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資産階級的革命
關燈
小
中
大
,三級會議應該按等級投票。
但是由于疏忽,大臣會議的決定沒有就此作出記載,而奈克爾又隐約說過,三級會議可能會認為,在稅收問題上實行按人投票是适宜的。
第三等級高呼勝利,以為按人投票已經被确定下來。
貴族則拒不承認,并在普瓦圖、弗朗什&ndash孔代、普羅旺斯等地區強烈抗議使按人投票得以成立的關于增加第三等級代表名額的決定。
在布列塔尼,階級鬥争轉化成為内戰。
1789年1月末,雷恩市已開始有了戰鬥。
憤怒的第三等級開始主張采取激進辦法。
2月,西哀士在其著名的小冊子《什麼是第三等級?》中以尖刻的冷嘲熱諷,表達了對貴族的仇恨和鄙視:&ldquo這個無所事事的階級肯定是自外于民族的。
&rdquo同時,米拉波在其準備向普羅旺斯省三級會議發表的演說中,贊揚馬裡烏斯&ldquo把以出身為自豪的羅馬貴族斬盡殺絕&rdquo。
這句令人膽戰心驚的話預告了内戰的即将發生。
三、三級會議的選舉和陳情書 如果事先作出規定,三級會議的代表将由各省的三級會議選舉産生,或者把第三等級的部分席位留給鄉村,資産階級當選代表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一些貴族曾提出以上的主張,但被奈克爾否定了。
選舉程序在各地很不一緻,但1789年1月24日的規定大體得到了貫徹執行。
選區的劃分采取了舊司法區的格局,盡管這些司法區在地域和人口方面極不平衡。
同以往的慣例相反,全體世襲貴族,包括不擁有領地的貴族在内,都應召出席本等級的選舉大會;但是,人們錯誤地把封爵隻及自身的貴族推到了第三等級的行列中去。
至于教士選舉會,除了主教以外,還有本堂神甫均全體出席,一般教職人員則僅派代表參加。
本堂神甫幾乎都出身于第三等級,因而他們掌握着會議的多數,他們往往不選貴族出身的主教。
第三等級的選舉會由城市代表和教區代表所組成。
在鄉村各教區,他們由納稅人直接選出,在城市需經二級選舉産生。
如果屬于小司法區(即委托司法區),選舉大會僅起草一份陳情書,而派遣其四分之一的代表去出席大司法區(即直轄司法區)的選舉大會。
在第三等級的選舉會上,農民代表占最大多數。
由于缺乏知識和不善演講,尤其在起草陳情書時對辯論往往感到膽怯,農民幾乎全都選舉資産者。
在僧侶和貴族選出的代表中,也有一些反對改革而頗有才能的人,例如卡查累斯和摩裡教士。
但是,當時的環境隻允許杜波爾、亞曆山大·德·拉默和拉法葉特等自由派站在前列。
第三等級的代表多數是中年人,一般比較富有或至少小康,有知識,勤奮而且正直。
有的已功成名就,例如學士院院士巴依和塔爾熱;更多的人在省内小有名望,例如多菲内的穆尼埃和巴納夫,布列塔尼的朗瑞内和勒霞不列,諾曼底的都累和蒲佐,佛蘭德地區的都埃的梅蘭,亞多瓦的羅伯斯庇爾。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資産階級長期把裡翁的貴族代表拉法葉特侯爵當作偶像,而資産階級最著名的代表西哀士和米拉波卻是由特權階級所推薦的。
由此可見,貴族同資産階級相結合,實際上也為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确立了地位。
西哀士和米拉波都是普羅旺斯人。
前者是弗雷儒斯一位公證人的兒子,在沙特爾大教堂任司铎,他在巴黎被選為三級會議代表,在革命的最初幾個星期裡領導了第三等級。
他寫的小冊子使他獲得了未蔔先知的美名。
作為立憲政權的理論家,他主張:主權僅僅屬于國民,在憲法起草完成和付諸實行前,國民代表擁有獨裁的權威。
正是資産階級的這位忠實代言人把國民分成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
但是,由于處事不能專一和缺少口才,他很快便陷于孤立。
相反,米拉波卻具有政治家的現實眼光,他既善于操縱他人,又有無與倫比的雄辯才華。
可惜的是,他青年時代生活放蕩,追逐錢财不擇手段,因而不受人們的尊敬。
任何人都不懷疑,隻要宮廷願意,随時都能把他收買。
同西哀士一樣,他也領導不了第三等級。
大革命是第三等級集體領導的成果。
奈克爾本可以對陳情書的起草施展很大的影響。
當時擔任裡翁市海事總管和第三等級代表的馬魯埃曾向奈克爾指出,必須代表國王提出一份綱要,以便指導輿論,強迫貴族接受,并遏止第三等級的騷動。
奈克爾無疑十分贊賞這個聰明的建議,但第三等級代表的加倍給他招來的種種攻擊,他還記憶猶新,因而不敢再冒新的風險;他為自己居然能說服路易十六采取中立立場,已經感到十分幸運。
于是,資産階級自由地參與了各教區陳情書的起草工作。
來自巴黎或在本地起草的範本可供人們參考,陳情書往往由法律界人士和本堂神甫執筆。
然而,不少陳情書也頗有特色。
起草人對體制改革顯然不感興趣,他們僅僅就平民階級的不堪重負提出批評,雖然這些批評遠沒有
但是由于疏忽,大臣會議的決定沒有就此作出記載,而奈克爾又隐約說過,三級會議可能會認為,在稅收問題上實行按人投票是适宜的。
第三等級高呼勝利,以為按人投票已經被确定下來。
貴族則拒不承認,并在普瓦圖、弗朗什&ndash孔代、普羅旺斯等地區強烈抗議使按人投票得以成立的關于增加第三等級代表名額的決定。
在布列塔尼,階級鬥争轉化成為内戰。
1789年1月末,雷恩市已開始有了戰鬥。
憤怒的第三等級開始主張采取激進辦法。
2月,西哀士在其著名的小冊子《什麼是第三等級?》中以尖刻的冷嘲熱諷,表達了對貴族的仇恨和鄙視:&ldquo這個無所事事的階級肯定是自外于民族的。
&rdquo同時,米拉波在其準備向普羅旺斯省三級會議發表的演說中,贊揚馬裡烏斯&ldquo把以出身為自豪的羅馬貴族斬盡殺絕&rdquo。
這句令人膽戰心驚的話預告了内戰的即将發生。
三、三級會議的選舉和陳情書 如果事先作出規定,三級會議的代表将由各省的三級會議選舉産生,或者把第三等級的部分席位留給鄉村,資産階級當選代表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
一些貴族曾提出以上的主張,但被奈克爾否定了。
選舉程序在各地很不一緻,但1789年1月24日的規定大體得到了貫徹執行。
選區的劃分采取了舊司法區的格局,盡管這些司法區在地域和人口方面極不平衡。
同以往的慣例相反,全體世襲貴族,包括不擁有領地的貴族在内,都應召出席本等級的選舉大會;但是,人們錯誤地把封爵隻及自身的貴族推到了第三等級的行列中去。
至于教士選舉會,除了主教以外,還有本堂神甫均全體出席,一般教職人員則僅派代表參加。
本堂神甫幾乎都出身于第三等級,因而他們掌握着會議的多數,他們往往不選貴族出身的主教。
第三等級的選舉會由城市代表和教區代表所組成。
在鄉村各教區,他們由納稅人直接選出,在城市需經二級選舉産生。
如果屬于小司法區(即委托司法區),選舉大會僅起草一份陳情書,而派遣其四分之一的代表去出席大司法區(即直轄司法區)的選舉大會。
在第三等級的選舉會上,農民代表占最大多數。
由于缺乏知識和不善演講,尤其在起草陳情書時對辯論往往感到膽怯,農民幾乎全都選舉資産者。
在僧侶和貴族選出的代表中,也有一些反對改革而頗有才能的人,例如卡查累斯和摩裡教士。
但是,當時的環境隻允許杜波爾、亞曆山大·德·拉默和拉法葉特等自由派站在前列。
第三等級的代表多數是中年人,一般比較富有或至少小康,有知識,勤奮而且正直。
有的已功成名就,例如學士院院士巴依和塔爾熱;更多的人在省内小有名望,例如多菲内的穆尼埃和巴納夫,布列塔尼的朗瑞内和勒霞不列,諾曼底的都累和蒲佐,佛蘭德地區的都埃的梅蘭,亞多瓦的羅伯斯庇爾。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資産階級長期把裡翁的貴族代表拉法葉特侯爵當作偶像,而資産階級最著名的代表西哀士和米拉波卻是由特權階級所推薦的。
由此可見,貴族同資産階級相結合,實際上也為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确立了地位。
西哀士和米拉波都是普羅旺斯人。
前者是弗雷儒斯一位公證人的兒子,在沙特爾大教堂任司铎,他在巴黎被選為三級會議代表,在革命的最初幾個星期裡領導了第三等級。
他寫的小冊子使他獲得了未蔔先知的美名。
作為立憲政權的理論家,他主張:主權僅僅屬于國民,在憲法起草完成和付諸實行前,國民代表擁有獨裁的權威。
正是資産階級的這位忠實代言人把國民分成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
但是,由于處事不能專一和缺少口才,他很快便陷于孤立。
相反,米拉波卻具有政治家的現實眼光,他既善于操縱他人,又有無與倫比的雄辯才華。
可惜的是,他青年時代生活放蕩,追逐錢财不擇手段,因而不受人們的尊敬。
任何人都不懷疑,隻要宮廷願意,随時都能把他收買。
同西哀士一樣,他也領導不了第三等級。
大革命是第三等級集體領導的成果。
奈克爾本可以對陳情書的起草施展很大的影響。
當時擔任裡翁市海事總管和第三等級代表的馬魯埃曾向奈克爾指出,必須代表國王提出一份綱要,以便指導輿論,強迫貴族接受,并遏止第三等級的騷動。
奈克爾無疑十分贊賞這個聰明的建議,但第三等級代表的加倍給他招來的種種攻擊,他還記憶猶新,因而不敢再冒新的風險;他為自己居然能說服路易十六采取中立立場,已經感到十分幸運。
于是,資産階級自由地參與了各教區陳情書的起草工作。
來自巴黎或在本地起草的範本可供人們參考,陳情書往往由法律界人士和本堂神甫執筆。
然而,不少陳情書也頗有特色。
起草人對體制改革顯然不感興趣,他們僅僅就平民階級的不堪重負提出批評,雖然這些批評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