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至8世紀末的地中海商業
關燈
小
中
大
落中,他提到凡爾登、巴黎、奧爾良、克萊蒙費朗、馬賽、尼姆和波爾多的商人。
?或許應該注意不要誇大他們的重要性,而低估他們的價值同樣也是大錯特錯。
無疑,墨洛溫高盧的經濟組織在大得多的程度上是建立在農業而不是任何其他活動形式的基礎上的,因為在羅馬帝國時期已經是這樣,所以這時情況更為明顯。
但是這并不妨礙内部的商品流通即食物與商品的進出口起着相當積極的作用,以緻應該承認這種進出口對于社會生計是必不可少的。
商品通行稅卡的收入提供了一個間接的證明。
我們知道,羅馬行政當局在公路、港口、橋梁和其他地方設置的征收通行稅的關卡被稱為商品通行稅卡。
法蘭克的國王們讓這些關卡全部繼續存在,并且從中得到如此大量的收入,以緻征收這類捐稅的人員名列在國王的最有用的官員之中。
日耳曼人入侵以後商業得以保持,同時作為商業中心的城市以及作為商業工具的商人也得以繼續存在,這一切是由于地中海貿易還在繼續。
君士坦丁大帝以後地中海貿易是個什麼樣子,在5至8世紀,從大的輪廓來看,地中海貿易還是那個樣子。
地中海貿易的衰落在加劇,事實或許如此;然而,拜占庭的東部和蠻族統治的西部之間呈現出一幅不曾間斷的相互交往的圖景,這也同樣是事實。
通過從西班牙和高盧海岸到叙利亞和小亞細亞海岸的航運,地中海沿岸地區繼續保持幾個世紀以來在帝國共同體内形成的經濟統一。
由于處在地中海沿岸地區,羅馬世界的經濟組織在政治分裂以後得以繼續存在下來。
即使沒有其他證據,法蘭克諸王的貨币制度就足以清楚地證明這一事實。
這種制度大家所知甚多,這裡毋庸贅述,它純粹是羅馬的,嚴格地說是羅馬一拜占庭的。
這種貨币制度之所以是羅馬-拜占庭的,是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鑄造的硬币是索利達(solidus)、特裡恩(triens)和德納魯(denarius),即蘇(sou)、三分之一蘇(letiersdesou)和德尼埃(denier);還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用的金屬是金子,金子用來鑄造蘇和三分之一蘇;也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給予硬币的重量;最後還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規定鑄在硬币上的塑像。
請注意:在墨洛溫諸王時期,鑄币廠長期保留着這樣的習慣,即在硬币正面鑄上皇帝的胸像,在其反面鑄上皇帝的勝利的象征,并且這種模仿趨于極端,當拜占庭人用十字架代替那次勝利的象征時,他們立即效法。
如此十足的奴顔婢膝非用某種迫切的理由來解釋不可。
原因顯然在于必須保持當地貨币與帝國貨币之間的一緻性。
如果不是在墨洛溫的商業和地中海整體商業之間繼續存在着最緊密的聯系,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墨洛溫的商業繼續緊緊地和拜占庭帝國的商業聯系在一起,則保持貨币的一緻性就是毫無理由的。
?而且,關于這種聯系還有大量的證據,這裡隻要提出其中最有意義的幾件也就足夠了。
首先請注意,直到8世紀初,馬賽繼續是高盧的大港。
圖爾的格雷戈裡在他所寫的大量轶聞中有時談到這座城市,從他的措辭來看,我們不能不認為馬賽是一個特别生氣勃勃的經濟中心。
?非常活躍的航運把馬賽與君士坦丁堡、叙利亞、非洲、埃及、西班牙和意大利聯結在一起。
東部地區的産品&mdash&mdash紙草、香料、奢華的織品、酒和油&mdash&mdash是經常輸入馬賽的物品。
外國商人,大部分是猶太人和叙利亞人,在馬賽安家。
他們的國籍表明了馬賽和拜占庭各地區之間關系的緊密。
最後,墨洛溫時代在馬賽所鑄造的數量非常之大的硬币為那裡商業的活躍提供了物證。
?該城的人口除了商人以外一定還包括人數相當衆多的工匠階級。
?因此從各個方面來看,馬賽在法蘭克諸王統治時期似乎都很好地保留了羅馬城市鮮明的城市特性。
馬賽經濟的發展自然蔓延到該港的腹地。
在馬賽的吸引下,高盧的全部商業都朝向地中海。
法蘭克王國最重要的商品通行稅卡就設置在該城附近的福斯、阿爾、土倫、索格、瓦朗斯、維也納和阿維尼翁。
?這就清楚地證明在馬賽上岸的商品被運往内地。
商品既經過羅馬的公路也經過羅讷河與索恩河到達王國的北部。
我們還有國王準許科比修道院免向福斯征稅卡繳納大量食物和産品的通行稅的證書,可以看到在這些免稅的物産中既有紙草也有來自東方的品種異常繁多的香料。
?在這種情況下,做出下述假定不可謂之大膽,即大西洋沿岸的魯昂港和南特港以及北海沿岸的康托維克港和杜爾斯泰德港的商業活動是靠馬賽的吸引力來維持的。
聖德尼市集如同香巴尼市集将在12和13世紀所做的那樣(我們可以認為聖德尼市集是香巴尼市集的&ldquo前兆&rdquo),使得經魯昂和康托維克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商人與倫巴第、西班牙、普羅旺斯的商人取得接觸,因而使得他們參加地中海的商業活動。
?但是顯然在王國的南部地中海的影響最為明顯。
墨洛溫高盧的所有最大的城市如同羅馬帝國時代一樣全部在盧瓦爾河以南。
圖爾的格雷戈裡提供的關于克萊蒙費朗和奧爾良的詳細情況,表明在這些地方的牆垣之内有猶太人和叙利亞人的名副其實的殖民地。
如果說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享有特權地位的那些&ldquo城鎮&rdquo尚且如此,像波爾多和裡昂那樣一些更為重要得多的中心也一定是如此。
而且我們知道在加洛林時代裡昂仍有為數很多的猶太居民。
? 或許這就足以得出如下結論:由于地中海航運的繼續與馬賽所起的中轉站的作用,墨洛溫時代存在着我們确實可以稱之為國際貿易的活動。
如果認為在高盧的東方商人的買賣隻限于奢侈品,則肯定是錯誤的。
?或許應該注意不要誇大他們的重要性,而低估他們的價值同樣也是大錯特錯。
無疑,墨洛溫高盧的經濟組織在大得多的程度上是建立在農業而不是任何其他活動形式的基礎上的,因為在羅馬帝國時期已經是這樣,所以這時情況更為明顯。
但是這并不妨礙内部的商品流通即食物與商品的進出口起着相當積極的作用,以緻應該承認這種進出口對于社會生計是必不可少的。
商品通行稅卡的收入提供了一個間接的證明。
我們知道,羅馬行政當局在公路、港口、橋梁和其他地方設置的征收通行稅的關卡被稱為商品通行稅卡。
法蘭克的國王們讓這些關卡全部繼續存在,并且從中得到如此大量的收入,以緻征收這類捐稅的人員名列在國王的最有用的官員之中。
日耳曼人入侵以後商業得以保持,同時作為商業中心的城市以及作為商業工具的商人也得以繼續存在,這一切是由于地中海貿易還在繼續。
君士坦丁大帝以後地中海貿易是個什麼樣子,在5至8世紀,從大的輪廓來看,地中海貿易還是那個樣子。
地中海貿易的衰落在加劇,事實或許如此;然而,拜占庭的東部和蠻族統治的西部之間呈現出一幅不曾間斷的相互交往的圖景,這也同樣是事實。
通過從西班牙和高盧海岸到叙利亞和小亞細亞海岸的航運,地中海沿岸地區繼續保持幾個世紀以來在帝國共同體内形成的經濟統一。
由于處在地中海沿岸地區,羅馬世界的經濟組織在政治分裂以後得以繼續存在下來。
即使沒有其他證據,法蘭克諸王的貨币制度就足以清楚地證明這一事實。
這種制度大家所知甚多,這裡毋庸贅述,它純粹是羅馬的,嚴格地說是羅馬一拜占庭的。
這種貨币制度之所以是羅馬-拜占庭的,是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鑄造的硬币是索利達(solidus)、特裡恩(triens)和德納魯(denarius),即蘇(sou)、三分之一蘇(letiersdesou)和德尼埃(denier);還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用的金屬是金子,金子用來鑄造蘇和三分之一蘇;也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給予硬币的重量;最後還由于這種貨币制度所規定鑄在硬币上的塑像。
請注意:在墨洛溫諸王時期,鑄币廠長期保留着這樣的習慣,即在硬币正面鑄上皇帝的胸像,在其反面鑄上皇帝的勝利的象征,并且這種模仿趨于極端,當拜占庭人用十字架代替那次勝利的象征時,他們立即效法。
如此十足的奴顔婢膝非用某種迫切的理由來解釋不可。
原因顯然在于必須保持當地貨币與帝國貨币之間的一緻性。
如果不是在墨洛溫的商業和地中海整體商業之間繼續存在着最緊密的聯系,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墨洛溫的商業繼續緊緊地和拜占庭帝國的商業聯系在一起,則保持貨币的一緻性就是毫無理由的。
?而且,關于這種聯系還有大量的證據,這裡隻要提出其中最有意義的幾件也就足夠了。
首先請注意,直到8世紀初,馬賽繼續是高盧的大港。
圖爾的格雷戈裡在他所寫的大量轶聞中有時談到這座城市,從他的措辭來看,我們不能不認為馬賽是一個特别生氣勃勃的經濟中心。
?非常活躍的航運把馬賽與君士坦丁堡、叙利亞、非洲、埃及、西班牙和意大利聯結在一起。
東部地區的産品&mdash&mdash紙草、香料、奢華的織品、酒和油&mdash&mdash是經常輸入馬賽的物品。
外國商人,大部分是猶太人和叙利亞人,在馬賽安家。
他們的國籍表明了馬賽和拜占庭各地區之間關系的緊密。
最後,墨洛溫時代在馬賽所鑄造的數量非常之大的硬币為那裡商業的活躍提供了物證。
?該城的人口除了商人以外一定還包括人數相當衆多的工匠階級。
?因此從各個方面來看,馬賽在法蘭克諸王統治時期似乎都很好地保留了羅馬城市鮮明的城市特性。
馬賽經濟的發展自然蔓延到該港的腹地。
在馬賽的吸引下,高盧的全部商業都朝向地中海。
法蘭克王國最重要的商品通行稅卡就設置在該城附近的福斯、阿爾、土倫、索格、瓦朗斯、維也納和阿維尼翁。
?這就清楚地證明在馬賽上岸的商品被運往内地。
商品既經過羅馬的公路也經過羅讷河與索恩河到達王國的北部。
我們還有國王準許科比修道院免向福斯征稅卡繳納大量食物和産品的通行稅的證書,可以看到在這些免稅的物産中既有紙草也有來自東方的品種異常繁多的香料。
?在這種情況下,做出下述假定不可謂之大膽,即大西洋沿岸的魯昂港和南特港以及北海沿岸的康托維克港和杜爾斯泰德港的商業活動是靠馬賽的吸引力來維持的。
聖德尼市集如同香巴尼市集将在12和13世紀所做的那樣(我們可以認為聖德尼市集是香巴尼市集的&ldquo前兆&rdquo),使得經魯昂和康托維克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商人與倫巴第、西班牙、普羅旺斯的商人取得接觸,因而使得他們參加地中海的商業活動。
?但是顯然在王國的南部地中海的影響最為明顯。
墨洛溫高盧的所有最大的城市如同羅馬帝國時代一樣全部在盧瓦爾河以南。
圖爾的格雷戈裡提供的關于克萊蒙費朗和奧爾良的詳細情況,表明在這些地方的牆垣之内有猶太人和叙利亞人的名副其實的殖民地。
如果說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享有特權地位的那些&ldquo城鎮&rdquo尚且如此,像波爾多和裡昂那樣一些更為重要得多的中心也一定是如此。
而且我們知道在加洛林時代裡昂仍有為數很多的猶太居民。
? 或許這就足以得出如下結論:由于地中海航運的繼續與馬賽所起的中轉站的作用,墨洛溫時代存在着我們确實可以稱之為國際貿易的活動。
如果認為在高盧的東方商人的買賣隻限于奢侈品,則肯定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