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勝回下 犬士退隐樂天命 衆将得失叙其尾
關燈
小
中
大
兵,攻克了相模的三浦。
六年在鐮倉之戰中再次取勝。
在此期間筠孺已長大成人,名叫義豐,其性勇猛好武。
然而實堯背叛了其兄義通的遺言,不還政于義豐,義豐恨之。
是以房總的衆士便分做義豐黨和實堯黨,兩黨在藩中發生了争執。
這便是丶大所說的内亂。
義豐率其黨兵屢襲稻村城,雙方互有勝負。
天文二年稻村城被打敗,實堯陣亡。
義豐便自立為國主,居上總的九琉璃城,也被任命為上總介。
天文三年實堯之子義堯又率黨兵襲擊九琉璃城,為其父報仇。
城終被攻陷,義豐陣亡。
義堯便自立為國主,任左馬助,便以九琉璃城為其居城。
後築鬼本城移居之,以防禦三浦兵時常渡江入寇。
天文十一年秋七月,義堯與足利義明同在下總的國府台與北條氏綱交戰。
義明當時在上總的八幡,因此時人稱之為八幡将軍。
其性骁勇無智謀,在這日之戰中初雖取勝,但終于從八幡之兵那裡敗下來,義明陣亡,義堯敗走退回上總,失去了占葛飾半郡的葛西。
上總的衆城主也多背叛,真裡谷信政是其魁首。
義堯便去攻打椎津城,誅了信政。
信政陣亡,背叛的衆城主便都投降。
義堯又平分了上總。
義堯于天文二十年卒,葬于香華院府中的延命寺。
延命寺大概是在義堯時被遷到府中。
義堯卒後其子義弘嗣。
義弘也很骁勇好戰,立即任左馬頭,以上總的佐貫為其居城。
弘治二年義弘與其子義賴率兵過江,攻打相模的三浦,與北條交戰。
義弘大勝,占領了三浦四十八鄉,那裡從此長期成為裡見的領地。
永祿七年,義弘又與北條氏康戰于國府台,義弘大敗,國府台城陷,從此下總便不屬于裡見,皆歸北條所有。
其後仍與北條戰鬥不止。
天正六年義弘卒,義賴嗣,任安房守,又以鬼本為居城〔鬼本其地今不詳〕。
天正五年與北條和好,娶氏政之女為妻。
其後議和又破裂,受到小俵兵的攻擊。
十八年以後才平安無事。
這時義賴任從四位侍從。
此後三代皆叙侍從,因此時人稱之為安房的侍從。
義賴卒,其子左馬頭義康嗣,以安房的館山為居城。
至義康之子安房守忠義為第十代。
若除去義豐則為九代〔這家譜并非虛構,皆根據史實略記之〕,但義豐不應除外。
識者對此論之曰:義豐殺其叔父實堯而自立,相當于五逆之大罪。
但實堯也有罪,他受其兄義通托孤之遺命,而想傳位于己之子,及至義豐長大成人,長期借房總而不還。
是以禍起蕭牆,以至殺身。
因此裡見之世代家譜,如将義豐除外,則實堯亦應除之。
今不除實堯,也不應将義豐除掉。
本傳作者按:于《裡見軍記》中将義豐做為義通之弟,無與實堯争執之事;同時也未将實堯列入世代之内。
另将義弘做為義堯之弟,都頗有錯誤。
在該書中義實于長享三年四月七日卒。
法号獻珠院将軍建寶興公居士;義成法号廳月院将軍大憧勝公居士,這不是根據延命寺死亡者名簿之記載,真僞難辨。
又按:裡見和北條在國府台之戰,于《裡見軍記》中,義堯和義弘兩代曾交戰三次。
另在普通《軍記》中,隻有永祿七年的一次,義明陣亡也在那時,這是錯誤的。
蓋國府台之戰,于天文十一年義堯時和永祿七年義弘時,前後有過兩次,義明陣亡是在天文十一年之役,《軍記》所載有誤。
此雖是不必要之争辯,僅随筆志之。
複說八犬士在安房聚會之初,以義通為将操練水路兵馬,在山路獲得十棵靈芝,将其凋榮與裡見十代的榮枯對照起來,看官定會想到似乎是其前兆。
蓋八犬士一世功名,娶高貴的公主為妻,高官厚祿,醒過來都如同南柯一夢。
人生無常,如能禁欲斂情,積善去惡,謹言慎行,生而對得起天地,死而給子孫留榮。
踏古人之先迹,擇其善而從之,以為他世之師,則人皆為犬士似乎很難實并不難。
凡為人君者隻在于擇良臣;庶人則在于擇良友。
有良臣則無不治之國;有良友則無不善之人,何憂無兄弟呢?當時以落魄流浪之身逃至東國開基立業,終于成了大諸侯的,隻有裡見和北條。
北條雖領地倍于裡見,得了許多州郡,但早雲、氏綱、氏康、氏政、氏直僅五世便斷絕。
而裡見雖隻有房總兩國,子孫卻傳了十世,都是因為義實和義成兩代的德澤和仁義善政的餘馨,長期遺留在民衆之間,這不是美談嗎?有詩、歌為證: 漢詩:裡見名臣八犬傳,精編五卷集珠全。
誰雲咱惡他戲谑,驚歎流行獨傑然。
和歌:衆人心中八犬士,如珠似玉俱八行。
雖是荒唐無稽辭,勸誡諸公奮勉之。
上述之詩雖好似自負誇口,但這乃世間億萬人之衆目所睹,實是如此。
雖說是荒唐無稽之辭,但看官細讀可用以自警和警人。
即使不然也可使你渡過迷津到達彼岸。
總之因患眼病視力衰退,已不能自由提筆,便不得不向婦幼教漢字、教假名,讓他們代書,才算撰完全編。
看官定會知道作者的努力吧。
最後有歌一首: 見之必然生憐意,目遮層障完此書。
六年在鐮倉之戰中再次取勝。
在此期間筠孺已長大成人,名叫義豐,其性勇猛好武。
然而實堯背叛了其兄義通的遺言,不還政于義豐,義豐恨之。
是以房總的衆士便分做義豐黨和實堯黨,兩黨在藩中發生了争執。
這便是丶大所說的内亂。
義豐率其黨兵屢襲稻村城,雙方互有勝負。
天文二年稻村城被打敗,實堯陣亡。
義豐便自立為國主,居上總的九琉璃城,也被任命為上總介。
天文三年實堯之子義堯又率黨兵襲擊九琉璃城,為其父報仇。
城終被攻陷,義豐陣亡。
義堯便自立為國主,任左馬助,便以九琉璃城為其居城。
後築鬼本城移居之,以防禦三浦兵時常渡江入寇。
天文十一年秋七月,義堯與足利義明同在下總的國府台與北條氏綱交戰。
義明當時在上總的八幡,因此時人稱之為八幡将軍。
其性骁勇無智謀,在這日之戰中初雖取勝,但終于從八幡之兵那裡敗下來,義明陣亡,義堯敗走退回上總,失去了占葛飾半郡的葛西。
上總的衆城主也多背叛,真裡谷信政是其魁首。
義堯便去攻打椎津城,誅了信政。
信政陣亡,背叛的衆城主便都投降。
義堯又平分了上總。
義堯于天文二十年卒,葬于香華院府中的延命寺。
延命寺大概是在義堯時被遷到府中。
義堯卒後其子義弘嗣。
義弘也很骁勇好戰,立即任左馬頭,以上總的佐貫為其居城。
弘治二年義弘與其子義賴率兵過江,攻打相模的三浦,與北條交戰。
義弘大勝,占領了三浦四十八鄉,那裡從此長期成為裡見的領地。
永祿七年,義弘又與北條氏康戰于國府台,義弘大敗,國府台城陷,從此下總便不屬于裡見,皆歸北條所有。
其後仍與北條戰鬥不止。
天正六年義弘卒,義賴嗣,任安房守,又以鬼本為居城〔鬼本其地今不詳〕。
天正五年與北條和好,娶氏政之女為妻。
其後議和又破裂,受到小俵兵的攻擊。
十八年以後才平安無事。
這時義賴任從四位侍從。
此後三代皆叙侍從,因此時人稱之為安房的侍從。
義賴卒,其子左馬頭義康嗣,以安房的館山為居城。
至義康之子安房守忠義為第十代。
若除去義豐則為九代〔這家譜并非虛構,皆根據史實略記之〕,但義豐不應除外。
識者對此論之曰:義豐殺其叔父實堯而自立,相當于五逆之大罪。
但實堯也有罪,他受其兄義通托孤之遺命,而想傳位于己之子,及至義豐長大成人,長期借房總而不還。
是以禍起蕭牆,以至殺身。
因此裡見之世代家譜,如将義豐除外,則實堯亦應除之。
今不除實堯,也不應将義豐除掉。
本傳作者按:于《裡見軍記》中将義豐做為義通之弟,無與實堯争執之事;同時也未将實堯列入世代之内。
另将義弘做為義堯之弟,都頗有錯誤。
在該書中義實于長享三年四月七日卒。
法号獻珠院将軍建寶興公居士;義成法号廳月院将軍大憧勝公居士,這不是根據延命寺死亡者名簿之記載,真僞難辨。
又按:裡見和北條在國府台之戰,于《裡見軍記》中,義堯和義弘兩代曾交戰三次。
另在普通《軍記》中,隻有永祿七年的一次,義明陣亡也在那時,這是錯誤的。
蓋國府台之戰,于天文十一年義堯時和永祿七年義弘時,前後有過兩次,義明陣亡是在天文十一年之役,《軍記》所載有誤。
此雖是不必要之争辯,僅随筆志之。
複說八犬士在安房聚會之初,以義通為将操練水路兵馬,在山路獲得十棵靈芝,将其凋榮與裡見十代的榮枯對照起來,看官定會想到似乎是其前兆。
蓋八犬士一世功名,娶高貴的公主為妻,高官厚祿,醒過來都如同南柯一夢。
人生無常,如能禁欲斂情,積善去惡,謹言慎行,生而對得起天地,死而給子孫留榮。
踏古人之先迹,擇其善而從之,以為他世之師,則人皆為犬士似乎很難實并不難。
凡為人君者隻在于擇良臣;庶人則在于擇良友。
有良臣則無不治之國;有良友則無不善之人,何憂無兄弟呢?當時以落魄流浪之身逃至東國開基立業,終于成了大諸侯的,隻有裡見和北條。
北條雖領地倍于裡見,得了許多州郡,但早雲、氏綱、氏康、氏政、氏直僅五世便斷絕。
而裡見雖隻有房總兩國,子孫卻傳了十世,都是因為義實和義成兩代的德澤和仁義善政的餘馨,長期遺留在民衆之間,這不是美談嗎?有詩、歌為證: 漢詩:裡見名臣八犬傳,精編五卷集珠全。
誰雲咱惡他戲谑,驚歎流行獨傑然。
和歌:衆人心中八犬士,如珠似玉俱八行。
雖是荒唐無稽辭,勸誡諸公奮勉之。
上述之詩雖好似自負誇口,但這乃世間億萬人之衆目所睹,實是如此。
雖說是荒唐無稽之辭,但看官細讀可用以自警和警人。
即使不然也可使你渡過迷津到達彼岸。
總之因患眼病視力衰退,已不能自由提筆,便不得不向婦幼教漢字、教假名,讓他們代書,才算撰完全編。
看官定會知道作者的努力吧。
最後有歌一首: 見之必然生憐意,目遮層障完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