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争的後果:英國資本主義的高漲和歐洲向世界的擴張

關燈
戰争堵塞了國際貿易的渠道,也阻礙了大陸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從戰争中獲得很多利益,并擴大了勢力範圍,但是,歐洲向世界的擴張卻停滞不前,殖民體系進一步動搖,拉丁美洲正朝着解放的方向走去,法國甚至廢除了奴隸制。

     一、國際貿易 英國喪失了法國控制的市場,但卻擺脫了與法國的競争;它通過損害其盟國和中立國的利益取得補償。

    它利用漢薩同盟諸港口,全力奪取德意志的市場,英國駛向漢堡的船隻在1800年達五百艘,而1789年僅四十九艘。

    在法蘭克福和萊比錫的博覽會上,英商與瑞士、奧地利、波蘭和俄國商人開始洽談貿易;英國的棉織品,特别是棉紗,排擠了瑞士和薩克森的産品;英商和德意志的貿易額由1789年的二百萬英鎊提高到1801年的一千三百五十萬。

    阿姆斯特丹落入共和國之手後,金融中心正向倫敦轉移:黑森選侯把财産存入倫敦銀行,邁耶·阿姆謝爾·羅斯柴爾德在幫助黑森選侯轉移資金的同時,又在法蘭克福擴大自己的業務。

    他的兒子内森于1798年前往英國定居,很快成為富翁。

    波羅的海在英國貿易中的地位變得更加重要:十九世紀初葉,英國進口商品百分之七十二來自普魯士和俄羅斯,四分之三的糧食由但澤一個港口運輸。

    漢薩同盟和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的船隻也接受運輸任務,在督政府同中立國鬧翻前,這些船隻不論有無許可證,繼續在法國港口停靠。

    荷蘭的景況日趨衰落,阿姆斯特丹的地位已被漢堡取而代之;阿姆斯特丹銀行的庫存現金由1793年的一千三百萬荷盾下跌到1799年的一百五十萬。

     英國在大西洋的海上優勢進一步加強。

    在中立國的配合下,英國掌握了歐洲、販運黑奴的非洲海岸和盛産熱帶作物的南美地區之間的三角貿易。

    新興的美國在一定程度上能與英國相抗衡:美國商船也開辟了北美港口、安的列斯群島(或南美)和歐洲之間的三角航線。

    在傑伊條約簽訂後,英國竭力遷就美國,因為督政府的立場正使約翰·亞當斯與法國決裂。

    在大西洋南部地區,西法同盟使英國幾乎切斷了西班牙與其殖民地之間的聯系,經由好望角的海道幾乎隻剩下清一色的英國船隊:法國和荷蘭的印度公司先後于1791年和1798年不再存在。

     在熱那亞和裡窩那以及在柏柏爾人和希臘人的幫助下,法國在地中海的處境略為好些。

    法國通過意大利戰役使敵人陷于困境,但未把敵人完全消滅。

    接着,法國于1798年被逐出地中海東部諸國,并于1799年失去了意大利。

     海戰正使地中海和北方諸海之間的陸地聯系變得更加重要。

    在這以前,陸地聯系主要經由法國、意大利、瑞士和荷蘭,如今卻因萊茵通道的關閉而阻塞。

    法國從1790年起就在萊茵河左岸設立關卡,阻止貨物過境。

    法軍占領萊茵地區和荷蘭給這條通道帶來新的障礙。

    督政府于1798年開始征收萊茵河通行稅。

    由于該河的入海口已被關閉,科隆的貨運業務大幅度下降,在1800年已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隻有從埃姆登到法蘭克福的部分貿易還斷斷續續地在進行,或者是走私,或者轉運至瑞士。

    另方面,瑞士通往熱那亞的道路被切斷。

    正如路易十四那時一樣,橫貫大陸的通道在向東部推移,即經由漢堡和萊比錫到達威尼斯,或更多地到達的裡雅斯特。

     二、生産 據官方統計,在1800年的英國貿易中,進口額超過三千萬英鎊,出口額超過三千五百萬,比1792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三,而信貸逆差卻幾乎等于原來的一倍。

    但是,前面已經談到,從1798年起,已有依姆拉的計算可作依據:1798年的實際進口額應為五千六百五十萬,出口額為四千二百六十萬,入超額達一千三百九十萬。

    1799年的數字是:進口額五千六百九十萬,出口額四千六百三十萬,入超額一千零六十萬;1800年進口額為六千六百五十萬,出口額為五千二百三十萬,入超額一千四百二十萬。

    可見,英國的進出口貿易處于入超狀态。

    但是,由于有運費、保險、回扣和通過剝削殖民地所獲得的收入,英國的外彙結算仍有順差。

    船隻噸位增加了三分之一,總噸位達到将近二百萬。

    倫敦碼頭及其倉庫設施正是在戰争期間建造的。

    這些進步的取得部分地有賴于市場的擴大,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