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回上 有種雪恥複歸鄉黨 丶大水陸超度衆鬼

關燈
在此以前,犬山道節忠與于十二月初八黃昏,在河崎和矢口之間的河灘,趕走定正的援兵巨田助友時,聽從印東明相和荒川清英的意見,又回到原來的海邊。

    馬淵場九郎的殘兵和鄰近鄉民子弟跑來參加,兵力壯大。

    他暫且在那裡歇息人馬,并在當晚派細作去五十子城打探虛實。

    細作回來禀報說:&ldquo那裡已被犬阪毛野渡江占據。

    勢如破竹,四門都插着本家旗幟。

    &rdquo道節聽了且喜且羞,他對明相和清英等說道:&ldquo你們聽聽!又被那智囊搶先把五十子城攻占了。

    因此我要攻下大冢城,然後再取忍岡城。

    趕快出發。

    &rdquo于是人吃足了戰飯,馬喂好了草料,于初九拂曉從河崎海邊出發,由陸路去往菅菰、大冢。

    他的兵力新舊合計三千餘人。

    犬山道節來到大冢附近,先派一兩個探馬去刺探敵人情況,探馬回來報告說:&ldquo那座城也換了我方的士兵把守,插的都是我家旗幟。

    &rdquo道節勒住馬呆了半晌說:&ldquo原來又是那個智囊,把此城也占了。

    既已來到這裡,不能不見見守城頭領。

    真沒想到。

    &rdquo他于是揚鞭策馬來到城門附近,派一兩個士兵去報告守城頭領。

    小森但一郎高宗、木曾三介季元等問清虛實确信無疑後,便命令開門迎接道節。

     當下犬山道節将三千人馬留在城外,他僅同明相、清英三騎,帶領一百多士兵進城,與高宗、季元相見。

    他誇獎了他們用兵敏捷,并打聽敵人的去向。

    高宗和季元說:&ldquo我們昨晚按照犬阪大人的指揮,帶領一千士兵奔向此城。

    守衛這裡的大石士兵,聽說管領昨日海戰被打敗,已不知逃到哪裡去了。

    又聽說五十子城也被犬阪攻陷了。

    此城頭領反橋雜記和丁田畔四郎等聽到這些消息後,覺得此城也難保,莫如在敵軍攻來以前退至忍岡,與那裡合成一隊。

    于是雜記便帶着主君大石的家眷和自己的妻子首先逃跑。

    丁田畔四郎也帶領三四百名士兵,将資财和用品車拉馬馱,從後門走了。

    我們趕快沖進來,呐喊攻擊,可是城兵早已聞風喪膽,沒一個抵抗的,都抱頭鼠竄四散逃亡。

    我們未費吹灰之力便得了此城。

    這些事都是聽俘虜的士兵說的。

    &rdquo明相和清英聽了不覺含笑,感歎事情的湊巧和犬阪的神機妙算。

    其中道節側着耳朵聽了後說:&ldquo真是兵貴神速,犬阪就是以迅速占了先。

    我昨晚不該在途中接納跑來參加的士兵而贻誤了戰機,實追悔莫及。

    那麼忍岡也被犬阪攻占了嗎?&rdquo高宗攔住他的話說:&ldquo不然。

    我昨晚曾勸犬阪去攻忍岡,但他不肯,他想把那裡留給您,不讓我們分兵去取忍岡。

    因為五十子城和這裡的敵人都逃到忍岡去了,所以那裡的兵力一定很強。

    &rdquo道節聽了趕忙道:&ldquo好好,我明白啦,就此告辭。

    &rdquo他說罷立即起身,明相和清英也與高宗和季元告辭,高宗和季元見難以挽留,便說:&ldquo請多多保重,要分外小心才是。

    &rdquo将他們送出門去。

     且說犬山道節出了大冢城後,便對老兵和士卒們說:&ldquo犬阪已經說把攻打忍岡之事讓給我們了。

    縱然該城加上從五十子和大冢逃去的敵兵有幾千幾萬人進行防守,我們今天也要一舉攻下來。

    你們要有粉身碎骨的決心助我立大功。

    快去!快去!&rdquo他這樣催促,明相和清英自不待言,士兵們也都領命,奮勇相随。

    明相和清英為先鋒,道節是中軍,由一兩個老兵和小頭領殿後,隊伍整齊地往不忍池那邊的忍岡進發。

     當日在礫川至湯島間層巒疊嶂的山岡上,到處都是茂密的冬青樹。

    當犬山的人馬走過湯島時,道節從馬上往前方一看,急忙将前鋒的士卒喚住,并對他們說:&ldquo我見前面的茂林,隐隐有殺氣升起,必有敵人伏兵,要趕快将他們趕出來消滅。

    &rdquo還沒待他說完,那密林中忽然喊聲大作,槍聲四起,在硝煙中出現了一千多敵兵,走在前面那一隊的頭領身穿黑皮條綴的铠甲;頭戴五塊瓦的頭盔裝飾着燕尾形的雙翅;腰挎長短兩把刀;策馬拈槍高聲喊道:&ldquo裡見的小卒們不要害怕,今有扇谷将軍的家臣、忍岡城的頭領根角谷中二麗廉在此,為雪前次之恥,讓爾等嘗嘗某之厲害。

    &rdquo他左右跟着兩個小頭領赤耳九二郎和當場阿太郎,督促士兵殺了過來。

    明相和清英不慌不忙地命令士兵以密集陣勢徐徐前進,道節也幫助與之展開搏鬥。

    這時從左右密林中又出來兩隊士兵,他們是箕田馭蘭二、韭見利金太和布留川淺布所帶領的一千多名敵兵,攔腰向道節的隊伍沖殺過來,道節毫不驚慌,擺開陣勢左攔右擋,指揮士兵如運手足,使敵人無隙可乘。

    明相和清英也因而得勢挫敗了敵兵。

    戰鬥打得正酣時,後軍又出現了敵人。

    這不是别人,而是大冢城的頭領反橋雜記和丁田畔四郎帶領他們的四五百名殘兵,一馬當先,想擊潰犬山的後軍。

    為道節殿後的老兵和小頭領都驚慌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