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法葉特得勢的一年
關燈
小
中
大
舊制度在原則上已經被破壞,但在法律制訂出替代的法規前,大部分行政機構和行政人員仍原封未動。
幾個月來,制憲議會繼續從事自9月開始的建設性工作,同時密切注視貴族的陰謀和平民的騷動。
資産階級革命派已經轉化成為君主立憲派,他們把深孚衆望的拉法葉特當作崇拜的偶像,而拉法葉特則竭力調和矛盾,并自以為得計。
這就是這一階段的特點。
一、拉法葉特和愛國黨 拉法葉特自認為在10月6日救了國王和王後,便以他們的恩人自居;國王和王後對拉法葉特雖然痛恨萬分,卻裝出寵信這位&ldquo宮相&rdquo的樣子。
1790年4月,在法夫拉斯的陰謀暴露後,路易十六就對國民議會唯命是從,并宣誓忠于憲法。
這位&ldquo新舊大陸的英雄&rdquo的豪俠仗義使資産階級為之傾倒,他們以有這樣的領袖而驕傲。
這位神态優美和豁達大度的貴族使平民肅然起敬。
他的得勢似乎是秩序的保障。
他夢想成為法國的華盛頓,争取君主和貴族贊同革命,争取議會贊同組織一個強有力的政府。
他充滿天真的樂觀,又自認為才華出衆;他在玩走鋼絲的把戲,傑弗遜在奉召回國前曾為他捏了一把冷汗,美國的新任代表、喜愛諷刺的戈文諾、莫裡斯剛到巴黎,恰好目睹他的垮台。
像典型的美國人一樣,他深信掌權要靠輿論,因而完全以實用主義的态度去積極活動和操縱輿論。
許多家報紙,例如布裡索的《導報》、《法蘭西愛國者》、孔多塞的《巴黎消息》都受他的影響。
不善演說是他的最大弱點,但他在西哀士的幫助下,為他的擁護者創立了一個協商和活動中心,即&ldquo1789年社&rdquo,議員、文人、貴族和銀行家在那裡暢懷交談。
他不惜出錢收買幫傭:當民主派嶄露頭角時,他發表文章予以制止,捧場者一時竟使議會講台有人滿之患。
如果他能緊密團結愛國黨人,調解議會中的分歧意見,加快議會的辯論過程,并把各派的首領吸收到一個穩定而積極的政府班子中去,他或許有成功的一線希望。
但在當時,即使多數派内部的意見也不能完全一緻,因為懷有濃厚個人主義的革命黨人始終極端厭惡黨派紀律。
議會也不可能正常地進行工作。
除了内部對立和外部環境不斷引起種種事端外,同輿論保持聯系的緊迫必要使議會不得不停下日常工作,去接待成批的代表團,聽取他們宣讀請願書。
奈克爾的聲望正日益下降,他在8月提出的兩項借款已遭到失敗,于9月29日決定籌集的愛國捐也不能長期支持國庫的需求。
改組政府的機會出現了。
拉法葉特同杜波爾、拉默、米拉波進行了磋商。
他先派奧爾良公爵出使倫敦,借以擺脫他,接着又建議米拉波出任駐君士坦丁堡大使,企圖把這位人所共知的公爵排斥在外。
米拉波不但不肯接受,反而于10月24日把改組政府的問題提交議會讨論。
他指出,為使君主立憲制同存在一個有效率的政府并行不悖,國王應該從議員中挑選大臣,以便保證兩種權力的信任合作。
這個論點本身是無可非議的,因為它符合議會制的方向,而且已為英國所采用。
但米拉波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愛國黨人覺得他更加可疑,并正确地認識到,誘餌還會使其他的變節者上鈎。
11月7日,制憲議會決定禁止議員充當大臣。
拉法葉特的計劃終于流産,但他的貪欲卻進一步受到刺激。
米拉波接受了宮廷的收買,由拉馬克伯爵牽線,不斷向宮廷遞送報告(第一份報告寫于1790年5月10日),雖然這些報告并未為宮廷所重視。
最初,路易十六要米拉波同拉法葉特合作,企圖使議會承認國王有決定和平和戰争的權利。
但兩人合作不久,對拉法葉特心懷嫉妒的米拉波向國王大罵&ldquo假恺撒&rdquo,竭力破壞拉法葉特的名譽。
他建議路易十六成立一個大規模的宣傳機構,廣泛開展賄賂和收買工作,糾集王黨,然後離開巴黎,解散議會,向國民發出呼籲,必要時甚至挑起内戰。
但他同時請國王不要靠近邊境,以免沾上勾結外國的嫌疑。
杜波爾、巴納夫和拉默這三巨頭對拉法葉特的嫉妒不亞于米拉波。
他們同拉法葉特雖然沒有本質的分歧,但為了同他故意作對,往往提出極端的主張。
二、革命的進展 制憲議會的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11月7日法令明确規定,等級從此不再存在。
1790年2月28日的另一項法令宣布,軍隊中的捐納制度已經廢除,人人都有晉升軍官的機會。
同年9月23日,四分之一的少尉軍銜決定留待由軍士晉升。
1790年2月,每個市鎮按照1789年12月14日的法律選舉市政府,領主在鄉村享有的司法行政權也被廢止。
自11月至2月,制憲議會調整了地方區劃和改組了行政機構,州、縣二級的政權機關在夏初開始就職。
7月12日通過的《教士法》确定了僧侶的地位。
最後,8月6日,司法機關的改造也告一段落。
此外,愛國黨加強組織并展開宣傳。
他們紛紛加入國民衛隊和各俱樂部。
1789年11月,布列塔尼俱樂部遷至巴黎的雅各賓&ndash聖奧諾蘭修道院,改稱&ldquo憲法之友會&rdquo,各大城市紛紛建立了類似的組織,并很快成為&ldquo憲法之友會&rdqu
幾個月來,制憲議會繼續從事自9月開始的建設性工作,同時密切注視貴族的陰謀和平民的騷動。
資産階級革命派已經轉化成為君主立憲派,他們把深孚衆望的拉法葉特當作崇拜的偶像,而拉法葉特則竭力調和矛盾,并自以為得計。
這就是這一階段的特點。
一、拉法葉特和愛國黨 拉法葉特自認為在10月6日救了國王和王後,便以他們的恩人自居;國王和王後對拉法葉特雖然痛恨萬分,卻裝出寵信這位&ldquo宮相&rdquo的樣子。
1790年4月,在法夫拉斯的陰謀暴露後,路易十六就對國民議會唯命是從,并宣誓忠于憲法。
這位&ldquo新舊大陸的英雄&rdquo的豪俠仗義使資産階級為之傾倒,他們以有這樣的領袖而驕傲。
這位神态優美和豁達大度的貴族使平民肅然起敬。
他的得勢似乎是秩序的保障。
他夢想成為法國的華盛頓,争取君主和貴族贊同革命,争取議會贊同組織一個強有力的政府。
他充滿天真的樂觀,又自認為才華出衆;他在玩走鋼絲的把戲,傑弗遜在奉召回國前曾為他捏了一把冷汗,美國的新任代表、喜愛諷刺的戈文諾、莫裡斯剛到巴黎,恰好目睹他的垮台。
像典型的美國人一樣,他深信掌權要靠輿論,因而完全以實用主義的态度去積極活動和操縱輿論。
許多家報紙,例如布裡索的《導報》、《法蘭西愛國者》、孔多塞的《巴黎消息》都受他的影響。
不善演說是他的最大弱點,但他在西哀士的幫助下,為他的擁護者創立了一個協商和活動中心,即&ldquo1789年社&rdquo,議員、文人、貴族和銀行家在那裡暢懷交談。
他不惜出錢收買幫傭:當民主派嶄露頭角時,他發表文章予以制止,捧場者一時竟使議會講台有人滿之患。
如果他能緊密團結愛國黨人,調解議會中的分歧意見,加快議會的辯論過程,并把各派的首領吸收到一個穩定而積極的政府班子中去,他或許有成功的一線希望。
但在當時,即使多數派内部的意見也不能完全一緻,因為懷有濃厚個人主義的革命黨人始終極端厭惡黨派紀律。
議會也不可能正常地進行工作。
除了内部對立和外部環境不斷引起種種事端外,同輿論保持聯系的緊迫必要使議會不得不停下日常工作,去接待成批的代表團,聽取他們宣讀請願書。
奈克爾的聲望正日益下降,他在8月提出的兩項借款已遭到失敗,于9月29日決定籌集的愛國捐也不能長期支持國庫的需求。
改組政府的機會出現了。
拉法葉特同杜波爾、拉默、米拉波進行了磋商。
他先派奧爾良公爵出使倫敦,借以擺脫他,接着又建議米拉波出任駐君士坦丁堡大使,企圖把這位人所共知的公爵排斥在外。
米拉波不但不肯接受,反而于10月24日把改組政府的問題提交議會讨論。
他指出,為使君主立憲制同存在一個有效率的政府并行不悖,國王應該從議員中挑選大臣,以便保證兩種權力的信任合作。
這個論點本身是無可非議的,因為它符合議會制的方向,而且已為英國所采用。
但米拉波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愛國黨人覺得他更加可疑,并正确地認識到,誘餌還會使其他的變節者上鈎。
11月7日,制憲議會決定禁止議員充當大臣。
拉法葉特的計劃終于流産,但他的貪欲卻進一步受到刺激。
米拉波接受了宮廷的收買,由拉馬克伯爵牽線,不斷向宮廷遞送報告(第一份報告寫于1790年5月10日),雖然這些報告并未為宮廷所重視。
最初,路易十六要米拉波同拉法葉特合作,企圖使議會承認國王有決定和平和戰争的權利。
但兩人合作不久,對拉法葉特心懷嫉妒的米拉波向國王大罵&ldquo假恺撒&rdquo,竭力破壞拉法葉特的名譽。
他建議路易十六成立一個大規模的宣傳機構,廣泛開展賄賂和收買工作,糾集王黨,然後離開巴黎,解散議會,向國民發出呼籲,必要時甚至挑起内戰。
但他同時請國王不要靠近邊境,以免沾上勾結外國的嫌疑。
杜波爾、巴納夫和拉默這三巨頭對拉法葉特的嫉妒不亞于米拉波。
他們同拉法葉特雖然沒有本質的分歧,但為了同他故意作對,往往提出極端的主張。
二、革命的進展 制憲議會的工作逐漸走上正軌。
11月7日法令明确規定,等級從此不再存在。
1790年2月28日的另一項法令宣布,軍隊中的捐納制度已經廢除,人人都有晉升軍官的機會。
同年9月23日,四分之一的少尉軍銜決定留待由軍士晉升。
1790年2月,每個市鎮按照1789年12月14日的法律選舉市政府,領主在鄉村享有的司法行政權也被廢止。
自11月至2月,制憲議會調整了地方區劃和改組了行政機構,州、縣二級的政權機關在夏初開始就職。
7月12日通過的《教士法》确定了僧侶的地位。
最後,8月6日,司法機關的改造也告一段落。
此外,愛國黨加強組織并展開宣傳。
他們紛紛加入國民衛隊和各俱樂部。
1789年11月,布列塔尼俱樂部遷至巴黎的雅各賓&ndash聖奧諾蘭修道院,改稱&ldquo憲法之友會&rdquo,各大城市紛紛建立了類似的組織,并很快成為&ldquo憲法之友會&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