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外剩筆 頭陀話說枕中四十八城 稗史大成本傳二十八年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系述作者之心意,用以代跋。
其中或亦補本傳之遺漏。
頗類世間所謂之幕後消息。
文化十一年甲戌春正月下旬,本傳之作者曲亭主人,為撰寫這部小說,拭案呵筆将待搦翰操觚。
這時有一雲遊的頭陀自上總來到。
一日他來叩著作堂的松門,請與主人相見。
頑婢禀之,主人道:&ldquo我因厭惡世間塵埃,經常垂帷謝客,以讀書習字送此半生。
然而世間遐迩之人,不論親疏雅俗,誤聞吾之虛名,不知有多少人前來求見。
我最讨厭與此輩交談,空費時光,故托病不見。
隻是對相識介紹之客,權看其面不得不出去問問來意。
對遠方未識者寄來的書信也是如此。
許多想見我之人,多半是在兩國橋邊看過曲藝或戲曲後,回鄉之日想來随便聊聊。
打發他走吧。
&rdquo他揮了揮手,頑婢會意,出去以主人有病向頭陀謝絕。
頭陀聞言道:&ldquo不,野衲帶來了與老翁相識的某甲之薦書,就請允許相見吧。
&rdquo他不住請求,主人無奈便将他請到書齋與之相見。
賓主落座後,主人問他帶來的薦書,頭陀答道:&ldquo沒有。
因為您說素不相識者前來造訪,如無相識者的介紹則不見,所以便說了謊。
&rdquo主人聽了忙說:&ldquo你也過于開玩笑了。
出家人的五戒,妄語是其中之一。
貴僧既有破戒之罪,我們還有何好談?算了吧!算了吧!&rdquo主人如此指責後便想站起來,頭陀攔阻道:&ldquo翁且休怒,請聽我說。
妄語雖是五戒之一,但妄語亦有二。
或僞言期獲利欲,或蜚語毀謗聖佛,皆對人有害,這是佛所說的妄語。
還有如吓唬小兒,其言雖诳,但隻為懲人之惡;或以謊言解人之怒,或為更好地規勸别人,這是善巧方便,不是佛所說的妄語。
譬翁所作之小說,必以勸善懲惡為宗旨,以警醒蒙昧。
這也是善巧方便。
翁沒有想到這一點,而罵我是破戒,這不是過誣了嗎?&rdquo他言語急促地進行辯解,主人聽了笑道:&ldquo你說得好。
那麼貴僧來意為何?&rdquo頭陀答道:&ldquo貧僧好閑寂山居,有山水之癖,然而寡聞驽才,不知古人之有詩歌,更無力探索當地的曆史、古迹。
隻是遊曆了名山古寺拜了佛。
這一二年貧僧來到安房、上總,借長期化緣之便,聽到了昔日房總國主裡見氏之事,很想知道他的事迹及其舊址,但當地的土俗都說不清楚。
有人說昔日裡見氏在上總有四十八城。
今考查其地僅有二十六城,其餘都說不知。
以後又問了許多人,也收獲甚少。
所以便又四處打聽,一日因過于疲勞,坐在松蔭下不覺得了一夢,有人告知說:&lsquo今在大江戶的著作堂有個乖僻的人,雖博學多識,但不好為人師。
年年寫了許多兒戲的小冊子,以供朝夕之需。
他今年應書肆之求,想寫一部大部頭的小說,書名叫《裡見八犬傳》。
有關裡見氏之史實,他必有研究,何不去問他呢?但是那個人讨厭未見過的無用之人;同時又因擇友之故,他雖身居大城市,但無同好之知己。
因此他自号蓑笠。
蓑笠即隐遁之義。
衣笠内大臣有這樣一句歌: 用以做為隐身處。
大概與這種心情是一脈相通的。
由是觀之,蓑笠二字對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世人卻不那樣想,而是因為他有名才想見他,以便向别人誇口說與曲亭相識,因此才投刺求見,可是見到的不多。
你要先知道這一點,然後去到那裡,倘他說無人介紹不肯相見的話,你就如此這般地編造點兒瞎話兒。
&rsquo他如此告訴完後,我就從夢中醒來。
這好似神仙托夢,使我暗自心喜,便從木更津上船前來造訪,果然不易進來,我撒謊說有人介紹,是按夢中人的指示做的。
翁想撰寫有關裡見的小說,并已開始執筆,一定查閱了許多記載他家的曆史、軍記、地圖等書,貧僧很想知道那四十八城在何處?望乞示教。
&rdquo他不住地叩頭請求,主人聽了笑着說:&ldquo貴僧即使說的不是妄語,也善巧方便太過了。
說夢中人讓你問我,純屬謊言。
不管怎樣,我今撰寫的《裡見八犬傳》純屬虛構,無須考究事實,但我素有尚古之癖,時常涉獵有關書籍,然而迄今尚無刊行的安房、上總地圖,很難查考。
另外有關裡見的曆史,在坊間很難看到其抄本。
據我所知有《裡見記》、《裡見九代記》、《房總治亂記》、《裡見軍記》等。
其中《裡見軍記》坊間雖有抄本,但很疏略,且有許多錯誤,不足備作考證。
聽說《裡見記》有四五部,但我尚未見到異本。
其他如《北條五代記》、《甲陽軍鑒》以及《本朝三國志》等通俗讀物,雖也記載有關裡見之事,但因是出自他鄉人之手,難免有誤傳之事。
最近有上總國夷灊郡臼井鄉村民之長者、中村國香所著的《房總志料》五卷,雖尚未見其全豹,但粗略記載了房總的地理和裡見的舊址,且有編者的想法,是我這部著作的指南。
我想上總人告訴你說在四十八城中,今存其名者隻有二十六城,恐怕不是個人想到的,而是根據《房總志料》講的。
在該書内上總的附錄之卷中有&lsquo四十八城辯&rsquo,所載者是二十六城。
請看!&rdquo他說着将那書拿出來打開給頭陀看。
頭陀接過來讀道: 國香曰:所謂四十八城者,在上總有二十六城錄之如下。
有關因戰争而産生的興廢,因另有記載,故在此省略。
其二十六城是:○大田木〔夷灊郡〕指政木大全的居城根小屋城。
其後&hellip&hellip〔以下是編者對每城的想法,在此無用者均省略。
〕○土氣〔山邊郡〕○東鏡〔山邊郡〕○舍人〔埴生郡〕○八幡禦所〔市原郡〕,有關小弓義明之事詳見前說。
○榎木〔長柄郡〕見前說。
○椎津〔望陀郡〕見前說。
○久保田〔望陀郡〕,《裡見記》中有明應三年裡見義成攻久保田城之事。
城主之姓名遺失。
○造海〔天羽郡〕,即今之百首浦。
○勝見〔天羽郡〕,于《房總治亂記》中由勝見禦所莳田左兵衛正垂統轄。
國香按:禦所可能是鐮倉持氏之餘裔。
據該地人說,禦所是新田義貞之後裔,稱之為寺崎禦所。
天正後&hellip&hellip○真裡谷〔望陀郡〕,其說見本編。
○池和田〔埴生郡〕○勝浦〔夷灊郡〕,其說見本編。
○一宮〔長柄郡〕,其說見本編。
○小濱〔夷灊郡〕,槍田美濃守之居城,載于《房總治亂記》。
最初從裡見氏渡海去三浦。
又雲:因見槍田美濃守是土歧之家臣,故後來可能屬萬木。
○鴻台〔夷灊郡〕,不在下總的國府台,載于《房總治亂記》。
三階圖書助之居城,後屬萬木之土歧氏。
○萬木〔夷灊郡〕,載于《房總治亂記》。
萬木城主土歧彈正少弼賴春是貞賴入道啟岩之子。
國香按:于土歧氏的墓寺海雄寺的禅院中,置有為弘、為賴、賴春三代的畫像。
啟岩之事尚無從查考。
于《甲陽軍鑒》的十三将内有萬木少弼,實乃賴春之事。
○矢嶽〔夷灊郡〕,載于《房總治亂記》,麻木主水佐之居城,屬萬木。
○鶴城〔長柄郡〕,于《治亂記》中又說是鶴見彈正之居城,屬萬木。
○鳴土〔武射郡〕,又作鳴東,羽賀伊預守之居城。
○帆丘〔長柄郡〕,黑熊大膳之居城,後屬裡見家。
為土氣阪井氏所滅。
○久琉璃〔望陀郡〕,又雲:裡見越前守之居城。
于《裡見記》中雲:裡見實堯築久琉璃城,可能後令裡見越州守之。
○佐串〔天羽郡〕,朝倉能登守景隆之居城,屬裡見氏。
○鬼本〔其地今不詳〕○廳南〔埴生郡〕,武田信榮之居城,裡見義弘于國府台戰敗後,自己獨立。
○峰上〔天羽郡〕,于天神山上有叫峰上之處,載于《裡見記》。
峰上之城主是真裡谷入道道環。
本編所載之望陀郡真裡谷村之城主,當地人相傳與之同名。
我想道環這個人是把峰上和真裡谷給調換了。
本編如果遺漏予以追記。
〔本傳作者曰:鬼本以下之三城是追加的,以上共二十五城。
尚漏掉了一城,即本傳中的館山,今充其數。
〕國香按:以上四十八城中,在上總有二十六城,其他當在下總、武藏、上野等地。
根據前說應知此二十六城悉屬裡見氏。
獨有廳南之城主屬甲州,勝賴滅亡之後,既不屬裡見,也不屬北條,而自己獨立。
(以上見《房總志料》)。
頭陀讀罷很高興,把書放下向主人緻謝道:&ldquo賴您的指教,猶如消除了多年的疑霧,立即得見青天。
真是應該多讀書啊!想再請問,在戰時衆武士之采邑有載多少貫的。
《房總志料》中編者言,在裡見氏時俸祿的貫數較高,尚不甚清楚。
翁必有高見,請示教。
&rdq
其中或亦補本傳之遺漏。
頗類世間所謂之幕後消息。
文化十一年甲戌春正月下旬,本傳之作者曲亭主人,為撰寫這部小說,拭案呵筆将待搦翰操觚。
這時有一雲遊的頭陀自上總來到。
一日他來叩著作堂的松門,請與主人相見。
頑婢禀之,主人道:&ldquo我因厭惡世間塵埃,經常垂帷謝客,以讀書習字送此半生。
然而世間遐迩之人,不論親疏雅俗,誤聞吾之虛名,不知有多少人前來求見。
我最讨厭與此輩交談,空費時光,故托病不見。
隻是對相識介紹之客,權看其面不得不出去問問來意。
對遠方未識者寄來的書信也是如此。
許多想見我之人,多半是在兩國橋邊看過曲藝或戲曲後,回鄉之日想來随便聊聊。
打發他走吧。
&rdquo他揮了揮手,頑婢會意,出去以主人有病向頭陀謝絕。
頭陀聞言道:&ldquo不,野衲帶來了與老翁相識的某甲之薦書,就請允許相見吧。
&rdquo他不住請求,主人無奈便将他請到書齋與之相見。
賓主落座後,主人問他帶來的薦書,頭陀答道:&ldquo沒有。
因為您說素不相識者前來造訪,如無相識者的介紹則不見,所以便說了謊。
&rdquo主人聽了忙說:&ldquo你也過于開玩笑了。
出家人的五戒,妄語是其中之一。
貴僧既有破戒之罪,我們還有何好談?算了吧!算了吧!&rdquo主人如此指責後便想站起來,頭陀攔阻道:&ldquo翁且休怒,請聽我說。
妄語雖是五戒之一,但妄語亦有二。
或僞言期獲利欲,或蜚語毀謗聖佛,皆對人有害,這是佛所說的妄語。
還有如吓唬小兒,其言雖诳,但隻為懲人之惡;或以謊言解人之怒,或為更好地規勸别人,這是善巧方便,不是佛所說的妄語。
譬翁所作之小說,必以勸善懲惡為宗旨,以警醒蒙昧。
這也是善巧方便。
翁沒有想到這一點,而罵我是破戒,這不是過誣了嗎?&rdquo他言語急促地進行辯解,主人聽了笑道:&ldquo你說得好。
那麼貴僧來意為何?&rdquo頭陀答道:&ldquo貧僧好閑寂山居,有山水之癖,然而寡聞驽才,不知古人之有詩歌,更無力探索當地的曆史、古迹。
隻是遊曆了名山古寺拜了佛。
這一二年貧僧來到安房、上總,借長期化緣之便,聽到了昔日房總國主裡見氏之事,很想知道他的事迹及其舊址,但當地的土俗都說不清楚。
有人說昔日裡見氏在上總有四十八城。
今考查其地僅有二十六城,其餘都說不知。
以後又問了許多人,也收獲甚少。
所以便又四處打聽,一日因過于疲勞,坐在松蔭下不覺得了一夢,有人告知說:&lsquo今在大江戶的著作堂有個乖僻的人,雖博學多識,但不好為人師。
年年寫了許多兒戲的小冊子,以供朝夕之需。
他今年應書肆之求,想寫一部大部頭的小說,書名叫《裡見八犬傳》。
有關裡見氏之史實,他必有研究,何不去問他呢?但是那個人讨厭未見過的無用之人;同時又因擇友之故,他雖身居大城市,但無同好之知己。
因此他自号蓑笠。
蓑笠即隐遁之義。
衣笠内大臣有這樣一句歌: 用以做為隐身處。
大概與這種心情是一脈相通的。
由是觀之,蓑笠二字對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世人卻不那樣想,而是因為他有名才想見他,以便向别人誇口說與曲亭相識,因此才投刺求見,可是見到的不多。
你要先知道這一點,然後去到那裡,倘他說無人介紹不肯相見的話,你就如此這般地編造點兒瞎話兒。
&rsquo他如此告訴完後,我就從夢中醒來。
這好似神仙托夢,使我暗自心喜,便從木更津上船前來造訪,果然不易進來,我撒謊說有人介紹,是按夢中人的指示做的。
翁想撰寫有關裡見的小說,并已開始執筆,一定查閱了許多記載他家的曆史、軍記、地圖等書,貧僧很想知道那四十八城在何處?望乞示教。
&rdquo他不住地叩頭請求,主人聽了笑着說:&ldquo貴僧即使說的不是妄語,也善巧方便太過了。
說夢中人讓你問我,純屬謊言。
不管怎樣,我今撰寫的《裡見八犬傳》純屬虛構,無須考究事實,但我素有尚古之癖,時常涉獵有關書籍,然而迄今尚無刊行的安房、上總地圖,很難查考。
另外有關裡見的曆史,在坊間很難看到其抄本。
據我所知有《裡見記》、《裡見九代記》、《房總治亂記》、《裡見軍記》等。
其中《裡見軍記》坊間雖有抄本,但很疏略,且有許多錯誤,不足備作考證。
聽說《裡見記》有四五部,但我尚未見到異本。
其他如《北條五代記》、《甲陽軍鑒》以及《本朝三國志》等通俗讀物,雖也記載有關裡見之事,但因是出自他鄉人之手,難免有誤傳之事。
最近有上總國夷灊郡臼井鄉村民之長者、中村國香所著的《房總志料》五卷,雖尚未見其全豹,但粗略記載了房總的地理和裡見的舊址,且有編者的想法,是我這部著作的指南。
我想上總人告訴你說在四十八城中,今存其名者隻有二十六城,恐怕不是個人想到的,而是根據《房總志料》講的。
在該書内上總的附錄之卷中有&lsquo四十八城辯&rsquo,所載者是二十六城。
請看!&rdquo他說着将那書拿出來打開給頭陀看。
頭陀接過來讀道: 國香曰:所謂四十八城者,在上總有二十六城錄之如下。
有關因戰争而産生的興廢,因另有記載,故在此省略。
其二十六城是:○大田木〔夷灊郡〕指政木大全的居城根小屋城。
其後&hellip&hellip〔以下是編者對每城的想法,在此無用者均省略。
〕○土氣〔山邊郡〕○東鏡〔山邊郡〕○舍人〔埴生郡〕○八幡禦所〔市原郡〕,有關小弓義明之事詳見前說。
○榎木〔長柄郡〕見前說。
○椎津〔望陀郡〕見前說。
○久保田〔望陀郡〕,《裡見記》中有明應三年裡見義成攻久保田城之事。
城主之姓名遺失。
○造海〔天羽郡〕,即今之百首浦。
○勝見〔天羽郡〕,于《房總治亂記》中由勝見禦所莳田左兵衛正垂統轄。
國香按:禦所可能是鐮倉持氏之餘裔。
據該地人說,禦所是新田義貞之後裔,稱之為寺崎禦所。
天正後&hellip&hellip○真裡谷〔望陀郡〕,其說見本編。
○池和田〔埴生郡〕○勝浦〔夷灊郡〕,其說見本編。
○一宮〔長柄郡〕,其說見本編。
○小濱〔夷灊郡〕,槍田美濃守之居城,載于《房總治亂記》。
最初從裡見氏渡海去三浦。
又雲:因見槍田美濃守是土歧之家臣,故後來可能屬萬木。
○鴻台〔夷灊郡〕,不在下總的國府台,載于《房總治亂記》。
三階圖書助之居城,後屬萬木之土歧氏。
○萬木〔夷灊郡〕,載于《房總治亂記》。
萬木城主土歧彈正少弼賴春是貞賴入道啟岩之子。
國香按:于土歧氏的墓寺海雄寺的禅院中,置有為弘、為賴、賴春三代的畫像。
啟岩之事尚無從查考。
于《甲陽軍鑒》的十三将内有萬木少弼,實乃賴春之事。
○矢嶽〔夷灊郡〕,載于《房總治亂記》,麻木主水佐之居城,屬萬木。
○鶴城〔長柄郡〕,于《治亂記》中又說是鶴見彈正之居城,屬萬木。
○鳴土〔武射郡〕,又作鳴東,羽賀伊預守之居城。
○帆丘〔長柄郡〕,黑熊大膳之居城,後屬裡見家。
為土氣阪井氏所滅。
○久琉璃〔望陀郡〕,又雲:裡見越前守之居城。
于《裡見記》中雲:裡見實堯築久琉璃城,可能後令裡見越州守之。
○佐串〔天羽郡〕,朝倉能登守景隆之居城,屬裡見氏。
○鬼本〔其地今不詳〕○廳南〔埴生郡〕,武田信榮之居城,裡見義弘于國府台戰敗後,自己獨立。
○峰上〔天羽郡〕,于天神山上有叫峰上之處,載于《裡見記》。
峰上之城主是真裡谷入道道環。
本編所載之望陀郡真裡谷村之城主,當地人相傳與之同名。
我想道環這個人是把峰上和真裡谷給調換了。
本編如果遺漏予以追記。
〔本傳作者曰:鬼本以下之三城是追加的,以上共二十五城。
尚漏掉了一城,即本傳中的館山,今充其數。
〕國香按:以上四十八城中,在上總有二十六城,其他當在下總、武藏、上野等地。
根據前說應知此二十六城悉屬裡見氏。
獨有廳南之城主屬甲州,勝賴滅亡之後,既不屬裡見,也不屬北條,而自己獨立。
(以上見《房總志料》)。
頭陀讀罷很高興,把書放下向主人緻謝道:&ldquo賴您的指教,猶如消除了多年的疑霧,立即得見青天。
真是應該多讀書啊!想再請問,在戰時衆武士之采邑有載多少貫的。
《房總志料》中編者言,在裡見氏時俸祿的貫數較高,尚不甚清楚。
翁必有高見,請示教。
&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