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宗教改革運動
關燈
小
中
大
教思想的大膽程度、讨論問題的自由程度,遠遠超過了費納隆(6)本人在《忒勒馬科斯》中表現出的政治精神。
這種狀态一直延續到南特敕令被廢止時才宣告結束。
現在,從1685年到18世紀人類思想大爆炸相距不到四十年。
在哲學革命開始發揮影響之前,宗教革命對思想自由的積極影響從未終止。
你們看到,凡是宗教改革運動深入的地方,凡是它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無論成敗與否,它都帶來了一種普遍的、主導的和持久的結果,即人類思想的活躍程度和自由程度的巨大進步、人類思想解放的巨大進步。
宗教改革運動不僅産生了這一結果,還對這一結果心滿意足。
一旦達到這一結果,它就不再繼續追求别的。
這正是這一事件的基礎,是它原始的、基本的性質。
因此,它在德國接受了,且不說是政治奴役,但至少是自由的缺乏。
在英國,它同意了憲法規定的教士層級結構,以及一個弊端不亞于天主教會而奴性更勝過天主教會的教會(7)。
為什麼宗教改革運動在某些方面表現得如此激進、如此強硬,在這一方面卻表現得如此随和、如此順從呢?這是因為它已經獲得了它所追求的普遍事實,即精神權力的廢黜、人類思想的解放。
我再說一遍,一旦它達到這一目的,它就會去适應所有制度和情況。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一研究的反面證據,讓我們看看在那些宗教革命沒有滲入的國家裡、宗教革命被扼殺在搖籃裡的國家裡、它從未得到發展的國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曆史顯示,在這裡人類思想沒有得到解放。
西班牙和意大利這兩個大國将證明這一點。
在那些宗教改革運動深入發展的歐洲國家裡,人類思想在過去三個世紀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由,而在那些沒有發生宗教改革運動的國家裡,人類思想在同一時期陷入了柔弱和慵懶狀态。
因此,可以說,我們已經同時找到了正反兩方面的證據,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因此,精神領域内思想的沖動和絕對權力的廢黜,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根本性質,是它的影響的最一般結果,是它的命運的主要事實。
我特意使用了&ldquo事實&rdquo一詞。
人類思想的解放是客觀現實中、宗教改革運動曆程中的事實而不是原因,是結局而不是目的。
在這一方面,我認為宗教改革運動所做的事情超過了它承諾要做的,甚至超過了它想要做的。
其他大多數革命的結果往往落後于期望,行動落後于思想,相反,宗教改革運動的結果卻超過了自己的目的。
它的實際發展比它的計劃要更偉大,它并沒有完全預見也沒有完全承認它所産生的影響。
宗教改革運動的對手譴責它時,經常使用什麼罪名呢?它的哪些結果被他們用來堵改革派的嘴,使他們無言以對呢? 主要有兩個。
第一,宗派林立、思想的無限度自由、整個宗教社會的瓦解。
第二,專制和迫害。
他們對改革派說:&ldquo你們煽動甚至産生無限度自由;你們創造了它,現在又希望約束和壓制它。
你們怎麼壓制它?通過最嚴酷和殘暴的手段。
你們自己迫害異端,憑借的還是不合法的權威。
&rdquo 調查總結針對宗教改革運動的所有重大攻擊,抛掉純粹的教義問題,它們都可以歸結為以上兩個基本罪名。
改革派對此大為困窘。
當被指責為宗派林立的源頭時,它不僅不敢認可各宗派、維護宗派發展的合法性,反而咒逐它們、譴責它們的存在、全盤否定它們。
面臨迫害指控時,它的自我辯護也是同樣的窘态百出。
它宣揚這樣做的必要性,說自己有權鎮壓和懲罰謬誤,因為真理掌握在它手中,隻有它的教義和制度才是合法的;羅馬教廷之所以沒有權力懲罰改革派,是因為它與改革派的對抗是錯誤的。
當對改革派中的主要派别提出迫害指控的,不是它的敵人,而是它自己的分支時,當這些遭到它咒逐的宗派對它說:&ldquo我們隻是做了你們所做過的,我們隻是像你們一樣把自己分離出來。
&rdquo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更令人難堪了,往往隻能更加強硬地加以回應。
事實上,雖然緻力于摧毀精神領域的絕對權力,16世紀的這一革命對于智力自由的真實原因卻一無所知,它解放了人類思想,卻又要求通過法律來統治它;它在實踐中允許自由探索的盛行,但在理論上它僅僅是用合法權力代替非法權力。
它既沒有提升自己達到任務的首要原因的高度,也沒有放下身段承認自己所帶來的最終結果。
因此它陷入了一個雙重錯誤中,一方面,它不了解也不尊重人類思想的一切權利,在為自己大聲争取權利的同時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另一方面,它不知道如何衡量智力領域權威的權利,我說的不是強制權威,這在思想領域根本不應該存在,而是僅僅借助感化方式作用于思想的純精神權威。
大部分經曆過改革的國家缺乏某些東西,思想界缺乏良好組織,原有的普遍意見缺乏正規行動。
他們無法協調傳統和自由兩派的權利和要求,其原因無疑在于這一事實,即宗教改革運動沒有完全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原因和結果。
因此,它同樣具有某種不連貫性和狹隘性,因此經常授人以柄,給對手可乘之機。
後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希望做什麼;他們回歸自己行為的原因,坦率承認它的所有結果。
從來沒有一個政府能像羅馬教會那樣始終如一、按部就班。
在實踐中,羅馬教廷做出了比改革派更大的妥協和讓步;在理論上,它更徹底地調整了自己的獨特理論,堅持了更一緻的行為。
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完全了解自己在做什麼、想做什麼,徹底而合理地調整了教義和計劃。
16世紀宗教革命的發展曆程提供了這股力量的一個突出例子。
衆所周知,為對抗宗教改革運動而創建的主要力量是耶稣會。
掃視一下它的曆史,它在所有地方都遭到了失敗。
凡是它幹預過的地方,無論幹預程度如何,它都給所插手的事業帶來了不幸。
在英國,它毀壞了國王;在西班牙,它毀壞了人民。
事态發展的一般曆程、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思想的自由,耶稣會受命對抗的所有這些力量都與它展開了鬥争并征服了它。
它不僅失敗了,還讓人念念不忘它曾經被迫采用的各種手段。
它既不輝煌也不壯麗,沒有帶來偉大的事迹,也沒有發動強大的民衆。
它采取的僅僅是陰險、隐蔽、卑鄙的手段,這些手段無法激發想象力,無法赢得鐘情大
這種狀态一直延續到南特敕令被廢止時才宣告結束。
現在,從1685年到18世紀人類思想大爆炸相距不到四十年。
在哲學革命開始發揮影響之前,宗教革命對思想自由的積極影響從未終止。
你們看到,凡是宗教改革運動深入的地方,凡是它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無論成敗與否,它都帶來了一種普遍的、主導的和持久的結果,即人類思想的活躍程度和自由程度的巨大進步、人類思想解放的巨大進步。
宗教改革運動不僅産生了這一結果,還對這一結果心滿意足。
一旦達到這一結果,它就不再繼續追求别的。
這正是這一事件的基礎,是它原始的、基本的性質。
因此,它在德國接受了,且不說是政治奴役,但至少是自由的缺乏。
在英國,它同意了憲法規定的教士層級結構,以及一個弊端不亞于天主教會而奴性更勝過天主教會的教會(7)。
為什麼宗教改革運動在某些方面表現得如此激進、如此強硬,在這一方面卻表現得如此随和、如此順從呢?這是因為它已經獲得了它所追求的普遍事實,即精神權力的廢黜、人類思想的解放。
我再說一遍,一旦它達到這一目的,它就會去适應所有制度和情況。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一研究的反面證據,讓我們看看在那些宗教革命沒有滲入的國家裡、宗教革命被扼殺在搖籃裡的國家裡、它從未得到發展的國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
曆史顯示,在這裡人類思想沒有得到解放。
西班牙和意大利這兩個大國将證明這一點。
在那些宗教改革運動深入發展的歐洲國家裡,人類思想在過去三個世紀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由,而在那些沒有發生宗教改革運動的國家裡,人類思想在同一時期陷入了柔弱和慵懶狀态。
因此,可以說,我們已經同時找到了正反兩方面的證據,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因此,精神領域内思想的沖動和絕對權力的廢黜,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根本性質,是它的影響的最一般結果,是它的命運的主要事實。
我特意使用了&ldquo事實&rdquo一詞。
人類思想的解放是客觀現實中、宗教改革運動曆程中的事實而不是原因,是結局而不是目的。
在這一方面,我認為宗教改革運動所做的事情超過了它承諾要做的,甚至超過了它想要做的。
其他大多數革命的結果往往落後于期望,行動落後于思想,相反,宗教改革運動的結果卻超過了自己的目的。
它的實際發展比它的計劃要更偉大,它并沒有完全預見也沒有完全承認它所産生的影響。
宗教改革運動的對手譴責它時,經常使用什麼罪名呢?它的哪些結果被他們用來堵改革派的嘴,使他們無言以對呢? 主要有兩個。
第一,宗派林立、思想的無限度自由、整個宗教社會的瓦解。
第二,專制和迫害。
他們對改革派說:&ldquo你們煽動甚至産生無限度自由;你們創造了它,現在又希望約束和壓制它。
你們怎麼壓制它?通過最嚴酷和殘暴的手段。
你們自己迫害異端,憑借的還是不合法的權威。
&rdquo 調查總結針對宗教改革運動的所有重大攻擊,抛掉純粹的教義問題,它們都可以歸結為以上兩個基本罪名。
改革派對此大為困窘。
當被指責為宗派林立的源頭時,它不僅不敢認可各宗派、維護宗派發展的合法性,反而咒逐它們、譴責它們的存在、全盤否定它們。
面臨迫害指控時,它的自我辯護也是同樣的窘态百出。
它宣揚這樣做的必要性,說自己有權鎮壓和懲罰謬誤,因為真理掌握在它手中,隻有它的教義和制度才是合法的;羅馬教廷之所以沒有權力懲罰改革派,是因為它與改革派的對抗是錯誤的。
當對改革派中的主要派别提出迫害指控的,不是它的敵人,而是它自己的分支時,當這些遭到它咒逐的宗派對它說:&ldquo我們隻是做了你們所做過的,我們隻是像你們一樣把自己分離出來。
&rdquo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更令人難堪了,往往隻能更加強硬地加以回應。
事實上,雖然緻力于摧毀精神領域的絕對權力,16世紀的這一革命對于智力自由的真實原因卻一無所知,它解放了人類思想,卻又要求通過法律來統治它;它在實踐中允許自由探索的盛行,但在理論上它僅僅是用合法權力代替非法權力。
它既沒有提升自己達到任務的首要原因的高度,也沒有放下身段承認自己所帶來的最終結果。
因此它陷入了一個雙重錯誤中,一方面,它不了解也不尊重人類思想的一切權利,在為自己大聲争取權利的同時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另一方面,它不知道如何衡量智力領域權威的權利,我說的不是強制權威,這在思想領域根本不應該存在,而是僅僅借助感化方式作用于思想的純精神權威。
大部分經曆過改革的國家缺乏某些東西,思想界缺乏良好組織,原有的普遍意見缺乏正規行動。
他們無法協調傳統和自由兩派的權利和要求,其原因無疑在于這一事實,即宗教改革運動沒有完全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原因和結果。
因此,它同樣具有某種不連貫性和狹隘性,因此經常授人以柄,給對手可乘之機。
後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希望做什麼;他們回歸自己行為的原因,坦率承認它的所有結果。
從來沒有一個政府能像羅馬教會那樣始終如一、按部就班。
在實踐中,羅馬教廷做出了比改革派更大的妥協和讓步;在理論上,它更徹底地調整了自己的獨特理論,堅持了更一緻的行為。
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完全了解自己在做什麼、想做什麼,徹底而合理地調整了教義和計劃。
16世紀宗教革命的發展曆程提供了這股力量的一個突出例子。
衆所周知,為對抗宗教改革運動而創建的主要力量是耶稣會。
掃視一下它的曆史,它在所有地方都遭到了失敗。
凡是它幹預過的地方,無論幹預程度如何,它都給所插手的事業帶來了不幸。
在英國,它毀壞了國王;在西班牙,它毀壞了人民。
事态發展的一般曆程、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思想的自由,耶稣會受命對抗的所有這些力量都與它展開了鬥争并征服了它。
它不僅失敗了,還讓人念念不忘它曾經被迫采用的各種手段。
它既不輝煌也不壯麗,沒有帶來偉大的事迹,也沒有發動強大的民衆。
它采取的僅僅是陰險、隐蔽、卑鄙的手段,這些手段無法激發想象力,無法赢得鐘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