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反法大同盟的産生
關燈
小
中
大
應商大吵大鬧,責備&ldquo采購署&rdquo置軍隊于缺衣少食的境地時,國民公會派遣了幾名特派員來到比利時。
卡缪代表特派員回國報告時指出,部隊确實備受饑寒之苦,因此杜穆裡埃推翻了康蓬的決定,獲得便宜行事的權力。
但是,卡缪通知政府各委員會,杜穆裡埃不會借到足以應付其開支的錢:這些開支應該由共和國負擔。
康蓬回答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法國不能把戰争再繼續下去了。
戰争應該伴以革命的措施。
教會、王公以及&ldquo助纣為虐者&rdquo的财産要一概沒收,充當指券的抵押,而指券要在被占領國流通,以免法國向那裡輸出鑄币。
什一稅和領主權要廢除,舊稅收要取消,改變為向富人征收捐稅。
新的行政官員要推行改革:凡向自由宣誓和放棄特權者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樣,群衆就會感受到革命的好處。
&ldquo向宮室開戰,給茅屋以和平&rdquo這個著名的法令于12月15日在歡呼聲中被通過。
在法國刺刀的保護下,少數革命分子着手建立專政,他們不顧人民願意與否,硬要人民出錢去換得幸福。
這一次,杜穆裡埃終于碰了壁。
他不但要取得經濟獨立,而且竭力遷就比利時人,以便将來有建立獨立政府的可能時,自薦出任政府首腦。
戰争進行了還不到一年,他已開始玩波拿巴的那套把戲。
眼看自己的計劃全遭擱淺,杜穆裡埃于1月1日趕回巴黎,最終一無所獲。
正如羅伯斯庇爾所預言的,采取以上的措施,結果是場災難,就連平民也拒絕接受這份得不償失的贈禮。
三十名特派員分布在比利時各地,強制推行國民公會的法令。
康蓬于1月1日為從比利時榨取六千四百萬裡佛而自鳴得意,但他剝奪教會财産,勢必同約瑟夫二世一樣失去居民的支持。
同月17日,特派員毫不掩飾地指出,隻要法國打一次敗仗,比利時居民就會群起造反。
其他各國的情形也同樣如此;薩瓦開始同法國疏遠。
國民公會不得不作出這樣的結論:兼并是在被占領國預防反革命的唯一手段。
尼斯于1月31日并入法國。
當天,丹東要求對比利時采取同樣措施,他用特别簡短的話語提出了一個理論,即共和國必須把版圖擴大到天然邊界。
2月14日,卡諾援引曆史為證,補充了這項聲明:從這天然範圍中離棄的各部分,&ldquo純粹是非法侵占的結果&rdquo。
由于不敢召集比利時全國議會,合并的問題在法國代理人的親法分子主持下被交付各省分别表決。
萊茵地區在同樣條件下選出了一個議會,于3月17日同意并入法國。
國民公會在當月完成了批準手續。
于1792年11月剛成立羅拉西亞共和國的原巴塞爾主教國在1793年3月23日變成了蒙代裡布爾州。
就在那時,反法大同盟已基本形成,開始向共和國發起進攻;從此,隻有軍隊才能保證這個政策的成功。
當國民公會經過六個月的讨論終于采納這個政策時,軍事失利已經開始了。
四、與英國斷交 局勢的發展使皮特感到突然。
他在1792年2月17日作預算報告時曾斷言英國能安享十五年和平。
為此,他削減了二千名水兵和五千名士兵。
當大陸爆發戰争時,他嚴守中立。
他大概像所有人一樣,以為革命不久将被鎮壓下去,他對此感到高興,因為這反過來會使英國的騷亂氣餒。
民主派的宣傳在日趨擴大。
好幾名輝格黨領袖在4月組織了&ldquo人民之友社&rdquo。
但這些激進分子控制不住局面:就像在法國那樣,民主派從天然的斜坡上往下滑,開始觸及社會綱領。
潘恩于2月發表《人權》的第二部分時,猛烈攻擊英國貴族,建議征收累進稅,凡收入超過二萬三千英鎊的部分一概歸公。
葛德文正在寫作其主張實行空想共産主義的《政治正義論》一書,該書于1793年出版。
然而,早在1791年末,倫敦的一名窮修鞋匠托馬斯·哈第在一家小酒鋪集合了幾名工人,他們于1792年1月25日成立了共有八人參加的&ldquo倫敦通訊會&rdquo,規定每星期繳納會費一便士。
與此同時,謝菲爾德有五六名工人也組織了起來。
無産者或至少手工業者參與公共生活,這是一件大事:社會問題已成了政治現實。
斯托克波特俱樂部指出:&ldquo正是我們的勞動養活了君主、貴族和教士,我們不是伯克先生所說的群氓。
&rdquo蘇格蘭詩人彭斯以更加粗犷的言詞表達了平民的感情。
新人物的湧現推動了民主運動的蓬勃發展。
3月24日,各俱樂部代表在諾威奇舉行會議,希望實現自由之友的大團結。
平民聯合的思想不久成了貴族的心腹之患;貴族擔心十七世紀的&ldquo平等派&rdquo将會複活。
如同法國一樣,民主宣傳的擡頭是由當時的經濟形勢造成的。
谷物法的執行在1791年變得特别嚴格;這也是英國出口小麥的最後一年。
從冬天開始,面包價格日益昂貴;1792年預計将會歉收。
到了5月,騷亂此起彼伏,罷工也成倍增加。
那些不住在兵營而僅靠薪饷維生的士兵深受物價上漲之害。
他們在各俱樂部的鼓動下,紛紛在請願書上簽名,軍紀逐漸松弛了。
愛爾蘭的形勢也不妙,土地暴動在那裡重新出現。
天主教的抵抗分子和新教的&ldquo黎明之友&rdquo(1)開始同政治團體攜手合作。
這些團體&mdash&mdash例如沃爾夫·湯恩于1791年末組織的&ldquo愛爾蘭人聯合會&rdquo,還有于1792年2月由各地方分會派遣代表組成的&ldquo天主教委員會&rdquo&mdash&mdash一緻要求廢除對非國教的新教徒的限制和給天主教徒選舉權。
格拉坦在議會為這個綱領辯護,但同時又不贊成騷動。
天主教徒的要求在對法宣戰前不久終于得到了滿足,但其他建議均未被接受。
直到1792年5月,皮特似乎沒有感到驚慌。
就在5月,雖然他拒絕了格雷關于選舉改革的新動議,他仍讓關于文字案件需交公法團審理的福克斯法案得以通過。
但在21日,國王在一篇文告中突然檢舉有的出版物&ldquo混淆視聽&rdquo,并下令追查。
同時,政府開始津貼保守派的宣傳。
6月,在趕走了長期同他作對的掌玺大臣梭羅後,皮特開始同波特蘭領導的輝格黨右翼談判,企圖組織聯合内閣。
如果沒有國王的反對,皮特本想接受福克斯加入内閣;由于排斥了福克斯,聯合内閣也就組織不成了。
法國民主派的勝利促使英國形勢進一步惡化。
這一次,皮特和格倫維爾不再隐藏他們的個人感情,因為他們反映着喬治三世和廣大選民的感情。
駐巴黎大使高威被召回國内,同肖夫蘭的一切官方關系全告斷絕。
皮特的冷淡和格倫維爾的倨傲使非正式會談難以進行。
何況,法方又提出承認新政府作為先決條件,英方則指責肖夫蘭支持在野的輝格黨和資助民主宣傳。
9月屠殺事件後,大批難民湧向英國&mdash&mdash總數達三千七百七十二人,其中神甫約二千人,輿論界反應十分強烈。
人們傳說,巴黎的雅各賓分子竟以人肉為食。
沃森主教等對革命同情者發生動搖,開始轉變立場。
丹東的使者諾埃在9月承認,局勢正變得日益危險。
雖然如此,民主宣傳在秋季仍進展迅速。
革命的初步勝利,無論在法國或英國,都激發了人們的
卡缪代表特派員回國報告時指出,部隊确實備受饑寒之苦,因此杜穆裡埃推翻了康蓬的決定,獲得便宜行事的權力。
但是,卡缪通知政府各委員會,杜穆裡埃不會借到足以應付其開支的錢:這些開支應該由共和國負擔。
康蓬回答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法國不能把戰争再繼續下去了。
戰争應該伴以革命的措施。
教會、王公以及&ldquo助纣為虐者&rdquo的财産要一概沒收,充當指券的抵押,而指券要在被占領國流通,以免法國向那裡輸出鑄币。
什一稅和領主權要廢除,舊稅收要取消,改變為向富人征收捐稅。
新的行政官員要推行改革:凡向自由宣誓和放棄特權者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這樣,群衆就會感受到革命的好處。
&ldquo向宮室開戰,給茅屋以和平&rdquo這個著名的法令于12月15日在歡呼聲中被通過。
在法國刺刀的保護下,少數革命分子着手建立專政,他們不顧人民願意與否,硬要人民出錢去換得幸福。
這一次,杜穆裡埃終于碰了壁。
他不但要取得經濟獨立,而且竭力遷就比利時人,以便将來有建立獨立政府的可能時,自薦出任政府首腦。
戰争進行了還不到一年,他已開始玩波拿巴的那套把戲。
眼看自己的計劃全遭擱淺,杜穆裡埃于1月1日趕回巴黎,最終一無所獲。
正如羅伯斯庇爾所預言的,采取以上的措施,結果是場災難,就連平民也拒絕接受這份得不償失的贈禮。
三十名特派員分布在比利時各地,強制推行國民公會的法令。
康蓬于1月1日為從比利時榨取六千四百萬裡佛而自鳴得意,但他剝奪教會财産,勢必同約瑟夫二世一樣失去居民的支持。
同月17日,特派員毫不掩飾地指出,隻要法國打一次敗仗,比利時居民就會群起造反。
其他各國的情形也同樣如此;薩瓦開始同法國疏遠。
國民公會不得不作出這樣的結論:兼并是在被占領國預防反革命的唯一手段。
尼斯于1月31日并入法國。
當天,丹東要求對比利時采取同樣措施,他用特别簡短的話語提出了一個理論,即共和國必須把版圖擴大到天然邊界。
2月14日,卡諾援引曆史為證,補充了這項聲明:從這天然範圍中離棄的各部分,&ldquo純粹是非法侵占的結果&rdquo。
由于不敢召集比利時全國議會,合并的問題在法國代理人的親法分子主持下被交付各省分别表決。
萊茵地區在同樣條件下選出了一個議會,于3月17日同意并入法國。
國民公會在當月完成了批準手續。
于1792年11月剛成立羅拉西亞共和國的原巴塞爾主教國在1793年3月23日變成了蒙代裡布爾州。
就在那時,反法大同盟已基本形成,開始向共和國發起進攻;從此,隻有軍隊才能保證這個政策的成功。
當國民公會經過六個月的讨論終于采納這個政策時,軍事失利已經開始了。
四、與英國斷交 局勢的發展使皮特感到突然。
他在1792年2月17日作預算報告時曾斷言英國能安享十五年和平。
為此,他削減了二千名水兵和五千名士兵。
當大陸爆發戰争時,他嚴守中立。
他大概像所有人一樣,以為革命不久将被鎮壓下去,他對此感到高興,因為這反過來會使英國的騷亂氣餒。
民主派的宣傳在日趨擴大。
好幾名輝格黨領袖在4月組織了&ldquo人民之友社&rdquo。
但這些激進分子控制不住局面:就像在法國那樣,民主派從天然的斜坡上往下滑,開始觸及社會綱領。
潘恩于2月發表《人權》的第二部分時,猛烈攻擊英國貴族,建議征收累進稅,凡收入超過二萬三千英鎊的部分一概歸公。
葛德文正在寫作其主張實行空想共産主義的《政治正義論》一書,該書于1793年出版。
然而,早在1791年末,倫敦的一名窮修鞋匠托馬斯·哈第在一家小酒鋪集合了幾名工人,他們于1792年1月25日成立了共有八人參加的&ldquo倫敦通訊會&rdquo,規定每星期繳納會費一便士。
與此同時,謝菲爾德有五六名工人也組織了起來。
無産者或至少手工業者參與公共生活,這是一件大事:社會問題已成了政治現實。
斯托克波特俱樂部指出:&ldquo正是我們的勞動養活了君主、貴族和教士,我們不是伯克先生所說的群氓。
&rdquo蘇格蘭詩人彭斯以更加粗犷的言詞表達了平民的感情。
新人物的湧現推動了民主運動的蓬勃發展。
3月24日,各俱樂部代表在諾威奇舉行會議,希望實現自由之友的大團結。
平民聯合的思想不久成了貴族的心腹之患;貴族擔心十七世紀的&ldquo平等派&rdquo将會複活。
如同法國一樣,民主宣傳的擡頭是由當時的經濟形勢造成的。
谷物法的執行在1791年變得特别嚴格;這也是英國出口小麥的最後一年。
從冬天開始,面包價格日益昂貴;1792年預計将會歉收。
到了5月,騷亂此起彼伏,罷工也成倍增加。
那些不住在兵營而僅靠薪饷維生的士兵深受物價上漲之害。
他們在各俱樂部的鼓動下,紛紛在請願書上簽名,軍紀逐漸松弛了。
愛爾蘭的形勢也不妙,土地暴動在那裡重新出現。
天主教的抵抗分子和新教的&ldquo黎明之友&rdquo(1)開始同政治團體攜手合作。
這些團體&mdash&mdash例如沃爾夫·湯恩于1791年末組織的&ldquo愛爾蘭人聯合會&rdquo,還有于1792年2月由各地方分會派遣代表組成的&ldquo天主教委員會&rdquo&mdash&mdash一緻要求廢除對非國教的新教徒的限制和給天主教徒選舉權。
格拉坦在議會為這個綱領辯護,但同時又不贊成騷動。
天主教徒的要求在對法宣戰前不久終于得到了滿足,但其他建議均未被接受。
直到1792年5月,皮特似乎沒有感到驚慌。
就在5月,雖然他拒絕了格雷關于選舉改革的新動議,他仍讓關于文字案件需交公法團審理的福克斯法案得以通過。
但在21日,國王在一篇文告中突然檢舉有的出版物&ldquo混淆視聽&rdquo,并下令追查。
同時,政府開始津貼保守派的宣傳。
6月,在趕走了長期同他作對的掌玺大臣梭羅後,皮特開始同波特蘭領導的輝格黨右翼談判,企圖組織聯合内閣。
如果沒有國王的反對,皮特本想接受福克斯加入内閣;由于排斥了福克斯,聯合内閣也就組織不成了。
法國民主派的勝利促使英國形勢進一步惡化。
這一次,皮特和格倫維爾不再隐藏他們的個人感情,因為他們反映着喬治三世和廣大選民的感情。
駐巴黎大使高威被召回國内,同肖夫蘭的一切官方關系全告斷絕。
皮特的冷淡和格倫維爾的倨傲使非正式會談難以進行。
何況,法方又提出承認新政府作為先決條件,英方則指責肖夫蘭支持在野的輝格黨和資助民主宣傳。
9月屠殺事件後,大批難民湧向英國&mdash&mdash總數達三千七百七十二人,其中神甫約二千人,輿論界反應十分強烈。
人們傳說,巴黎的雅各賓分子竟以人肉為食。
沃森主教等對革命同情者發生動搖,開始轉變立場。
丹東的使者諾埃在9月承認,局勢正變得日益危險。
雖然如此,民主宣傳在秋季仍進展迅速。
革命的初步勝利,無論在法國或英國,都激發了人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