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帙下乙編中套序
關燈
小
中
大
作者總自評
稗官野史之言,捕風捉影,虛構無稽,于世人有何裨益?不過聊解春日慵倦,權慰秋夕寂寥而已。
是以漢土有《齊諧》、《導苑》二書;我朝有《浦島子傳》與《續浦島子傳》。
皆可謂和漢小說之鼻祖而戲墨之濫觞也。
茲後益踵事增華,有《宇津保物語》、《源氏物語》之作,如五色春花,絢麗多彩;有《水浒傳》、《西遊記》之文,奇巧絕妙,句句錦繡:實乃稗史之大筆,和文之師表。
舉其不足者,則《源氏物語》太耽于淫戀而不谙勸懲;《水浒傳》則勸懲過于隐晦,緻今無善悟之者,徒觀其表不過是強人之俠義,甚為可惜。
大抵知與不知,熟讀與未熟讀者,均謂其書不過舞文弄墨耳。
如餘之曲學者流東施效颦,舐糟拈垢者,和漢古今又有幾人?大凡有其才而能脫胎換骨,寫出傑作者,頗為罕見;既不脫胎亦不換骨,囫囵吞棗似是而非者,反接踵而繼,至今不衰。
蓋因其筆之遠祖,世代相傳,稗史小說乃難登大雅之作欤?昔之文人才子作稗史小說,必借用古人之姓名,而又故異其事。
譬如《源氏物語》之光源氏、《竹取物語》之赫夜公主〔昔日稱赫夜公主之美人有三人,詳見于餘之《玄同放言》〕、《水浒傳》之宋江等三十六人與夫晁蓋、高俅等及《西遊記》之三藏法師諸人,不必一一列舉。
如其人物不足之際,則懸思虛構,以無中生有之人補充之。
《水浒傳》中之地煞星七十二人,《西遊記》中之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以及其他衆魔王,實不遑枚舉。
更思之,稗史特不詳其歲月,亦是作者之用心,以示與正史之不同。
此可驗諸本傳北條長氏之事見之。
長氏起于伊豆,彼将小田原之大森實賴驅逐而占據其城,乃明應三年之事,距本傳所雲之文明十五年晚十二年。
然本傳中作為當時之事。
更何況安房裡見氏與山内、扇谷兩管領交兵,并無其事,此類尚多。
本傳與正史或相符或虛構之處,都書明年号,雖似有違本意,然皆欲令看官于其事略具歲月先後而為之。
然頗有拘執之人不解此乃虛實間之遊戲,謂之誣世惑俗,未免迂腐之甚。
毛鶴山評《琵琶記》傳奇中之蔡邕,謂其既為後漢之蔡邕,又非後漢之蔡邕,自是另外之人。
此足以解婦孺之疑,堪為灼見。
豈僅如《琵琶記》中之蔡邕,他如《西廂記》中莺莺之類人物,傳奇中甚多。
借用古人之姓名者,自此間能樂之後,還有歌舞伎與淨琉璃之話本等,看官孰可遽謂其真哉?明之謝肇淛雲,今人讀稗史小說,見其年代事實與正史不符便有議論者,豈如經讀正史?其所以言過其實,特為取悅闾巷小兒,固不足為士君子道。
斯乃至理名言。
然近《雄飛錄》之作者,于其書中指責本傳事實與年代不符,因大肆诽謗。
餘以為此實乃愚蠢之舉,本不足挂齒,故當時未事辯解。
如今順筆聊論數言。
如上所述,本傳中之裡見父子與八犬士等善士,既是昔日之裡見氏而又非昔日之裡見氏;既是昔日所有之八犬士,而又非昔日所有之八犬士。
且本傳之歲月,既是昔日之歲月,又非昔日之歲月。
不言而喻乃虛構之言。
畢竟是專為娛樂,于世毫無裨益。
然此毫無裨益之虛構,實耗費心力,不知花費幾許春秋,竟不知老之将至。
本傳計一百七十回,餘朝夕執筆孜孜不倦,冥思苦想反複再三,方衍成此部長篇小說,實愚之極矣。
雖是愚人愚事,然欲以此勸善懲惡,俾之能教育彼等愚執之婦孺翁媪,而作其渡卻迷津之善筏,故爾動筆戲墨。
餘少壯之時即事此任,厥未讀六史、九經、女教、女訓,夢中亦不知聖賢教誨之貴媛,因愛讀餘之小說,年長日久也稍懂仁義八行等為人之道,與夫辨别不義隐匿所以滅亡之理,甚者能教導鄰裡之女子。
餘聞知此等可喜之事,稍可自慰寸心。
諺語有雲: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但為此輩,亦須反複教誨之耳。
大凡稗史小說借古人姓名者,如上所述,萬不可把孝子賢孫、忠臣節婦誣為惡人。
将其善惡颠倒,縱然新奇,然于勸懲則甚為有害。
譬如本傳中之金碗八郎孝吉,為故君報仇後不仕二君而自殺,乃義烈之士。
又山林房八殺身成仁,乃俠義之良民。
雖皆為無中生有之人,然餘亦不能将其改做弑惡盜竊之無惡大憝。
稗史傳奇之些許可看處即在于勸懲。
勸懲失正徒緻誨淫導欲。
故縱有善人不幸被惡人狠毒殺害,死後遺羞之事,書中亦應避免,因其有礙勸懲也。
故餘以為,和漢古今有具真才實學之才子,有尚未聞其道之才子,雖則均為才子,然不學且不知君子之大道者,則難以正其勸懲矣。
餘觀唐山之傑出稗史作家,無不為飽具真才實學,深明君子之道者。
然其稗史中或有淫亂猥亵之段落。
讀而不知者,以為作者為順應時尚而寫這般醜事。
豈不知,其淫亂者,都是殘忍兇惡之男女,而無善人與焉。
譬如《水浒傳》中寫武大郎之妻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奸之醜惡,及楊雄之妻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奸之污穢。
此潘金蓮、潘巧雲、西門慶、裴如海等,俱是狠毒殘酷、死罪難容,猶如獍鸮虎狼般之大惡人。
彼奸夫淫婦耽溺于不義之淫欲中
是以漢土有《齊諧》、《導苑》二書;我朝有《浦島子傳》與《續浦島子傳》。
皆可謂和漢小說之鼻祖而戲墨之濫觞也。
茲後益踵事增華,有《宇津保物語》、《源氏物語》之作,如五色春花,絢麗多彩;有《水浒傳》、《西遊記》之文,奇巧絕妙,句句錦繡:實乃稗史之大筆,和文之師表。
舉其不足者,則《源氏物語》太耽于淫戀而不谙勸懲;《水浒傳》則勸懲過于隐晦,緻今無善悟之者,徒觀其表不過是強人之俠義,甚為可惜。
大抵知與不知,熟讀與未熟讀者,均謂其書不過舞文弄墨耳。
如餘之曲學者流東施效颦,舐糟拈垢者,和漢古今又有幾人?大凡有其才而能脫胎換骨,寫出傑作者,頗為罕見;既不脫胎亦不換骨,囫囵吞棗似是而非者,反接踵而繼,至今不衰。
蓋因其筆之遠祖,世代相傳,稗史小說乃難登大雅之作欤?昔之文人才子作稗史小說,必借用古人之姓名,而又故異其事。
譬如《源氏物語》之光源氏、《竹取物語》之赫夜公主〔昔日稱赫夜公主之美人有三人,詳見于餘之《玄同放言》〕、《水浒傳》之宋江等三十六人與夫晁蓋、高俅等及《西遊記》之三藏法師諸人,不必一一列舉。
如其人物不足之際,則懸思虛構,以無中生有之人補充之。
《水浒傳》中之地煞星七十二人,《西遊記》中之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以及其他衆魔王,實不遑枚舉。
更思之,稗史特不詳其歲月,亦是作者之用心,以示與正史之不同。
此可驗諸本傳北條長氏之事見之。
長氏起于伊豆,彼将小田原之大森實賴驅逐而占據其城,乃明應三年之事,距本傳所雲之文明十五年晚十二年。
然本傳中作為當時之事。
更何況安房裡見氏與山内、扇谷兩管領交兵,并無其事,此類尚多。
本傳與正史或相符或虛構之處,都書明年号,雖似有違本意,然皆欲令看官于其事略具歲月先後而為之。
然頗有拘執之人不解此乃虛實間之遊戲,謂之誣世惑俗,未免迂腐之甚。
毛鶴山評《琵琶記》傳奇中之蔡邕,謂其既為後漢之蔡邕,又非後漢之蔡邕,自是另外之人。
此足以解婦孺之疑,堪為灼見。
豈僅如《琵琶記》中之蔡邕,他如《西廂記》中莺莺之類人物,傳奇中甚多。
借用古人之姓名者,自此間能樂之後,還有歌舞伎與淨琉璃之話本等,看官孰可遽謂其真哉?明之謝肇淛雲,今人讀稗史小說,見其年代事實與正史不符便有議論者,豈如經讀正史?其所以言過其實,特為取悅闾巷小兒,固不足為士君子道。
斯乃至理名言。
然近《雄飛錄》之作者,于其書中指責本傳事實與年代不符,因大肆诽謗。
餘以為此實乃愚蠢之舉,本不足挂齒,故當時未事辯解。
如今順筆聊論數言。
如上所述,本傳中之裡見父子與八犬士等善士,既是昔日之裡見氏而又非昔日之裡見氏;既是昔日所有之八犬士,而又非昔日所有之八犬士。
且本傳之歲月,既是昔日之歲月,又非昔日之歲月。
不言而喻乃虛構之言。
畢竟是專為娛樂,于世毫無裨益。
然此毫無裨益之虛構,實耗費心力,不知花費幾許春秋,竟不知老之将至。
本傳計一百七十回,餘朝夕執筆孜孜不倦,冥思苦想反複再三,方衍成此部長篇小說,實愚之極矣。
雖是愚人愚事,然欲以此勸善懲惡,俾之能教育彼等愚執之婦孺翁媪,而作其渡卻迷津之善筏,故爾動筆戲墨。
餘少壯之時即事此任,厥未讀六史、九經、女教、女訓,夢中亦不知聖賢教誨之貴媛,因愛讀餘之小說,年長日久也稍懂仁義八行等為人之道,與夫辨别不義隐匿所以滅亡之理,甚者能教導鄰裡之女子。
餘聞知此等可喜之事,稍可自慰寸心。
諺語有雲: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但為此輩,亦須反複教誨之耳。
大凡稗史小說借古人姓名者,如上所述,萬不可把孝子賢孫、忠臣節婦誣為惡人。
将其善惡颠倒,縱然新奇,然于勸懲則甚為有害。
譬如本傳中之金碗八郎孝吉,為故君報仇後不仕二君而自殺,乃義烈之士。
又山林房八殺身成仁,乃俠義之良民。
雖皆為無中生有之人,然餘亦不能将其改做弑惡盜竊之無惡大憝。
稗史傳奇之些許可看處即在于勸懲。
勸懲失正徒緻誨淫導欲。
故縱有善人不幸被惡人狠毒殺害,死後遺羞之事,書中亦應避免,因其有礙勸懲也。
故餘以為,和漢古今有具真才實學之才子,有尚未聞其道之才子,雖則均為才子,然不學且不知君子之大道者,則難以正其勸懲矣。
餘觀唐山之傑出稗史作家,無不為飽具真才實學,深明君子之道者。
然其稗史中或有淫亂猥亵之段落。
讀而不知者,以為作者為順應時尚而寫這般醜事。
豈不知,其淫亂者,都是殘忍兇惡之男女,而無善人與焉。
譬如《水浒傳》中寫武大郎之妻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奸之醜惡,及楊雄之妻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奸之污穢。
此潘金蓮、潘巧雲、西門慶、裴如海等,俱是狠毒殘酷、死罪難容,猶如獍鸮虎狼般之大惡人。
彼奸夫淫婦耽溺于不義之淫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