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熱月反動和1795年和約
關燈
小
中
大
;農民和商人隻接受鑄币。
共和三年穑月三日(1795年6月21日),國民公會根據發行日期的先後,按&ldquo比例級數&rdquo降低指券的面值,從而自己把指券搞垮。
熱月二日(7月20日),它規定地産稅和地租的半數必須用實物繳付,接着又恢複了山嶽派所取消的開業稅和動産稅。
公職人員的薪金按面包價格指數浮動。
貨币崩潰造成的沖擊非常猛烈,使經濟生活幾乎停頓下來。
工資當然不能跟上價格的上漲,由購買力下降造成的市場緊縮甚至迫使某些企業停産。
例如,律特裡礦區便停止了開采。
饑荒大大加劇了危機。
市場征集的做法最初準備僅維持一個月,後不得不延長到穑月一日;農民幾乎不把任何東西送往市場出售,以免被迫接受指券。
政府繼續向巴黎供應糧食,但已不能保證宣布的配給數量。
其他城市的供應極端困難,于是又開始向農民登門購買或從外國進口。
政府給各城市發一點購糧補貼,還允許他們借款購糧,但不得使用強迫手段。
因此,市鎮限價變得比共和二年時更加嚴厲,盡管仍不能保證配給足夠的數量。
農村零工處于無人雇用的狀态,他們的貧困往往達到驚人的地步。
不少農民如同往常一樣,由于在售糧時收進鑄币,交租納稅卻付指券,從通貨膨脹中獲利頗豐。
通貨膨脹使債權人破産,而使債務人占了便宜。
由此帶來的空前活躍的投機産生了新富人,養活了一些過花天酒地生活的纨袴子弟,他們的揮霍無度同平民階級的窮極潦倒形成鮮明的對比。
輕率地恢複經濟自由所造成的不可克服的困難使政府陷于極度的衰弱之中。
沒有财力和物力,政府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危機産生的社會動蕩差一點使政府垮台。
食物匮乏在初春已使國内民變蜂起。
巴黎再次發生騷動;無套褲漢聽任熱月黨人打倒了山嶽黨,如今卻開始懷念共和二年的制度,因為他們沒有工作,也沒有面包。
熱月黨人指責山嶽黨挑動無套褲漢铤而走險:國民公會于芽月二日(3月22日)開始讨論關于對救國委員會四名原成員提出指控的問題,并于八日開始審訊富基埃&ndash丹維爾和革命法庭的法官。
反動分子聲稱準備起草新憲法。
關于雅各賓派的活動,雖然查無證據,但起義者的口号确實是&ldquo要面包和1793年憲法!&rdquo在貧困和政治騷動的配合下,1789年和1793年的氣氛又重新出現。
但這一次,從共和分子到舊制度的擁護者的整個資産階級都團結起來對付平民運動,共和二年的經驗使他們懂得了階級紀律的重要。
他們現在還掌握着政權。
相反,平民階級卻由于其最年輕和最活躍的成員已經從軍而處于組織渙散的狀态,因而在芽月十二日(4月1日)的起義行動中,一群烏合之衆在沖進國民公會後,很快就被富人街區的國民衛隊所驅散。
這次行動的結果隻是使反動更變本加厲。
在十二日至十三日的夜間,國民公會決定把比約、科洛、巴雷爾和瓦蒂埃不經審判放逐到圭亞那;幾天後,國民公會又下令逮捕康蓬等二十餘名議員;二十一日(4月10日),下令将參與恐怖行動的暴徒解除武裝;二十七日任命一個由十一人組成的憲法起草小組。
花月十八日(5月7日),富基埃&ndash丹維爾和革命法庭的十四名法官被送上了斷頭台。
巴雷爾并未被放逐;瓦蒂埃則躲藏了起來,從此銷聲匿迹;康蓬跑到了瑞士。
平原派猶如驚弓之鳥,再也不敢吱聲。
但是,随着饑荒的蔓延,民心更加不穩,必須采取對策。
部隊在實行混合編制和恢複紀律後,已掌握在國家手裡,政府認為可以讓巴黎西部各區的國民衛隊配合軍隊進行鎮壓。
軍隊自1789年以來第一次開進了巴黎,接受了打擊起義平民的任務。
牧月事件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點。
牧月的平民起義來勢更加兇猛,但仍像芽月十二日起義那樣一哄而起。
牧月一日(5月20日),群衆沖進議會,殺死了議員費羅。
政府等着山嶽黨受到牽連,再着手驅逐群衆,結果鬧事被輕而易舉地鎮壓下去。
牧月二日,群衆被當局關于和解的甜言蜜語所說服。
軍隊于三日包圍了巴黎市郊聖安東尼區,疲勞和饑餓迫使群衆在第二天放下武器。
如果要确定革命在哪天最後失敗,人們或許應該說是在牧月四日,因為革命的活力正是在那天被扼殺的。
從那天起,白色恐怖大肆猖獗。
一次軍事審判竟判處三十六人死刑,其中包括六名山嶽黨人,他們是&ldquo牧月的烈士&rdquo。
牧月五日至十三日,巴黎各區展開了廣泛的清洗運動,一千二百人被逮捕,一千七百人被繳械,巴黎的平民運動從此一蹶不振。
國民公會下令逮捕除卡諾和科多爾的普裡厄以外的原救國委員會全體委員以及十餘名議員。
在外省,原奧倫吉委員會的委員和勒蓬等恐怖政策推行者均被處決。
許多雅各賓分子被追查和撤職,受虐待和威脅,被迫紛紛出逃。
在法國東南部的裡昂、隆勒索尼埃、布爾、蒙貝裡松、聖艾蒂安、艾克斯、馬賽、尼姆和塔拉斯貢等地,雅各賓分子先遭監禁、後遭屠殺。
耶稣團和太陽團任意捕殺愛國分子。
土倫的無套褲漢拿起了武器,起義失敗後,被押送軍事法庭受審。
右派始終把對敵嚴和對己親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國民公會決定償還流亡者和服刑者的财産,赦免聯邦主義者,取消革命法庭和公民證。
它于牧月十一日(5月30日)決定把教堂交回給教徒。
恢複祭禮雖然加快了宗教的複蘇,但教會内部的和睦卻未能實現。
一方面,關于不準公開舉行宗教儀式的禁令依然存在;在重新開放的教堂裡,法令規定每旬的慶典由憲政派神甫和羅馬教神甫共同主持,從而引起教徒間不斷的沖突。
此外,法令還要求祭禮的主持人必須聲明服從法律。
憲政派神甫接受了法令,并在格雷古瓦的領導下恢複了教會組織。
至于羅馬教神甫,一部分跟着原聖蘇爾皮斯教堂堂長愛姆裡表示服從法律,至于那些拒絕服從法律的教士,他們繼續從事地下傳教活動。
平原派再次感到驚慌。
在裡昂恢複秩序後,公安委員會不顧巴黎各區的反對,開始釋放雅各賓分子,外省的地方當局也紛紛這樣做。
但是,對于仍然主張實行共和制的熱月黨人來說,最可怕的事還是王黨不再掩飾他們的希望。
在國民公會的議員中,打算同王黨結成同盟的人為數不少,他們自然不甘心束手就縛;王黨内部在關于作出多大讓步的問題上,意見也很不一緻。
有的主張修訂制憲議會制訂的各項法令和以路易十七的名義進行統治,有的則堅持恢複舊制度。
尚未登基的太子于牧月二十日(6月8日)在丹普爾堡不幸夭折,這對君主立憲派是個打擊。
普羅旺斯伯爵便在維羅納自稱路易十八,并于6月24日發表宣言,聲稱将懲罰革命黨和複辟舊制度。
溫和派别無出路,隻得同平原派的熱月黨分子妥協,企圖通過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新憲法。
他們認為,主張推行君主專制的王黨分子如果再次勾結外國挑起内戰,将會犯莫大的錯誤。
而王黨中的極端分子确實有這樣的企圖。
巴黎王黨的一個聯絡站于6月曾向萊茵軍團司令庇什格律進行策反;在弗朗什&ndash孔代和南部地區,王黨竭力準備暴動,以迎接外國入侵。
舒安黨于牧月初又拿起武器,以配合亞多瓦伯爵在澤西設立的聯絡站的活動和響應英國終于宣布的遠征。
他們的暴動偏偏選錯了時間,因為反法同盟正在瓦解。
王黨極端分子的冒險舉事對革命反而有利。
三、熱月黨的外交 既然法國同歐洲仍處于戰争狀态,革命政府的垮台、經濟統制的放棄和貨币的破産自然給軍隊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軍隊中不斷有違抗命令和臨陣脫逃的事情發生:在共和二年,逃兵要受追究,到了共和三年,卻聽任他們回家,參加巴黎各區纨袴子弟的團夥,甚至投靠王黨和舒安黨。
其中許多人當然有各種借口。
祖國已不再處于危急之中。
戰争也似乎暫停進行。
而且,在大舉征兵命令發布的周年日,年滿十八歲的未婚男子不再應征入伍:唯獨1793年入伍的士兵将無限期地在軍隊服役。
總之,從3月起,軍隊名義上有一百一十萬人,而真正在編的隻剩四十五萬,缺額現象在夏季變得更加嚴重,因而法軍在萊茵前線終于喪失了兵員衆多的優勢。
物資和裝備狀況也大同小異,軍需的制造和運輸已交給商人經辦,但又不能給商人付賬。
幸而,軍隊的混亂沒有立即影響戰局,熱月黨仍能占領荷蘭以及幾乎整個萊茵河左岸地區。
正當法國已無力同反法同盟作戰時,反法同盟卻自行瓦解了。
正當法國陷于被迫謀和的絕境時,許多敵對國家也同樣急切地希望和平。
普魯士自1794年11月起開始在巴塞爾同法國談判;身在巴黎的卡萊蒂伯爵有意代表托斯卡納進行談判。
最後,西班牙也聯系談判事宜。
熱月黨打算同各國分别進行談判,以便分化敵國的同盟。
此外,全面談判會曠日持久,英國和奧地利會趁機從中作梗。
熱月黨還打算建議普魯士和西班牙同共和國采取聯合行動:這是丹東外交的複活,也是反奧傳統和家族同盟的複活。
丹東的政策在1793年春不但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而且使法國的處境更加危急,因為在當時,法國連戰連敗,國土遭到了入侵。
如今,軍事勝利使丹東的政策不但變得無害;而且完全可能被接受。
實際上,能否如此迅速地使各國國王答應同弑君者握手言和還是個疑問,但人們可以試一試。
無論是和談或結盟,熱月黨都打算以此為手段,迫使以奧地利為首的其他參戰國放下武器。
至于其他參戰國能堅持多久,這取決于法國的條件。
英國肯定會在最後才肯讓步;如果法國企圖吞并已占領的大片土地,即使經過多年以後,英國也還不肯善罷甘休。
國民公會在1793年不由自主地把法國版圖擴展至&ldquo自然邊界&rdquo,并兼并了薩瓦、尼斯、比利時和萊茵河左岸地區。
共和二年的救國委員會大概認為,在未經公民投票通過和具有憲法效力前,這些決議與己無關。
但在熱月九日事變後,這些決議迅速成了派别之争的焦點。
反革命派大肆鼓吹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和平(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國民贊成他們的主張)和放棄占有的外國領土(這一立
共和三年穑月三日(1795年6月21日),國民公會根據發行日期的先後,按&ldquo比例級數&rdquo降低指券的面值,從而自己把指券搞垮。
熱月二日(7月20日),它規定地産稅和地租的半數必須用實物繳付,接着又恢複了山嶽派所取消的開業稅和動産稅。
公職人員的薪金按面包價格指數浮動。
貨币崩潰造成的沖擊非常猛烈,使經濟生活幾乎停頓下來。
工資當然不能跟上價格的上漲,由購買力下降造成的市場緊縮甚至迫使某些企業停産。
例如,律特裡礦區便停止了開采。
饑荒大大加劇了危機。
市場征集的做法最初準備僅維持一個月,後不得不延長到穑月一日;農民幾乎不把任何東西送往市場出售,以免被迫接受指券。
政府繼續向巴黎供應糧食,但已不能保證宣布的配給數量。
其他城市的供應極端困難,于是又開始向農民登門購買或從外國進口。
政府給各城市發一點購糧補貼,還允許他們借款購糧,但不得使用強迫手段。
因此,市鎮限價變得比共和二年時更加嚴厲,盡管仍不能保證配給足夠的數量。
農村零工處于無人雇用的狀态,他們的貧困往往達到驚人的地步。
不少農民如同往常一樣,由于在售糧時收進鑄币,交租納稅卻付指券,從通貨膨脹中獲利頗豐。
通貨膨脹使債權人破産,而使債務人占了便宜。
由此帶來的空前活躍的投機産生了新富人,養活了一些過花天酒地生活的纨袴子弟,他們的揮霍無度同平民階級的窮極潦倒形成鮮明的對比。
輕率地恢複經濟自由所造成的不可克服的困難使政府陷于極度的衰弱之中。
沒有财力和物力,政府不能進行有效的統治,危機産生的社會動蕩差一點使政府垮台。
食物匮乏在初春已使國内民變蜂起。
巴黎再次發生騷動;無套褲漢聽任熱月黨人打倒了山嶽黨,如今卻開始懷念共和二年的制度,因為他們沒有工作,也沒有面包。
熱月黨人指責山嶽黨挑動無套褲漢铤而走險:國民公會于芽月二日(3月22日)開始讨論關于對救國委員會四名原成員提出指控的問題,并于八日開始審訊富基埃&ndash丹維爾和革命法庭的法官。
反動分子聲稱準備起草新憲法。
關于雅各賓派的活動,雖然查無證據,但起義者的口号确實是&ldquo要面包和1793年憲法!&rdquo在貧困和政治騷動的配合下,1789年和1793年的氣氛又重新出現。
但這一次,從共和分子到舊制度的擁護者的整個資産階級都團結起來對付平民運動,共和二年的經驗使他們懂得了階級紀律的重要。
他們現在還掌握着政權。
相反,平民階級卻由于其最年輕和最活躍的成員已經從軍而處于組織渙散的狀态,因而在芽月十二日(4月1日)的起義行動中,一群烏合之衆在沖進國民公會後,很快就被富人街區的國民衛隊所驅散。
這次行動的結果隻是使反動更變本加厲。
在十二日至十三日的夜間,國民公會決定把比約、科洛、巴雷爾和瓦蒂埃不經審判放逐到圭亞那;幾天後,國民公會又下令逮捕康蓬等二十餘名議員;二十一日(4月10日),下令将參與恐怖行動的暴徒解除武裝;二十七日任命一個由十一人組成的憲法起草小組。
花月十八日(5月7日),富基埃&ndash丹維爾和革命法庭的十四名法官被送上了斷頭台。
巴雷爾并未被放逐;瓦蒂埃則躲藏了起來,從此銷聲匿迹;康蓬跑到了瑞士。
平原派猶如驚弓之鳥,再也不敢吱聲。
但是,随着饑荒的蔓延,民心更加不穩,必須采取對策。
部隊在實行混合編制和恢複紀律後,已掌握在國家手裡,政府認為可以讓巴黎西部各區的國民衛隊配合軍隊進行鎮壓。
軍隊自1789年以來第一次開進了巴黎,接受了打擊起義平民的任務。
牧月事件是具有決定意義的轉折點。
牧月的平民起義來勢更加兇猛,但仍像芽月十二日起義那樣一哄而起。
牧月一日(5月20日),群衆沖進議會,殺死了議員費羅。
政府等着山嶽黨受到牽連,再着手驅逐群衆,結果鬧事被輕而易舉地鎮壓下去。
牧月二日,群衆被當局關于和解的甜言蜜語所說服。
軍隊于三日包圍了巴黎市郊聖安東尼區,疲勞和饑餓迫使群衆在第二天放下武器。
如果要确定革命在哪天最後失敗,人們或許應該說是在牧月四日,因為革命的活力正是在那天被扼殺的。
從那天起,白色恐怖大肆猖獗。
一次軍事審判竟判處三十六人死刑,其中包括六名山嶽黨人,他們是&ldquo牧月的烈士&rdquo。
牧月五日至十三日,巴黎各區展開了廣泛的清洗運動,一千二百人被逮捕,一千七百人被繳械,巴黎的平民運動從此一蹶不振。
國民公會下令逮捕除卡諾和科多爾的普裡厄以外的原救國委員會全體委員以及十餘名議員。
在外省,原奧倫吉委員會的委員和勒蓬等恐怖政策推行者均被處決。
許多雅各賓分子被追查和撤職,受虐待和威脅,被迫紛紛出逃。
在法國東南部的裡昂、隆勒索尼埃、布爾、蒙貝裡松、聖艾蒂安、艾克斯、馬賽、尼姆和塔拉斯貢等地,雅各賓分子先遭監禁、後遭屠殺。
耶稣團和太陽團任意捕殺愛國分子。
土倫的無套褲漢拿起了武器,起義失敗後,被押送軍事法庭受審。
右派始終把對敵嚴和對己親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國民公會決定償還流亡者和服刑者的财産,赦免聯邦主義者,取消革命法庭和公民證。
它于牧月十一日(5月30日)決定把教堂交回給教徒。
恢複祭禮雖然加快了宗教的複蘇,但教會内部的和睦卻未能實現。
一方面,關于不準公開舉行宗教儀式的禁令依然存在;在重新開放的教堂裡,法令規定每旬的慶典由憲政派神甫和羅馬教神甫共同主持,從而引起教徒間不斷的沖突。
此外,法令還要求祭禮的主持人必須聲明服從法律。
憲政派神甫接受了法令,并在格雷古瓦的領導下恢複了教會組織。
至于羅馬教神甫,一部分跟着原聖蘇爾皮斯教堂堂長愛姆裡表示服從法律,至于那些拒絕服從法律的教士,他們繼續從事地下傳教活動。
平原派再次感到驚慌。
在裡昂恢複秩序後,公安委員會不顧巴黎各區的反對,開始釋放雅各賓分子,外省的地方當局也紛紛這樣做。
但是,對于仍然主張實行共和制的熱月黨人來說,最可怕的事還是王黨不再掩飾他們的希望。
在國民公會的議員中,打算同王黨結成同盟的人為數不少,他們自然不甘心束手就縛;王黨内部在關于作出多大讓步的問題上,意見也很不一緻。
有的主張修訂制憲議會制訂的各項法令和以路易十七的名義進行統治,有的則堅持恢複舊制度。
尚未登基的太子于牧月二十日(6月8日)在丹普爾堡不幸夭折,這對君主立憲派是個打擊。
普羅旺斯伯爵便在維羅納自稱路易十八,并于6月24日發表宣言,聲稱将懲罰革命黨和複辟舊制度。
溫和派别無出路,隻得同平原派的熱月黨分子妥協,企圖通過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新憲法。
他們認為,主張推行君主專制的王黨分子如果再次勾結外國挑起内戰,将會犯莫大的錯誤。
而王黨中的極端分子确實有這樣的企圖。
巴黎王黨的一個聯絡站于6月曾向萊茵軍團司令庇什格律進行策反;在弗朗什&ndash孔代和南部地區,王黨竭力準備暴動,以迎接外國入侵。
舒安黨于牧月初又拿起武器,以配合亞多瓦伯爵在澤西設立的聯絡站的活動和響應英國終于宣布的遠征。
他們的暴動偏偏選錯了時間,因為反法同盟正在瓦解。
王黨極端分子的冒險舉事對革命反而有利。
三、熱月黨的外交 既然法國同歐洲仍處于戰争狀态,革命政府的垮台、經濟統制的放棄和貨币的破産自然給軍隊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軍隊中不斷有違抗命令和臨陣脫逃的事情發生:在共和二年,逃兵要受追究,到了共和三年,卻聽任他們回家,參加巴黎各區纨袴子弟的團夥,甚至投靠王黨和舒安黨。
其中許多人當然有各種借口。
祖國已不再處于危急之中。
戰争也似乎暫停進行。
而且,在大舉征兵命令發布的周年日,年滿十八歲的未婚男子不再應征入伍:唯獨1793年入伍的士兵将無限期地在軍隊服役。
總之,從3月起,軍隊名義上有一百一十萬人,而真正在編的隻剩四十五萬,缺額現象在夏季變得更加嚴重,因而法軍在萊茵前線終于喪失了兵員衆多的優勢。
物資和裝備狀況也大同小異,軍需的制造和運輸已交給商人經辦,但又不能給商人付賬。
幸而,軍隊的混亂沒有立即影響戰局,熱月黨仍能占領荷蘭以及幾乎整個萊茵河左岸地區。
正當法國已無力同反法同盟作戰時,反法同盟卻自行瓦解了。
正當法國陷于被迫謀和的絕境時,許多敵對國家也同樣急切地希望和平。
普魯士自1794年11月起開始在巴塞爾同法國談判;身在巴黎的卡萊蒂伯爵有意代表托斯卡納進行談判。
最後,西班牙也聯系談判事宜。
熱月黨打算同各國分别進行談判,以便分化敵國的同盟。
此外,全面談判會曠日持久,英國和奧地利會趁機從中作梗。
熱月黨還打算建議普魯士和西班牙同共和國采取聯合行動:這是丹東外交的複活,也是反奧傳統和家族同盟的複活。
丹東的政策在1793年春不但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而且使法國的處境更加危急,因為在當時,法國連戰連敗,國土遭到了入侵。
如今,軍事勝利使丹東的政策不但變得無害;而且完全可能被接受。
實際上,能否如此迅速地使各國國王答應同弑君者握手言和還是個疑問,但人們可以試一試。
無論是和談或結盟,熱月黨都打算以此為手段,迫使以奧地利為首的其他參戰國放下武器。
至于其他參戰國能堅持多久,這取決于法國的條件。
英國肯定會在最後才肯讓步;如果法國企圖吞并已占領的大片土地,即使經過多年以後,英國也還不肯善罷甘休。
國民公會在1793年不由自主地把法國版圖擴展至&ldquo自然邊界&rdquo,并兼并了薩瓦、尼斯、比利時和萊茵河左岸地區。
共和二年的救國委員會大概認為,在未經公民投票通過和具有憲法效力前,這些決議與己無關。
但在熱月九日事變後,這些決議迅速成了派别之争的焦點。
反革命派大肆鼓吹不惜一切代價實現和平(在這個問題上,大多數國民贊成他們的主張)和放棄占有的外國領土(這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