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回 守師命星額收遺骨 受殘舍跛僧告禍殃

關燈
遙望池畔,見那漢子的頭上有條可怕的巨蟒,其身軀無異千載之老松,從那池中出來,頭在樹枝上,尾巴在水中,其長也就可想而知了。

    它眼睛像兩面銅鏡;口似血盆,伸着長長的舌頭,猶如噴射火焰似的。

    那漢子馴養的猕猴驚恐萬狀想逃生,但因被繩索拴着難以脫身,正在掙紮之際,便被那大蟒給吞了。

    然而蟒還不飽,又要吞那狙公,頭朝那松樹枝垂下,張口吐舌地到了那人身邊。

    說也奇怪,那個狙公所帶的腰刀,忽然脫鞘騰空而起,想截住那蟒将它殺死。

    大蟒吓得急忙退回躲在松樹上。

    蟒退回去後,刀也就自然地回到鞘中。

    過了一會兒,大蟒又伸出頭來想去吞食那狙公,腰刀又從鞘内飛出,抵禦的情景如初。

    季基朝臣在百米外的蕃山腳下駐馬,對這聞所未聞的奇觀,既驚且怪,回顧侍從們說:&lsquo汝等看見了吧?那漢子有德,刀護其身;但那把腰刀一定是世間稀有的寶物。

    我們隻是這樣旁觀,未免太無恻隐之心了,得快去救他。

    &rsquo他說着拔出兩支獵箭,策馬向前來到射程之内,把箭搭在弓弦上等着。

    這時大蟒又把頭伸出來想去吞狙公,季基手疾眼快,彎弓放箭,不偏不倚正射在那大蟒的右眼上,那蟒疼得立即向後一仰,季基接着射出第二支箭,恰好射在大蟒的咽喉上,兩次都射中了要害,大蟒咕咚從樹枝上掉下來死了。

    狙公雖被這聲響驚醒了,但可能是受了蛇毒,既不能說話,也站立不起來。

    季基朝臣讓侍從去把方才的情況告訴那個狙公,侍從騎馬來到他的身邊,取出腰間所帶的解毒丹藥給他服了,狙公才蘇醒過來,聽到人家告訴他事情的原委,再看看那大蟒,吓得他神色大變,過了片刻才又十分高興地跪下禀報說:&lsquo小可是某村人,名叫朝暮七,是個耍猴的。

    今天被鄰鄉的村長找去為馬棚做祈禱,喝了點喜酒喝醉了,回來走到這裡不覺在樹下睡着,以後之事便不曉得了。

    倘若不是老爺奮勇相救,不僅喪失了猕猴,小可也将葬身那大蟒之腹,這等再生之恩,何時能報?真太走運了。

    &rsquo那人感激得噙着眼淚叩頭。

    季基點頭道:&lsquo哪裡的話,汝之不死,是因有那奇異的腰刀。

    我将大蟒射死是後來之事。

    汝之腰刀定是名貴之物。

    是祖傳的,還是汝買的?&rsquo朝暮七答道:&lsquo這把刀是父親傳給我的,雖然每次出來耍猴都帶在腰間,但既不懂拔刀術,也辨不出刀的好壞。

    倘若您想要的話,小可就把刀獻給您也在所不惜,以報答救命之恩。

    &rsquo季基聽了甚為喜悅,便說:&lsquo那麼我就買下了,請到我的住處來。

    &rsquo季基于是就帶着他回官邸。

    路上見到走過來的莊客,季基便将此事告訴他們,說如将那個大蟒的屍體燒掉,就可以肥田。

    近村的百姓聽說既驚且喜,都稱贊季基的武德。

    按他的話照辦之後,次年的莊稼果然得到了很好的收成。

    殺蟒的好處還不僅如此,多年來因那個池塘有主神,村民害怕,不敢撒網或垂釣,夏季天旱時也不用那池塘的水灌溉田地,所以實是個無用的池塘。

    自此以後,人們沒有顧忌了,因撒網捕魚而得利者不少;或在淺水處種植荷花、慈姑出售;另外在稻田缺水時可從池裡引水灌溉。

    因此不僅人人歡喜,而且連青蛙叫都好像在歌頌領主之德,所以近村的百姓便把它稱之為武德池,這都是後話。

     且說狙公朝暮七,同着季基朝臣來到官邸,季基讓近侍把他的腰刀拿過來抽出來一看,上面刻着&lsquo退蛇之神刀&rsquo五個字,無疑此刀是珍品,便給狙公一百兩黃金作為刀的價錢。

    朝暮七幾乎都吓呆了,喜出望外地以為這是今生無上的洪福,收下金子啟禀道:&lsquo小可正愁着猕猴被大蟒吞了,以後何以為生呢。

    不知這把刀竟值這麼多錢,賞賜了一百兩黃金,真是恩上加恩,您太慈悲了。

    有了這些錢,今後不耍猴也可安度晚年了。

    以您這慈悲為懷的餘蔭,定會使尊府永遠昌盛,子孫繁衍,千秋萬代,萬歲,萬歲,萬萬歲。

    &rsquo他連聲祝福稱謝。

    季基又賜給他酒,這次他仍未接受教訓,喝得醺醺大醉回去了。

    朝暮七之事到此為止。

    再說季基朝臣,重新裝潢了那把腰刀,命名叫狙公刀,每天都帶在身邊愛不釋手。

    季基戰死時不知這狙公名刀落入何人之手?泷田的老侯爺同股肱之臣杉倉和堀内曾見過此刀,閑談時提到此事都十分惋惜。

    如今過了這麼些年,連知道名字的都很少了。

    不料先君的遺骨和那把名刀又出世,正好做庵主帶回去的禮物,真是件大的奇事,二位國主一定大為喜悅,連我們都感到光彩。

    然而這既是寶珠、星額二位法師所賜,也是庵主的功德所緻,真是難得的造化呀!&rdquo照文一五一十地說明了這把刀的來曆,、大自然很高興,七犬士們也為之耳目一新,對先君更加崇敬,趨膝向前與照文一同又向佛壇上的遺骨叩拜。

     當下照文與、大法師商議,把五十兩黃金作為布施,送給星額師徒;同時向他們熱誠地說明了君侯多年來的樂善好施,并對星額長老贈還遺骨、遺刀表示感謝。

    、大法師把兩位國主令人帶來的經卷和香奠拿來,也一同贈送給星額長老,說道:&ldquo貧僧居無定處,這次回鄉也不便帶走這些東西,如能将它留在貴院,用作為先君和其他亡靈長久祈禱之資,則至為幸甚。

    &rdquo星額答道:&ldquo出家人無貪心,有一缽之齋、一領之衣,不受凍餓之苦,于願已足矣。

    因此這些财寶對貧僧也沒用。

    然而既是您施舍的,則不便推辭。

    貧僧另有想法,暫且收下。

    &rdquo于是他便将那五十兩黃金裝入錢包挂在脖子上後又揣到懷裡,同時又把香奠和經卷包成兩包,交給徒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