讀之下‘這種表述,我就不明白了。
實際見了你,會覺得你現在好像仍然在遭受這種襲擊。
你脫下鞋子,就會露出變形得如同蒟蒻團的腳趾來。
從看到的情形就可以知道,那并不是虛構的情節。
“的确,我也并不是絲毫沒有感到可疑。
不過,我是這麼想的,那就是你在什麼地方曾這樣寫過:在寫作時要把事實寫得如同虛構,把虛構寫得如同事實,這就是寫小說的技法吧。
我是這麼理解的。
”喋喋不休的真木彥停頓下來,眯縫着眼睛觀看古義人的反應,于是古義人便如此問道: “但是,你現在卻有了别的想法?” “是的,不過,”真木彥的這種叙述方式印證了自己存在隐匿着的想法。
“隻是,面對你本人,我不打算硬說那些都是真實的。
我從阿紗那裡聽說的千的想法,就是這個根據。
” “如果這麼說的話,我也從阿紗那裡聽說了。
是千去柏林前來這裡向母親辭行時的事。
當時,阿紗好像對千這麼說,我和阿亮到十鋪席來生活是她出的主意,因而她心中不安,不知哥哥當真按自己出的主意來這裡是否合适?因為,此前一直把哥哥視為眼中釘的修練道場的餘黨,就住在很近的地方…… “不過呀,無論是在我家院子裡第一次遭到襲擊時,還是在斯德哥爾摩的飯店前被襲擊時……千都沒在現場……但事後是她在照顧我被砸爛了的腳,她是這麼回答阿紗的:在一連串的恐怖襲擊中,丈夫的腳受到了傷害。
今後也将如此,丈夫無論去哪裡,或是回到哪裡,隻要他還活着,而且,隻要他與自己的腳一同存在,相同的恐怖襲擊不是還将繼續下去嗎?! “因此,阿紗了解了事情的性質。
說是’不過,哥哥和阿亮來到這裡,發生禦靈遊行事件時,我曾詢問過真木彥……‘” “阿紗确實詢問過我。
我回答的是:’既然如此反應過度,那就說明古義人先生對禦靈所代表的人物确實懷有強烈的罪惡感。
‘可是,阿紗對這番話好像存有不同看法。
” “不同看法……” “那個腳部受了重傷的美國人的’禦靈‘使你受到嚴重刺激,因此我說,你肯定一直在考慮着那件事。
“但是,阿紗卻認為……我懷疑這是她在與千商議時受到的影響……對于吾良,你比任何人都懷有一種罪惡感,甚或你本人想用鐵球砸向自己的腳……” 說了這番話後,真木彥沉默下來,古義人也随之沉默不語。
恰巧就在兩人沉默期間,理應不會太薄的牆壁另一側,卻傳來一陣“哦——!哦——!”的聲音,那是羅茲響亮而可愛的叫喊…… “繼續我們的談話吧。
”真木彥擡頭看了看時鐘說道,“其實,在吾良’易于毀壞的特性‘的根源裡,還存在着一個更為重大的事件。
這一點現在越發明顯了。
加藤先生這是在提及大黃的團夥在媾和條約生效前所策劃的開展武裝鬥争、進攻占領軍基地之事。
他們因此而試圖從美軍基地弄出所需要的武器——話雖如此,大部分都是在朝鮮戰争中毀壞了的東西,能夠使用的,隻有一支手槍——來。
在大黃的鼓動下,你提供了吾良,用作接近美軍軍官的工具。
“然而,由于各種變故,兩人被從這個計劃中排擠了出來,最後,被大黃的道場裡那些年輕人用剛剝下的生牛皮粗暴地包裹起來,就那麼渾身黏糊糊的,身心都’近于崩潰‘地從山上下來了。
在那之後,或許是因為那個打擊,兩人在數年間處于絕交狀态。
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在事件發生還不到兩周時媾和條約生效那天(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的夜晚,兩人悄悄聚合起來收聽收音機的廣播,确認占領時期在沒有發生任何事件的情況下順利結束後,吾良為古義人拍了照片,以作分手的紀念。
“不過,說起這一點來,對于那位學者氣質的批評家,我隻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連我都知道,那幅照片,是一九五四年三月在吾良母親再婚丈夫的家裡拍攝的。
說了那麼多,之所以說奇妙和奇怪之後,加藤先生促請讀者注意甚至被印刷到了書上的那幅照片。
當然,我也懷有相同的疑問。
” 古義人沒有辯解,但并不是因為自己對這一點沒有辯解之辭。
媾和條約生效那天深夜,吾良近似偏執般固執地指導古義人
”在《被偷換的孩子》的人物中,也就是說,在小說裡的古義人和吾良之間,你創造出了與自己所希望的内容全然不同的故事!“ 古義人被激起了興趣,向真木彥帶來的那本薄薄雜志伸出手去,對方卻根本就沒想遞給他。
“這是一冊面向讀書人的雜志,是你也熟識的一家大報社發行的,用小說講義的文體寫成,這種文體在美國叫做獨創性寫作,而在日本則叫做文化中心式寫作。
寫作者,是一個叫加藤典洋的文藝批評家。
在對羅茲談及關于太平洋戰争的’戰後‘之評價時,你不是還褒獎過此人嗎?說是在該領域内,惟有此人可為參考。
好像是要連續刊載兩次,這裡隻有上篇。
我在想,你即使隻讀了這一部分,也會或周章狼狽,或勃然大怒吧……總之,是不可能如此舒服了。
這是我在松山的書店裡發現後買來的。
“堂吉诃德的故事正寫到第五十九章時,僞作就已經出版了。
你呀,也許會像塞萬提斯曾做過的那樣,有心寫出新作來對抗僞作。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覺得還是盡量早一些為好……” 真木彥像是以使古義人焦躁為樂,然後,他翻開了加有紅色附箋的雜志: “批評家援引外行醫生的診斷,說是你由于獲獎而患上心因性障礙,後因吾良之死而得以康複。
寫了這段援引的文字過後,批評家進入了主題: 首先,我想要說的是,這部小說非常奇妙。
确實非常奇怪(笑)。
大緻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诠釋這個奇怪程度。
“小說中吾良這個人物,是具有’易于毀壞的特性‘的人物,在其’易于毀壞的特性‘背後,顯現出源自于往昔的、持續而長久的暴力性接點。
“在這個範圍内,我也是同意的。
即便作為《被偷換的孩子》的作者,你也不會有什麼異議吧?我呀,認為這種東西早已在吾良攝制的電影中那些尖銳和沉重的暴力場面裡顯示出來了。
正因為他是那樣的人,才會直接遭受流氓的暴力攻擊。
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然而,所謂奇妙,是此前作者像是要為此事作旁證似的,其實即便古義人本身也曾寫過,在這’大約十五年間‘,暗中曾數度遭受右翼勢力的恐怖襲擊(強制摁住以後,定期地将鐵球砸落在久患痛風病的腳趾部分),可仔細閱讀之下,就會明白這似乎是虛構的情節。
“就這一部分而言,古義人先生,對于加藤先生所說的’可仔細閱讀之下‘這種表述,我就不明白了。
實際見了你,會覺得你現在好像仍然在遭受這種襲擊。
你脫下鞋子,就會露出變形得如同蒟蒻團的腳趾來。
從看到的情形就可以知道,那并不是虛構的情節。
“的确,我也并不是絲毫沒有感到可疑。
不過,我是這麼想的,那就是你在什麼地方曾這樣寫過:在寫作時要把事實寫得如同虛構,把虛構寫得如同事實,這就是寫小說的技法吧。
我是這麼理解的。
”喋喋不休的真木彥停頓下來,眯縫着眼睛觀看古義人的反應,于是古義人便如此問道: “但是,你現在卻有了别的想法?” “是的,不過,”真木彥的這種叙述方式印證了自己存在隐匿着的想法。
“隻是,面對你本人,我不打算硬說那些都是真實的。
我從阿紗那裡聽說的千的想法,就是這個根據。
” “如果這麼說的話,我也從阿紗那裡聽說了。
是千去柏林前來這裡向母親辭行時的事。
當時,阿紗好像對千這麼說,我和阿亮到十鋪席來生活是她出的主意,因而她心中不安,不知哥哥當真按自己出的主意來這裡是否合适?因為,此前一直把哥哥視為眼中釘的修練道場的餘黨,就住在很近的地方…… “不過呀,無論是在我家院子裡第一次遭到襲擊時,還是在斯德哥爾摩的飯店前被襲擊時……千都沒在現場……但事後是她在照顧我被砸爛了的腳,她是這麼回答阿紗的:在一連串的恐怖襲擊中,丈夫的腳受到了傷害。
今後也将如此,丈夫無論去哪裡,或是回到哪裡,隻要他還活着,而且,隻要他與自己的腳一同存在,相同的恐怖襲擊不是還将繼續下去嗎?! “因此,阿紗了解了事情的性質。
說是’不過,哥哥和阿亮來到這裡,發生禦靈遊行事件時,我曾詢問過真木彥……‘” “阿紗确實詢問過我。
我回答的是:’既然如此反應過度,那就說明古義人先生對禦靈所代表的人物确實懷有強烈的罪惡感。
‘可是,阿紗對這番話好像存有不同看法。
” “不同看法……” “那個腳部受了重傷的美國人的’禦靈‘使你受到嚴重刺激,因此我說,你肯定一直在考慮着那件事。
“但是,阿紗卻認為……我懷疑這是她在與千商議時受到的影響……對于吾良,你比任何人都懷有一種罪惡感,甚或你本人想用鐵球砸向自己的腳……” 說了這番話後,真木彥沉默下來,古義人也随之沉默不語。
恰巧就在兩人沉默期間,理應不會太薄的牆壁另一側,卻傳來一陣“哦——!哦——!”的聲音,那是羅茲響亮而可愛的叫喊…… “繼續我們的談話吧。
”真木彥擡頭看了看時鐘說道,“其實,在吾良’易于毀壞的特性‘的根源裡,還存在着一個更為重大的事件。
這一點現在越發明顯了。
加藤先生這是在提及大黃的團夥在媾和條約生效前所策劃的開展武裝鬥争、進攻占領軍基地之事。
他們因此而試圖從美軍基地弄出所需要的武器——話雖如此,大部分都是在朝鮮戰争中毀壞了的東西,能夠使用的,隻有一支手槍——來。
在大黃的鼓動下,你提供了吾良,用作接近美軍軍官的工具。
“然而,由于各種變故,兩人被從這個計劃中排擠了出來,最後,被大黃的道場裡那些年輕人用剛剝下的生牛皮粗暴地包裹起來,就那麼渾身黏糊糊的,身心都’近于崩潰‘地從山上下來了。
在那之後,或許是因為那個打擊,兩人在數年間處于絕交狀态。
但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在事件發生還不到兩周時媾和條約生效那天(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八日)的夜晚,兩人悄悄聚合起來收聽收音機的廣播,确認占領時期在沒有發生任何事件的情況下順利結束後,吾良為古義人拍了照片,以作分手的紀念。
“不過,說起這一點來,對于那位學者氣質的批評家,我隻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因為,連我都知道,那幅照片,是一九五四年三月在吾良母親再婚丈夫的家裡拍攝的。
說了那麼多,之所以說奇妙和奇怪之後,加藤先生促請讀者注意甚至被印刷到了書上的那幅照片。
當然,我也懷有相同的疑問。
” 古義人沒有辯解,但并不是因為自己對這一點沒有辯解之辭。
媾和條約生效那天深夜,吾良近似偏執般固執地指導古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