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回上 有種雪恥複歸鄉黨 丶大水陸超度衆鬼

關燈
措,沒顧得迎擊便敗了下來。

    敵軍趁勢從前後左右四面圍攻。

    雖然敵人攻勢淩厲,但是道節毫不放在眼裡,縱馬前後奔馳左右抵擋,碰到敵人便将其刺倒,十分骁勇所向無敵,誰能戰勝這個以一當千的犬士?箕田馭蘭二和韭見利金太都負了重傷,不覺往後退去。

    他們手下的士兵也如同風掃落葉一般,回頭逃跑。

    道節又奮力沖殺後軍之敵,方才潰敗的老兵和小頭領也乘勢掉過頭去合力殺敵,以雪方才之恥。

    在這猛烈反擊之下,反橋和丁田的五百士兵支持不住,慌忙逃走,死傷甚衆。

    印東明相和荒川清英一直在同根角谷中二、赤耳九二郎、當場阿太郎的一隊士兵交鋒,敵軍因左右和後軍都被道節擊敗,站不住腳,敵軍的頭領谷中二和九二郎以及士兵們都吃驚害怕,&ldquo哇呀&rdquo地喊叫着紛紛敗走。

    明相和清英帶兵追殺,明相與根角谷中二對槍,谷中二被刺中滾落馬下。

    其間荒川清英刺倒了赤耳九二郎,又刺傷了當場阿太郎。

    他們二人一直奮力殺敵,士兵們也争先恐後奮勇當先,轉瞬間敵人已逃得無影蹤,戰鬥很快結束。

    道節在樹下勒住馬集合士卒時,印東明相和荒川清英讓士兵把俘虜根角谷中二押來,其他敵人小頭領赤耳九二郎、當場阿太郎,因傷勢過重已經死去,也未取其首級。

    另外被道節士兵生擒的箕田馭蘭二也因傷重已說不了話。

    韭見利金太、布留川淺布、丁田畔四郎等則有的被殺、有的逃亡,已無一個敵人。

     當下道節誇獎明相和清英在今日之戰中所起的作用後說:&ldquo我聽說箕田馭蘭二是留守五十子城的。

    反橋雜記和丁田畔四郎是大石的帶兵頭領,從大冢逃來。

    還有根角谷中二、赤耳九二郎和當場阿太郎等是忍岡的頭領。

    五十子和大冢逃出來的敵人與谷中二合成一隊在中途伏擊我們必有緣故。

    我想定是谷中二派細作探知了我們的去向,便悄悄出城埋伏在這裡,想截擊我們。

    馭蘭二和雜記等正從那二城逃出來,不料在此相遇,便結成了優勢的兵力。

    &rdquo明相同意道節的看法,說道:&ldquo您推測得很對,我有個愚見,敵人丢下很多旗幟,我們就佯稱是根角谷中二的隊伍,回到忍岡城,城兵必然相信,開城讓我們進去。

    &rdquo清英聽了很高興,他說:&ldquo我願做先鋒,可一鼓作氣拿下該城。

    請速動身。

    &rdquo道節搖頭道:&ldquo此計雖然不錯,但是倘若根角的殘兵逃回去,城兵會很快識破我們的暗計。

    同時此計如在夜間或許可行,但在白天到了城下,即使打着敵人的旗幟想去騙他們,沒有與他們熟識的人,城兵也一定懷疑。

    莫如押着谷中二和馭蘭二明着前去,城兵看到一定會害怕而向我們投降。

    倘若還有勇士想進行抵抗,我們就将其捉住。

    攻陷沒有外援之城是不會費多長時間的。

    快去。

    &rdquo他說罷便策馬前進,明相和清英隻好從其議,讓士兵在前邊押着半死不活的谷中二和馭蘭二,由明相和清英做先鋒,道節跟在後邊,帶領三千士兵隊伍整齊地來到忍岡城附近。

    隻見正門的城牆内和城樓下,插着印有中黑和鳳蝶家徽的旌旗和馬标,在寒冷的西北風中飄揚。

    &ldquo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rdquo明相和清英自不待言,道節和士兵們也緊皺眉頭,莫明其妙。

    道節忙派人去告訴明相和清英說:&ldquo今忍岡城樹起我方旗幟,也許是敵人迷惑我們的詭計。

     不然便又是那智多星搶先占據了此城。

    且向城内報名,觀看其虛實。

    &rdquo明相等領命,策馬至正門的吊橋附近高聲喊道:&ldquo城内的人們聽着。

    此城頭領是敵是友不得而知。

    我是裡見的防禦小頭領印東小六明相,他是荒川太郎一郎清英。

    本隊的防禦使犬山道節大人,以其武勇之威力,方才在來的途中與此城頭領根角谷中二和五十子城頭領箕田馭蘭二等交鋒,使其負傷就擒,已押到這裡來。

    還不趕快開城迎接我等進城。

    &rdquo他們如此反複叫門,城兵答應着,先打開瞭望窗仔細看了半晌,然後将城門打開,一個好似頭領的武士身穿淺綠色铠甲,系着帶大鐵釘的護肩和鬼頭護腿,腰挎金飾太刀,讓随從拿着頭盔,跟了二十多名士兵,急忙走出來,親自報名答道:&ldquo犬山大人在哪裡?我是落鲇餘之七有種啊!&rdquo他說着走向前去。

    明相和清英說:&ldquo久聞大名,不料在此相遇。

    &rdquo便帶他去見道節。

    道節忙從馬上下來說:&ldquo落鲇兄!别來一向可好?你幾時攻下了此城,想不到在這裡相會,願聞其故。

    &rdquo有種聽了說:&ldquo小可的遭遇非一朝一夕所能盡述。

    請先一同進城,歇歇人馬。

    &rdquo有種說着又與明相和清英等報名見禮并加以慰勞後,請他們進城。

    道節和明相、清英等一同進去,其他老兵和小頭目以及士兵也依次進城,分做三隊東西排列絲毫不亂。

     于是落鲇有種請道節和明相、清英至城内的正廳,有五十多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