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殘酷與欺瞞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從清晨起,便是烈日當空的大太陽天。
當錄音電話中傳來稚氣未脫的招呼聲時,羅茲竟一反常态地拿起了電話聽筒。
随後,她喜氣洋洋地将電話内容告訴了古義人——聽了那節特别課程的中學生們說是“想用英語與羅茲小姐直接對話”、“想聆聽長江先生兒時在山谷裡曾經曆過的學習以及遊玩的往事,還想請你們欣賞用阿亮的曲子專為吹奏樂器改編而成的曲目的演奏”。
“中午過後,能請你們到中學的音樂堂來嗎?”這個設想隻是由學生提出來的,他們以義務大掃除的名義借來了音樂堂鑰匙。
“羅茲小姐,請您對學校方面保守秘密。
” 似乎惟有一件事使得羅茲放不下心來。
①大書店,即BornesandNoble,美國連鎖大書店——譯注。
“古義人曾在紐約的大書店①做那場附帶簡短講演的簽字售書儀式,當時我負責日程安排。
日本領事館不是邀請我在此前共進晚餐嗎?我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因為’古義人的簽字售書儀式還有一些準備工作需要做。
如果想要聽講演的話,我可以為你準備坐席‘。
書記官不是放聲笑了起來嗎?那時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今天早上也是如此,那個中學生代表和我說話時,他周圍的夥伴都在笑着。
雖說也能感受到農村孩子固有的淳樸……” “早年我在這裡的時候,雖說也是農村的孩子,卻并不淳樸呀!是啊,還是小心些為好。
” 盡管說了這些話,古義人還是興沖沖地剃刮胡須,換上了外出的襯衫和長褲。
後來才知道,在一旁仔細聽着父親和羅茲談話的阿亮,确實因此而有了戒備之心…… 為了不被教員室裡的人發現,古義人一行不但将羅茲那輛藍色塞當停放在校門之外,還沿着校園東端直接前往音樂堂。
由于學生們尚未前來迎接,他們便進入敞開着大門的音樂堂内休息。
學校後面的闊葉林枝繁葉茂,顯得有些郁暗。
在晚間,當音樂堂内舉辦活動時,從十鋪席俯視下來,天棚上的天窗恍若八個飛翔在乳黃色天際下的圓盤集結在那裡。
現在,它們正在陽光下閃爍着光亮……在幾十把直接靠放在地闆上的吉他前,阿亮留下一段距離停住腳步,向羅茲解說着尺寸的大小和音域的關系。
圓筒形牆壁雖是混凝土澆灌而成,表面紋理的細微之處仍然可見建築家的巧妙構思,上面還頗具匠心地安裝着反響闆。
在下部,則排列着惟有貓兒才能穿越的豎幅小窗。
為了避免輻射沖突的影響,所有窗子平面的相對角度都被錯了開來。
古義人也在對羅茲解說着建築家的良苦用心。
羅茲的視線卻早已被浮現在山那邊濃綠間的夏季山茶樹上的花所吸引。
……就在那一瞬間,整體性的巨大沖擊蓦然降臨,令人覺得圓筒形空間甚至在傾斜。
古義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地震了!阿亮踉踉跄跄地前行兩三步後,便蹲了下來,用一隻手和那一側肩頭堵塞住耳朵,另一隻空着的手則在褲子口袋中摸索着。
這時,古義人才開始意識到,弦樂增幅處理後的巨大音響掩埋了整座音樂堂! 羅茲跑到阿亮身邊,将他的頭抱在自己的懷裡。
古義人則吧嗒吧嗒地奔跑着撲向剛才進來的門扉,門上的轉镙卻紋絲不動,幾乎把手腕都給弄折了。
通往一旁休息室的門扉同樣如此。
古義人打量着周圍,至于想要通過牆壁上那些細長的窗子逃出去,則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的。
與其說是音樂,毋甯說古義人在大編隊爆音般的音響中不知所措地來回走動着,隻是毫無意義地對羅茲點着頭。
而羅茲此時正抱住阿亮的頭部,露出明顯的脖筋仰視着古義人。
這時,古義人發現放置吹奏樂器的擱闆深處,有一個塞進去的台燈,便一把抓了出來,從台燈上薅去絕緣電線。
接着,他把端頭拆解開來,用牙齒将原本搓撚到一起的電線分别捋出裸線頭,再插入到插口之中,并用慢跑皮鞋踩住放置在地闆上的線圈……于是,小小的火苗冒了出來,從揚聲器裡傳出的巨大音響消失了。
寂然無聲的音樂堂的外側,門扉被砰地打開,傳來複數腳步聲跑動着離去的響動。
古義人想要親眼看看這些人,便将腦袋靠上一個窗口,從音樂堂裡俯視着通往大操場的路徑。
羅茲一邊流淌着眼淚一邊用英語向古義人大聲喊叫着,在讓轉過頭來的古義人注意到被自己緊緊抱住頭部的阿亮之後,她雖然壓低了聲音,卻仍然用英語翻來覆去地說着: “……這是一群多麼邪惡的孩子呀!比起折磨堂吉诃德的那些麻煩的孩子們,他們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嗎?!阿亮該是多麼驚恐、痛苦呀?!與其說這是小孩子的惡作劇,毋甯說是邪惡的暴力!我們無償的行為,換來的卻是怎樣的報複呀?!” 羅茲一對紅白相間的粗壯膝頭跪在地闆上,她直起厚實的上半身繼續述說。
這時,古義人看到阿亮為獲得自由而在羅茲的臂膀中掙紮。
“沒問題吧?阿亮,你受苦了!”古義人對阿亮說着,同時由于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引發出的巨大遺恨和憤怒,使他很有可能像羅茲那樣流下眼淚。
不過,從粗壯的手臂中解脫出來的阿亮,卻沉穩地從兩耳中取出了什麼東西,他的鎮靜使得羅茲也閉合上嘴巴,目瞪口呆地俯視着他的動作。
阿亮伸出并攏了的漂亮手指,隻見上面放着淡粉色的橡膠軟泥團。
“我有耳塞呀,所以沒問題!剛才是勃拉姆斯①的《弦樂六重奏曲》第一樂章呀。
”阿亮說道。
①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37),德國作曲家——譯注。
接到羅茲用手機打來的求助電話後,阿紗随即趕了過來,将古義人他們解救出來。
聽說,鑰匙被扔放在了入口前面。
看着疲勞困頓的羅茲和動作遲緩、顯出郁郁老态的古義人,阿紗認為,讓他們在
當錄音電話中傳來稚氣未脫的招呼聲時,羅茲竟一反常态地拿起了電話聽筒。
随後,她喜氣洋洋地将電話内容告訴了古義人——聽了那節特别課程的中學生們說是“想用英語與羅茲小姐直接對話”、“想聆聽長江先生兒時在山谷裡曾經曆過的學習以及遊玩的往事,還想請你們欣賞用阿亮的曲子專為吹奏樂器改編而成的曲目的演奏”。
“中午過後,能請你們到中學的音樂堂來嗎?”這個設想隻是由學生提出來的,他們以義務大掃除的名義借來了音樂堂鑰匙。
“羅茲小姐,請您對學校方面保守秘密。
” 似乎惟有一件事使得羅茲放不下心來。
①大書店,即BornesandNoble,美國連鎖大書店——譯注。
“古義人曾在紐約的大書店①做那場附帶簡短講演的簽字售書儀式,當時我負責日程安排。
日本領事館不是邀請我在此前共進晚餐嗎?我拒絕了對方的要求,因為’古義人的簽字售書儀式還有一些準備工作需要做。
如果想要聽講演的話,我可以為你準備坐席‘。
書記官不是放聲笑了起來嗎?那時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今天早上也是如此,那個中學生代表和我說話時,他周圍的夥伴都在笑着。
雖說也能感受到農村孩子固有的淳樸……” “早年我在這裡的時候,雖說也是農村的孩子,卻并不淳樸呀!是啊,還是小心些為好。
” 盡管說了這些話,古義人還是興沖沖地剃刮胡須,換上了外出的襯衫和長褲。
後來才知道,在一旁仔細聽着父親和羅茲談話的阿亮,确實因此而有了戒備之心…… 為了不被教員室裡的人發現,古義人一行不但将羅茲那輛藍色塞當停放在校門之外,還沿着校園東端直接前往音樂堂。
由于學生們尚未前來迎接,他們便進入敞開着大門的音樂堂内休息。
學校後面的闊葉林枝繁葉茂,顯得有些郁暗。
在晚間,當音樂堂内舉辦活動時,從十鋪席俯視下來,天棚上的天窗恍若八個飛翔在乳黃色天際下的圓盤集結在那裡。
現在,它們正在陽光下閃爍着光亮……在幾十把直接靠放在地闆上的吉他前,阿亮留下一段距離停住腳步,向羅茲解說着尺寸的大小和音域的關系。
圓筒形牆壁雖是混凝土澆灌而成,表面紋理的細微之處仍然可見建築家的巧妙構思,上面還頗具匠心地安裝着反響闆。
在下部,則排列着惟有貓兒才能穿越的豎幅小窗。
為了避免輻射沖突的影響,所有窗子平面的相對角度都被錯了開來。
古義人也在對羅茲解說着建築家的良苦用心。
羅茲的視線卻早已被浮現在山那邊濃綠間的夏季山茶樹上的花所吸引。
……就在那一瞬間,整體性的巨大沖擊蓦然降臨,令人覺得圓筒形空間甚至在傾斜。
古義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地震了!阿亮踉踉跄跄地前行兩三步後,便蹲了下來,用一隻手和那一側肩頭堵塞住耳朵,另一隻空着的手則在褲子口袋中摸索着。
這時,古義人才開始意識到,弦樂增幅處理後的巨大音響掩埋了整座音樂堂! 羅茲跑到阿亮身邊,将他的頭抱在自己的懷裡。
古義人則吧嗒吧嗒地奔跑着撲向剛才進來的門扉,門上的轉镙卻紋絲不動,幾乎把手腕都給弄折了。
通往一旁休息室的門扉同樣如此。
古義人打量着周圍,至于想要通過牆壁上那些細長的窗子逃出去,則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的。
與其說是音樂,毋甯說古義人在大編隊爆音般的音響中不知所措地來回走動着,隻是毫無意義地對羅茲點着頭。
而羅茲此時正抱住阿亮的頭部,露出明顯的脖筋仰視着古義人。
這時,古義人發現放置吹奏樂器的擱闆深處,有一個塞進去的台燈,便一把抓了出來,從台燈上薅去絕緣電線。
接着,他把端頭拆解開來,用牙齒将原本搓撚到一起的電線分别捋出裸線頭,再插入到插口之中,并用慢跑皮鞋踩住放置在地闆上的線圈……于是,小小的火苗冒了出來,從揚聲器裡傳出的巨大音響消失了。
寂然無聲的音樂堂的外側,門扉被砰地打開,傳來複數腳步聲跑動着離去的響動。
古義人想要親眼看看這些人,便将腦袋靠上一個窗口,從音樂堂裡俯視着通往大操場的路徑。
羅茲一邊流淌着眼淚一邊用英語向古義人大聲喊叫着,在讓轉過頭來的古義人注意到被自己緊緊抱住頭部的阿亮之後,她雖然壓低了聲音,卻仍然用英語翻來覆去地說着: “……這是一群多麼邪惡的孩子呀!比起折磨堂吉诃德的那些麻煩的孩子們,他們不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嗎?!阿亮該是多麼驚恐、痛苦呀?!與其說這是小孩子的惡作劇,毋甯說是邪惡的暴力!我們無償的行為,換來的卻是怎樣的報複呀?!” 羅茲一對紅白相間的粗壯膝頭跪在地闆上,她直起厚實的上半身繼續述說。
這時,古義人看到阿亮為獲得自由而在羅茲的臂膀中掙紮。
“沒問題吧?阿亮,你受苦了!”古義人對阿亮說着,同時由于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引發出的巨大遺恨和憤怒,使他很有可能像羅茲那樣流下眼淚。
不過,從粗壯的手臂中解脫出來的阿亮,卻沉穩地從兩耳中取出了什麼東西,他的鎮靜使得羅茲也閉合上嘴巴,目瞪口呆地俯視着他的動作。
阿亮伸出并攏了的漂亮手指,隻見上面放着淡粉色的橡膠軟泥團。
“我有耳塞呀,所以沒問題!剛才是勃拉姆斯①的《弦樂六重奏曲》第一樂章呀。
”阿亮說道。
①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37),德國作曲家——譯注。
接到羅茲用手機打來的求助電話後,阿紗随即趕了過來,将古義人他們解救出來。
聽說,鑰匙被扔放在了入口前面。
看着疲勞困頓的羅茲和動作遲緩、顯出郁郁老态的古義人,阿紗認為,讓他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