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公元前121年被殺死的,罪名是想僭取非法的權力(參見同上書,第1部分,第20章《格拉古運動》);路奇烏斯·瓦列裡烏斯·弗拉庫斯是公元前86年度(和秦納)的執政官,同年他奉命去東方接替蘇拉進行反米特拉達特斯的戰争,但是和他的副帥芬布裡亞發生争吵,結果在比提尼亞行軍時被芬布裡亞殺死(公元前85年)。

    &mdash&mdash英譯本注,有改動。

     [39]市行政長官(praetorurbanus)或譯内事行政長官,負責羅馬公民間的訴訟。

    參見拙譯《古代羅馬史》(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140&mdash141頁。

    &mdash&mdash中譯者 [40]火箭(malleolus)系長竿竿頭處帶易燃物,由投射器械射出的。

    &mdash&mdash中譯者 [41]西塞羅念念不忘貴族與騎士之間的團結,把這作為他的一個政治理想,但實際上他們各自的利益是很難調和在一起的,西塞羅過高估計了這一團結的意義。

    &mdash&mdash中譯者 [42]元老院的會議是在朱庇特·斯塔托爾神殿召開的,所以主持人在演說結束時要向他呼告。

    &mdash&mdash中譯者 [43]過去羅馬軍隊在同薩賓人的一次戰鬥中曾處于支持不住的狀态。

    于是羅慕路斯便發願給朱庇特神修建一座神殿,如果他能阻止羅馬軍隊的逃跑的話。

    他的祈求應驗了,但神殿是在公元前294年才在那個戰鬥地點修建起來的。

    朱庇特于是有了阻止逃跑者(Stator)的稱号。

    西塞羅在這裡雖然用了stator一詞,但把它的含義加以引申而理解為保衛者、維護者。

    &mdash&mdash英譯者注,有改動。

     [44]死去的人在地獄中繼續受苦,希臘羅馬神話便有這類的例子。

    &mdash&mdash中譯者 [45]前一演說發表後的次日即11月9日,西塞羅在集會場南側的講壇上向羅馬人民發表了這篇演說,一方面向聽衆祝賀喀提林離開了羅馬;另一方面又對留下來的喀提林派進行了威脅。

    朗圖路斯、凱提古斯等人雖然在羅馬活動頻繁,但西塞羅直到三個星期之後才真正繳獲了可以對他們進行逮捕的證據。

    喀提林派最後選定12月19日為殺害官吏和掠奪全城的日子。

    這時喀提林在費祖萊正式擔任了反政府軍的統帥,元老院得到消息後立刻宣布喀提林和曼利烏斯為叛國罪犯。

     集會場在羅馬廣場西北側,方形,講壇(rostra)在它的南側,與北側的元老院會堂遙遙相對。

    講壇前飾以在公元前338年安提烏姆海戰中俘獲的船隻的青銅船頭(rostrum),講壇的名稱rostra(rostrum的複數)便由此而來。

    西塞羅還在這裡發表了《反喀提林第三演說》和他晚年的幾篇《反安托尼烏斯演說》。

    據普魯塔克的記述(《西塞羅傳》,第49章),西塞羅遇害之後,他的頭和雙手按照安托尼烏斯的命令被割下來釘在講壇裡面。

    &mdash&mdash中譯者 [46]這四個詞都隻說明喀提林已經離開了,作者所以一再加以重複,目的在于給聽衆造成深刻的印象。

    第一個詞單純是離開的意思(abiit);第二個詞有退走的意思(excessit);第三個詞有不光彩地溜掉的意思(evasit);最後一詞有在強大壓力下逃跑的意思(erupit),有強烈的動感。

    四個詞表明了逃走的人的不同心态。

    西塞羅認為喀提林的離開是自己的初步勝利。

    &mdash&mdash中譯者 [47]這裡說的都是和喀提林往來密切,但是不起作用的酒肉朋友。

    &mdash&mdash中譯者 [48]這個梅特路斯是克溫圖斯·梅特路斯·涅波斯的兒子,臭名昭著的克洛狄娅的丈夫。

    公元前63年任市行政長官,公元前60年任執政官,從西塞羅的《緻友人書》(EpistulaeadFamiliares;s、1、2.)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關系。

    這裡的軍隊是他根據元老院的命令征募來對付喀提林和曼利烏斯的。

    &mdash&mdash中譯者 [49]受法庭傳訊的人要交保釋金(Vadimonia)以保證他們的出庭。

    他們為參加喀提林的軍隊而離開羅烏,這等于放棄了保釋金。

    &mdash&mdash英譯本 [50]羅馬高級官吏白色的外袍都有紫邊。

    &mdash&mdash中譯者 [51]向北通到費祖萊的大道。

    &mdash&mdash英譯本 [52]羅馬的優伶都由奴隸和被釋奴隸擔任,他們組成戲班子(caterva,grex)由班主(dominusgregis)負責。

    女角均由男人扮演。

    有名的優伶也可能非常有錢,出入上層社會,但他們本身沒有社會地位,和我國古時對優伶的看法一樣。

    &mdash&mdash中譯者 [53]和我國古人的席地而坐和後來的圍桌而坐的宴會習慣不同,羅馬人是各自斜倚在躺椅上圍着一個圓桌來赴宴的,這樣就一面吃,一面休息,因而筵席可以拖很長的時間,吃到吃不下去時,便用催吐劑把已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然後再吃,其荒唐的程度真是難以想象。

    &mdash&mdash中譯者 [54]這個人指格涅烏斯·龐培,他鎮平了賽爾托裡烏斯的叛亂,肅清了海盜并且戰勝了米特拉達特斯。

    後來在恺撒對龐培的鬥争中,西塞羅就是站在龐培一面的,并且把自己不多的錢拿出來資助龐培派。

    &mdash&mdash英譯本注,有補充。

     [55]11月6日。

    &mdash&mdash英譯本 [56]羅馬高級官吏的權力标幟,是走在前面開路的侍從扛着。

    這表明喀提林想取得執政官的大權。

    &mdash&mdash中譯者 [57]參見《反喀提林第一演說》,第9章有關注釋。

    &mdash&mdash英譯本 [58]曼利烏斯過去是蘇拉麾下的百人團長。

    &mdash&mdash中譯者 [59]由于這裡的繁榮甚至不比羅馬差,所以自願流放的人喜歡到這裡來。

    &mdash&mdash中譯者 [60]這邏輯是:有錢的人不會幹壞事。

    &mdash&mdash中譯者 [61]西塞羅是當年的執政官,猶如在政府裡值班。

    &mdash&mdash中譯者 [62]蘇拉曾用意大利的土地來賞賜他的12萬名老兵,當然是采用把土地原來的主人趕跑的辦法。

    許多這樣的土地是在埃特路裡亞,也就是費祖萊所在的地區。

    &mdash&mdash英譯本 [63]蘇拉在内戰中通過宣布不受法律保護的手段(proscriptio)對敵對勢力加以迫害,被宣布為國家敵人的人大批被屠殺,他們的财産被沒收。

    &mdash&mdash中譯者 [64]暗示在反羅馬的戰鬥中死去。

    &mdash&mdash中譯者 [65]外衣(Tunica)是外袍(Toga)下面穿的毛織品便服,最初外衣沒有袖子,長僅及膝,這是為了生活和工作的方便,共和末期外衣有了長袖,下面也加長,所以西塞羅特意指出,說明這是奢靡之風的一種表現。

    外袍是羅馬人的正式服裝,但一般平民平時不穿外袍。

    冬天寒冷時人們可以穿多件外衣用以禦寒。

    後來到帝國時期長袖和長身的外衣已成流行的樣式。

    &mdash&mdash中譯者 [66]移民地最初是羅馬公民或拉丁人與羅馬人共同建立的:自治市的居民隻享有意大利公民權。

    在西塞羅的時期二者的區别隻是起源方面的區别,因為他們都已經有了羅馬公民權。

    &mdash&mdash英譯本 [67]猶如我們所說的草莽。

    &mdash&mdash中譯者 [68]元老院與羅馬人民(senatuspopulusqueRomanus,簡稱S.P.Q.R.)即羅馬共和國的同義語,但這裡被西塞羅非同尋常描進了自己出身的騎士等級(equitibus),可見他對于争取提高本階級地位的重視。

    &mdash&mdash中譯者 [69]參見本演說第3章有關注釋。

    &mdash&mdash中譯者 [70]在集會場上,元老院和演壇南北相對,聽衆一轉身就可以看到元老院外站滿了人,就知道裡面正在開會。

    主持人西塞羅為了向公民發表演說,所以不在元老院。

    &mdash&mdash中譯者 [71]圖利亞努姆(Tullianum)相傳為羅馬國王圖利烏斯所建。

    朱古達和維爾琴蓋托裡克斯和其他有名的人物都曾處死在這裡。

    參加喀提林陰謀的朗圖路斯、凱提古斯等人也是在這裡絞死的。

    撒路斯提烏斯在《喀提林陰謀》裡對這個地牢作了不甚清楚的描述(參見該書第55章)。

    &mdash&mdash中譯者 [72]這裡特别指格涅烏斯·龐培在東西方和海上的勝利有諸神的護佑。

    &mdash&mdash中譯者 [73]這期間,到羅馬來控訴羅馬統治者的暴行的一個高盧民族阿洛布羅吉斯人的使團并沒有從元老院得到滿意的答複,于是城裡參加喀提林陰謀的人同他們拉上了關系,鼓動他們起來反對羅馬。

    阿洛布羅吉斯人感到事态嚴重,不敢貿然從事,在權衡得失之後,最後終于出賣了陰謀分子,把事情的全部經過告訴了他們的保護人克溫圖斯·桑伽,桑伽立刻又報告了西塞羅。

     正苦于沒有陰謀罪證的西塞羅立刻抓住這個絕好的機會,指示阿洛布羅吉斯人的使節僞裝成熱心參與陰謀的樣子。

    使節們向陰謀分子要求親筆的文據以便帶回給本國人民作為證明,陰謀分子立刻答應了。

    雙方還約定使節在返回高盧途中到埃特路裡亞去和喀提林會晤。

    朗圖路斯并且派一個叫沃爾圖爾奇烏斯的人攜帶着給喀提林的信件随使節同行。

    12月2日夜,在沃爾圖爾奇烏斯陪伴下的使節離開了羅馬。

    當他們經過城北約3公裡的穆爾維烏斯橋時,西塞羅布置的兩位行政長官和一隊士兵截擊并抓獲了他們。

    使節手裡的文件也為行政長官所繳獲。

     12月3日早上,消息還沒有傳出去,西塞羅便派人把朗圖路斯、凱提古斯、司塔提利烏斯和伽比尼烏斯召到元老院來,元老院的會議是在廣場上的協和神殿召開的。

    沃爾圖爾奇烏斯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給阿洛布羅吉斯人使節的信在檢查了封印之後被打開在元老院當衆宣讀,結果完全證實了陰謀分子反對當局的行動。

    元老院這次會議開到當天很晚的時候,會議結束後,西塞羅向人民發表了這篇演說;它和前一篇一樣,是政府公報的性質。

     這一篇和第一演說不同之處在于,第一篇是在十分激動的情緒中發表的,當時他對于是否能對付陰謀并沒有很大的把握。

    這一篇則是在拿到陰謀分子的證據之後發表的。

    由于胸有成竹,他的情緒比較安定,演說中出現了較多平鋪直叙的句子。

    &mdash&mdash中譯者 [74]指傳說中羅馬城的建立者和第一個國王羅慕路斯。

    傳說維斯塔貞女列娅·西爾維娅和戰神瑪爾斯生了一對孿生兄弟羅慕路斯和列慕斯。

    孿生兄弟被抛入第伯河後卻被一隻母狼救出并加以喂養。

    國王的牧人缶斯圖路斯和他的妻子後來又收養了他們。

    在他們重新被确認了王裔的身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爾是國王)之後,決定在他們被沖上岸的地方建立一個新的移民地。

    神示決定羅慕路斯為國王,因而羅慕路斯在這裡的帕拉斯提努斯山上修建羅馬城,列慕斯因表示異議而被殺害。

    &mdash&mdash中譯者 [75]實際上這是差不多一個月以前的事情了。

    &mdash&mdash英譯本 [76]普布利烏斯·朗圖路斯是公元前71年度的執政官,公元前70年曾因品行問題和其他63人被開除出元老院,現在他是行政長官(第二任)。

    &mdash&mdash中譯者 [77]行政長官雖然有審判權(所以羅馬法學家,把他們稱為大法官)但也可以有其他行政權,也可以帶兵。

    &mdash&mdash中譯者 [78]離羅馬東北約65公裡的薩賓人的十分古老的城市。

    西塞羅是這個城市的保護人(patronus)。

    &mdash&mdash中譯者 [79]顯然阿洛布羅吉斯人在執政官的授意之下假意和陰謀分子周旋,但他們并不知道執政官作了怎樣的具體安排,因此當他們看到自己受到兩岸士兵的進攻時也感到十分吃驚,所以拔刀自衛。

    伏擊的士兵當然也不知道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mdash&mdash中譯者 [80]在别的地方隻稱他為伽比尼烏斯或普布利烏斯·伽比尼烏斯。

    在陰謀者原來的計劃中,他和司塔提利烏斯的任務是在羅馬放火。

    &mdash&mdash英譯本注,有補充。

     [81]西比拉預言書據傳說是由希臘傳到庫麥,從那裡又傳到羅馬的,預言書有專人保管,在需要查閱時要根據元老院的命令進行。

    公元前83年朱庇特神殿失火時預言書也被焚毀,後來羅馬當局又派人到四處搜集類似的預言。

    西比拉預言書版本衆多,内容各不相同,往往各地按自己的需要随意編造,所以羅馬當局需不斷加以整頓和收繳以免造成混亂。

    &mdash&mdash中譯者 [82]對維斯塔貞女的審訊,即使後來證實她無罪,這也是一個不祥的事件。

    但是關于這一審訊我們不知道更多的情況。

    &mdash&mdash英譯本 [83]發生在公元前83年。

    &mdash&mdash英譯本 [84]撒圖爾那利亞節是古意大利紀念撒圖爾努斯(農神)的節日,開始于12月17日或19日,延續數日。

    節日的特點是相互表示友好和盡情狂歡。

    聖誕節的若幹特點&mdash&mdash如贈送禮品&mdash&mdash便是從撒圖爾那利亞節沿襲下來的。

    &mdash&mdash中譯者 [85]作為書信用的木闆是用細麻繩系起來,再加封印的。

    &mdash&mdash中譯者 [86]高盧人的統治機構也是貴族組成的元老院。

    &mdash&mdash中譯者 [87]他的祖父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朗圖路斯曾在公元前172年到公元前171年在希臘任副帥,公元前169年任高級營造官,公元前165年左右任行政長官,公元前162年任補缺執政官,公元前125年他在監察官編制的元老名單上被列為首席元老(princepssenatus),公元前121年他曾在因蓋·格拉古之死而引起騷亂中負傷。

    &mdash&mdash中譯者 [88]蓋烏斯·安托尼烏斯。

    &mdash&mdash中譯者 [89]按規定,任何在職的羅馬高級官吏都不能加以追究。

    &mdash&mdash英譯本 [90]蓋烏斯·賽爾維利烏斯·格勞奇亞是馬略當政時期人民派的領袖。

    公元前100年他是執政官蓋烏斯·馬略下面的行政長官。

    格勞奇亞競選下一年度的執政官時,在因競選對手美米烏斯遇害而引起的騷亂中被殺死。

    馬略當然傾向于陳掉這個極端民主分子,這裡也就是西塞羅所表明的意思。

    &mdash&mdash中譯者 [91]公元前65年。

    &mdash&mdash英譯本 [92]預言者(haruspex)是埃特路裡亞的占蔔者,他們通過動物内髒來解釋諸神的意旨。

    這些人沒有社會地位,和地位高的羅馬占蔔師(augur)不同,占蔔師通過鳥飛、閃電等進行占蔔。

    &mdash&mdash中譯者 [93]參見撒路斯提烏斯:《朱古達戰争》第114章:&ldquo就在這同時,我們的統帥克溫圖斯·凱皮歐和格涅烏斯·曼利烏斯卻敗在了高盧人之手(公元前105年&mdash&mdash引者)。

    這件事引起的恐怖使整個意大利感到戰栗。

    當時的甚至直到我們今天的羅馬人都相信,對他們的勇氣來說,所有其他一切都是容易對付的,隻有對高盧人,他們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光榮而戰鬥。

    &rdquo這段話可以代表西塞羅時代羅馬人對高盧人的通行看法。

    關于羅馬早期高盧人的入侵參見拙譯《古代羅馬史》(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153&mdash166頁。

    &mdash&mdash中譯者 [94]普布利烏斯·蘇爾皮奇烏斯·茹福斯,傑出的演說家,公元前88年度保民官,貴族出身的民主派。

    他曾建議把意大利人出身的新公民分配進所有的特裡布斯并将同樣的權利給予被釋奴隸;剝奪負債在兩千狄納裡烏斯以上的元老的元老稱号;特别是剝奪蘇拉對米特拉達特斯作戰的統帥權而将這一權力交給馬略。

    蘇拉拒絕服從而進軍羅馬,蘇爾皮奇烏斯死在這次進攻的戰鬥中,他提出的法律也被蘇拉取消。

    &mdash&mdash中譯者 [95]馬略是在公元前88年蘇拉攻入羅馬時逃走的,他和另一些人逃到了阿非利加。

    &mdash&mdash中譯者 [96]蘇拉派的格涅烏斯·屋大維和馬略派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秦納是蘇拉去東方之後,公元前87年度的執政官。

    &mdash&mdash中譯者 [97]馬略和秦納攻入羅馬後,又當選為公元前86年度的執政官。

    &mdash&mdash中譯者 [98]公元前82年蘇拉又打敗馬略派,成了獨裁官。

    &mdash&mdash中譯者 [99]蘇拉死後瑪爾庫斯·雷比達(三頭之一的那個雷比達的父親)和克溫圖斯·卡圖路斯是公元前78年度的執政官。

    列庇都斯企圖取消蘇拉的體制,結果在由此引起的一場内戰中為卡圖路斯所戰敗。

    參見拙譯《古代羅馬史》(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557&mdash558頁。

    &mdash&mdash中譯者 [100]原文nostraeres用複數表示鄭重。

    &mdash&mdash中譯者 [101]指龐培,因為他在西方戰勝了賽爾托裡烏斯,在東方戰勝了米特拉達特斯,戰争都是在對當時來說很遠的地方進行的,所以西塞羅說羅馬的邊界要用天空的界限加以确定。

    &mdash&mdash中譯者 [102]這裡當然指他本人。

    &mdash&mdash中譯者 [103]西塞羅是在元老院開了很長的會結束後才發表這篇演說的,再加上這時又是冬天,所以講完的時候天已經黑了。

    &mdash&mdash中譯者 [104]12月2日到3日的夜裡。

    &mdash&mdash英譯本 [105]陰謀分子被逮捕的次日,外面就傳說陰謀分子的一派有打算用武力救出陰謀者的消息。

    羅馬當局立即采取了應變措施。

    這之後,在12月5日,元老院召開會議讨論如何處理在押犯人的問題。

    當選執政官西拉努斯主張處死陰謀分子,這個意見得到其他元老的贊同;但恺撒發言主張把犯人看押起來,把他們分别囚禁在各自治市,這個意見也有部分元老同意。

    就在元老院發生意見分歧的時候,西塞羅發表了這篇演說,他在演說中評述了西拉努斯和恺撒的建議之後,明确表示他自己贊同對陰謀分子處以極刑。

     西塞羅認為,如果一個人有反對祖國的行為,那麼他就成了公敵,公敵沒有權利受到保護公民權利的那些法律的保護,元老院可以把他作為一個敵人加以審訊和判刑。

     在辯論中起了決定作用的是瑪爾庫斯·加圖的發言。

    他堅決主張立即處死陰謀分子,這個意見得到了大多數元老的贊同。

    就在當天晚上,朗圖路斯、凱提古斯、伽比尼烏斯和剛剛在城外被逮捕的凱帕裡烏斯就在廣場西北的地牢圖裡亞努姆被處死。

    撒路斯提烏斯的《喀提林陰謀》記述了西拉努斯、恺撒和加圖的演說的内容,可以和這一演說參看。

    &mdash&mdash中譯者 [106]羅馬公民是在羅馬廣場過社會生活的,男人也和古希臘人一樣,一起來便到廣場上來,廣場也是社會輿論的中心,社會輿論一般是主持正義的。

    &mdash&mdash中譯者 [107]執政官選舉必須在占蔔中取得吉兆之後才能開始。

    羅馬人認為他們國家的一切活動首先都要取決于諸神的意旨,而他們的意旨便表現在向他們垂示的朕兆上。

    朕兆主要通過鳥飛加以解釋。

    解釋雖有它的規則(iusaugurlum),但也帶很大的任意性。

    &mdash&mdash中譯者 [108]羅馬高級官吏(獨裁官、騎兵長官、執政官、行政長官、監察官和高級營造官)可以有一種表示他們身份的特定的坐椅;它的樣子有點像是今天的馬紮兒,沒有椅背,有象牙的裝飾或象牙的椅腿,可以随身攜帶。

    這種座椅保存下來的實物不多,它們的圖像有時出現在羅馬的錢币上。

    &mdash&mdash中譯者 [109]參見《反喀提林第三演說》,第4章。

    &mdash&mdash英譯本 [110]即克溫圖斯·西塞羅,此時已是當選的行政長官。

    &mdash&mdash英譯本 [111]特倫提娅。

    &mdash&mdash英譯本 [112]圖利娅,這時大約13歲。

    &mdash&mdash英譯本 [113]瑪爾庫斯,這時是2歲左右。

    &mdash&mdash英譯本 [114]圖利娅的丈夫蓋烏斯·卡爾普爾尼烏斯·披佐。

    這時他還不是元老院成員,所以隻能站在會堂外的門廳那裡。

    但從西塞羅的發言來看,他是看得見披佐的。

    &mdash&mdash英譯本 [115]保民官不能連任雖有明文規定,但實際上在提貝裡烏斯·格拉古前早已有過保民官連任的先例,貴族不過是想以此為借口除掉他罷了。

    &mdash&mdash中譯者 [116]美米烏斯是在公元前100年競選下一年度執政官時被撒圖爾尼努斯和格勞奇亞殺害的。

    他由于揭發接受努米底亞國王朱古達的賄賂的人們而引起了他的嫉恨。

    &mdash&mdash英譯本 [117]顯普洛尼烏斯法是公元前123年在蓋烏斯·顯普洛尼烏斯·格拉古的建議下通過的。

    它規定不經人民的同意任何羅馬公民都不應處以死刑。

    西塞羅的意思是提出那一法律人的人實際上卻被宣布為國家的敵人并不經審訊,未經向人民上訴而被處死。

    &mdash&mdash英譯本 [118]紫紅是王室的顔色,這裡暗示伽比尼烏斯将要在國王的宮廷擔任重要的職務。

    &mdash&mdash英譯本注,有補充。

     [119]路奇烏斯·恺撒(公元前64年度執政官)是公元前90年度即發生同盟戰争那一年的執政官路奇烏斯·恺撒的兒子。

    他的母親富爾維娅是支持蓋烏斯·格拉古的瑪爾庫斯·富爾維烏斯·弗拉庫斯的女兒。

    後來蓋烏斯·恺撒出征高盧時,路奇烏斯·恺撒是他的副帥(公元前52年&mdash公元前49年)。

    &mdash&mdash中譯者 [120]即朗圖路斯,他是路奇烏斯·恺撒的姐姐優利娅的丈夫。

    &mdash&mdash英譯本 [121]瑪爾庫斯·富爾維烏斯,弗拉庫斯是被公元前121年度的執政官路奇烏斯·歐皮米烏斯處死的。

    &mdash&mdash英譯本 [122]公元前121年格拉古和弗拉庫斯同元老院發生沖突時,他們曾派弗拉庫斯的18歲的兒子去向元老院建議談判以求和解,但元老院把這個青年投入監獄,後來又把他絞死在那裡。

    &mdash&mdash中譯者 [123]參見《反喀提林第三演說》第5章有關注釋。

    &mdash&mdash英譯本 [124]西塞羅總是不忘記提醒騎士等級的作用,但這裡顯然是沒有必要的。

    &mdash&mdash中譯者 [125]争論的問題:&ldquo哪個等級,元老還是騎士,應當在刑事審判中擔任陪審員?&rdquo先前由元老享有的這一特權直到公元前122年才由蓋烏斯·格拉古給予騎士。

    蘇拉又把它收了回去。

    公元前70年奧列利烏斯法(LexAurelia)把陪審員在兩個等級中間平分;這一法律把司庫(tribuniaerarii)列在騎士的下面。

    他們職責是收集和付出為軍隊征收的稅金。

    但是在西塞羅時期他們的任務是什麼還不清楚。

    &mdash&mdash英譯本 [126]12月5日,也就是發表這篇演說的日子,财務官在國庫這裡抽簽以确定他們擔任的職位。

    他們的書記員(scribus)也和他們一道來參加抽簽活動。

    &mdash&mdash英譯本 [127]羅馬人家家供奉的竈神,她的圓形神殿裡點着不滅的聖火(每年3月1日重新點燃一次)由所謂維斯塔貞女看管。

    維斯塔神的節日即維斯塔利亞節(Vestalia)在每年6月9日。

    &mdash&mdash中譯者 [128]西塞羅之前已有一些元老發言,在他之後自然還要有别的元老發言。

    &mdash&mdash中譯者 [129]這裡指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斯奇比奧·阿非利卡努斯(PubliusCorneliusScipioAfricanus,公元前236年&mdash公元前184年),即所謂大斯奇比奧,公元前205年度執政官,公元前202年他因紮瑪一役的勝利而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争。

    &mdash&mdash中譯者 [130]這裡指小斯奇比奧(公元前185年&mdash公元前129年),他是路奇烏斯·埃米利烏斯·保路斯的次子,後過繼給大斯奇比奧為養子。

    公元前146年他攻占并摧毀了迦太基并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公元前133年他攻占并摧毀了努曼提亞。

    &mdash&mdash中譯者 [131]路奇烏斯·埃米利烏斯·保路斯,小斯奇比奧的生父,公元前168年他在第二次擔任執政官時因披得那一役的勝利,結束了第三次馬其頓戰争并生俘國王佩爾賽烏斯。

    &mdash&mdash中譯者 [132]馬略戰勝了日耳曼人的兩個部族。

    公元前102年他戰勝了條頓人,公元前101年他戰勝了金布裡人。

    &mdash&mdash英譯本 [133]參見《反喀提林第三演說》,第11章有關注釋。

    &mdash&mdash中譯者 [134]西塞羅的意思是,這些人雖然進行了廣泛的開拓,但是我卻保存了他們可以光榮的返回的祖國。

    &mdash&mdash中譯者 [135]原文是我和我的(事物),這是據演說上下文的意思補充。

    &mdash&mdash中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