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民的革命

關燈
民征詢意見,這說明他有憐憫之心。

    而國王所能幫助臣民的,無非是減輕其負擔,即國稅、什一稅和貢賦。

    假如有人能猜出他的意圖,他一定會感到高興。

    可是,在三級會議代表選出後,貴族從四面八方紛紛報警,因為農民公開宣布,他們對一切稅款将概不繳納。

     與此同時,深切的期望燃起了強大無比的激情,資産階級也毫不例外。

    這一期望充滿着革命情緒,并給這一階段的曆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三、貴族陰謀和革命情緒 第三等級立即相信,貴族将頑固地維護他們的特權。

    反對第三等級代表加倍和反對按人投票證明了這個預見。

    人們由此産生了種種懷疑,而且人們又很容易由懷疑轉變為肯定:貴族将不擇手段壓垮&ldquo村俗小民”他們将包圍善心的國王,要求解散三級會議;他們将拿起刀槍,堅守城堡,挑起内戰,在&ldquo盜匪&rdquo中招募軍隊,監獄和流放地為他們提供士兵。

    為了使第三等級陷于饑餓,貴族已把他們的存糧囤積,而且希望把即将收獲的糧食也搶劫幹淨。

    人們迅速把對貴族的懷疑同對盜賊的恐懼聯系在一起,把召開三級會議的後果和經濟危機的後果聯系在一起。

    此外,外國将應貴族的請求出力相助,亞多瓦親王不久果然流亡國外,争取其嶽父撒丁國王、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族以及王後的兄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支持。

    等待着法國的将是遭受普魯士踐踏的荷蘭的命運。

    在大革命的曆史上,同外國的沖突占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這種情形從革命開始就已經出現,人們在7月就普遍擔心外國的入侵。

    整個第三等級都相信,貴族在搞陰謀。

     在第三等級看來,國王的中央集權和三個等級的沖突是出現危機的主要原因。

    他們不把危機歸罪于自然條件,又不懂得分析經濟條件,卻把責任推到了國王和貴族身上。

    這個看法雖然不夠全面,卻不能說不正确。

    顯然,布裡盎規定的糧食貿易自由有利于投機商人。

    如果有人借口這項規定能促進生産,平民就會反駁說,生産的發展首先對貴族和資産者有利,而平民卻為此付出代價。

    同樣,雖然貴族并不像第三等級所斷言的那樣具有&ldquo倒轉乾坤&rdquo的能力,但不容否認,宮廷同貴族确實正合謀懲罰犯上作亂的第三等級,何況被過早揭露的貴族陰謀不久就會變成現實。

    總之,這種思想狀态對曆史學家具有重大的意義,因為它表明,導緻新事實出現的直接原因并非寓于以往的曆史先例之中,而表現在串演新事實的人物身上。

     貴族陰謀和&ldquo盜賊&rdquo橫行的确使不少人驚惶萬分,但也有一些人并不感到特别害怕,并堅定地正視這個危險。

    因此,如果說&ldquo大恐慌&rdquo竟把整個第三等級吓得不敢動彈,這就未免言過其實。

    實際上,革命情緒使人們能夠以自衛本能去克服恐懼心理。

    第三等級從他們代表的來信中了解到時局的演變,又以大批複信鼓勵他們的代表。

    資産階級很想讓事态進一步發展,希望從少數司法行政官吏的手中奪走市鎮的權力。

    缙紳們也有組織&ldquo民兵&rdquo的打算。

    巴黎的選舉人曾向制憲議會提出過這個建議,但制憲議會不敢給予批準。

    這是個一箭雙雕的圖謀:抵抗國王調來的部隊,鎮壓平民的暴亂。

    在建立民兵前,缙紳們竭力争取軍隊。

    這一努力居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為下級軍官們沒有升遷的任何希望,士兵們則深受物價上漲之苦,薪饷早已因購買生活用品而預支幹淨。

    在巴黎,法蘭西衛隊在羅亞爾宮與平民一起聯歡;6月底,平民把因參加這次聯歡而被關在阿培監獄的士兵釋放出來。

    據了解,一些知名人士曾向士兵慷慨解囊,或出資賠償七月起義者的損失。

    當然,其中部分錢财來自奧爾良公爵,這已是無可懷疑的了。

     除自衛的本能外,還要有懲戒的決心,換句話說,平民既要挫敗貴族的陰謀,挫敗囤積居奇者和一切人民公敵,就必須懲辦這一批人。

    從7月起,懲戒的決心表現為一些平民擅自進行監禁、施刑和殺人。

     &ldquo恐懼心理&rdquo、自衛本能、懲戒決心是革命情緒的三個特征,認識這三個特征是了解下階段曆史的關鍵。

    到了1789年底,陰謀似乎已被挫敗,鎮壓也逐漸放松。

    随後,陰謀又重新擡頭,其性質未出人們所料,而且外國也拔刀相助了。

    出于自衛本能,各地湧現出大批義勇軍,接着又宣布了大舉征兵。

    懲戒決心導緻了1792年的屠殺,而在1793年局勢再次惡化時,國民公會隻是通過恐怖統治才預防了新的屠殺。

    &ldquo恐懼心理&rdquo以及伴随着它的自衛本能和懲戒決心,直到法國革命取得肯定無疑的勝利後,才逐漸消失。

     四、巴黎的革命 群衆的思想狀況既然如上所述,奈克爾被免職一事起了在火藥庫點燃導線的作用。

    貴族的陰謀開始付諸行動。

    巴黎謠傳紛紛。

    7月12日(星期日),天氣晴朗,在羅亞爾宮門前,特别在奧爾良公爵不久前剛對外開放并成為娛樂中心的花園和長廊,聚集了成群遊人,他們圍在即席演說者的四周(其中的一位演說者卡米爾·德穆蘭名垂青史)。

    過後不久,遊行隊伍走上了街頭。

    在聖奧諾蘭街,騎兵開始驅散群衆,接着又在路易十五廣場向人群發起沖鋒,但遭到了法蘭西衛隊的反擊。

    巴黎駐軍司令伯桑瓦爾男爵當晚把所有部隊帶到了馬爾斯廣場。

     巴黎人沒有想到趕赴現場援救國民議會,他們隻是間接地幫助了國民議會脫離險境。

    他們憂慮的隻是他們自己的命運,因為他們深信,處在國王部隊和強盜包圍下的巴黎城,将遭到來自蒙馬特爾高地和巴士底獄的炮擊,以及強盜的搶掠。

    在這些天裡,市内驚恐頻生,演出了&ldquo大恐慌&rdquo的第一幕。

    此外,警察早已絕迹,人們縱火焚燒稅卡,并把聖拉紮爾看守所的囚犯全部釋放。

    人身安全和财産安全似乎都受到了威脅,無人管理的首都籠罩在一片恐懼之中。

     自衛本能立即作出了反應。

    街頭建起了街壘,武器商店被搶劫一空。

    選民們任命了一個常設委員會,開始組織民兵。

    14日晨,人們從傷兵院取來三萬二千支槍武裝民兵,接着又要求巴士底獄交出武器。

    由于駐軍較少,堡壘的指揮官德洛内一邊進行交涉,一邊下令守軍撤出前院,群衆随即進占。

    高達三十米的壘牆,圍有二十五米寬的塹溝,溝内放滿了水,德洛内對騷亂并不害怕。

    但是,由于失去鎮定,他下令開了槍。

    一些人中彈倒下,其餘人在混亂中後退;人們大罵指揮官不講信義,以為他故意讓人群靠近,以便随後槍殺群衆。

    人群中攜帶武器的也開始射擊,戰鬥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繼續進行,圍攻方面死傷一百多人,被圍困者僅一人受傷。

    據事後的調查,在我們所知道的&ldquo攻打巴士底獄&rdquo的許多戰士中,社會的各階級都有其代表,但大多數戰士屬于市郊聖安東尼區的手工業者。

     正當雙方勝負未決時,法蘭西衛隊和國民衛隊在原下級軍官烏蘭和愛利上尉的率領下,從市政廳趕到現場,進入了巴士底獄前院,冒着槍林彈雨,把大炮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