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回 毛野獻計八百八人 丶大聽命善巧方便

關燈
風之事,恐怕風是偶然的。

    不管怎樣,毛野此乃脫胎換骨之奇計,還是等待看他的成功吧!&rdquo他這樣一說,辰相和清澄明白了,便同信乃、道節、莊助、現八、小文吾等進行閑談。

     卻說犬阪毛野胤智和犬村大角禮儀,一同化了裝,深戴鬥笠,僅帶兩名随從,悄悄來到白濱的延命寺。

    這時丶大法師因感風寒欠安,雖已稍好,但還在方丈室内閉戶不出。

    他聽說毛野和大角奉國主之命前來,不得已令小沙彌念戌将他們讓到方丈室,與之會面。

    毛野和大角落座後說:&ldquo師父貴恙可好些了嗎?昨日為軍旅之事,國主曾派人來請,師父提了不少困難,不肯去,所以又派我等前來傳達旨意。

    請暫且屏退左右。

    &rdquo丶大聽了說:&ldquo如果是與出家人不相稱的軍陣之事,即使再次傳旨我也不受。

    而且左右無人,隻有這念戌是貧僧心腹的徒弟,沒有關系。

    喂,你去看茶。

    &rdquo念戌明白,退到廚房那邊去了。

    稍過片刻大角說:&ldquo師父,您尚未聽說嗎?那扇谷管領因恨我們而與山内顯定和好,聯合各路諸侯,想派大軍從水陸來攻打本家。

    今實乃存亡危急之秋。

    所以國主宵衣旰食,商讨軍機大事。

    令犬阪為軍師,犬冢和我等為防禦使,同時想請師父告知禦敵之策,然而您以身體欠安不肯前往,我想您雖非驕傲目無主君,但也不大應該。

    縱然是出家人,身在其國而不顧其國之亡,也難免不忠不義之罪。

    這難道是釋迦的教導嗎?&rdquo丶大聽到他如此指責道:&ldquo我不是一般的出家人。

    為有活命之恩的兩位國主祈禱冥福,這是我的職責。

    本藩雖然偏小,但不乏賢臣勇将。

    這次為何好似國内無人,竟要找我這與軍旅無關的出家人去商讨那種事情?此乃推薦人之過。

    真是想不到的事情。

    &rdquo他這樣加以推辭。

    毛野勸阻道:&ldquo師父,請恕某直言,您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現已得知敵人将以水戰為主,想派數百艘戰船,過海前來讨伐。

    粉碎那些敵船莫過于風和火,而能用計為敵人起風者,隻有師父您一人。

    若讓您身披甲胄跨馬舞槍,與敵人厮殺,說這不是出家人之所為而加以拒絕是有道理的。

    為君為民,而化裝隐名欺騙敵人為他們求風,此乃佛家的善巧方便,并不破妄言之戒。

    這一點請您三思。

    &rdquo丶大聽他這樣一說,沉吟片刻後說:&ldquo你說得雖然似乎有理,但起風後,由于風而燒船滅敵,不是與親手殺生一樣嗎?即使将我頸上之頭割下來,我也不能開此殺戒。

    &rdquo他還是拒絕不聽。

    大角慢慢開口道:&ldquo師父想法很矛盾。

    您如嫌起風破敵是殺生,那麼敵人則将得勢,攻陷城池大肆屠殺。

    那樣的話則如同因師父一人之謬,而親手殺了自家成千上萬的士卒。

    此舉的利害得失都難以避免。

    因此,使敵人無害,還是幫助己方,究竟哪條路是功德,請您仔細想想。

    如嫌因起風而殺了敵人,那麼就在凱旋後做水陸道場,超度死亡的敵人,他們都會樂于成正果的。

    有生必有死,死後能由活佛引路是很難得的。

    忽略了這一點,豈非千慮而有一失嗎?&rdquo這兩個人的據理勸說,使丶大很為難。

    他沉默了半晌,反複尋思才颔首道:&ldquo那麼就莫可如何了。

    我從你們之計可以,但我有何法力能夠起風呢?&rdquo他困惑不解地這樣問。

    毛野聽了笑着從懷裡掏出甕襲珠的錦囊給丶大看,他說:&ldquo您先看看這個。

    這是以前妙椿老狸起風的寶物甕襲珠。

    如拿着它呼風的話,東西南北随意可起勁風,得心應手。

    所以向國主讨來,以備師父之用。

    &rdquo他詳細叙說了他的計策後,又說:&ldquo師父今晚趁着黑夜悄悄同大角乘船去柴濱,暫且躲在山裡,他日請按計行事。

    當然對本寺的僧衆,您就說為祈禱消滅敵軍,要去富山的岩窟内呆三七二十一天。

    其他可如此這般做好準備。

    &rdquo毛野說着,把那甕襲珠交給了他。

    然後他們又同大角把頭湊到一起一直密談到天黑。

    這夜丶大和大角悄悄乘快船去到武藏的柴濱,畢竟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