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争的後果:英國資本主義的高漲和歐洲向世界的擴張
關燈
小
中
大
地的立場,美國的獨立又使英國不願占領更多的殖民地。
在1791年法案通過後,除新蘇格蘭、新不倫瑞克、愛德華太子島外,加拿大已分别設立兩個僅有議會而沒有政府的省,即法語省和英語省,國内形勢相當穩定;天主教會對革命的法國不表同情。
英國商人對加拿大不感興趣;他們關心的隻是産糖的各島嶼;他們一心謀取利潤和擴展商業:英帝國主義更多地具有商業性質。
英帝國的版圖有所擴大:法屬安的列斯群島以及庫拉索島和特立尼蒂島都值得奪到手;英國向1796年至1800年間占領的荷屬圭亞那投放了巨額資本,使那裡的生産增加十倍。
海軍需要好望角這樣的停泊港:英國于1795年占領了好望角。
殖民地官員多數是貴族子弟,他們自發地推動殖民征服,以求有所作為。
在非洲,1792年建立了塞拉利昂殖民地;芒戈&ndash帕克的尼日爾河探險已深入到廷巴克圖。
1788年,菲利普運送第一船流放犯在悉尼登岸。
英國的殖民擴張重點放在印度。
康沃利斯雖不十分積極,卻也不得不支持尼紮姆抵抗鐵普于1789年末發動的進攻。
總督于1791年親自指揮戰事,并于次年迫使敵人割讓三分之一領地和交納三百萬英鎊賠款。
歐洲戰争又使他得以占領法國的屬地。
印度公司因歐洲戰争而債台高築:1797年的收入雖高達八百萬英鎊,但仍靠借債勉強維持,當年債務已達一千萬英鎊,至1805年又翻了一番。
康沃利斯緻力于改革,在孟加拉建立了由英國法官和印度陪審官組成的法庭。
1793年孟加拉的&ldquo永久解決&rdquo是康沃利斯最著名的政績,也是剝削殖民地的一個成功範例。
征服者與土著居民的統治階級互相勾結,共同剝削土著居民:曆來靠出租土地、收取貢賦和捐稅的&ldquo稅務官&rdquo已被承認是土地的主人,農民隻能向他們租地耕種。
康沃利斯于1793年離開了印度,他的繼承人日子過得相當太平。
然而,局勢開始變得陰暗起來;鐵普同巴黎取得了聯系,波拿巴在埃及的出現不能不令人擔憂,印度和馬拉塔人居住的地區出現了騷動,尼紮姆也不能使人放心。
1798年,莫甯頓伯爵,即後來又被封為韋爾斯利侯爵的理查德·考利,來到了這裡,他強迫尼紮姆接受同盟,并占領了海德拉巴。
接着,他于1799年向邁索爾發動進攻,于8月4日攻占首都塞林加帕坦,鐵普蘇丹當即畢命。
考利将其占領地交給印度公司和尼紮姆平分,然後又進攻馬拉塔人。
他密切注視着旁遮普,那裡的蘭吉特·辛格于1794年迫使阿富汗人割讓了拉合爾。
馬爾科姆于1801年迫使波斯接受一項協議,允許英國在海灣沿岸從事貿易。
紅海中的丕林島于1798年被英國占領。
在遠東,馬六甲和馬魯古相繼陷落。
如果沒有歐洲戰争,遠東可能早已受到歐洲的侵淩。
在印度支那,阮映逐漸奪回了中越和北越,法國在那裡的影響已蕩然無存。
于1793年被派往北京的英國人馬戛爾尼未能從清廷取得任何讓步。
但在乾隆死後,他那酗酒和殘暴的兒子嘉慶(1796&mdash1820)因受會黨暴動的威脅,已無力抵禦外國的大舉進攻。
更加衰弱的日本對來到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英國船隻,特别是1792年來到北海道的俄國船隻深感不安。
傳教士仍主要在美洲活動。
在中國,乾隆對耶稣會教士的繼承者遣使會修士進行了迫害,該修會因法國革命而停止吸收修士,至1800年便不複存在。
但是,新教的影響開始擡頭,在那以前,新教在海外隻有莫拉維亞兄弟會的幾名教士。
改變這種狀況的依舊是英國人:浸禮會于1792年首先向海外傳教;英國國教于1795年成立了&ldquo倫教布道會”馬香于1799年在孟加拉登陸,那裡的東印度公司對可能激怒土著居民的傳教士的來到不大關心,且表現得極其冷淡。
白人移民幾乎毫無增加。
隻是由于出生率過高,北美的殖民主才大量增多;他們用武力驅趕印第安人,不斷向内陸深入。
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先後于1791年和1796年加入了美國,俄亥俄在十八世紀末方才建州。
直到1800年,在全國三百多萬居民中,西部僅占三十七萬人。
溫哥華于1790年至179
在1791年法案通過後,除新蘇格蘭、新不倫瑞克、愛德華太子島外,加拿大已分别設立兩個僅有議會而沒有政府的省,即法語省和英語省,國内形勢相當穩定;天主教會對革命的法國不表同情。
英國商人對加拿大不感興趣;他們關心的隻是産糖的各島嶼;他們一心謀取利潤和擴展商業:英帝國主義更多地具有商業性質。
英帝國的版圖有所擴大:法屬安的列斯群島以及庫拉索島和特立尼蒂島都值得奪到手;英國向1796年至1800年間占領的荷屬圭亞那投放了巨額資本,使那裡的生産增加十倍。
海軍需要好望角這樣的停泊港:英國于1795年占領了好望角。
殖民地官員多數是貴族子弟,他們自發地推動殖民征服,以求有所作為。
在非洲,1792年建立了塞拉利昂殖民地;芒戈&ndash帕克的尼日爾河探險已深入到廷巴克圖。
1788年,菲利普運送第一船流放犯在悉尼登岸。
英國的殖民擴張重點放在印度。
康沃利斯雖不十分積極,卻也不得不支持尼紮姆抵抗鐵普于1789年末發動的進攻。
總督于1791年親自指揮戰事,并于次年迫使敵人割讓三分之一領地和交納三百萬英鎊賠款。
歐洲戰争又使他得以占領法國的屬地。
印度公司因歐洲戰争而債台高築:1797年的收入雖高達八百萬英鎊,但仍靠借債勉強維持,當年債務已達一千萬英鎊,至1805年又翻了一番。
康沃利斯緻力于改革,在孟加拉建立了由英國法官和印度陪審官組成的法庭。
1793年孟加拉的&ldquo永久解決&rdquo是康沃利斯最著名的政績,也是剝削殖民地的一個成功範例。
征服者與土著居民的統治階級互相勾結,共同剝削土著居民:曆來靠出租土地、收取貢賦和捐稅的&ldquo稅務官&rdquo已被承認是土地的主人,農民隻能向他們租地耕種。
康沃利斯于1793年離開了印度,他的繼承人日子過得相當太平。
然而,局勢開始變得陰暗起來;鐵普同巴黎取得了聯系,波拿巴在埃及的出現不能不令人擔憂,印度和馬拉塔人居住的地區出現了騷動,尼紮姆也不能使人放心。
1798年,莫甯頓伯爵,即後來又被封為韋爾斯利侯爵的理查德·考利,來到了這裡,他強迫尼紮姆接受同盟,并占領了海德拉巴。
接着,他于1799年向邁索爾發動進攻,于8月4日攻占首都塞林加帕坦,鐵普蘇丹當即畢命。
考利将其占領地交給印度公司和尼紮姆平分,然後又進攻馬拉塔人。
他密切注視着旁遮普,那裡的蘭吉特·辛格于1794年迫使阿富汗人割讓了拉合爾。
馬爾科姆于1801年迫使波斯接受一項協議,允許英國在海灣沿岸從事貿易。
紅海中的丕林島于1798年被英國占領。
在遠東,馬六甲和馬魯古相繼陷落。
如果沒有歐洲戰争,遠東可能早已受到歐洲的侵淩。
在印度支那,阮映逐漸奪回了中越和北越,法國在那裡的影響已蕩然無存。
于1793年被派往北京的英國人馬戛爾尼未能從清廷取得任何讓步。
但在乾隆死後,他那酗酒和殘暴的兒子嘉慶(1796&mdash1820)因受會黨暴動的威脅,已無力抵禦外國的大舉進攻。
更加衰弱的日本對來到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英國船隻,特别是1792年來到北海道的俄國船隻深感不安。
傳教士仍主要在美洲活動。
在中國,乾隆對耶稣會教士的繼承者遣使會修士進行了迫害,該修會因法國革命而停止吸收修士,至1800年便不複存在。
但是,新教的影響開始擡頭,在那以前,新教在海外隻有莫拉維亞兄弟會的幾名教士。
改變這種狀況的依舊是英國人:浸禮會于1792年首先向海外傳教;英國國教于1795年成立了&ldquo倫教布道會”馬香于1799年在孟加拉登陸,那裡的東印度公司對可能激怒土著居民的傳教士的來到不大關心,且表現得極其冷淡。
白人移民幾乎毫無增加。
隻是由于出生率過高,北美的殖民主才大量增多;他們用武力驅趕印第安人,不斷向内陸深入。
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先後于1791年和1796年加入了美國,俄亥俄在十八世紀末方才建州。
直到1800年,在全國三百多萬居民中,西部僅占三十七萬人。
溫哥華于1790年至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