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自己的樹”的規則
關燈
小
中
大
内容過于艱深了。
&rdquo羅茲說道,&ldquo對于阿動和小香芽就更加艱深了吧。
稍微活動一下身體,請古義人搓揉一下頭部吧!&rdquo 于是,大家重新确定場所,開始了具有野遊樂趣的工作。
砍去那些或細弱歪斜、或被常春藤纏繞即将枯死的細小樹木&mdash&mdash祖父在日志裡寫着,應将這些樹木作為計劃廢棄的不良闊葉樹&mdash&mdash後,在草原上鋪下了材質強韌且輕柔的塑料薄膜。
經過山下規模并不很大的濕窪地後,阿動掄起鐮刀,修整那條前往汲水的小徑。
小徑一直通到從&ldquo湧出的水&rdquo流淌而出的水流那裡。
在路徑沿途,有一些刺老牙樹的樹叢,這些細小的樹木由于被反複摘去嫩芽,因而顯得矮小而茂盛。
阿動對羅茲解釋說,這是一條被前來摘刺老牙樹嫩芽的那些&lsquo在&rsquo的女人們踏出來的路徑。
在寬幅狹小、卻比較湍急的溪流邊,依靠粗齒栎那有着醒目裂縫的樹幹,阿動搭建起了帳篷。
那裡既是下雨時避雨的場所,也是安置羅茲所用便器的合适場所。
這種考慮得到了古義人的理解。
古義人和阿動用石油罐大小的聚乙烯容器打來了水,羅茲則煮沸咖啡,真正的野遊便從品嘗香芽的小甜餅開始了。
而且,這也是一個如同研讨會般的聚會。
在向古義人提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時,羅茲注意到要讓阿動和香芽也能夠理解。
&ldquo我要向古義人提幾個問題。
以前,我還不能獨自把這些問題很好地歸納起來。
來到這裡之前,古義人在小說中描繪的地形學、神話、民間傳說以及曆史,在我來說,那不是現實的東西。
來到這裡以後,随即就對阿紗說了自己的研究計劃。
阿紗卻告訴我,她認為古義人在小說中描繪的一切,其實跨越了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是等價的東西。
目前看起來,對于這種把握方法在實際之中是否可行,阿紗當時還持保留态度呀。
&ldquo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專題論文的構想因為真木彥的出現而産生了根本性動搖。
他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非常樸素的問題:古義人本身相信與這座森林中的神話、民間傳說以及曆史相關聯的傳承故事嗎? &ldquo我覺得這個問題過于樸素了,樸素的甚至有些愚蠢。
真木彥洞悉了我的想法,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古義人真的相信自己一直在寫着的東西嗎?這一次,我感到了困惑,而真木彥則對我這樣說道: &ldquo&lsquo我曾拜見長江古義人的母親并做了交談。
對于長江所寫的東西,她是最頑強地表示了自己疑惑的人。
同時,也是無人可及的、充分且深刻地理解了古義人的人。
長江的母親在信函中這樣寫道:第一次聽到錄制下來的阿亮的音樂時,就知道這是自己早在姑娘時期便在森林深處聽過的音樂。
這就是《森林的不可思議》的樂曲。
對于這番話語,長江所體驗到的感動,較之于成為作家以來受到的任何批評都要強烈。
那是長江罕見而坦率地寫出來的内容。
長江的母親就是這麼一種存在。
現在,這裡還存留着的最能理解長江古義人的人,那就是阿紗了。
&rsquo &ldquo&lsquo而且,那個阿紗雖然沒說兄長在小說中描繪的當地神話、民間傳說以及曆史全都是想像的産物,卻也說出了我認為其中大部分是想像的産物這句話。
&rsquo真木彥如此做着證言。
他還說,&lsquo阿紗告訴他,對于曾那般想像着奇态、不能将其與所見所聞區别開來的孩童時代的兄長,自己并不讨厭。
上了年歲後依然故我的兄長還在繼續修煉自己的本性&hellip&hellip這種人在老家被大家所嫌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可自己還是打算站在兄長那邊。
&rsquo &ldquo&lsquo那個阿紗說,長江所寫的大部分都是想像的産物。
這你也是知道的。
&rsquo真木彥繼續說,&lsquo羅茲,你寫了把長江古義人的小說與當地的現實重疊在一起的研究論文之後,不妨再作為學者出一本書,是以批判态度寫就的同一主題的書,假如把這兩者進行對照的話,你就不可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研究者而被大家接受了。
倘若你不希望如此,對于長江,你就不要回避這樣一個問題:你真的相信自己此前所寫的東西嗎?&rsquo &ldquo古義人,今天,在被選擇為你的&lsquo自己的樹&rsquo的巨大連香樹下,這就是我想要向你請教的問題。
&rdquo 在上一次野遊中,羅茲在森林裡對蚊蟲的叮咬&mdash&mdash檸檬汁對此毫無作用&mdash&mdash近似神經質般地恐懼。
根據上次的教訓,她叮囑參加者全都穿着長袖襯衫前來。
把車子停靠在林道上後,羅茲取出讓阿動從松山的百貨商店買來的美國制驅蟲噴劑,細心地從大家的脖子處往上噴灑,再從手上往手腕處噴灑。
古義人也噴灑了藥劑,因而沒有遭到蚊子的騷擾,卻在走下濕窪地幫助阿動搭建帳篷期間,讓一隻原本跳躍在蜂鬥菜葉片上的螞蚱從褲腳鑽了進去。
古義人一直惦記着這事,看準螞蚱鑽進襪子裡的時機&mdash&mdash羅茲不時低下漲紅了的面龐,有時甚至停下正說着的話頭&mdash&mdash脫下鞋襪,把那隻螞蚱捉了出來。
然後,确切看清了腳上大拇趾的趾根處出現了紅腫,眼下卻是毫無辦法。
總之,不好不回答羅茲提出的問題。
&ldquo從年輕時算起,我已經寫了四十多年的小說。
于是,便将迄今為止所寫的主題,與現在正使用的手法連接起來,也就是說,鑽進了要在一個連續性之中進行創作&mdash&mdash即便有些變化,也是在連續性裡的變化&mdash&mdash的死胡同。
從這個草原看過去,在那株折了樹幹的樸樹後面,看見一大片灌木叢了嗎?我覺得經過漫長的歲月,自己特意進入了那種灌木叢。
而且,我的小說的構造、小說家生活的構造,正在形成眼前的那種灌木叢。
&ldquo我在想,小說家死去後,經過一些年月&hellip&hellip其作品倘若仍被出版的話&hellip&hellip對于讀者來說更為實在的,就隻是這種灌木叢所帶來的東西了。
我正是這種小說家。
&ldquo我在這個灌木叢中,或者說,我成為灌木叢的一部分而在寫作。
比如說,去寫指揮了第二次農民武裝暴動的、銘助托生的那位&lsquo童子&rsquo。
也是因為明治維新所引發的體制變更,這次武裝暴動進展得非常艱難。
當農民們召開處于停滞狀态的戰術會議時,在他們身旁似睡非睡的&lsquo童子&rsquo卻在入眠期間飛上森林,從銘助的靈魂處得到誰也料想不到的作戰方案後回來了。
&ldquo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随着數度修改草稿,我本人确實也相信了這個故事&hellip&hellip可是,或許你會說:盡管那故事基于你的記憶、基于祖母和母親對你所述故事的記憶,但那畢竟是你的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曆史與民間傳承原本就不是等價之物。
不過,我想這樣回答:惟有現在正寫着的這個故事,是自己所能确切認定的,而其他的曆史也好民間傳承也罷,則都是未能完全成型的想像
&rdquo羅茲說道,&ldquo對于阿動和小香芽就更加艱深了吧。
稍微活動一下身體,請古義人搓揉一下頭部吧!&rdquo 于是,大家重新确定場所,開始了具有野遊樂趣的工作。
砍去那些或細弱歪斜、或被常春藤纏繞即将枯死的細小樹木&mdash&mdash祖父在日志裡寫着,應将這些樹木作為計劃廢棄的不良闊葉樹&mdash&mdash後,在草原上鋪下了材質強韌且輕柔的塑料薄膜。
經過山下規模并不很大的濕窪地後,阿動掄起鐮刀,修整那條前往汲水的小徑。
小徑一直通到從&ldquo湧出的水&rdquo流淌而出的水流那裡。
在路徑沿途,有一些刺老牙樹的樹叢,這些細小的樹木由于被反複摘去嫩芽,因而顯得矮小而茂盛。
阿動對羅茲解釋說,這是一條被前來摘刺老牙樹嫩芽的那些&lsquo在&rsquo的女人們踏出來的路徑。
在寬幅狹小、卻比較湍急的溪流邊,依靠粗齒栎那有着醒目裂縫的樹幹,阿動搭建起了帳篷。
那裡既是下雨時避雨的場所,也是安置羅茲所用便器的合适場所。
這種考慮得到了古義人的理解。
古義人和阿動用石油罐大小的聚乙烯容器打來了水,羅茲則煮沸咖啡,真正的野遊便從品嘗香芽的小甜餅開始了。
而且,這也是一個如同研讨會般的聚會。
在向古義人提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時,羅茲注意到要讓阿動和香芽也能夠理解。
&ldquo我要向古義人提幾個問題。
以前,我還不能獨自把這些問題很好地歸納起來。
來到這裡之前,古義人在小說中描繪的地形學、神話、民間傳說以及曆史,在我來說,那不是現實的東西。
來到這裡以後,随即就對阿紗說了自己的研究計劃。
阿紗卻告訴我,她認為古義人在小說中描繪的一切,其實跨越了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是等價的東西。
目前看起來,對于這種把握方法在實際之中是否可行,阿紗當時還持保留态度呀。
&ldquo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專題論文的構想因為真木彥的出現而産生了根本性動搖。
他對我提出了這樣一個非常樸素的問題:古義人本身相信與這座森林中的神話、民間傳說以及曆史相關聯的傳承故事嗎? &ldquo我覺得這個問題過于樸素了,樸素的甚至有些愚蠢。
真木彥洞悉了我的想法,又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古義人真的相信自己一直在寫着的東西嗎?這一次,我感到了困惑,而真木彥則對我這樣說道: &ldquo&lsquo我曾拜見長江古義人的母親并做了交談。
對于長江所寫的東西,她是最頑強地表示了自己疑惑的人。
同時,也是無人可及的、充分且深刻地理解了古義人的人。
長江的母親在信函中這樣寫道:第一次聽到錄制下來的阿亮的音樂時,就知道這是自己早在姑娘時期便在森林深處聽過的音樂。
這就是《森林的不可思議》的樂曲。
對于這番話語,長江所體驗到的感動,較之于成為作家以來受到的任何批評都要強烈。
那是長江罕見而坦率地寫出來的内容。
長江的母親就是這麼一種存在。
現在,這裡還存留着的最能理解長江古義人的人,那就是阿紗了。
&rsquo &ldquo&lsquo而且,那個阿紗雖然沒說兄長在小說中描繪的當地神話、民間傳說以及曆史全都是想像的産物,卻也說出了我認為其中大部分是想像的産物這句話。
&rsquo真木彥如此做着證言。
他還說,&lsquo阿紗告訴他,對于曾那般想像着奇态、不能将其與所見所聞區别開來的孩童時代的兄長,自己并不讨厭。
上了年歲後依然故我的兄長還在繼續修煉自己的本性&hellip&hellip這種人在老家被大家所嫌惡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可自己還是打算站在兄長那邊。
&rsquo &ldquo&lsquo那個阿紗說,長江所寫的大部分都是想像的産物。
這你也是知道的。
&rsquo真木彥繼續說,&lsquo羅茲,你寫了把長江古義人的小說與當地的現實重疊在一起的研究論文之後,不妨再作為學者出一本書,是以批判态度寫就的同一主題的書,假如把這兩者進行對照的話,你就不可能作為一個嚴謹的研究者而被大家接受了。
倘若你不希望如此,對于長江,你就不要回避這樣一個問題:你真的相信自己此前所寫的東西嗎?&rsquo &ldquo古義人,今天,在被選擇為你的&lsquo自己的樹&rsquo的巨大連香樹下,這就是我想要向你請教的問題。
&rdquo 在上一次野遊中,羅茲在森林裡對蚊蟲的叮咬&mdash&mdash檸檬汁對此毫無作用&mdash&mdash近似神經質般地恐懼。
根據上次的教訓,她叮囑參加者全都穿着長袖襯衫前來。
把車子停靠在林道上後,羅茲取出讓阿動從松山的百貨商店買來的美國制驅蟲噴劑,細心地從大家的脖子處往上噴灑,再從手上往手腕處噴灑。
古義人也噴灑了藥劑,因而沒有遭到蚊子的騷擾,卻在走下濕窪地幫助阿動搭建帳篷期間,讓一隻原本跳躍在蜂鬥菜葉片上的螞蚱從褲腳鑽了進去。
古義人一直惦記着這事,看準螞蚱鑽進襪子裡的時機&mdash&mdash羅茲不時低下漲紅了的面龐,有時甚至停下正說着的話頭&mdash&mdash脫下鞋襪,把那隻螞蚱捉了出來。
然後,确切看清了腳上大拇趾的趾根處出現了紅腫,眼下卻是毫無辦法。
總之,不好不回答羅茲提出的問題。
&ldquo從年輕時算起,我已經寫了四十多年的小說。
于是,便将迄今為止所寫的主題,與現在正使用的手法連接起來,也就是說,鑽進了要在一個連續性之中進行創作&mdash&mdash即便有些變化,也是在連續性裡的變化&mdash&mdash的死胡同。
從這個草原看過去,在那株折了樹幹的樸樹後面,看見一大片灌木叢了嗎?我覺得經過漫長的歲月,自己特意進入了那種灌木叢。
而且,我的小說的構造、小說家生活的構造,正在形成眼前的那種灌木叢。
&ldquo我在想,小說家死去後,經過一些年月&hellip&hellip其作品倘若仍被出版的話&hellip&hellip對于讀者來說更為實在的,就隻是這種灌木叢所帶來的東西了。
我正是這種小說家。
&ldquo我在這個灌木叢中,或者說,我成為灌木叢的一部分而在寫作。
比如說,去寫指揮了第二次農民武裝暴動的、銘助托生的那位&lsquo童子&rsquo。
也是因為明治維新所引發的體制變更,這次武裝暴動進展得非常艱難。
當農民們召開處于停滞狀态的戰術會議時,在他們身旁似睡非睡的&lsquo童子&rsquo卻在入眠期間飛上森林,從銘助的靈魂處得到誰也料想不到的作戰方案後回來了。
&ldquo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随着數度修改草稿,我本人确實也相信了這個故事&hellip&hellip可是,或許你會說:盡管那故事基于你的記憶、基于祖母和母親對你所述故事的記憶,但那畢竟是你的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曆史與民間傳承原本就不是等價之物。
不過,我想這樣回答:惟有現在正寫着的這個故事,是自己所能确切認定的,而其他的曆史也好民間傳承也罷,則都是未能完全成型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