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孩子的堂吉诃德

關燈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攀上了可以俯瞰真木川“大漁梁”①的處所。

    他對正将目光投在河面上的羅茲說明道: ①大漁梁,以竹木編成的栅欄攔住河中水流以便捕魚的裝置——譯注。

    “在山谷裡,人們把變為這種色調的河水稱作sasanigori,就是’微濁‘的意思。

    我在想,在你查用的辭書裡,在語感上比渾濁更為被動的,是渾濁起來……早在孩童時代,我一直以為sasanigori中本意為微小的sasa是表示矮竹的sasa,因而以為’微濁‘就是’矮竹濁‘,覺得是用河岸上矮竹叢的顔色進行比喻的說法……不過,這又像是’有些濁‘。

    以後查閱辭書時才發現問題,不禁大吃一驚,也感到非常沮喪。

    把它說成矮竹葉的顔色,就像現在所看到的一樣,多麼逼真和形象啊。

    可是……” “矮竹原本也是小竹子吧。

    ”羅茲在顯示語言學的實力。

    “古義人在少年時代的感受性,首先是鮮明地體現在語言上。

    這一點也是作為小說家的根源。

    ” “我很愛讀書,卻不願被其他孩子視為書呆子,就想盡量搞出一些異乎尋常的冒險來,如同日本人常說的那種堂吉诃德式的冒險。

    但是,當我上了高中後靜下心來閱讀《堂吉诃德》時,才發現書中的孩子并不活躍。

    ” “細說起來,桑丘·潘沙或許更具有孩子性格。

    在巴塞羅那城,就有幾個惡作劇的孩子向堂吉诃德挑釁。

    剛開始進行冒險的時候,還有一個被堂吉诃德從雇主的皮鞭下解救出來的少年。

    但是,當這個少年日後再次遇見堂吉诃德時,卻告訴他,自己原本應該得到救助,可苦難反而更加倍了,因而少年對堂吉诃德進行了嚴酷的報複。

    ” “雖然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被全世界的孩子所知曉,小說本身卻不是供孩子閱讀的。

    ” “是的,《堂吉诃德》不是為孩子而寫的書。

    在小說的開首部分,就已經表明了’我們這位紳士将近五十歲了‘,而且,關于身體的表述,也是一副成年人的模樣。

    ’骨骼壯實,身材消瘦,面目憔悴‘,這種說法,其實是表示主人公是個結實型的人物。

    在以後的日子裡,即便遭受很大挫折也能夠恢複過來,以此作為他能夠繼續冒險的伏筆。

    根據我的計算,僅僅被折斷了的肋骨,就不止一條兩條…… “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奇怪的鼓勵方法。

    古義人的姿勢也不雅,走路的模樣看上去也像孩子或老人似的。

    但是,你之所以能夠創作出如此大量的作品來,還是因為你的身體非常結實呀。

    這是我剛才看見你和遊泳教練對抗時所想到的,不過,你肩膀外側的肌肉強健,胸脯也很厚實……” 日本扁柏林的雜草間湧流而出的水流,從道路旁的水溝中漫溢而出。

    古義人仿效邁着沉穩步伐以不被積水滑倒的羅茲,等待她回到剛才的話題上來,以便繼續剛才的談話。

     “就說那場大家都知道的風車大戰吧,由于從一開始就知道對手不是巨人,孩子們不會覺得有趣吧。

    就像我經常說的那樣,第一次閱讀《堂吉诃德》,是因為上中學時被布置的作業。

    那個在岩石上身穿襯衣、苦苦折磨自己的堂吉诃德,當時隻讓我感到很不體面。

    至于興趣盎然地領會到堂吉诃德與桑丘·潘沙對話中所含蘊的智慧深度,則是很久以後的事了。

     ①D.Q.,即DonQuixote(堂吉诃德)的縮寫——譯注。

    ”那人将近五十歲時才開始閱讀騎士道小說,并因為過度沉溺于這種閱讀而成為DQ①。

    DQ在步入其生涯晚年後才成為DQ,因此,提出DQ的少年時代這個問題是毫無意義的。

     “可是……當然,我們可以把流傳在世界各地的DQ形象套用于少年,來考慮DQ類型的少年。

    古義人,你如願以償地成為DQ類型的少年了嗎?” 古義人在思考着:我是DQ類型的少年嗎?答案是NO!古義是DQ類型的幼兒,所以他能夠成為飛往森林的’童子‘。

    我不僅沒能成為’童子‘,甚至都沒能夠相當于DQ。

     穿過日本扁柏林後,從沿河的國道橫跨真木川的那座老舊混凝土橋出現在眼前。

    古義人指着橋梁——現在,從真木本町一直前進,在可以看見庚申山的地方開設了一條過河的迂回路,這座老橋也就不再使用了——對羅茲說道: “那座橋梁對面的橋頭,連接着一條從下遊而來的道路。

    那條路不是下坡路嗎?!那時我剛剛升入中學,騎着一輛從6号到5号規格的……也就是中型的……自行車,也沒有減速,就想從那裡拐過來。

    成年人都是這樣的。

    但是,我的自行車龍頭卻拐不過來了,猛烈地撞上了橋欄杆。

    不過,盡管自行車前輪陷了下去,卻沒有墜下河去,是橋面下的混凝土拱形結構卡住了前輪,我也因此而得救了。

    我的眼睛周圍已是一片青紫,用當地話來說,那是’蛇無花果①的枝葉茂盛…… ①蛇無花果,野生于河岸之上,樹高約3米,果實成熟後呈紅色——譯注。

    ”看那裡!我在想像着成為‘童子’的自己。

    那時,我非常喜悅地看着眼前如此蒼翠欲滴的綠色,騎着自行車飛馳而來,猛烈地撞上橋頭後,我應該會被擲往空中,并成為借勢向森林飛去的‘童子’……“ 對此,羅茲沒有直接進行評述,倒是用手指着霧氣早已散盡的森林高處。

    仰頭看去,隻見一群比蝴蝶大得多、飛行模樣也與鳥類截然不同的白色物體飛快盤旋着,有幾次甚至就要融入高高的天際之間。

     “那是患了白化病的蝙蝠。

    ”羅茲很有把握地說道,“天空還明亮着,可是對于蝙蝠來說,黃昏已經降臨了。

    患了白化病後視力就要減弱,因此,它們更加堅信不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