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 現代國家的形成

關燈
本講目的&mdash&mdash15世紀的特性&mdash&mdash國家和政府的逐漸集中&mdash&mdash第一,法國的&mdash&mdash法蘭西民族精神的形成&mdash&mdash路易十一的統治&mdash&mdash第二,西班牙的&mdash&mdash第三,德國的&mdash&mdash第四,英國的&mdash&mdash第五,意大利的&mdash&mdash國家外部聯系及外交的起源&mdash&mdash宗教思想運動&mdash&mdash貴族政治改革嘗試&mdash&mdash康斯坦茨和巴塞爾宗教議會&mdash&mdash平民政治改革嘗試&mdash&mdash約翰·胡斯&mdash&mdash文學複興&mdash&mdash對古典時代的贊賞&mdash&mdash經典學派或自由思考者&mdash&mdash一般活動&mdash&mdash航海、發現、發明&mdash&mdash結論 我們已經到達了嚴格意義上的現代史&mdash&mdash我們自己所處社會的門檻。

    這個社會的制度、意見和生活方式,四十年前是法國的,現在是歐洲的,經曆了法國革命所帶來的巨變後,依然對我們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正如我說過的,現代社會的真正開端是在16世紀。

    在進入這一時代之前,請你們回想一下我們已經走過的路。

    我們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中發現了當今歐洲的所有基本要素。

    我們看到它們依靠自身力量獨立彰顯自己、擴張自己。

    在曆史的第一個時代,我們看到了這些要素的分離、孤立的趨勢,以及地方化、特殊化的生存狀态。

    這一目的剛剛實現&mdash&mdash封建制度、自治市和教士剛剛獲得各自的獨特形式和地位,我們就看到它們傾向于彼此靠攏、重聚,形成一個大社會,形成一個民族和一個政府。

    為了實現這個結果,歐洲各國專心緻志于内部共存的所有不同制度,向神權政治、貴族政治、民主政治和君主政治探索社會團結的原則、政治和精神的連接紐帶。

    迄今為止,所有這些嘗試都失敗了;沒有任何一種制度或勢力知道如何掌控社會、通過其統治确保它有一個真正的公共命運。

    我們發現這一失敗的原因在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和思想。

    我們看到所有一切都還太特殊、太個别、太地方化了;必須長期強力推進集中化才能使社會同時進行擴展和鞏固,同時變得偉大和正規&mdash&mdash這是它必須追求的目的。

    這就是我們上一講所講的14世紀末期歐洲所處的狀态。

     對于我努力向你們說明的這種處境,歐洲自己一無所知。

    它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麼、在追尋什麼。

    然而它一直在追尋,就像它知道似的。

    14世紀結束了,歐洲自然地可以說是本能地走上了通往集中化的道路。

    15世紀的特征就是不斷趨向這一結局,努力創造共同利益和共同思想,使特殊性和地方性精神消失,重新團結并提升生活和思想,總之,創建迄今為止從未大規模存在過的民族國家和政府。

    這一事實的爆發是在16世紀和17世紀,但它的準備階段是在15世紀。

    我們現在要研究的正是這一準備階段&mdash&mdash這種無聲無息、不為人知的,既包括社會關系也包括思想上的集中化工作,這種未經預謀或設計、由事态的自然發展曆程完成的工作。

     因此,人類随着一項自己從未感知甚至也許無法理解的計劃的展開而前進。

    他是一位聰穎、自由的工匠,在制作一件并不屬于自己的作品。

    他無法辨認或理解這件作品,直到後來,當它在現實中顯露廬山真面目時,他才能認出并理解,即使到這個時候他的理解依然是極不全面的。

    然而,正是依靠他,依靠他的智力和自由的發展,這一作品才得以完成。

    設想有這麼一台巨大的機器,關于它的想法隻存在一個人的頭腦中,它的不同部分被委托給不同工匠制作,這些工匠分散在四處,彼此并不認識。

    他們中誰也不知道整個工作,不知道它将産生什麼确切的總體結果,然而每個人都憑借自己的智力和自由,通過理性且自願的行動執行自己所負責的工作。

    上天對于這個世界的計劃就是這樣借助人類之手完成了。

    文明史中展現出來的兩個事實也是這樣共存的,一方面,是超越科學和人類意志的命運,另一方面,是人的自由和智力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他的個人意志通過自己的思想和傾向所發揮的作用。

     為了正确理解15世紀,為了清晰、精确地認識這個可說是現代社會前奏的時代,我們将區分不同種類的事實。

    我們首先将考察政治事實,即有助于形成民族國家和政府的各種變化。

    随後我們将考察精神事實,觀察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中出現的各種變化,從而推導出尚在醞釀中的民意輿論。

    關于政治事實,為了簡單快速講解,我将粗略提及歐洲的所有大國,向你們介紹它們在15世紀期間發生了什麼,在這個時期始末它們所處的不同狀态。

     我将以法國作為開始。

    正如你們知道的,14世紀下半葉和15世紀上半葉是偉大的民族戰争&mdash&mdash英法戰争的時代。

    這是法國對抗外國統治、争取民族獨立和國家稱号的時代。

    粗略回顧一下曆史即可發現,盡管有大量紛争和叛國行為,法國社會各個階層以何等的熱忱共同投入至這場戰争中;封建貴族、市民甚至農民們的愛國熱情是何等的高昂。

    即使沒有其他證明,單單聖女貞德的事迹就足以說明這一事件的普遍性質了。

    聖女貞德來自民間,激勵她、支撐她的是人民的情感、信仰和熱情。

    宮廷人士和軍隊首領以懷疑、鄙夷甚至敵意的目光看待她,但她一直擁有士兵和民衆的支持,正是洛林的農民派她前去支援奧爾良的市民。

    再沒有任何其他事情更能令人印象深刻地顯示這一戰争的普遍性質,以及整個國家對待它的感受。

     法蘭西民族性質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瓦盧瓦王朝之前,統治法國的是封建性質,法蘭西民族、法蘭西思想、法蘭西愛國精神統統不存在。

    從瓦盧瓦王朝開始,嚴格意義上的法國才開始存在。

    正是在瓦盧瓦王朝的戰争中、在它的命運發展各個階段中,貴族、市民和農民們第一次被一種精神紐帶團結起來,被共同的名稱、榮譽和征服敵人的共同願望團結起來了。

    但是不要期望能夠從中找到任何真正的政治精神,或在政府和制度中找到任何偉大的統一意圖,就像我們當今所理解的那樣。

    在這個時期,法國的統一僅僅在于它的名稱、它的民族榮譽,在于存在一個統治全國的君主,隻要不是外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