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二屆督政府
關燈
小
中
大
減少了一千六百萬,并且不留尾欠。
餘下的事是争取财政收支平衡。
為了加快征收直接稅,各州均成立了稅務局:督政府的特派員與納稅人代表一起确定課稅基數和制表造冊。
但特派員往往忙于其他事情,對征稅業務也不在行,因而這次改革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
看來,派遣稅吏前往欠稅人家裡索取的措施比較有效。
兩院還決定開征新稅,特别是路捐,但仍毫無計劃地批準各種開支以及緩納稅款。
兩院始終不願增設間接稅,後來雖勉強予以同意,但也隻是由市鎮當局征收。
共和六年的财政赤字高達二億五千萬。
共和七年初,正值秋季,也許因為大陸戰争又迫在眉睫,兩院終于批準了關于征收營業稅、印花稅、注冊捐、地産稅、動産稅等基本法,其中一些稅則或者長期有效或者至今有效。
此外,兩院還設立了一項門窗直接稅。
增稅措施在短期内仍不能使财政收入顯著增加,出售國有産業不足以應付非常開支;主要财源來自對英作戰的一筆八千萬借款以及對&ldquo姊妹共和國&rdquo的榨取。
國庫羅掘俱空,&ldquo金錢&rdquo主宰一切:督政府繼續對金融家曲意奉承,聽取他們的要求。
烏佛拉爾、海蓋洛、保萊、範勒爾貝格、塞甘和朗熱小姐的丈夫西蒙的名聲都與日俱增。
官員和政客中貪污成風:1798年8月,國防部長謝雷的幾名助手被撤職,其中就有部長的兄弟,人們認為他是受賄的主犯;許多醜聞暴露了軍需供應中的舞弊行為。
督政府制伏不了國庫,叛國者混迹其中:共和六年熱月,國庫中的叛國分子用拒付軍費的辦法,導緻了第二次愛爾蘭遠征的失敗。
大陸的和平僅維持了一年半時間,而不是執政府時期的四年,執政府還取得一年的海上和平。
督政府的政績較為遜色原是不足為怪的。
更何況,由信用破産和價格下跌帶來的通貨緊缺使督政府面臨重重困難。
貨币不足使貸款利息超過百分之十,短期借款的月息也高達百分之七。
培勒戈和雷卡米埃于1796年創辦了&ldquo往來客戶銀行&rdquo,1797年又出現了&ldquo商業透支銀行”外省也開辦了幾家貨币發行銀行。
但兩院始終拒絕承認這些銀行發行的紙币為貨币,國庫也不予接受,這些銀行隻是以透支形式為其股東的商業往來服務。
價格下跌還促使了經營積極性的下降。
1796年和1798年的豐收導緻糧食過剩,加上1798年葡萄酒銷售不暢和出現幹旱,農民被迫賣掉牲畜。
政府從中得到好處:生活好過了,社會秩序也日趨安定。
但是,收入長期不高使大農莊主、富裕農民和大地主對督政府十分不滿,而他們多數又都是選舉人。
農業危機反過來影響到工業,制造商很難彌補增稅、征購和戰争給他們造成的虧損。
國内運輸遇到許多困難:道路破壞嚴重、運河年久失修、盜匪出沒搶劫。
海上貿易困難更大:商船日益減少;殖民地與本土幾乎不再有聯系;遠征埃及切斷了法國同土耳其和中東的來往。
鑒于以上情況,督政府在經濟方面所做的努力無法取得重大成果。
出力最多的要算是在共和六年就任内政部長的弗朗索瓦·德·納夫沙杜。
他曾設想過許多計劃,但最終隻能發些通報和給人們一些鼓勵而已。
共和七年葡月二十四日(1798年10月15日),他主持了國家博覽會的開幕式。
法國基本上仍是個農業國,生産水平仍低于1789年,農業發展十分緩慢。
經濟萎縮勢必影響财政收入,而沉重的軍費又使财政陷于百孔千瘡的境地;哲學家關于國民教育和社會救濟的理想原則曾由山嶽派付諸實施,如今越來越顯得隻是好大喜功的空想。
必須像過去那樣,踏實而緩慢地去争取進步。
在這方面,弗朗索瓦·德·納夫沙杜是最能幹的組織家:在他的創導下,設置了公共教育委員會,籌建了&ldquo法蘭西子弟學校&rdquo,接受獎學金生入校寄宿,以補充中心學校的不足;每個市鎮均設立&ldquo濟貧辦公室&rdquo,負責救濟事務,其開支有時由市鎮征收的稅款提供。
法國人的生活改善不大。
督政府隻是依靠和平才能維持下去,因為它的部隊大部分由其附庸國供養。
随着戰火重起和軍事失利,軍隊退到了國境線内,軍事負擔再次加重,使政府走投無路。
餘下的事是争取财政收支平衡。
為了加快征收直接稅,各州均成立了稅務局:督政府的特派員與納稅人代表一起确定課稅基數和制表造冊。
但特派員往往忙于其他事情,對征稅業務也不在行,因而這次改革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
看來,派遣稅吏前往欠稅人家裡索取的措施比較有效。
兩院還決定開征新稅,特别是路捐,但仍毫無計劃地批準各種開支以及緩納稅款。
兩院始終不願增設間接稅,後來雖勉強予以同意,但也隻是由市鎮當局征收。
共和六年的财政赤字高達二億五千萬。
共和七年初,正值秋季,也許因為大陸戰争又迫在眉睫,兩院終于批準了關于征收營業稅、印花稅、注冊捐、地産稅、動産稅等基本法,其中一些稅則或者長期有效或者至今有效。
此外,兩院還設立了一項門窗直接稅。
增稅措施在短期内仍不能使财政收入顯著增加,出售國有産業不足以應付非常開支;主要财源來自對英作戰的一筆八千萬借款以及對&ldquo姊妹共和國&rdquo的榨取。
國庫羅掘俱空,&ldquo金錢&rdquo主宰一切:督政府繼續對金融家曲意奉承,聽取他們的要求。
烏佛拉爾、海蓋洛、保萊、範勒爾貝格、塞甘和朗熱小姐的丈夫西蒙的名聲都與日俱增。
官員和政客中貪污成風:1798年8月,國防部長謝雷的幾名助手被撤職,其中就有部長的兄弟,人們認為他是受賄的主犯;許多醜聞暴露了軍需供應中的舞弊行為。
督政府制伏不了國庫,叛國者混迹其中:共和六年熱月,國庫中的叛國分子用拒付軍費的辦法,導緻了第二次愛爾蘭遠征的失敗。
大陸的和平僅維持了一年半時間,而不是執政府時期的四年,執政府還取得一年的海上和平。
督政府的政績較為遜色原是不足為怪的。
更何況,由信用破産和價格下跌帶來的通貨緊缺使督政府面臨重重困難。
貨币不足使貸款利息超過百分之十,短期借款的月息也高達百分之七。
培勒戈和雷卡米埃于1796年創辦了&ldquo往來客戶銀行&rdquo,1797年又出現了&ldquo商業透支銀行”外省也開辦了幾家貨币發行銀行。
但兩院始終拒絕承認這些銀行發行的紙币為貨币,國庫也不予接受,這些銀行隻是以透支形式為其股東的商業往來服務。
價格下跌還促使了經營積極性的下降。
1796年和1798年的豐收導緻糧食過剩,加上1798年葡萄酒銷售不暢和出現幹旱,農民被迫賣掉牲畜。
政府從中得到好處:生活好過了,社會秩序也日趨安定。
但是,收入長期不高使大農莊主、富裕農民和大地主對督政府十分不滿,而他們多數又都是選舉人。
農業危機反過來影響到工業,制造商很難彌補增稅、征購和戰争給他們造成的虧損。
國内運輸遇到許多困難:道路破壞嚴重、運河年久失修、盜匪出沒搶劫。
海上貿易困難更大:商船日益減少;殖民地與本土幾乎不再有聯系;遠征埃及切斷了法國同土耳其和中東的來往。
鑒于以上情況,督政府在經濟方面所做的努力無法取得重大成果。
出力最多的要算是在共和六年就任内政部長的弗朗索瓦·德·納夫沙杜。
他曾設想過許多計劃,但最終隻能發些通報和給人們一些鼓勵而已。
共和七年葡月二十四日(1798年10月15日),他主持了國家博覽會的開幕式。
法國基本上仍是個農業國,生産水平仍低于1789年,農業發展十分緩慢。
經濟萎縮勢必影響财政收入,而沉重的軍費又使财政陷于百孔千瘡的境地;哲學家關于國民教育和社會救濟的理想原則曾由山嶽派付諸實施,如今越來越顯得隻是好大喜功的空想。
必須像過去那樣,踏實而緩慢地去争取進步。
在這方面,弗朗索瓦·德·納夫沙杜是最能幹的組織家:在他的創導下,設置了公共教育委員會,籌建了&ldquo法蘭西子弟學校&rdquo,接受獎學金生入校寄宿,以補充中心學校的不足;每個市鎮均設立&ldquo濟貧辦公室&rdquo,負責救濟事務,其開支有時由市鎮征收的稅款提供。
法國人的生活改善不大。
督政府隻是依靠和平才能維持下去,因為它的部隊大部分由其附庸國供養。
随着戰火重起和軍事失利,軍隊退到了國境線内,軍事負擔再次加重,使政府走投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