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〇回 犬江仁名揚京師 左京兆恩厚東臣
關燈
小
中
大
你真是個忠義的後生,我雖想放你回去,但尚未得到大将軍的恩準,你如果被大将軍看中,派人去安房說要用你,安房将軍敢推辭嗎?如推辭豈能饒恕你君臣的抗旨之罪?因此我且私下問你,最近從東國有人告知裡見和結城有反叛的風聲,而且今年四月前後,你同其他七犬士和裡見的士卒數百名來到結城的古戰場,想毀壞逸匹寺,進行種種違法之事,我已有耳聞。
&rdquo于是政元便把德用讒言誣陷之事小聲說給他。
親兵衛聽了十分吃驚,回答道:&ldquo請恕小臣冒昧,那都是傳聞之誤,并非事實。
那日小臣遇到我方的危難,曾助過一臂之力,有關此事您不會不知。
請聽小臣從頭道來。
&rdquo于是他便将、大法師為實現宿願,舉辦大念佛的法事;德用和堅削因忌妒而企圖搗亂破壞;堅名經棱、根生野素賴和長城惴利等冒名去逮捕,他們的奸計敗壞,被立即治了罪,是如何判決的;另有那地藏菩薩的顯靈保佑和成朝的賢良善政等等概略陳述後,他接着說:&ldquo那日在結城的法會聚會,是我的七八個盟兄弟和蜑崎照文主仆,共計不過三十人,誰說有數百人?同時我主義實和實成父子的忠信,世人皆知,與成朝主君并不親近。
另外成朝主君的賢良也是人所共知的。
怎能恨大将軍家與之作對背叛呢?如果這樣說還有所懷疑的話,可派細作到那裡去,問問當地的百姓,是不會錯的。
&rdquo政元聽了驚歎道:&ldquo原來事情都不對,好了,我有辦法,你且保密。
&rdquo他便将親兵衛的話攔住。
次日他派兩三個細作去結城,刺探虛實,往返以三十天為限。
這件非常機密的差使,連複六和有司等都不知道。
然而政元留親兵衛之心還是不死。
他左思右想,認為親兵衛雖素性忠義,但他還是個孩子,對京師的習俗還不大熟悉,所以反以為鄉下好,而思念故鄉。
如在此久居,被京師的花香陶醉,便不會再那麼思念故鄉了。
這也是移其心志的辦法,無論賢與不肖,人之心情大體相似,那時就會感到新恩勝過舊恩,而被拉過來。
然而與他的武勇恰恰相反,他看着好似女人,堪稱是位美少年,倘若讓他做我卧房之友,則恩愛情深,不要幾年便可成為我的股肱家臣。
我是愛宕山的行者,不敢接近女色,就是男色也從未放在心上,但是為了他,就是多年的修行白做了,也在所不惜,又有何恨?給他寫封情書讓人送去,使他知道我的心好嗎?不行,莫如對他當面說。
政元的思念之心很急,于是便時常把親兵衛請去,順便透露他的愛慕之情,或借酒傳情進行引誘。
然而親兵衛并不貪杯,有問便謹慎回答,不問便默默不語,毫無失禮之處。
在談話間隻是有時請求放他回國。
實是牆固狗兒進不來,窗戶不破風吹不透,無隙可乘。
政元雖然欲火中焚,而親兵衛的言行毫無不檢點之處。
政元有如隔靴搔癢,癡情難消,枉自思慕。
但因并非隻是為了色情,所以他好歹才斷了這個念頭,去悉心修行,不再動這等邪念,但還是舍不得放親兵衛。
親兵衛每請求準予回國,他便以将軍家不允而加以搪塞,長期扣留不放。
不知這個政元是奸,還是佞?喜愛親兵衛的武勇雖是可理解的,但竟為其容貌迷住悄悄動了貪戀男色之心,他不僅是不知人,還暴露了他竟是個衣冠小人,使親兵衛一時受厄,大概是造化小兒之所為吧! 蓋憶昔阪上田村麻呂大宿祢将軍,身高五尺八寸,胸厚一尺二寸,相對視之如偃,背後視之如俯,目似雄鷹之眸,鬓如金絲,重時二百斤,輕時六十二斤,動靜随機,輕重自如。
怒而回眸可使猛獸立斃、笑時眉開孺子都會感到可親。
因此,屢次令他遠征東夷,戰功在國史中十分卓著,雖冠列亞相,仍不改螢雪之樂。
其忠信武勇,實和漢罕見的古之英才。
今之犬江親兵衛,看去是個綽約豔冶的少年,而一笑則為之心動,把他看作是戀戀難舍的女人,政元就是這樣的小人。
另外有人聽到親兵衛有勇有謀的英名,便怕得如神似鬼,用以攘邪護門。
因此如以相貌取人,則聖人也不能不犯錯誤。
另外如隻聞其言而不觀其行,則會把小人看作是君子,誰能如八犬士呢?其相貌和氣質雖各大同小異,但皆自始至終,無不合乎仁義八行。
請看官想想看。
閑話少叙,卻說親兵衛在京百餘日,廣闊的庭院已聽不到秋蟲的叫聲,朝晨隻見雪白的寒霜,為冰炭難以相容的權貴陪談解悶,孤寂地苦度時光。
*** (1)《呂氏春秋》無&ldquo月令&rdquo篇,而是在《呂氏春秋》&ldquo季秋&rdquo篇中有&ldquo鴻雁來賓&rdquo之語。
另在《禮記·月令》篇中亦有&ldquo鴻雁來賓&rdquo之語。
作者可能将兩者混淆。
&rdquo于是政元便把德用讒言誣陷之事小聲說給他。
親兵衛聽了十分吃驚,回答道:&ldquo請恕小臣冒昧,那都是傳聞之誤,并非事實。
那日小臣遇到我方的危難,曾助過一臂之力,有關此事您不會不知。
請聽小臣從頭道來。
&rdquo于是他便将、大法師為實現宿願,舉辦大念佛的法事;德用和堅削因忌妒而企圖搗亂破壞;堅名經棱、根生野素賴和長城惴利等冒名去逮捕,他們的奸計敗壞,被立即治了罪,是如何判決的;另有那地藏菩薩的顯靈保佑和成朝的賢良善政等等概略陳述後,他接着說:&ldquo那日在結城的法會聚會,是我的七八個盟兄弟和蜑崎照文主仆,共計不過三十人,誰說有數百人?同時我主義實和實成父子的忠信,世人皆知,與成朝主君并不親近。
另外成朝主君的賢良也是人所共知的。
怎能恨大将軍家與之作對背叛呢?如果這樣說還有所懷疑的話,可派細作到那裡去,問問當地的百姓,是不會錯的。
&rdquo政元聽了驚歎道:&ldquo原來事情都不對,好了,我有辦法,你且保密。
&rdquo他便将親兵衛的話攔住。
次日他派兩三個細作去結城,刺探虛實,往返以三十天為限。
這件非常機密的差使,連複六和有司等都不知道。
然而政元留親兵衛之心還是不死。
他左思右想,認為親兵衛雖素性忠義,但他還是個孩子,對京師的習俗還不大熟悉,所以反以為鄉下好,而思念故鄉。
如在此久居,被京師的花香陶醉,便不會再那麼思念故鄉了。
這也是移其心志的辦法,無論賢與不肖,人之心情大體相似,那時就會感到新恩勝過舊恩,而被拉過來。
然而與他的武勇恰恰相反,他看着好似女人,堪稱是位美少年,倘若讓他做我卧房之友,則恩愛情深,不要幾年便可成為我的股肱家臣。
我是愛宕山的行者,不敢接近女色,就是男色也從未放在心上,但是為了他,就是多年的修行白做了,也在所不惜,又有何恨?給他寫封情書讓人送去,使他知道我的心好嗎?不行,莫如對他當面說。
政元的思念之心很急,于是便時常把親兵衛請去,順便透露他的愛慕之情,或借酒傳情進行引誘。
然而親兵衛并不貪杯,有問便謹慎回答,不問便默默不語,毫無失禮之處。
在談話間隻是有時請求放他回國。
實是牆固狗兒進不來,窗戶不破風吹不透,無隙可乘。
政元雖然欲火中焚,而親兵衛的言行毫無不檢點之處。
政元有如隔靴搔癢,癡情難消,枉自思慕。
但因并非隻是為了色情,所以他好歹才斷了這個念頭,去悉心修行,不再動這等邪念,但還是舍不得放親兵衛。
親兵衛每請求準予回國,他便以将軍家不允而加以搪塞,長期扣留不放。
不知這個政元是奸,還是佞?喜愛親兵衛的武勇雖是可理解的,但竟為其容貌迷住悄悄動了貪戀男色之心,他不僅是不知人,還暴露了他竟是個衣冠小人,使親兵衛一時受厄,大概是造化小兒之所為吧! 蓋憶昔阪上田村麻呂大宿祢将軍,身高五尺八寸,胸厚一尺二寸,相對視之如偃,背後視之如俯,目似雄鷹之眸,鬓如金絲,重時二百斤,輕時六十二斤,動靜随機,輕重自如。
怒而回眸可使猛獸立斃、笑時眉開孺子都會感到可親。
因此,屢次令他遠征東夷,戰功在國史中十分卓著,雖冠列亞相,仍不改螢雪之樂。
其忠信武勇,實和漢罕見的古之英才。
今之犬江親兵衛,看去是個綽約豔冶的少年,而一笑則為之心動,把他看作是戀戀難舍的女人,政元就是這樣的小人。
另外有人聽到親兵衛有勇有謀的英名,便怕得如神似鬼,用以攘邪護門。
因此如以相貌取人,則聖人也不能不犯錯誤。
另外如隻聞其言而不觀其行,則會把小人看作是君子,誰能如八犬士呢?其相貌和氣質雖各大同小異,但皆自始至終,無不合乎仁義八行。
請看官想想看。
閑話少叙,卻說親兵衛在京百餘日,廣闊的庭院已聽不到秋蟲的叫聲,朝晨隻見雪白的寒霜,為冰炭難以相容的權貴陪談解悶,孤寂地苦度時光。
*** (1)《呂氏春秋》無&ldquo月令&rdquo篇,而是在《呂氏春秋》&ldquo季秋&rdquo篇中有&ldquo鴻雁來賓&rdquo之語。
另在《禮記·月令》篇中亦有&ldquo鴻雁來賓&rdquo之語。
作者可能将兩者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