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歐洲反法同盟(1793—1795)
關燈
小
中
大
皮特絲毫沒有放棄他的幻想:他估計奧地利在年底将派十萬軍隊前來尼德蘭。
但是,當他看到奧軍退回萊茵河一線和約克公爵回守荷蘭時,便慌了手腳;他把失敗的責任栽在普魯士的頭上,并于10月17日取消了軍費補貼。
這一舉動終于促成了弗裡德裡希&ndash威廉同法國進行談判。
人們當然可以想到,皮特個人的努力終究挽回不了反法同盟的失敗。
他對保證反法同盟取得勝利貢獻甚少,而對促使它的破産卻顯然起了推動作用,這表明他還算不上是個偉大的政治家。
五、海上戰争和殖民戰争 皮特留給自己的基本任務是輕松的。
在美國獨立戰争期間,法國為恢複均勢需要取得西班牙和荷蘭的支持。
如今,西荷兩國卻反對法國,法國的失敗也就毫無疑問了。
然而,在戰争的最初幾年裡,英國不但不擁有絕對的制海權,而且還打過幾次敗仗。
反法同盟諸國給英國的幫助甚少。
荷蘭擁有四十九艘艦,但火力很弱,僅用于護航和封鎖。
那不勒斯隻提供了四艘,葡萄牙提供了六艘,由英國軍官指揮。
唯獨西班牙擁有遠洋船隻七十六艘,其中五十六艘于1793年已改作軍用。
它本可以成為英國的有力幫手,并為英國打開地中海的大門;假如西班牙堅決支持英國在地中海的作戰,英國就能把大部兵力用在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
但是,西班牙對英國懷有戒心,不願意讓英國占有科西嘉。
胡德企圖把土倫的法國艦隊帶走,朗格拉同他發生了争吵。
霍桑得不到西班牙的任何幫助。
英國吞并法屬安的列斯群島和海地加深了西班牙的憂慮,且不談西班牙海軍大臣瓦爾德斯是個不折不扣的反英分子。
同法國艦隊相比,英國艦隊在數量上占有明顯的優勢。
戰争初期,從可動員的船隻數量看,英國有一百一十五艘,法國僅七十六艘。
在技術方面,英國也略為領先,雖然大炮的火力不如法國:英國船隻的桅杆較輕,附屬器材較好,航行時進退自如,利于進行接舷戰,船上的炮火不再是以破壞敵方的桅杆為目标,而是擊沉敵船。
但是,英國艦隊要完成作戰、封鎖和護航這三重任務,仍不敷使用。
最後,作戰準備尚未全部完成,英國在海上還面臨重重困難,它需要經過幾年努力,才能适合戰争。
造船技術變化不大,标準船仍備有大炮七十四門,船身長二百英尺,橫梁寬五十英尺,裝有雙層甲闆,船員約六百人。
原為斯賓塞爵士的巴朗爵士繼米德爾頓之後于1792至1801年間擔任了海軍大臣,他不太困難地解決了船隻的建造問題。
除了本國的栎樹和蘇格蘭的松樹可供造船外,英國還可購買波羅的海諸國的木料和美洲的白松,法國則不能做到這一點。
但英國的武器制造尚不發達,因此在1793年至1801年間造出的二十四艘遠洋船隻中,隻有兩艘被交付使用。
英國招募水兵也有困難:艦隊于1792年擁有一萬六千名水兵,于12月又增加了九千名,而在1790年同西班牙作戰時動員的水兵達四萬名;後來在1799年,雇傭的水兵超過十二萬名。
英國艦隊在宣戰後之所以立即占有優勢,是因為法國艦隊在軍官外逃投敵和水兵紀律松弛的影響下,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态。
即使如此,在戰争初期,英國艦隊也隻限于監視敵人,把幾乎所有船隻用于巡邏和護航。
後來,它才逐漸轉入進攻;直到1795年,它仍未将共和國的船隻在海上清掃幹淨。
海軍部的行政長官查塔姆和裡士滿不但無能,而且輕敵,部隊的部署和指揮均不得當。
當然,海軍的素質比陸軍還略為強些。
由于需要很多軍官,人們不再過分重視出身,甚至開始從商船抽調軍官。
一些傑出人才已擔任下級軍官,例如科林伍德、康沃利斯、特魯布裡奇以及當時年僅三十四歲的船長納爾遜;他們将革新海軍戰術,尤其納爾遜将成為最著名的海軍将領。
在美國獨立戰争期間湧現出的老一代軍官中,有鄧肯和傑維斯兩位出色将領;但豪厄顯得已不能勝任其職,霍桑則更是如此。
海軍大臣命令英國艦隊尋找敵人加以消滅。
豪厄卻首先想到保存實力,堅持不把法國海軍困在港口,深怕自己的船在海上巡邏中過分疲勞。
他繼續采用陳腐的戰術,即船對船地擺開陣勢作戰。
胡德雖然比較靈活,但也沒有打過大的勝仗。
這最初幾年裡出現的重要轉折是英國聯合西班牙開辟了地中海戰場。
胡德于7月将脫洛戈夫封鎖在土倫港内。
在叛國分子向他出賣了法國艦隊後,他帶走四艘,另在撤退時又焚毀九艘。
因此,他順手征服了科西嘉島,正在該島領導分離主義運動的帕奧利把王冠交給了喬治三世。
由于英國登陸部隊不多,三座要塞進行了持久的抵抗,卡爾維直到1794年8月才落入納爾遜之手。
英國駐守該島的官長仍像在土倫一樣内部不和,皮特又幾乎不給他們增援。
法國人乘機積極活動,并于1794年6月重新在海上出沒。
胡德迫使法國艦隊退進儒昂海灣,卻不能進一步發起攻擊。
1795年初,當法國從布雷斯特開來六艘軍艦時,胡德的處境日益危急。
胡德因表示不滿而被撤職,其繼任者霍桑雖然得到了增援,卻于5月和7月在科西嘉海域面臨海軍上将馬丁的挑戰,霍桑不敢貿然進行決戰。
傑維斯于11月重新恢複了對土倫的封鎖。
英國人在大西洋海戰中也沒有占決定性優勢。
豪厄在貝勒島海域不願同莫拉爾·德·加爾交戰;他接着又拒絕在布雷斯特港口外巡航。
在遭到嚴厲申斥後,他于1794年5月出海攔截從美洲開來的法國船隊,并同從港内開出保護船隊的、由維拉雷&ndash儒瓦依厄士率領的法國艦隊相遇。
兩支艦隊于5月26日、29日和6月1日進行了三次激戰。
豪厄雖然俘獲六條法國船隻,并以十五艘艦對付法國的九艘,維拉雷仍然安全無損地掩護船隊開進布雷斯特。
維拉雷在12月再度出海迎戰,因風暴而被迫折回港口。
1795年夏,布裡特博爾和康沃利斯在基勃隆登陸,終于迫使維拉雷逃往洛裡昂藏身。
可是,在1796年1月,奧什的遠征軍在愛爾蘭成功登陸。
在以上情況下,法國堅持殖民地戰争的時間遠比人們意料的長。
這場戰争争奪的中心是英國垂涎已久的、盛産食糖的安的列斯群島。
自從聖多明各發生奴隸起義以來,種植園主紛紛向外國求援。
西班牙出于對革命的仇恨,甯願幫助起義的奴隸。
皮特在宣戰前袖手旁觀;後來,他同殖民主談判,企圖取而代之,徹底征服這些島嶼。
他在這裡使用了大量兵力,而這些兵力如果用在土倫和旺代,就會對歐洲戰局産生巨大的影響。
英國軍隊從1793年9月開始陸續占領了聖多明各的各個港口,并于1794年6月占領了太子港。
但在5月,杜山&ndash路維都爾在同西班牙人決裂後,投靠了拉伏将軍。
國民公會廢除了奴隸制,使黑人重新回到法國人的一邊。
此外,疫病使英軍減員甚多。
到了1795年末,英國軍龜縮在沿海城市,等待撤出海地。
向風群島的情況略為好些。
從1793年4月起,英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多巴哥。
英軍在馬提尼克首戰失利,但傑維斯于1794年3月及時趕到,奪取了這個島嶼。
随後,聖盧西亞和瓜德羅普也被英軍攻占。
維克多·雨蓋使局面稍微好轉,他奪回了瓜德羅普,堅守該島,并以此為基地,不斷騷擾敵人。
荷蘭的殖民地自從被共和軍占領後,成了英國争奪的新對象。
英軍于1795年9月16日占領了好望角和荷屬圭亞那。
形勢對英國越來越有利,但最後的結局仍不可預測。
繼荷蘭之後,西班牙離開了反法同盟。
六、經濟戰 皮特和格倫維爾長期認為,法國的經濟困難是他們對前途持樂觀态度的根據。
指券貶值和饑荒将使法國束手就擒。
何況,人們正力促這一時刻的到來。
法國流亡者早在1792年已向普魯士國王建議僞造指券,遭到了普王的拒絕。
至于皮特,他不擇手段地印造了大批指券,運往法國流通。
此外,在1793年7月,國民公會指責皮特向銀行家發放貸款,以便銀行家把倫敦的證券向巴黎出售,壓低法國的彙率,造成法國資本外流。
這一指責看來是有根據的。
可以肯定,皮特同巴黎的金融家,例如同英國人博伊德、瑞士人培勒戈等,始終保持着聯系。
根據七年戰争和美國獨立戰争的傳統,皮特還使用另一個更有效的手段,即用封鎖來削弱法國。
鑒于法國政府有權征用國内資源,糧食進口可直接為軍隊服務,皮特于1793年6月8日下令将糧食列入禁運範圍,并于1795年4月25日重申了這一法令。
這個措施實際上是第一次把整個敵國的和平居民當作被包圍的城市居民對待。
封鎖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密。
在過去曆次戰争中,法國的陸地邊界至少大部分始終是開放的,許多大陸國家或者保持中立,或者同法國有聯盟關系,地中海又不受英國的控制。
現在,反法同盟諸國封鎖法國的港口,凍結法國人的财産,禁止向法國出售禁運商品和斷絕一切借貸關系。
除瑞士一角外,法國的邊境被大軍團團圍住,英國艦隻在地中海遊弋。
包圍幾乎涉及所有的領域,在拿破侖時代尚且從未間斷的銀行業務往來,這時卻至少在原則上被割斷了。
盡管如此,封鎖遠不是密不通風的。
反法同盟諸國在執行封鎖措施時并不同樣熱心。
例如,奧國皇帝一直拖到1794年3月17日才下令在尼德蘭禁止向法國人付款。
漢堡參議院不顧帝國議會的三令五申,仍允許商人和銀行家同共和國做生意;裡窩那港隻是在下了最後通牒和派了軍艦巡航後,才向法國關閉;即使在荷蘭,人們也設法逃避封鎖。
在軍艦仍使用船帆的時代,封鎖網難免疏漏,對近海航運阻礙不大,例如熱那亞的近海航運就從未間斷過。
當時,既沒有國際的商業間諜組織,又沒有足夠的通訊手段,向巡航軍艦提供情報。
何況還有中立國的存在,瑞典、丹麥和美國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遵守禁運,熱那亞和瑞士則利用它們的地理位置逃脫禁運。
法國可以通過瑞士向德意志諸國、奧地利和意大利購買物品。
此外,還必須看到,英國推行封鎖政策并非單純是,甚至主要不是為了對付敵人的軍事抵抗;封鎖政策和重商政策相配合,可以使英國擺脫法國的競争和占有法國的市場。
它把種種苛刻的規章強加給各國商船,其目的是為了英國的利益而消滅中立國乃至同盟國的商船。
1793年11月6日關于殖民地貿易的&ldquo内閣命令&rdquo在重申1756年規定的同時,充分暴露了封鎖的本質。
通過禁止中立國同法國殖民地進行貿易(法國在戰前不準外國同其殖民地貿易,國民公會現在讓殖民地對外開放),英國便能對殖民地産品實行壟斷。
然而,從商業的角度看,絕對的封鎖政策是愚蠢的。
禁止敵國出售商品誠然有利,盡可能将英國商品運往敵國也同樣有利,這使英國可以從敵國取得現金和自己缺少的産品。
因此,政府酌情向一些駛往敵國港口的船隻發放通行證。
實際上國民公會也禁止同英國貿易,但商品很容易從中立國轉道。
例如,大宗貿易在埃姆登十分活躍,不過收取百分之一至二的傭金而已。
海上運輸一般由中立國船隻承擔。
從1792年至1800年,英國對法國和尼德蘭的出口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實際上隻是從百分之十五下降為百分之十二。
甚至可以認為,當局為了顧及商業利益,對走私活動相當寬容。
中立國既然在幫忙,尤其為了避免海盜的搶劫,英國不得不作出某些讓步。
關于不準向法國出口糧食的禁令被推遲到1794年8月執行。
可見,英國人樂于放寬封鎖,繼續出口商品,而法國人破釜沉舟的決心,特别是他們推行的經濟統制政策,卻阻止了英國人這樣做。
在當時情況下,封鎖給反法同盟諸國造成種種困難。
首先,它們同中立國發生了糾紛。
丹麥大臣伯恩施托爾夫和瑞典攝政王堅決維護自己的權益,并于1794年3月27日共同簽署了一項協議,決定派遣十六艘戰艦武裝保護兩國的貿易和對交戰國關閉波羅的海。
格倫維爾對此毫不驚慌,因為他知道,伯恩施托爾夫并不真想同英國絕交,而且協議規定的措施要等次年春季才付諸實施。
美國的态度顯得更加強硬。
當同法屬安的列斯群島進行貿易的三百艘美國商船被扣留時,美國對英國船隻采取了同樣的措施。
1794年4月29日,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照會美國表示支持;據傳說,這些國家準備與美國采取一緻行動。
但是,法國駐美代表的态度令華盛頓不快,國務卿漢密爾頓也不惜一切代價,竭力避免同英國發生沖突。
傑伊于1794年6月來到倫敦,并于11月19日達成了著名的傑伊協定。
美國保證其港口不再收留法國海盜,但對同英國交戰的船隻仍予開放。
協定對封鎖隻字未提而予以默認。
傑伊甚至答應把美國同安的列斯群島的貿易降低到幾乎等于零,不再向歐洲運送殖民地産品。
參議院拒絕了如此屈辱的條件,但仍批準了協定的其餘條款,因為英國保證,為了和平的利益,将從它占領的美國北部幾個要塞撤退。
另方面,法國采取的措施,在海盜活動的配合下,給同盟諸國的貿易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盡管遠洋船隊有戰艦護航,英國在1794年和1795年損失的船隻每年都在六百艘以上。
保
但是,當他看到奧軍退回萊茵河一線和約克公爵回守荷蘭時,便慌了手腳;他把失敗的責任栽在普魯士的頭上,并于10月17日取消了軍費補貼。
這一舉動終于促成了弗裡德裡希&ndash威廉同法國進行談判。
人們當然可以想到,皮特個人的努力終究挽回不了反法同盟的失敗。
他對保證反法同盟取得勝利貢獻甚少,而對促使它的破産卻顯然起了推動作用,這表明他還算不上是個偉大的政治家。
五、海上戰争和殖民戰争 皮特留給自己的基本任務是輕松的。
在美國獨立戰争期間,法國為恢複均勢需要取得西班牙和荷蘭的支持。
如今,西荷兩國卻反對法國,法國的失敗也就毫無疑問了。
然而,在戰争的最初幾年裡,英國不但不擁有絕對的制海權,而且還打過幾次敗仗。
反法同盟諸國給英國的幫助甚少。
荷蘭擁有四十九艘艦,但火力很弱,僅用于護航和封鎖。
那不勒斯隻提供了四艘,葡萄牙提供了六艘,由英國軍官指揮。
唯獨西班牙擁有遠洋船隻七十六艘,其中五十六艘于1793年已改作軍用。
它本可以成為英國的有力幫手,并為英國打開地中海的大門;假如西班牙堅決支持英國在地中海的作戰,英國就能把大部兵力用在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
但是,西班牙對英國懷有戒心,不願意讓英國占有科西嘉。
胡德企圖把土倫的法國艦隊帶走,朗格拉同他發生了争吵。
霍桑得不到西班牙的任何幫助。
英國吞并法屬安的列斯群島和海地加深了西班牙的憂慮,且不談西班牙海軍大臣瓦爾德斯是個不折不扣的反英分子。
同法國艦隊相比,英國艦隊在數量上占有明顯的優勢。
戰争初期,從可動員的船隻數量看,英國有一百一十五艘,法國僅七十六艘。
在技術方面,英國也略為領先,雖然大炮的火力不如法國:英國船隻的桅杆較輕,附屬器材較好,航行時進退自如,利于進行接舷戰,船上的炮火不再是以破壞敵方的桅杆為目标,而是擊沉敵船。
但是,英國艦隊要完成作戰、封鎖和護航這三重任務,仍不敷使用。
最後,作戰準備尚未全部完成,英國在海上還面臨重重困難,它需要經過幾年努力,才能适合戰争。
造船技術變化不大,标準船仍備有大炮七十四門,船身長二百英尺,橫梁寬五十英尺,裝有雙層甲闆,船員約六百人。
原為斯賓塞爵士的巴朗爵士繼米德爾頓之後于1792至1801年間擔任了海軍大臣,他不太困難地解決了船隻的建造問題。
除了本國的栎樹和蘇格蘭的松樹可供造船外,英國還可購買波羅的海諸國的木料和美洲的白松,法國則不能做到這一點。
但英國的武器制造尚不發達,因此在1793年至1801年間造出的二十四艘遠洋船隻中,隻有兩艘被交付使用。
英國招募水兵也有困難:艦隊于1792年擁有一萬六千名水兵,于12月又增加了九千名,而在1790年同西班牙作戰時動員的水兵達四萬名;後來在1799年,雇傭的水兵超過十二萬名。
英國艦隊在宣戰後之所以立即占有優勢,是因為法國艦隊在軍官外逃投敵和水兵紀律松弛的影響下,處于群龍無首的狀态。
即使如此,在戰争初期,英國艦隊也隻限于監視敵人,把幾乎所有船隻用于巡邏和護航。
後來,它才逐漸轉入進攻;直到1795年,它仍未将共和國的船隻在海上清掃幹淨。
海軍部的行政長官查塔姆和裡士滿不但無能,而且輕敵,部隊的部署和指揮均不得當。
當然,海軍的素質比陸軍還略為強些。
由于需要很多軍官,人們不再過分重視出身,甚至開始從商船抽調軍官。
一些傑出人才已擔任下級軍官,例如科林伍德、康沃利斯、特魯布裡奇以及當時年僅三十四歲的船長納爾遜;他們将革新海軍戰術,尤其納爾遜将成為最著名的海軍将領。
在美國獨立戰争期間湧現出的老一代軍官中,有鄧肯和傑維斯兩位出色将領;但豪厄顯得已不能勝任其職,霍桑則更是如此。
海軍大臣命令英國艦隊尋找敵人加以消滅。
豪厄卻首先想到保存實力,堅持不把法國海軍困在港口,深怕自己的船在海上巡邏中過分疲勞。
他繼續采用陳腐的戰術,即船對船地擺開陣勢作戰。
胡德雖然比較靈活,但也沒有打過大的勝仗。
這最初幾年裡出現的重要轉折是英國聯合西班牙開辟了地中海戰場。
胡德于7月将脫洛戈夫封鎖在土倫港内。
在叛國分子向他出賣了法國艦隊後,他帶走四艘,另在撤退時又焚毀九艘。
因此,他順手征服了科西嘉島,正在該島領導分離主義運動的帕奧利把王冠交給了喬治三世。
由于英國登陸部隊不多,三座要塞進行了持久的抵抗,卡爾維直到1794年8月才落入納爾遜之手。
英國駐守該島的官長仍像在土倫一樣内部不和,皮特又幾乎不給他們增援。
法國人乘機積極活動,并于1794年6月重新在海上出沒。
胡德迫使法國艦隊退進儒昂海灣,卻不能進一步發起攻擊。
1795年初,當法國從布雷斯特開來六艘軍艦時,胡德的處境日益危急。
胡德因表示不滿而被撤職,其繼任者霍桑雖然得到了增援,卻于5月和7月在科西嘉海域面臨海軍上将馬丁的挑戰,霍桑不敢貿然進行決戰。
傑維斯于11月重新恢複了對土倫的封鎖。
英國人在大西洋海戰中也沒有占決定性優勢。
豪厄在貝勒島海域不願同莫拉爾·德·加爾交戰;他接着又拒絕在布雷斯特港口外巡航。
在遭到嚴厲申斥後,他于1794年5月出海攔截從美洲開來的法國船隊,并同從港内開出保護船隊的、由維拉雷&ndash儒瓦依厄士率領的法國艦隊相遇。
兩支艦隊于5月26日、29日和6月1日進行了三次激戰。
豪厄雖然俘獲六條法國船隻,并以十五艘艦對付法國的九艘,維拉雷仍然安全無損地掩護船隊開進布雷斯特。
維拉雷在12月再度出海迎戰,因風暴而被迫折回港口。
1795年夏,布裡特博爾和康沃利斯在基勃隆登陸,終于迫使維拉雷逃往洛裡昂藏身。
可是,在1796年1月,奧什的遠征軍在愛爾蘭成功登陸。
在以上情況下,法國堅持殖民地戰争的時間遠比人們意料的長。
這場戰争争奪的中心是英國垂涎已久的、盛産食糖的安的列斯群島。
自從聖多明各發生奴隸起義以來,種植園主紛紛向外國求援。
西班牙出于對革命的仇恨,甯願幫助起義的奴隸。
皮特在宣戰前袖手旁觀;後來,他同殖民主談判,企圖取而代之,徹底征服這些島嶼。
他在這裡使用了大量兵力,而這些兵力如果用在土倫和旺代,就會對歐洲戰局産生巨大的影響。
英國軍隊從1793年9月開始陸續占領了聖多明各的各個港口,并于1794年6月占領了太子港。
但在5月,杜山&ndash路維都爾在同西班牙人決裂後,投靠了拉伏将軍。
國民公會廢除了奴隸制,使黑人重新回到法國人的一邊。
此外,疫病使英軍減員甚多。
到了1795年末,英國軍龜縮在沿海城市,等待撤出海地。
向風群島的情況略為好些。
從1793年4月起,英軍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多巴哥。
英軍在馬提尼克首戰失利,但傑維斯于1794年3月及時趕到,奪取了這個島嶼。
随後,聖盧西亞和瓜德羅普也被英軍攻占。
維克多·雨蓋使局面稍微好轉,他奪回了瓜德羅普,堅守該島,并以此為基地,不斷騷擾敵人。
荷蘭的殖民地自從被共和軍占領後,成了英國争奪的新對象。
英軍于1795年9月16日占領了好望角和荷屬圭亞那。
形勢對英國越來越有利,但最後的結局仍不可預測。
繼荷蘭之後,西班牙離開了反法同盟。
六、經濟戰 皮特和格倫維爾長期認為,法國的經濟困難是他們對前途持樂觀态度的根據。
指券貶值和饑荒将使法國束手就擒。
何況,人們正力促這一時刻的到來。
法國流亡者早在1792年已向普魯士國王建議僞造指券,遭到了普王的拒絕。
至于皮特,他不擇手段地印造了大批指券,運往法國流通。
此外,在1793年7月,國民公會指責皮特向銀行家發放貸款,以便銀行家把倫敦的證券向巴黎出售,壓低法國的彙率,造成法國資本外流。
這一指責看來是有根據的。
可以肯定,皮特同巴黎的金融家,例如同英國人博伊德、瑞士人培勒戈等,始終保持着聯系。
根據七年戰争和美國獨立戰争的傳統,皮特還使用另一個更有效的手段,即用封鎖來削弱法國。
鑒于法國政府有權征用國内資源,糧食進口可直接為軍隊服務,皮特于1793年6月8日下令将糧食列入禁運範圍,并于1795年4月25日重申了這一法令。
這個措施實際上是第一次把整個敵國的和平居民當作被包圍的城市居民對待。
封鎖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密。
在過去曆次戰争中,法國的陸地邊界至少大部分始終是開放的,許多大陸國家或者保持中立,或者同法國有聯盟關系,地中海又不受英國的控制。
現在,反法同盟諸國封鎖法國的港口,凍結法國人的财産,禁止向法國出售禁運商品和斷絕一切借貸關系。
除瑞士一角外,法國的邊境被大軍團團圍住,英國艦隻在地中海遊弋。
包圍幾乎涉及所有的領域,在拿破侖時代尚且從未間斷的銀行業務往來,這時卻至少在原則上被割斷了。
盡管如此,封鎖遠不是密不通風的。
反法同盟諸國在執行封鎖措施時并不同樣熱心。
例如,奧國皇帝一直拖到1794年3月17日才下令在尼德蘭禁止向法國人付款。
漢堡參議院不顧帝國議會的三令五申,仍允許商人和銀行家同共和國做生意;裡窩那港隻是在下了最後通牒和派了軍艦巡航後,才向法國關閉;即使在荷蘭,人們也設法逃避封鎖。
在軍艦仍使用船帆的時代,封鎖網難免疏漏,對近海航運阻礙不大,例如熱那亞的近海航運就從未間斷過。
當時,既沒有國際的商業間諜組織,又沒有足夠的通訊手段,向巡航軍艦提供情報。
何況還有中立國的存在,瑞典、丹麥和美國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遵守禁運,熱那亞和瑞士則利用它們的地理位置逃脫禁運。
法國可以通過瑞士向德意志諸國、奧地利和意大利購買物品。
此外,還必須看到,英國推行封鎖政策并非單純是,甚至主要不是為了對付敵人的軍事抵抗;封鎖政策和重商政策相配合,可以使英國擺脫法國的競争和占有法國的市場。
它把種種苛刻的規章強加給各國商船,其目的是為了英國的利益而消滅中立國乃至同盟國的商船。
1793年11月6日關于殖民地貿易的&ldquo内閣命令&rdquo在重申1756年規定的同時,充分暴露了封鎖的本質。
通過禁止中立國同法國殖民地進行貿易(法國在戰前不準外國同其殖民地貿易,國民公會現在讓殖民地對外開放),英國便能對殖民地産品實行壟斷。
然而,從商業的角度看,絕對的封鎖政策是愚蠢的。
禁止敵國出售商品誠然有利,盡可能将英國商品運往敵國也同樣有利,這使英國可以從敵國取得現金和自己缺少的産品。
因此,政府酌情向一些駛往敵國港口的船隻發放通行證。
實際上國民公會也禁止同英國貿易,但商品很容易從中立國轉道。
例如,大宗貿易在埃姆登十分活躍,不過收取百分之一至二的傭金而已。
海上運輸一般由中立國船隻承擔。
從1792年至1800年,英國對法國和尼德蘭的出口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實際上隻是從百分之十五下降為百分之十二。
甚至可以認為,當局為了顧及商業利益,對走私活動相當寬容。
中立國既然在幫忙,尤其為了避免海盜的搶劫,英國不得不作出某些讓步。
關于不準向法國出口糧食的禁令被推遲到1794年8月執行。
可見,英國人樂于放寬封鎖,繼續出口商品,而法國人破釜沉舟的決心,特别是他們推行的經濟統制政策,卻阻止了英國人這樣做。
在當時情況下,封鎖給反法同盟諸國造成種種困難。
首先,它們同中立國發生了糾紛。
丹麥大臣伯恩施托爾夫和瑞典攝政王堅決維護自己的權益,并于1794年3月27日共同簽署了一項協議,決定派遣十六艘戰艦武裝保護兩國的貿易和對交戰國關閉波羅的海。
格倫維爾對此毫不驚慌,因為他知道,伯恩施托爾夫并不真想同英國絕交,而且協議規定的措施要等次年春季才付諸實施。
美國的态度顯得更加強硬。
當同法屬安的列斯群島進行貿易的三百艘美國商船被扣留時,美國對英國船隻采取了同樣的措施。
1794年4月29日,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照會美國表示支持;據傳說,這些國家準備與美國采取一緻行動。
但是,法國駐美代表的态度令華盛頓不快,國務卿漢密爾頓也不惜一切代價,竭力避免同英國發生沖突。
傑伊于1794年6月來到倫敦,并于11月19日達成了著名的傑伊協定。
美國保證其港口不再收留法國海盜,但對同英國交戰的船隻仍予開放。
協定對封鎖隻字未提而予以默認。
傑伊甚至答應把美國同安的列斯群島的貿易降低到幾乎等于零,不再向歐洲運送殖民地産品。
參議院拒絕了如此屈辱的條件,但仍批準了協定的其餘條款,因為英國保證,為了和平的利益,将從它占領的美國北部幾個要塞撤退。
另方面,法國采取的措施,在海盜活動的配合下,給同盟諸國的貿易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盡管遠洋船隊有戰艦護航,英國在1794年和1795年損失的船隻每年都在六百艘以上。
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