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和市民階級的形成
關燈
小
中
大
方的商人人數增加。
因為這些地方恰好最有利于商業生活。
其所以比其他地方更早地吸引商人,是因為更加适合商人的職業需要。
就這樣,下述事實可以得到最為滿意的解釋: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最大的商業城市也是最老的商業城市。
關于最早的商人聚居地我們所占有的資料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10和11世紀的史書完全不注意社會和經濟現象。
因為史書專屬神甫或修士編纂,自然根據對教會的重要性如何來權衡事件的重要性。
世俗社會引不起他們的注意,除非關系到宗教社會。
他們不可能忽視對教會有影響的戰争和政治鬥争的記述,但是他們怎麼會留心寫下他們既缺乏了解也缺乏同情的城市生活的起源呢?⑧偶爾透露出的一點隐隐約約的情況,在談到一次騷亂或一次暴動時所做的片言隻語的評注,曆史學家幾乎總是不得不滿足于這點資料。
必須到12世紀時才能從這裡或那裡參與著述的某個罕見的在俗教徒處找到稍微豐富一點的材料。
特許狀和冊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資料之不足,然而起源時期的特許狀和冊據非常稀少,從11世紀末期起,特許狀和冊據才開始提供稍微豐富一點的情況。
至于城市的原始資料(就是說由市民寫或編的),12世紀末期以前的一無所有。
因此,雖然有一點資料,但仍然有許多東西無從得知,在引人入勝的城市起源問題的研究中,不得不常常借助于推理和假設。
關于城鎮居民增加的詳細情況,我們缺少資料。
我們不知道最初移居到那裡的商人如何在原有居民中間或旁邊安家。
城鎮的圍牆之内經常有一些空地,用作耕地和園圃,城鎮起初必定向商人們提供一塊地方,但不久這塊地方變得太擁擠。
肯定從10世紀起許多城鎮中的商人不得不定居在城牆之外。
在凡爾登,他們建起一個築有防禦工事的圍子(商人區negotiatorumclaustrum)⑨,用兩座橋與城鎮相連。
在雷根斯堡,主教城的旁邊建起商人城(urbsmercatorum)。
在烏德勒支、斯特拉斯堡等地也有同樣的情況。
⑩在康布雷,新來的人們在他們四周豎起木栅,不久又換成石牆。
?我們知道,在馬賽11世紀初一定擴大了城牆的範圍。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這些例子不容置疑地證實從羅馬時代以來未見擴大的古老城鎮迅速擴展。
城堡居民增加與城鎮居民增加的原因相同,但是所處的條件相當不同。
城堡裡确實缺乏可供新來的人們居住的地方。
城堡隻是四周用城牆圍起、面積狹窄有限的堡壘。
結果是,由于缺少地方,商人們從一開始就不得不定居在城堡之外。
他們在城堡旁邊建起一個外堡(forisburgus),即一個郊區(suburbium)。
這種郊區,有些文獻還稱之為新堡(novusburgus),以别于與之相連的封建城堡即舊堡(vetusburgus)。
特别是在尼德蘭和英格蘭,有一個用以稱呼這種地方的詞,極妙地符合它的性質&mdash&mdash這個詞叫做港口(portus)。
在羅馬帝國的行政用語中,港口并不是海港,而是用牆圍起來存放或轉運商品的地方。
?這個詞幾乎一成不變地沿用到墨洛溫和加洛林時代。
?顯而易見,一切适于用這個詞的地方位于水道之上,而且這些地方設有商品通行稅卡。
因此這些地方是碼頭,按照商品流通的常規,堆積待運到更遠地方去的商品。
?港口與市場或市集之間的區别是很明顯的。
市場和市集是買主和賣主定期聚會的地方,而港口是經常性的商業地點即不間斷的轉口中心。
從7世紀起,迪南、于伊、邁斯特裡奇、瓦朗西安和康布雷都是港口的所在地,因此是轉運的地方。
?8世紀的經濟衰退和諾曼人的入侵自然毀壞了這些地方的商業。
到了10世紀,不僅老的港口恢複生氣,而且新的港口在許多地方建立起來,如在布魯日、根特、伊普雷、聖奧梅爾等地。
與此同時,在古英語的文獻中出現port一詞,用作拉丁文urbs和civitas(城市)的同義詞,而且今天在所有說英語的國家的城市名稱中還常常碰到port這個詞尾。
?沒有什麼比這更清楚地說明中世紀經濟複興和城市生活開端之間的緊密聯系。
它們的關系是如此的親密,以緻在歐洲最偉大的一種民族語言中,一個表示商業地點的詞,同時也用來表示城市本身。
而且古荷蘭語也有類似的現象。
在古荷蘭語中使用poort和poorter兩個詞,第一個詞的意義是&ldquo城市&rdquo,第二個詞是&ldquo市民&rdquo。
我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得出結論:在10和11世紀時如此大量地提到的佛蘭德爾及其附近地區城堡腳下的港口是商人聚居地。
編年史或聖徒傳記的某些章節向我們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有關港口的詳細情況,使人對此沒有絲毫懷疑的餘地。
我在這裡僅僅引用一下《聖沃馬裡奇迹》中稀奇的記叙,這本書是1060年左右由一位目睹他所報道的事件的修士寫的。
這裡寫的是列隊到達根特的一隊修士。
居民&ldquo像一窩蜂地&rdquo出來迎接他們。
他們首先将虔誠的客人引到位于城堡圍牆内的聖法拉伊爾德教堂。
第二天這些修士走出城堡去到新近在港口建立的施洗禮者聖約翰教堂。
?因此看來這裡是不同起源和性質的兩個居民點并存的例子。
較老的一個是堡壘,另外較新的一個是商業地點。
正是通過這兩種成分的逐漸融合,第一個一點一點地被第二個所吸收,城市誕生了。
? 在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以前,請注意那些地理位置不利于它們變成商業中心的城鎮和城堡的命運。
就在尼德蘭境内,這樣的地方有如泰魯阿納的城鎮以及斯塔夫洛、馬爾梅迪、洛伯斯等修道院周圍構築的城堡。
在中世紀的農業和領地時期,所有這些地方都以其财富和影響聞名。
但是它們位離交通幹線太遠,所以受不到經濟複興的影響,也可以說受不到它的滋潤。
在經濟複興所激起的繁榮興旺之中,它們始終是貧瘠之地,就像種子撒到石頭上一般。
它們之中沒有一個地方在近代以前超越半農村的普通小鎮階段。
?這就足以清楚說明城鎮和城堡在城市演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因為城鎮和城堡所适應的社會秩序與城市誕生時的社會秩序非常不同,所以城鎮和城堡并沒有産生城市。
可以說,城鎮和城堡隻是商業活動結晶的地點。
商業活動并非從那裡産生,當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彙合到那裡的時候,它從外面來到那裡。
城鎮和城堡的作用基本上是一種被動的作用。
在城市形成的曆史上,商業郊區比封建城堡重要得多。
郊區才是積極的因素,正由于郊區的出現,城市生活的複興才可以理解,因為城市生活的複興隻是經濟複興的結果?,這一點下面還要講到。
從10世紀起商人聚居地的特點是不斷地發展壯大。
因此商人聚居地與城鎮以及它們位居其腳下的城堡所頑固堅持的靜止狀态形成最強烈的對照。
它們不斷地吸引來新的居民。
它們不斷地膨脹,所占面積越來越大,以緻到12世紀初期在很多地方它們已經從四面八方把原來的城堡包圍起來,它們的房舍簇擁在城堡的周圍。
從11世紀初期起,為它們建立新的教堂,把它們的居民分配到新的堂區,已成為非做不可的事情。
有文獻提到在根特、布魯日和聖奧梅爾以及其他許多地方修建起往往由富商創議修建的教堂。
?至于郊區的布置和布局,僅能形成一個總的概念,因為缺少準确詳細的資料。
它的雛形各地都很簡單。
一個市場設在流經該地的河流的岸邊或者就設在該地的中心,市場是街道的交叉點,各條街道從市場通向各個城門,由此通向農村。
這是因為商人郊區很早就是由防禦工事圍繞起來的?,應該特别強調地指出這一特點。
盡管王侯們和教會做出了努力,暴力和搶劫仍然經常肆虐,在這樣一種社會裡,不可能沒有防禦工事。
在加洛林帝國瓦解和諾曼人入侵之前,王權好歹還能夠保證社會治安,當時的港口(至少其中的絕大多數)似乎還是不設防的地方。
但是到了9世紀中葉,除了城牆的庇護之外已經再沒有其他東西能夠保證動産的安全。
845至846年的一份文獻清楚地指出,最有錢的人和少數剩下的商人到城鎮尋找避難所。
?商業複興大大地刺激了各類強盜的胃口,所以自衛必然成為商人聚居地的迫切需要。
正如商人們除非
因為這些地方恰好最有利于商業生活。
其所以比其他地方更早地吸引商人,是因為更加适合商人的職業需要。
就這樣,下述事實可以得到最為滿意的解釋:在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最大的商業城市也是最老的商業城市。
關于最早的商人聚居地我們所占有的資料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10和11世紀的史書完全不注意社會和經濟現象。
因為史書專屬神甫或修士編纂,自然根據對教會的重要性如何來權衡事件的重要性。
世俗社會引不起他們的注意,除非關系到宗教社會。
他們不可能忽視對教會有影響的戰争和政治鬥争的記述,但是他們怎麼會留心寫下他們既缺乏了解也缺乏同情的城市生活的起源呢?⑧偶爾透露出的一點隐隐約約的情況,在談到一次騷亂或一次暴動時所做的片言隻語的評注,曆史學家幾乎總是不得不滿足于這點資料。
必須到12世紀時才能從這裡或那裡參與著述的某個罕見的在俗教徒處找到稍微豐富一點的材料。
特許狀和冊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資料之不足,然而起源時期的特許狀和冊據非常稀少,從11世紀末期起,特許狀和冊據才開始提供稍微豐富一點的情況。
至于城市的原始資料(就是說由市民寫或編的),12世紀末期以前的一無所有。
因此,雖然有一點資料,但仍然有許多東西無從得知,在引人入勝的城市起源問題的研究中,不得不常常借助于推理和假設。
關于城鎮居民增加的詳細情況,我們缺少資料。
我們不知道最初移居到那裡的商人如何在原有居民中間或旁邊安家。
城鎮的圍牆之内經常有一些空地,用作耕地和園圃,城鎮起初必定向商人們提供一塊地方,但不久這塊地方變得太擁擠。
肯定從10世紀起許多城鎮中的商人不得不定居在城牆之外。
在凡爾登,他們建起一個築有防禦工事的圍子(商人區negotiatorumclaustrum)⑨,用兩座橋與城鎮相連。
在雷根斯堡,主教城的旁邊建起商人城(urbsmercatorum)。
在烏德勒支、斯特拉斯堡等地也有同樣的情況。
⑩在康布雷,新來的人們在他們四周豎起木栅,不久又換成石牆。
?我們知道,在馬賽11世紀初一定擴大了城牆的範圍。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
這些例子不容置疑地證實從羅馬時代以來未見擴大的古老城鎮迅速擴展。
城堡居民增加與城鎮居民增加的原因相同,但是所處的條件相當不同。
城堡裡确實缺乏可供新來的人們居住的地方。
城堡隻是四周用城牆圍起、面積狹窄有限的堡壘。
結果是,由于缺少地方,商人們從一開始就不得不定居在城堡之外。
他們在城堡旁邊建起一個外堡(forisburgus),即一個郊區(suburbium)。
這種郊區,有些文獻還稱之為新堡(novusburgus),以别于與之相連的封建城堡即舊堡(vetusburgus)。
特别是在尼德蘭和英格蘭,有一個用以稱呼這種地方的詞,極妙地符合它的性質&mdash&mdash這個詞叫做港口(portus)。
在羅馬帝國的行政用語中,港口并不是海港,而是用牆圍起來存放或轉運商品的地方。
?這個詞幾乎一成不變地沿用到墨洛溫和加洛林時代。
?顯而易見,一切适于用這個詞的地方位于水道之上,而且這些地方設有商品通行稅卡。
因此這些地方是碼頭,按照商品流通的常規,堆積待運到更遠地方去的商品。
?港口與市場或市集之間的區别是很明顯的。
市場和市集是買主和賣主定期聚會的地方,而港口是經常性的商業地點即不間斷的轉口中心。
從7世紀起,迪南、于伊、邁斯特裡奇、瓦朗西安和康布雷都是港口的所在地,因此是轉運的地方。
?8世紀的經濟衰退和諾曼人的入侵自然毀壞了這些地方的商業。
到了10世紀,不僅老的港口恢複生氣,而且新的港口在許多地方建立起來,如在布魯日、根特、伊普雷、聖奧梅爾等地。
與此同時,在古英語的文獻中出現port一詞,用作拉丁文urbs和civitas(城市)的同義詞,而且今天在所有說英語的國家的城市名稱中還常常碰到port這個詞尾。
?沒有什麼比這更清楚地說明中世紀經濟複興和城市生活開端之間的緊密聯系。
它們的關系是如此的親密,以緻在歐洲最偉大的一種民族語言中,一個表示商業地點的詞,同時也用來表示城市本身。
而且古荷蘭語也有類似的現象。
在古荷蘭語中使用poort和poorter兩個詞,第一個詞的意義是&ldquo城市&rdquo,第二個詞是&ldquo市民&rdquo。
我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得出結論:在10和11世紀時如此大量地提到的佛蘭德爾及其附近地區城堡腳下的港口是商人聚居地。
編年史或聖徒傳記的某些章節向我們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有關港口的詳細情況,使人對此沒有絲毫懷疑的餘地。
我在這裡僅僅引用一下《聖沃馬裡奇迹》中稀奇的記叙,這本書是1060年左右由一位目睹他所報道的事件的修士寫的。
這裡寫的是列隊到達根特的一隊修士。
居民&ldquo像一窩蜂地&rdquo出來迎接他們。
他們首先将虔誠的客人引到位于城堡圍牆内的聖法拉伊爾德教堂。
第二天這些修士走出城堡去到新近在港口建立的施洗禮者聖約翰教堂。
?因此看來這裡是不同起源和性質的兩個居民點并存的例子。
較老的一個是堡壘,另外較新的一個是商業地點。
正是通過這兩種成分的逐漸融合,第一個一點一點地被第二個所吸收,城市誕生了。
? 在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以前,請注意那些地理位置不利于它們變成商業中心的城鎮和城堡的命運。
就在尼德蘭境内,這樣的地方有如泰魯阿納的城鎮以及斯塔夫洛、馬爾梅迪、洛伯斯等修道院周圍構築的城堡。
在中世紀的農業和領地時期,所有這些地方都以其财富和影響聞名。
但是它們位離交通幹線太遠,所以受不到經濟複興的影響,也可以說受不到它的滋潤。
在經濟複興所激起的繁榮興旺之中,它們始終是貧瘠之地,就像種子撒到石頭上一般。
它們之中沒有一個地方在近代以前超越半農村的普通小鎮階段。
?這就足以清楚說明城鎮和城堡在城市演進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因為城鎮和城堡所适應的社會秩序與城市誕生時的社會秩序非常不同,所以城鎮和城堡并沒有産生城市。
可以說,城鎮和城堡隻是商業活動結晶的地點。
商業活動并非從那裡産生,當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彙合到那裡的時候,它從外面來到那裡。
城鎮和城堡的作用基本上是一種被動的作用。
在城市形成的曆史上,商業郊區比封建城堡重要得多。
郊區才是積極的因素,正由于郊區的出現,城市生活的複興才可以理解,因為城市生活的複興隻是經濟複興的結果?,這一點下面還要講到。
從10世紀起商人聚居地的特點是不斷地發展壯大。
因此商人聚居地與城鎮以及它們位居其腳下的城堡所頑固堅持的靜止狀态形成最強烈的對照。
它們不斷地吸引來新的居民。
它們不斷地膨脹,所占面積越來越大,以緻到12世紀初期在很多地方它們已經從四面八方把原來的城堡包圍起來,它們的房舍簇擁在城堡的周圍。
從11世紀初期起,為它們建立新的教堂,把它們的居民分配到新的堂區,已成為非做不可的事情。
有文獻提到在根特、布魯日和聖奧梅爾以及其他許多地方修建起往往由富商創議修建的教堂。
?至于郊區的布置和布局,僅能形成一個總的概念,因為缺少準确詳細的資料。
它的雛形各地都很簡單。
一個市場設在流經該地的河流的岸邊或者就設在該地的中心,市場是街道的交叉點,各條街道從市場通向各個城門,由此通向農村。
這是因為商人郊區很早就是由防禦工事圍繞起來的?,應該特别強調地指出這一特點。
盡管王侯們和教會做出了努力,暴力和搶劫仍然經常肆虐,在這樣一種社會裡,不可能沒有防禦工事。
在加洛林帝國瓦解和諾曼人入侵之前,王權好歹還能夠保證社會治安,當時的港口(至少其中的絕大多數)似乎還是不設防的地方。
但是到了9世紀中葉,除了城牆的庇護之外已經再沒有其他東西能夠保證動産的安全。
845至846年的一份文獻清楚地指出,最有錢的人和少數剩下的商人到城鎮尋找避難所。
?商業複興大大地刺激了各類強盜的胃口,所以自衛必然成為商人聚居地的迫切需要。
正如商人們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