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和市民階級的形成
關燈
小
中
大
在任何一種文明中,城市生活的發展都必須依靠工商業。
氣候、民族和宗教的差異,與時代的不同一樣,對于這一事實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過去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帝國或阿拉伯帝國的城市是這種情況,今天歐洲、美洲、印度、日本或中國的城市也是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的普遍性的原因在于必要性。
城市事實上隻有從外面進口食物才能生活。
另一方面必須出口對等的或曰等價的工業産品,以與進口相适應。
于是在城市與其附近地區之間建立起一種經常性的互相幫助的關系。
商業和工業對于維持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進口保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沒有出口用交換品抵償進口,城市就要滅亡。
① 這種情況顯然包括着許許多多的細微差别。
商業活動和工業活動在城市居民中所占優勢的大小因時因地而異。
在古典時代,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是土地所有者,他們的生活或者依靠耕種他們在城外擁有的土地,或者依靠這些土地的收益,這一點為衆所周知。
然而下面說的同樣确實:随着城市的擴大,工匠和商人越來越多。
比城市經濟較為古老的農村經濟,繼續與城市經濟同時存在;農村經濟并不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
中世紀的城市呈現出一幅非常不同的景象。
商業和工業使城市成為當時的樣子。
城市在商業和工業的影響下不斷成長起來。
沒有哪個時代有過像中世紀城市的社會、經濟組織與農村的社會、經濟組織之間那樣鮮明的差别。
看來以前從未有過像中世紀市民階級那樣的一個特别的和狹隘的城市人的階級。
② 中世紀城市的起源與前幾章中談及的商業複興直接有關,前者是果後者是因,這是毋庸置疑的。
商業的擴張和城市運動的發展非常明顯地協調一緻就是證明。
商業發轫的意大利和尼德蘭正是城市最先出現而且最迅速最茁壯地成長的國家。
顯而易見,商業愈發展,城市愈增多。
城市沿着商業傳播所經過的一切天然道路出現。
可以說,城市的誕生和商業的傳播亦步亦趨。
開始時城市僅僅出現在海邊和河岸。
而後,商業滲透的面擴大,另外一些城市沿着聯系這些最早的商業活動中心的橫斷道路建立起來。
尼德蘭的例子在這方面是很典型的。
從10世紀起最早的城市開始在海邊或默茲河和埃斯科河沿岸建立起來,兩河中間的布拉邦特地區當時還沒有城市。
直到12世紀,城市才沿着修築在那兩條大河之間的道路出現。
到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
一幅比較着重标出商路的歐洲地圖會與一幅比較着重标出城市的歐洲地圖大緻相吻合。
或許中世紀的城市形形色色。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外形和特征。
城市與城市之不同正如人與人之各異。
然而我們可以根據某些一般的典型把城市分為若幹類别。
這些典型在基本特征方面彼此相似。
因此并非毫無可能描繪西部歐洲城市生活的演進過程,我們将在這裡試圖做到這一點。
這樣描繪出來的圖畫必然過于簡單,不會完全符合各種具體的情況。
這裡隻是找出共性的東西,即各種個性的概括。
僅僅出現一個大的輪廓,恰如從山頂上看到的景色。
然而這個問題并非像乍看起來那樣複雜。
确實沒有必要在一篇關于歐洲城市起源的文章中,考慮各個城市表現出的千差萬别。
城市生活最先僅在意大利北部和尼德蘭及其附近地區為數相當有限的地方發展起來。
我們隻限于研究這些最初的城市也就夠了,不必去管以後的城市形成情況,無論這些情況多麼值得注意,總而言之隻是重複的現象。
③在下文中還将優先談到尼德蘭。
這是因為該國比西部歐洲其他任何地區向曆史學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有關城市演進初期的情況。
我們在前一章所努力描述的那種中世紀的商業組織,使其賴以存在的旅遊商人必須定居在固定的地點。
在兩次旅行當中的間隙,特别是在海道、江河和公路不能通行的氣候惡劣的季節,他們必然要聚集在某些地點。
自然最先集中在那些交通便利,同時又能保證錢财和貨物安全的地方。
因此,他們去到最符合這些條件的城鎮和城堡。
總之,這樣的城鎮和城堡為數很多。
城鎮的位置原取決于地形或河流走向,一句話,取決于自然環境,正是這一點決定商業發展的方向,因而把商人引向城鎮。
至于城堡,原是為着抵禦敵人或供居民避難之用,自然不會不建在交通特别方便的地方。
商人走的正是侵略者走過的路,結果是建來抵禦侵略者的堡壘極其适合于把商人吸引到它們的牆垣跟前。
于是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初的商人聚居地形成在那些大自然預先安排成為&mdash&mdash或重新成為&mdash&mdash經濟流通中心的地方。
④ 有人可能會相信,而且有些曆史學家确已相信,從9世紀起大量建立的市場(mercatus,mercata)是這些最早的商人聚居地形成的原因。
盡管這種說法乍聽起來似乎迷惑人,但是經不起推敲。
加洛林時代的市場是簡單的地方市場,常去的是附近的農民和少數的小販。
市場的惟一目的是供應城鎮和城堡的生活必需品。
這些市場每周隻開市一次,其交易限于滿足為數極少的居民的家庭需要,市場是為居民而建立的。
這類市場一直存在,而且今天在成千上萬的小城市和村莊中依然存在。
它們沒有那麼強大的和廣泛的吸引力足以把商業人口吸引到它們周圍定居。
而且我們知道,許多地方雖然有這類市場,但是從未上升到城市的地位。
例如康布雷的主教和雷舍諾的修道院院長所建的市場就是這樣,一個于1001年建于康布雷錫堡,另一個于1100年建于拉多爾夫澤爾。
然而康布雷錫堡和拉多爾夫澤爾始終隻是無足輕重的地方,使之成為城市的企圖失敗了,這正好表明這些市場缺少有時人們喜歡賦予它們的那種影響力。
⑤ 市集(fora)可以說是同樣的情況,然而市集與市場不同,市集建來作為職業商人定期聚會的地點,使他們彼此接觸,使他們在規定的時期彙合到那裡。
事實上許多市集的重要性非常之大。
佛蘭德爾的圖魯和梅西納的市集以及法蘭西的奧布河畔巴爾和拉尼的市集,直到接近13世紀末始終位于中世紀的主要商業中心之列。
這些地方沒有一個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因此這一點乍看起來似乎很奇怪。
這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商業活動缺乏為坐商所必不可少的那種經常性。
商人去到這些地方是因其位于從北海到倫巴第的國際幹線上,而且因為地方王侯授予這些地方以特許權和特惠權。
這些地方是來自南北的買主和賣主的聚集地點和交換場所;幾個星期以後這些外來的顧客各奔東西,要到下一年再回來。
或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實際上也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市集就設在形成商人聚居地的地方。
例如裡爾、伊普雷、特魯瓦等地就是這樣。
市集肯定促進了這些城市的發展,但是不可以認為市集引起這些城市的發展。
舉出幾個大城市就可以輕易地證明這一點。
沃爾姆斯、施佩耶爾和美因茲從來不是市集的所在地;圖爾内在1284年才有一個市集,萊頓到1304年,根特到15世紀才有一個市集。
⑥ 因此事實依然是:地理位置加上存在一個城鎮或者一個築有工事的城堡,看來是商人定居地的基本的和必要的條件。
這種商人定居地的形成絲毫不是人為的。
商業生活的第一位的需要&mdash&mdash交通方便和安全&mdash&mdash可以非常合乎情理地解釋清楚這一點。
在一個比較先進的時代,技術使得人們可以征服自然,盡管有氣候或土壤方面的不利條件,人們也可以強行生存下去,這時或許可以根據急功好利的思想在任何地方選定城市的位置。
但是當社會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從自然環境中解放出來的時候,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為社會不得不适應自然環境,所以社會必須按照自然環境安排人們居住的地方。
中世紀城市的形成幾乎是一種顯然由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現象,正如河流是由山脈形态和山谷走向所決定的一樣。
⑦ 随着從10世紀起歐洲商業複興的速度加快,建立在城鎮之内或城堡腳下的商人定居地不斷擴大。
那裡的人口随着經濟的發展而增加。
從一開始那裡就表現出來的人口上升趨勢,一直不間斷地持續到13世紀末。
事情不可能是另外的樣子。
每一個國際轉口的交通樞紐自然促進了人口的增加,商人增多的結果必然導緻所有商人最先定居的地
氣候、民族和宗教的差異,與時代的不同一樣,對于這一事實來說是無關緊要的。
過去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帝國或阿拉伯帝國的城市是這種情況,今天歐洲、美洲、印度、日本或中國的城市也是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的普遍性的原因在于必要性。
城市事實上隻有從外面進口食物才能生活。
另一方面必須出口對等的或曰等價的工業産品,以與進口相适應。
于是在城市與其附近地區之間建立起一種經常性的互相幫助的關系。
商業和工業對于維持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進口保證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沒有出口用交換品抵償進口,城市就要滅亡。
① 這種情況顯然包括着許許多多的細微差别。
商業活動和工業活動在城市居民中所占優勢的大小因時因地而異。
在古典時代,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是土地所有者,他們的生活或者依靠耕種他們在城外擁有的土地,或者依靠這些土地的收益,這一點為衆所周知。
然而下面說的同樣确實:随着城市的擴大,工匠和商人越來越多。
比城市經濟較為古老的農村經濟,繼續與城市經濟同時存在;農村經濟并不阻礙城市經濟的發展。
中世紀的城市呈現出一幅非常不同的景象。
商業和工業使城市成為當時的樣子。
城市在商業和工業的影響下不斷成長起來。
沒有哪個時代有過像中世紀城市的社會、經濟組織與農村的社會、經濟組織之間那樣鮮明的差别。
看來以前從未有過像中世紀市民階級那樣的一個特别的和狹隘的城市人的階級。
② 中世紀城市的起源與前幾章中談及的商業複興直接有關,前者是果後者是因,這是毋庸置疑的。
商業的擴張和城市運動的發展非常明顯地協調一緻就是證明。
商業發轫的意大利和尼德蘭正是城市最先出現而且最迅速最茁壯地成長的國家。
顯而易見,商業愈發展,城市愈增多。
城市沿着商業傳播所經過的一切天然道路出現。
可以說,城市的誕生和商業的傳播亦步亦趨。
開始時城市僅僅出現在海邊和河岸。
而後,商業滲透的面擴大,另外一些城市沿着聯系這些最早的商業活動中心的橫斷道路建立起來。
尼德蘭的例子在這方面是很典型的。
從10世紀起最早的城市開始在海邊或默茲河和埃斯科河沿岸建立起來,兩河中間的布拉邦特地區當時還沒有城市。
直到12世紀,城市才沿着修築在那兩條大河之間的道路出現。
到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
一幅比較着重标出商路的歐洲地圖會與一幅比較着重标出城市的歐洲地圖大緻相吻合。
或許中世紀的城市形形色色。
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外形和特征。
城市與城市之不同正如人與人之各異。
然而我們可以根據某些一般的典型把城市分為若幹類别。
這些典型在基本特征方面彼此相似。
因此并非毫無可能描繪西部歐洲城市生活的演進過程,我們将在這裡試圖做到這一點。
這樣描繪出來的圖畫必然過于簡單,不會完全符合各種具體的情況。
這裡隻是找出共性的東西,即各種個性的概括。
僅僅出現一個大的輪廓,恰如從山頂上看到的景色。
然而這個問題并非像乍看起來那樣複雜。
确實沒有必要在一篇關于歐洲城市起源的文章中,考慮各個城市表現出的千差萬别。
城市生活最先僅在意大利北部和尼德蘭及其附近地區為數相當有限的地方發展起來。
我們隻限于研究這些最初的城市也就夠了,不必去管以後的城市形成情況,無論這些情況多麼值得注意,總而言之隻是重複的現象。
③在下文中還将優先談到尼德蘭。
這是因為該國比西部歐洲其他任何地區向曆史學家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有關城市演進初期的情況。
我們在前一章所努力描述的那種中世紀的商業組織,使其賴以存在的旅遊商人必須定居在固定的地點。
在兩次旅行當中的間隙,特别是在海道、江河和公路不能通行的氣候惡劣的季節,他們必然要聚集在某些地點。
自然最先集中在那些交通便利,同時又能保證錢财和貨物安全的地方。
因此,他們去到最符合這些條件的城鎮和城堡。
總之,這樣的城鎮和城堡為數很多。
城鎮的位置原取決于地形或河流走向,一句話,取決于自然環境,正是這一點決定商業發展的方向,因而把商人引向城鎮。
至于城堡,原是為着抵禦敵人或供居民避難之用,自然不會不建在交通特别方便的地方。
商人走的正是侵略者走過的路,結果是建來抵禦侵略者的堡壘極其适合于把商人吸引到它們的牆垣跟前。
于是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初的商人聚居地形成在那些大自然預先安排成為&mdash&mdash或重新成為&mdash&mdash經濟流通中心的地方。
④ 有人可能會相信,而且有些曆史學家确已相信,從9世紀起大量建立的市場(mercatus,mercata)是這些最早的商人聚居地形成的原因。
盡管這種說法乍聽起來似乎迷惑人,但是經不起推敲。
加洛林時代的市場是簡單的地方市場,常去的是附近的農民和少數的小販。
市場的惟一目的是供應城鎮和城堡的生活必需品。
這些市場每周隻開市一次,其交易限于滿足為數極少的居民的家庭需要,市場是為居民而建立的。
這類市場一直存在,而且今天在成千上萬的小城市和村莊中依然存在。
它們沒有那麼強大的和廣泛的吸引力足以把商業人口吸引到它們周圍定居。
而且我們知道,許多地方雖然有這類市場,但是從未上升到城市的地位。
例如康布雷的主教和雷舍諾的修道院院長所建的市場就是這樣,一個于1001年建于康布雷錫堡,另一個于1100年建于拉多爾夫澤爾。
然而康布雷錫堡和拉多爾夫澤爾始終隻是無足輕重的地方,使之成為城市的企圖失敗了,這正好表明這些市場缺少有時人們喜歡賦予它們的那種影響力。
⑤ 市集(fora)可以說是同樣的情況,然而市集與市場不同,市集建來作為職業商人定期聚會的地點,使他們彼此接觸,使他們在規定的時期彙合到那裡。
事實上許多市集的重要性非常之大。
佛蘭德爾的圖魯和梅西納的市集以及法蘭西的奧布河畔巴爾和拉尼的市集,直到接近13世紀末始終位于中世紀的主要商業中心之列。
這些地方沒有一個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因此這一點乍看起來似乎很奇怪。
這是因為這些地方的商業活動缺乏為坐商所必不可少的那種經常性。
商人去到這些地方是因其位于從北海到倫巴第的國際幹線上,而且因為地方王侯授予這些地方以特許權和特惠權。
這些地方是來自南北的買主和賣主的聚集地點和交換場所;幾個星期以後這些外來的顧客各奔東西,要到下一年再回來。
或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實際上也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市集就設在形成商人聚居地的地方。
例如裡爾、伊普雷、特魯瓦等地就是這樣。
市集肯定促進了這些城市的發展,但是不可以認為市集引起這些城市的發展。
舉出幾個大城市就可以輕易地證明這一點。
沃爾姆斯、施佩耶爾和美因茲從來不是市集的所在地;圖爾内在1284年才有一個市集,萊頓到1304年,根特到15世紀才有一個市集。
⑥ 因此事實依然是:地理位置加上存在一個城鎮或者一個築有工事的城堡,看來是商人定居地的基本的和必要的條件。
這種商人定居地的形成絲毫不是人為的。
商業生活的第一位的需要&mdash&mdash交通方便和安全&mdash&mdash可以非常合乎情理地解釋清楚這一點。
在一個比較先進的時代,技術使得人們可以征服自然,盡管有氣候或土壤方面的不利條件,人們也可以強行生存下去,這時或許可以根據急功好利的思想在任何地方選定城市的位置。
但是當社會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從自然環境中解放出來的時候,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為社會不得不适應自然環境,所以社會必須按照自然環境安排人們居住的地方。
中世紀城市的形成幾乎是一種顯然由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所決定的現象,正如河流是由山脈形态和山谷走向所決定的一樣。
⑦ 随着從10世紀起歐洲商業複興的速度加快,建立在城鎮之内或城堡腳下的商人定居地不斷擴大。
那裡的人口随着經濟的發展而增加。
從一開始那裡就表現出來的人口上升趨勢,一直不間斷地持續到13世紀末。
事情不可能是另外的樣子。
每一個國際轉口的交通樞紐自然促進了人口的增加,商人增多的結果必然導緻所有商人最先定居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