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民的革命

關燈
uo。

    其中最著名的有拉利&ndash托倫達爾、克萊蒙&ndash托内爾和馬魯埃等人,穆尼埃後來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米拉波在絕對否決權問題上也支持他們。

    杜波爾、巴納夫、亞曆山大·德·拉默三巨頭一躍成為愛國黨的領袖,并取得了勝利。

    9月10日,關于兩院制的提議被否決了,第二天,議會隻同意賦予國王對法律的延緩否決權,并通過奈克爾說,國王在接受議會的八月決議的同時,已默認了放棄憲法批準權。

    事實當然并非如此。

    議會隻是在10月1日,而不是更早,才決定向國王&ldquo遞交&rdquo八月法令,而國王既可以給予批準也可以拒絕接受。

    因此,唯一的出路隻有再次強迫國王退讓。

     在巴黎,群衆的激動情緒并沒有平息。

    報紙和小冊子到處散發。

    馬拉在9月創辦了《人民之友報》,猛烈攻擊巴依、拉法葉特和奈克爾。

    8月末,有人在羅亞爾宮鼓動群衆向凡爾賽行進,結果這次嘗試失敗了。

    但事後不久,貴族的陰謀再次顯得咄咄逼人,國王調來了軍隊,佛蘭德率領的團于9月23日到達。

    由拉法葉特選派的資産階級子弟所組成的國民衛隊和由他招募的雇傭兵都相信将有發生新事件的可能。

    盡管十月事件發生的原委和經過至今不很清楚,但無可懷疑的是,巴黎的革命者和愛國黨議員之間已有默契。

    米拉波大概為了奧爾良公爵的利益也參與其事。

    不論拉法葉特如何表白,看來他和巴依都沒有反對這項計劃,因為他們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加以制止。

     可見,政治形勢是發生十月事件的基本原因。

    然而,正如7月的情況一樣,如果沒有經濟困難這個因素,動亂的規模或許會小一些。

    外國人、貴族和富人紛紛辭退仆人,離開首都。

    錢财或者流往外國或者被藏匿起來。

    奢侈品工業一落千丈。

    失業人數空前增多。

    此外,面包不但價格昂貴,而且有時供不應求。

    小麥收成很好,但尚未收獲,市場空空如也,糧食流通十分困難。

    由于風小水淺,磨坊轉轉停停。

    人們再次把糧食匮乏歸罪于陰謀:揪住國王不放似乎是個合理的辦法。

    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又一次互相促進,互助推動。

     10月1日,宮廷衛隊的軍官設宴歡迎佛蘭德的軍隊;當宴會臨近結束時,國王全家在一片歡呼聲中親臨宴席。

    賓客們紛紛對國民表示敵意,并把其象征&mdash&mdash三色帽徽&mdash&mdash抛在地下踐踏。

    猶如奈克爾被免職一樣,在事件的經過傳開後,巴黎群情激憤,立即準備起義。

    10月5日,哈勒區和市郊聖安東尼區的婦女擁到市政廳前要求面包。

    這可能不是件偶然的事,但對其籌備經過,我們至今一無所知。

    巴依和拉法葉特均不在場。

    婦女們讓攻打巴士底獄的一名&ldquo勇士&rdquo馬雅爾領頭,向凡爾賽進發。

    在正午左右,國民衛隊已集中完畢,當拉法葉特剛剛趕到時,他們向拉法葉特表示也要前往凡爾賽。

    群衆愈聚愈多,并提出種種威脅。

    公社最後下達了出發命令,并派兩名代表陪同拉法葉特前往,負責把國王帶回巴黎。

    運動的政治性質至此已十分明顯。

     在婦女到達凡爾賽前不久,議會再次要求路易十六接受八月法令。

    馬雅爾僅要求議會保證巴黎的供應和調離佛蘭德的軍隊,并沒有談到國王。

    議會卻立即派遣會議主席穆尼埃前往宮中。

    正在狩獵的路易十六被召請回宮,他和善地接見了婦女,向她們許諾供應巴黎的急需。

    部分群衆已開始返回,宮廷尚不知道國民衛隊已經出發,以為事情已經解決。

    不久,國王接到了拉法葉特派人送來的通知;在聖普裡斯特的勸說下,他決定前往朗布葉宮,但随即又改變了主意。

    他大概以為,國民衛隊無非是要他接受八月法令,因而隻要把同意及時通知穆尼埃,就能結束危機。

    但是,當拉法葉特與公社代表于晚間十一時到達時,他們卻要求國王搬到巴黎去住。

    人們向他提出這樣的要求還是第一次,他推托等第二天再說。

    國民議會在那天得到的唯一實際好處,就是國王接受了八月法令。

    10月6日清晨,示威群衆進入王宮大院;宮廷衛隊予以制止,沖突随之發生。

    一名工人被打死,接着又有幾名衛隊隊員喪命。

    群衆打開一條通道,直奔王後的卧室前廳,王後被迫逃到國王的房間裡躲避。

    最後,國民衛隊把宮中其他人趕走。

    這時拉法葉特也出面了,他同國王全家一起到陽台上與群衆見面。

    群衆以&ldquo國王到巴黎去!&rdquo的呼聲作答複。

    路易十六被迫讓步,議會宣布跟随國王前往巴黎。

     午後一時,一支雜亂不堪的隊伍出發了。

    一些在刺刀尖上挑着面包的國民衛隊隊員護衛着裝有小麥和面粉和蓋有樹葉的四輪貨車在前面開道,一些坐在或騎在炮筒上的搬運工人和婦女同赤手空拳的宮廷衛隊、佛蘭德的軍隊以及瑞士雇傭兵混雜而行,拉法葉特騎馬緊随國王和王後的禦辇在一旁侍候,代表國民議會的一百名議員驅車前進,接着是國民衛隊,最後是群衆。

    天下着雨,隊伍在泥濘中行走;天色很早就暗了下來。

    平民對這凄涼的景色似乎毫無感覺,他們顯得平靜而有信心,分享着勝利的歡樂。

    他們把&ldquo面包房的老闆、老闆娘和小老闆&rdquo一起帶了回來。

    巴依在市政廳歡迎國王,後者當晚住在杜依勒裡宮。

    制憲議會于10月19日才離開凡爾賽,暫借大主教府做會址,于11月9日正式遷至杜依勒裡宮的騎術院。

     部分資産者同貴族一起憤怒抗議對國王施加暴力。

    一些保王分子脫離了愛國黨,轉而反對革命,穆尼埃回到了多菲内,不久從那裡亡命國外。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平民的革命行動既然已使資産階級擺脫了困境,危機将很快結束。

    其實,革命行動隻是使危機更加嚴重。

    由于取消了等級和特權,貴族的财産和威信都受到了損害,大部分貴族對革命恨之入骨,貴族的陰謀從此見諸行動,并準備向外國求助和挑起内戰。

    與此同時,第三等級發生了分裂。

    既然無産階級和小資産階級全都參加了戰鬥,他們不再甘心被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民主運動在巴黎各街區和各選區開始萌芽。

    議會享有無限的威望,人們隻服從議會的命令。

    但這種服從是以議會的命令與輿論相一緻為條件的。

    人們仍然拒絕繳納捐稅和貢賦。

    一項法令恢複了糧食貿易自由,而任何人都不遵守它。

     正如米拉波所指出的,資産階級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以鞏固自己的統治;但是,從路易十六在7月的舉動看來,他還很值得人們懷疑。

    他幾個月來一再聲稱忠于憲法,議會也擔保自己的忠誠以安撫膽怯者,而懷疑卻始終存在。

    制憲議會由于對國王懷有戒心,将行政權力置于議會各小組委員會的監督之下,實際上施行了議會專政,雖然這種專政還并不十分有效,因為大臣及其部屬仍能暗中阻撓。

    為此,西哀士、米拉波等人想逼迫路易十六同意把王位交給太子,而讓一位取得國民信任的攝政代替他發号施令。

    他們的計劃沒有成功,因為他們唯一的人選奧爾良公爵不但沒有威望、沒有骨氣,而且遭人唾罵。

    革命已使路易十六無力招架,但到1793年止,革命也使法國處于沒有政府的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