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回 毛野獻計八百八人 丶大聽命善巧方便
關燈
小
中
大
屋依介,今晨他已回了市河。
對昨日毛野所說的八百八人之意,信乃、大角和莊助說已大體猜到。
道節、現八和小文吾說隻悟到八人的兩個字,而對八百還不明白。
義成主君含笑道:&ldquo我也猜到了,但不知對錯。
都先不要說,把它寫下來,對對看。
這裡有筆墨紙硯。
&rdquo君臣都各自寫了,互相對着一看,道節、現八、小文吾隻寫了一個火字。
義成主君和信乃、大角、莊助,則寫了風火二字。
道節看了皺眉道:&ldquo八人合起來是個火沒有說的。
風從八或從蟲,因此王充在《論衡》中說,蟲八日而化。
然而八百便是風,不知道究竟為何?&rdquo他這樣地指責。
信乃說道:&ldquo風從八、從蟲自不待言,但古文也作凮,即從八又從百,多見于漢人之隸書,毋庸置疑。
&rdquo他這一解釋,道節感到信服,與現八和小文吾等都覺得自愧弗如。
辰相和清澄及其他衆臣耳聞目睹,感歎不已。
且說義成,不覺笑着喚毛野說:&ldquo軍師,怎麼樣?風火二字猜到了吧?是以我又有所悟,以前那妙椿老狸,自稱是八百比丘尼,那八百也是這個凮字。
他有顆甕襲之珠,可以自由起風,便是風狸之義,現在才明白。
&rdquo他這樣一解釋,毛野說:&ldquo正是。
&rdquo大家都無不稱奇。
毛野立即又說:&ldquo那甕襲之珠,對八百零八人之計,非常有用,是至關重要之物,我很想得到它。
主君既已想到這裡,乃事成之兆。
那珠子主君還收藏着嗎?等大師來到告之此計,并請主君把珠子交給他。
&rdquo義成聽了說:&ldquo那珠子還在,拿出來雖然不難,但丶大他不肯來。
昨日派人去延命寺,對丶大說了後,他拒絕了。
他說:&lsquo雖然說話失敬,但貧僧自入佛門以來,未曾破過五戒,為何招我這出家人去商量非分的軍陣殺伐之事?實難從命。
而且我病愈後尚未剃須發,就請恕過貧僧吧。
&rsquo他是這樣回答的,請問能用别人嗎?&rdquo毛野聽了忙說:&ldquo不行,不是那位師父和大角,都難行拙策。
&rdquo他便把緣故和辦法悄悄告訴了義成。
義成聽了高興地說:&ldquo那就再派人去,無論如何也要把他請來。
&rdquo毛野說:&ldquo不可,那位師父很固執,有時君命也有所不從,因為這是殺生的戰争。
請讓臣做使者,與大角立即去延命寺勸說他,也許會從命。
幸好那位師父久病後,須發長得很長,面貌消瘦,容易騙得過敵人。
大角聽到臣的拙策,已做好準備,請準予他前往。
在敵人之大軍來到五十子城前,讓他同那位師父趁着黑夜乘快船潛赴敵地。
請賜臣甕襲之珠。
&rdquo他這樣刻不容緩地請命,大角也極力稱贊毛野的計策好,請求同去。
義成便從其議。
為了把甕襲珠給他們,便問清澄寶珠在嗎?清澄答道:&ldquo那個寶珠前曾根據犬江親兵衛的禀奏,吩咐由臣保管。
此乃難得之寶物,可比作犬士們的那八顆寶珠,為不使之丢失,所以一直将它帶在腰間,現在這裡。
&rdquo他說着從腰間的錦囊内取出珠子遞給義成。
義成接過來看看便交給毛野。
毛野拿過來揣在懷中,便要與大角一同告退出發,辰相急忙喚他們說:&ldquo犬阪君,你們去延命寺,須帶随從,騎馬去要快些。
&rdquo毛野答道:&ldquo不,我想帶随從多了反而不好,不騎馬悄悄去吧。
&rdquo說着往後退退,與君侯和盟兄弟告别後,便與大角同去延命寺。
稍過片刻,辰相對清澄道:&ldquo犬士之奇才自不待言,然而犬阪的八百零八人之計真是太妙了。
但這次水戰,蹈唐山三國時吳魏赤壁之故轍,即使用風火之計,恐怕敵人也會事先明其利害,将如何是好?&rdquo清澄聽了沉吟片刻道:&ldquo是的,我亦有此疑,但我想他不會有差錯。
國主可能知道吧?&rdquo義成聽了說:&ldquo不,那赤壁之戰周瑜燒了敵人的戰船,是曹操認為冬月很少有東南風之故。
孔明之借風雖然載之于羅貫中的演義之中,但在陳壽的《三國志》中無借
對昨日毛野所說的八百八人之意,信乃、大角和莊助說已大體猜到。
道節、現八和小文吾說隻悟到八人的兩個字,而對八百還不明白。
義成主君含笑道:&ldquo我也猜到了,但不知對錯。
都先不要說,把它寫下來,對對看。
這裡有筆墨紙硯。
&rdquo君臣都各自寫了,互相對着一看,道節、現八、小文吾隻寫了一個火字。
義成主君和信乃、大角、莊助,則寫了風火二字。
道節看了皺眉道:&ldquo八人合起來是個火沒有說的。
風從八或從蟲,因此王充在《論衡》中說,蟲八日而化。
然而八百便是風,不知道究竟為何?&rdquo他這樣地指責。
信乃說道:&ldquo風從八、從蟲自不待言,但古文也作凮,即從八又從百,多見于漢人之隸書,毋庸置疑。
&rdquo他這一解釋,道節感到信服,與現八和小文吾等都覺得自愧弗如。
辰相和清澄及其他衆臣耳聞目睹,感歎不已。
且說義成,不覺笑着喚毛野說:&ldquo軍師,怎麼樣?風火二字猜到了吧?是以我又有所悟,以前那妙椿老狸,自稱是八百比丘尼,那八百也是這個凮字。
他有顆甕襲之珠,可以自由起風,便是風狸之義,現在才明白。
&rdquo他這樣一解釋,毛野說:&ldquo正是。
&rdquo大家都無不稱奇。
毛野立即又說:&ldquo那甕襲之珠,對八百零八人之計,非常有用,是至關重要之物,我很想得到它。
主君既已想到這裡,乃事成之兆。
那珠子主君還收藏着嗎?等大師來到告之此計,并請主君把珠子交給他。
&rdquo義成聽了說:&ldquo那珠子還在,拿出來雖然不難,但丶大他不肯來。
昨日派人去延命寺,對丶大說了後,他拒絕了。
他說:&lsquo雖然說話失敬,但貧僧自入佛門以來,未曾破過五戒,為何招我這出家人去商量非分的軍陣殺伐之事?實難從命。
而且我病愈後尚未剃須發,就請恕過貧僧吧。
&rsquo他是這樣回答的,請問能用别人嗎?&rdquo毛野聽了忙說:&ldquo不行,不是那位師父和大角,都難行拙策。
&rdquo他便把緣故和辦法悄悄告訴了義成。
義成聽了高興地說:&ldquo那就再派人去,無論如何也要把他請來。
&rdquo毛野說:&ldquo不可,那位師父很固執,有時君命也有所不從,因為這是殺生的戰争。
請讓臣做使者,與大角立即去延命寺勸說他,也許會從命。
幸好那位師父久病後,須發長得很長,面貌消瘦,容易騙得過敵人。
大角聽到臣的拙策,已做好準備,請準予他前往。
在敵人之大軍來到五十子城前,讓他同那位師父趁着黑夜乘快船潛赴敵地。
請賜臣甕襲之珠。
&rdquo他這樣刻不容緩地請命,大角也極力稱贊毛野的計策好,請求同去。
義成便從其議。
為了把甕襲珠給他們,便問清澄寶珠在嗎?清澄答道:&ldquo那個寶珠前曾根據犬江親兵衛的禀奏,吩咐由臣保管。
此乃難得之寶物,可比作犬士們的那八顆寶珠,為不使之丢失,所以一直将它帶在腰間,現在這裡。
&rdquo他說着從腰間的錦囊内取出珠子遞給義成。
義成接過來看看便交給毛野。
毛野拿過來揣在懷中,便要與大角一同告退出發,辰相急忙喚他們說:&ldquo犬阪君,你們去延命寺,須帶随從,騎馬去要快些。
&rdquo毛野答道:&ldquo不,我想帶随從多了反而不好,不騎馬悄悄去吧。
&rdquo說着往後退退,與君侯和盟兄弟告别後,便與大角同去延命寺。
稍過片刻,辰相對清澄道:&ldquo犬士之奇才自不待言,然而犬阪的八百零八人之計真是太妙了。
但這次水戰,蹈唐山三國時吳魏赤壁之故轍,即使用風火之計,恐怕敵人也會事先明其利害,将如何是好?&rdquo清澄聽了沉吟片刻道:&ldquo是的,我亦有此疑,但我想他不會有差錯。
國主可能知道吧?&rdquo義成聽了說:&ldquo不,那赤壁之戰周瑜燒了敵人的戰船,是曹操認為冬月很少有東南風之故。
孔明之借風雖然載之于羅貫中的演義之中,但在陳壽的《三國志》中無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