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宗教改革運動

關燈
從未有過的地位,它們的重要性很快就在三十年戰争中顯露出來。

     回到法國,路易十三的統治,樞機主教黎塞留改革了法國的内部行政管理,與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支持新教一方。

    在德國,在16世紀的末期發生了與土耳其人的鬥争;在17世紀初爆發了三十年戰争,這是現代東歐最重大的事件。

    在這一時期,湧現出了古斯塔夫斯·阿道夫、瓦倫斯坦、蒂利、布倫瑞克公爵和魏瑪公爵等偉人,他們的名字在德國被人傳頌至今。

     同一時期,在法國,路易十四登上王位;爆發了投石黨運動(4)。

    在英國,爆發了導緻查理一世下台的革命。

     我僅僅列舉了一些重大曆史事件,一些其名字人人皆知的事件。

    你們能看出它們的數量、多樣性和重要性。

    如果我們去尋找另一種性質的事件,即沒那麼明顯、沒那麼容易通過名字來總結的事件,我們同樣也能在這一時期找到很多。

    在這一時期,幾乎所有國家的政治制度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純君主制在大部分大國中盛行,而荷蘭成立了歐洲最強大的共和國,在英國,君主立憲制取得了或接近最終勝利。

    在教會中,在這一時期,原有修道會幾乎喪失了所有政治權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嶄新的、性質不同的團體,即耶稣會。

    也許說得不對,但人們認為它比其他修道會更加優越。

    在這一時期,特倫特宗教議會抹去了康斯坦茨議會和巴塞爾議會所有殘留的影響,在宗教世界确保了羅馬教廷的最終勝利。

    讓我們離開教會,看一看哲學,看一看人類思想的自由馳騁。

    出現了兩位偉人,培根和笛卡爾,現代世界所經曆過的最偉大的哲學革命的兩位創始人,在哲學界争雄的兩個學派的領袖。

    這一時期還是意大利文學的輝煌時代,是法國文學和英國文學的起步階段。

    最後,它是創建龐大殖民地、商業系統蓬勃發展的年代。

    因此,無論從哪個視角看待這一時期,它的政治、宗教、哲學和文學事件都比以往任何一個世紀數量更多、種類更多、意義更大。

    人類思想的活力在各個方面都顯露出來:在人際關系中、在人和權力的關系中、在國際關系中,以及在純粹的智力工作中。

    總之,這是一個造就偉人和偉業的時代。

    就在這個時代中,我們現在研究的宗教革命是所有事件中最偉大的事件。

    它是這個時代的主導事件,是賦予其名稱、決定其性質的事件。

    在衆多發揮重要作用的強大動因中,宗教改革運動是最強大的,是其他所有動因的結局,改變了其他所有動因或被它們改變。

    因此,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在這個各種大事層出不窮的時代、各種動因交錯影響的時代,忠實刻畫、準确概括主導一切的事件、具有最大影響力的動因。

     不難理解,要把如此多樣、如此重要、如此緊密聯系的各種事實歸納為一個真實的曆史統一體,将是多麼困難的任務。

    然而,這樣做是必須的。

    當事件落下帷幕、成為曆史時,最重要的事、人們在所有事情中尋求的事情,是總體事實,是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聯系。

    可以說,這些事實是曆史的不朽篇章,世世代代的人們必須查閱參考它們才能理解過去、理解自己。

    概括總結從而得出合乎理性的答案,這種需求是所有智力需求中最強大、最輝煌的,但我們要小心,不要滿足于片面、倉促的概括。

    僅憑第一印象就立刻确定一個時代或一個事件的總體性質和深遠影響,這麼做十分惬意,沒有其他什麼比它更誘人了。

    人的頭腦和意志一樣,總是急于采取行動,對障礙感到不耐煩,渴望自由和結論。

    它會有意遺忘那些阻礙和束縛它的事實,但是遺忘并不能消滅這些事實,它們潛伏着,直到有一天跳出來宣布并證明人的錯誤。

    隻有一種途徑能夠使人的頭腦避免這種風險,那就是在進行概括、下結論之前,勇敢地、耐心地徹底研究各種事實。

    事實對于頭腦就好比道德準則對于意志。

    頭腦一定要去了解它們,去承擔它們的重量。

    隻有當頭腦完成了這一研究,觀察并衡量了事實的全部範圍後,它才能展翅高飛,俯瞰事實的全貌和結果。

    如果它還沒了解将要俯瞰的所有領域就過早起飛,錯誤和失敗往往在所難免。

    就像做數學計算一樣失之毫厘謬以千裡。

    因此,在曆史中,如果不首先全面了解所有事實,如果逞一時之快倉促進行概括,那麼我們可能犯的錯誤就難以預計了。

     我提醒你們在一定程度上須提防我自己。

    我所做的事實上也是我所能做的,僅僅是試圖對我們尚未深入詳盡研究的事實進行概括。

    但我們現在已經來到這樣一個時代,它比其他時代更加難以概括,在概括時更容易犯錯,因此,我認為自己有責任提醒你們。

    現在,我将繼續往前,對宗教改革運動做我曾對其他事件做過的嘗試。

    我将努力辨别它的主導事件,描述它的總體性質,總之,要說明這一重大事件在歐洲文明中的地位和貢獻。

     你們回憶一下15世紀末的歐洲是什麼模樣。

    我們在它的發展曆程中看到兩種宗教革命和改革的嘗試:一種是宗教議會發起的合法改革嘗試,一種是胡斯信徒們在波西米亞發起的革命性改革。

    我們看到它們都相繼被扼殺了、失敗了,但我們還看到,這件事是不可能阻止的,它必将在這種或那種形式下再次出現,15世紀嘗試過的事,将不可避免地在16世紀實現。

    我不會以任何方式詳述16世紀宗教革命的細節,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們幾乎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我僅僅緻力于它對人類命運的總體影響。

     在研究導緻這一偉大事件的原因時,宗教改革運動的反對者将它歸因于一些偶然事件,歸因于文明發展曆程中的一些不幸,例如,歸因于贖罪券的銷售權被授予多明我會教士,引發了奧古斯丁派教士們的嫉妒&mdash&mdash路德就是一名奧古斯丁派教士,因此,這就是宗教改革運動的決定性原因。

    還有些人将其歸因于君主的野心、他們與宗教權力的對抗,以及世俗貴族的貪婪&mdash&mdash他們希望攫取教會的财産。

    他們就這樣,僅僅從人性和世俗事務的陰暗面、從個人利益和欲望來解釋這場宗教革命。

     另一方面,宗教改革運動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們僅僅從教會現存弊端的改革需要來努力解釋它;他們将它說成是宗教冤屈的糾正,說成是從設想到行動都僅僅是為了重建一個純粹、原始的教會的一次嘗試。

    在我看來,這些解釋都不恰當。

    第二種解釋比第一種解釋更加真實,至少它更加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