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英法戰争
關燈
小
中
大
英國在被大陸國家抛棄後感到處境危急,便在國内推行一定程度的衛國措施,皮特終于開始增加稅收和擴大征兵。
實際上,督政府動搖不了這個海上貿易強國,遠征埃及雖使英國感到不安,但也給它提供了重建反法同盟的良機。
一、英國的努力 法國擴大了疆土,控制着荷蘭,并與西班牙結成聯盟;英國政府同這個強敵孤軍作戰,不能不正視面臨的危險。
大西洋的局勢看來還不用擔心,但假如土倫的艦隊聯合西班牙艦隊一起前來增援布雷斯特艦隊,局勢将會變得嚴重起來。
此外,法國的擴張很可能使英國的出口減少,并進一步減少公債的财源&mdash&mdash利潤。
因此,對英國說來,複活反法同盟實是上策。
奧地利已疲憊不堪,普魯士一心等着在德意志境内得到補償,它們對英國的建議都置若罔聞;在遠征埃及前,保羅一世始終持觀望态度,盡管他一貫反對革命。
英國在一年内隻能指望自己,它因此必須加倍努力。
統治階級在春季危機期間已顯示了精誠團結,如今更患難與共;政府多數派内部的勾心鬥角暫時消停了。
曆來有親法嫌疑的坎甯勁頭十足地投入了反對均産革命的戰鬥,并着手出版《反雅各賓》雜志。
報紙和漫畫家&mdash&mdash特别是吉爾萊&mdash&mdash雖然不放棄批評的權利,卻都為&ldquo正義事業&rdquo服務。
法軍對瑞士和日内瓦的入侵,加爾文主義在羅馬的擡頭,激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憤怒,例如柯爾律治為此創作了一首詩歌,反對亵渎神聖的法國。
另方面,國民的情緒仍不穩定。
在這之前,大部分居民不關心戰争:舊制度下的人民曆來認為戰争是政府的事。
皮特對平民審慎地采取安撫政策,避免使國内同胞承受強制和犧牲,以待他們終于覺悟到大難臨頭而自願為國獻身。
法國的入侵威脅加快了這一時刻的到來。
繼續呼籲和平和表示同革命者休戚與共的民主派被指為賣國賊而遭到唾罵。
福克斯本人及其輝格黨朋友也未能免遭非難。
從年底開始,皮特利用了國民的覺醒來提高稅收。
1798年的财政預算以多種名義增加附加稅&mdash&mdash這一措施被稱作&ldquo三重附加&rdquo,還号召富人自動認捐。
認捐結果僅得到預期數字的三分之二。
皮特于是在1799年開征所得稅,凡收入高于二百英鎊者按百分之十的稅率&mdash&mdash即每英鎊繳納二先令&mdash&mdash計征,低于此數者稅率遞減,六十英鎊以下免征。
統治階級所作的犧牲仍然有限:以1801年為例,直接稅收入僅一千零五十萬,而間接稅竟達二千三百萬;所得稅的征收額由鄉紳确定,由财政部派員監督;此外,皮特還準許以認購公債的形式贖買土地稅,這對地主十分有利。
改善征兵制度更加困難。
軍人認為民兵毫無用處;1794年後,許多志願者為了避免轉入民兵,自發地組織起來,答應在家裡等着,一旦有事,便在劃定的戰區内同入侵者作戰。
看來,比較有用的還是在戰争期間按正規編制組織起來的國防自衛隊,這支擁有二萬五千人的隊伍隻在國内服役。
這些軍事組織的出現使正規軍的兵源枯竭。
在1796年,決定以抽簽方式向各地招募一萬五千名新兵,違令者将處以罰款。
這一措施遭到徹底失敗,因為各地甯肯繳納罰款。
政府于1798年又建議民兵自願從軍,響應者将受到獎勵。
這個辦法取得了成功,并于1799年7月12日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一直執行到1815年為止。
部隊的兵員自1793年的三萬九千人增加到1801年的十四萬人,但大部分新兵均用于殖民地;扣除留守部隊後,真正能出征作戰的部隊僅一萬人左右。
英軍于1799年第一次(這也是1794年至1801年間唯一的一次)。
試圖登陸進攻荷蘭。
國防自衛隊也同意配合正規軍作戰。
英軍在戰術上有了一些進步:炮車于1797年開始出現,炮兵于1799年成為獨立的兵種;但在部隊的管理和指揮方面,群龍無首的狀态仍未結束。
不容否認,英國的确作了努力,但這
實際上,督政府動搖不了這個海上貿易強國,遠征埃及雖使英國感到不安,但也給它提供了重建反法同盟的良機。
一、英國的努力 法國擴大了疆土,控制着荷蘭,并與西班牙結成聯盟;英國政府同這個強敵孤軍作戰,不能不正視面臨的危險。
大西洋的局勢看來還不用擔心,但假如土倫的艦隊聯合西班牙艦隊一起前來增援布雷斯特艦隊,局勢将會變得嚴重起來。
此外,法國的擴張很可能使英國的出口減少,并進一步減少公債的财源&mdash&mdash利潤。
因此,對英國說來,複活反法同盟實是上策。
奧地利已疲憊不堪,普魯士一心等着在德意志境内得到補償,它們對英國的建議都置若罔聞;在遠征埃及前,保羅一世始終持觀望态度,盡管他一貫反對革命。
英國在一年内隻能指望自己,它因此必須加倍努力。
統治階級在春季危機期間已顯示了精誠團結,如今更患難與共;政府多數派内部的勾心鬥角暫時消停了。
曆來有親法嫌疑的坎甯勁頭十足地投入了反對均産革命的戰鬥,并着手出版《反雅各賓》雜志。
報紙和漫畫家&mdash&mdash特别是吉爾萊&mdash&mdash雖然不放棄批評的權利,卻都為&ldquo正義事業&rdquo服務。
法軍對瑞士和日内瓦的入侵,加爾文主義在羅馬的擡頭,激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憤怒,例如柯爾律治為此創作了一首詩歌,反對亵渎神聖的法國。
另方面,國民的情緒仍不穩定。
在這之前,大部分居民不關心戰争:舊制度下的人民曆來認為戰争是政府的事。
皮特對平民審慎地采取安撫政策,避免使國内同胞承受強制和犧牲,以待他們終于覺悟到大難臨頭而自願為國獻身。
法國的入侵威脅加快了這一時刻的到來。
繼續呼籲和平和表示同革命者休戚與共的民主派被指為賣國賊而遭到唾罵。
福克斯本人及其輝格黨朋友也未能免遭非難。
從年底開始,皮特利用了國民的覺醒來提高稅收。
1798年的财政預算以多種名義增加附加稅&mdash&mdash這一措施被稱作&ldquo三重附加&rdquo,還号召富人自動認捐。
認捐結果僅得到預期數字的三分之二。
皮特于是在1799年開征所得稅,凡收入高于二百英鎊者按百分之十的稅率&mdash&mdash即每英鎊繳納二先令&mdash&mdash計征,低于此數者稅率遞減,六十英鎊以下免征。
統治階級所作的犧牲仍然有限:以1801年為例,直接稅收入僅一千零五十萬,而間接稅竟達二千三百萬;所得稅的征收額由鄉紳确定,由财政部派員監督;此外,皮特還準許以認購公債的形式贖買土地稅,這對地主十分有利。
改善征兵制度更加困難。
軍人認為民兵毫無用處;1794年後,許多志願者為了避免轉入民兵,自發地組織起來,答應在家裡等着,一旦有事,便在劃定的戰區内同入侵者作戰。
看來,比較有用的還是在戰争期間按正規編制組織起來的國防自衛隊,這支擁有二萬五千人的隊伍隻在國内服役。
這些軍事組織的出現使正規軍的兵源枯竭。
在1796年,決定以抽簽方式向各地招募一萬五千名新兵,違令者将處以罰款。
這一措施遭到徹底失敗,因為各地甯肯繳納罰款。
政府于1798年又建議民兵自願從軍,響應者将受到獎勵。
這個辦法取得了成功,并于1799年7月12日以法律形式肯定下來,一直執行到1815年為止。
部隊的兵員自1793年的三萬九千人增加到1801年的十四萬人,但大部分新兵均用于殖民地;扣除留守部隊後,真正能出征作戰的部隊僅一萬人左右。
英軍于1799年第一次(這也是1794年至1801年間唯一的一次)。
試圖登陸進攻荷蘭。
國防自衛隊也同意配合正規軍作戰。
英軍在戰術上有了一些進步:炮車于1797年開始出現,炮兵于1799年成為獨立的兵種;但在部隊的管理和指揮方面,群龍無首的狀态仍未結束。
不容否認,英國的确作了努力,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