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〇回 傳命令使臣正征伐 獻一葉窮士償前愆
關燈
小
中
大
妙椿有妖術,與前次的情況有所不同。
卑職把帶來的十名士兵交給您。
河鯉君和次團太師徒也可同去幫助您。
&rdquo孝嗣聽了趨膝向前,同次團太一起與照文相見,互緻邂逅的寒暄。
其中次團太見有照文為他們師徒說情,可以被允許跟着去讨伐,便鼓起勇氣又向親兵衛訴說他們的心願。
親兵衛把主君的手谕揣在懷裡後,對照文答道:&ldquo對主君的旨意,一定遵照奉行。
縱然某一人前去,也容易讨滅那賊,但是倘若跑掉了妙椿,則似乎又留下餘孽。
至于次團太之事,某并非嫌惡他是商人,而是因他另有急事,所以未同意讓他們師徒去,既然如此懇求,那就跟着去吧。
但是您的士兵并非為某一人帶來的,某怎能都帶去呢?即使有十名士兵,與素藤的幾千賊黨相比,也不過是九牛之一毛。
某不想一個人貪功,要與荒川大人商議,不能使殘賊漏網,所以借某兩個士兵吧。
其實隻要一名就夠了,但倘若他生病,則無人替換。
本來派次團太或鲫三去殿台營寨,也可傳達密議,但他們不是本家士兵,恐荒川翁和高宗、逸友生疑,而誤了時機。
此外别無它用。
進入敵城以後,有河鯉君和次團太老伯相助,其中河鯉君有一以當千的本領。
并非隻在這一次需他幫助,如薦給我君,無疑則可成為一方之幹城。
請大人多多提攜。
&rdquo照文聽了點頭道:&ldquo您料事如神,非凡庸之所能及,帶兵之事便悉聽尊意。
至于河鯉君之事,誠如耳聞,确是忠孝兩全、智勇超群之士。
卑職在老侯爺執政時,便被派去招賢,遍曆了關東八州,除八犬士之外,尚未遇到出類拔萃的英豪。
不料今天竟遇到這樣忠孝智勇的賢士,這次他如跟着您立了功,那麼即使沒有卑職推薦,也定會得到重用。
那時實乃錦上添花,本家之至寶,何過于此?真是公私之幸。
&rdquo他十分高興地一再誇獎。
孝嗣聽了愀然而自感慚愧地稍微擡了擡頭說:&ldquo犬江君和蜑崎大人都過獎了,某實不敢當。
誠哉,天道如盈則虧,蕙蘭欲繁茂而為秋風所摧,忠臣欲侍君而被讒佞所毀。
在下雖不肖,為盡孤忠卻不見容,甚至竟成為刑餘無顔見人者。
回想起來實是未盈而虧。
方才已經說過,即使故主并非賢明之君,也不應忘卻他有世代恩顧之義。
若毫無顧忌地另侍他人,則會觸怒故主。
同時我在幼時畢竟是由仙狐政木哺育的,如今又被仙狐救出,使我死裡逃生,前後的恩義實在匪淺。
今後我若不名行如一,則對不住以積陰德行善為本的仙狐政木。
因此,我想從今晚起将河鯉佐太郎改名為政木大全。
改政木是為了終生不忘她的大德,改大全是為名行如一,二者缺一不可。
犬江君和蜑崎大人,你們以為如何?&rdquo親兵衛和十一郎以及從旁聽着的次團太和鲫三,都認為這是賢士的用心,對他的忠信深感欽佩。
然而在談論間,夏夜益深,親兵衛不禁焦急地說道:&ldquo該說的和想要聽的都已經夠了。
不管風向如何,都應趕快啟航。
大家動身吧!&rdquo他催促着。
這時艄公從店鋪那邊跑來,禀告親兵衛說:&ldquo今天黃昏老爺們大概在三觀鼻與五十三太等人争吵了吧?那個五十三太和素手吉,是地方上有名的豪傑,有很多幹兒子和徒弟。
大概是想報昨夜之仇,帶了五六十人,手持長槳和船篙,或提着魚叉和竹槍往這邊來了,方才有人來悄悄地報信。
各位想與他們鬥,雖是出于無奈,但小可一旦受到連累,便連家都毀了,今後靠什麼過日子?請快快到外邊去,如不能想辦法和解,則大禍難免,沒有好處啊。
&rdquo他這樣嘟哝着。
親兵衛聽了笑了一笑說:&ldquo那些家夥們即使來幾百人,也該讓他們知道一下我的厲害。
上次那些沒有得到教訓的蠢貨,雖不是我們的對手,但這次定要狠狠地教訓,将他們打跑。
船家,你不必驚慌。
我馬上就去。
&rdquo他說着将裙褲底邊用帶子纏起來,抽下刀縧做為束袖帶,把衣袖系住,腰間插着雙刀,一身勇士的打扮,往外面走去。
孝嗣、次團太、鲫三也裝束好,奮勇地跟在後邊。
面對這樣突起的變故,照文也跟着出去。
他的士兵和随從為問候他的病早已來到隔壁房間,聽到此事也迎了過來。
照文将他們喚至身邊,吩咐他們跟着親兵衛。
這時艄公的家眷和奴婢聽到這個消息都吓得從卧房跑出來,躲到土倉庫裡去,把門關緊連一聲也不敢出。
艄公和船工已不知何時逃走,不在這裡了。
親兵衛并不過問,很快來至外邊,手裡拿着鐵扇子,等待敵人的到來。
在他左右跟着的孝嗣、次團太、鲫三等人沒有武器,便把店
卑職把帶來的十名士兵交給您。
河鯉君和次團太師徒也可同去幫助您。
&rdquo孝嗣聽了趨膝向前,同次團太一起與照文相見,互緻邂逅的寒暄。
其中次團太見有照文為他們師徒說情,可以被允許跟着去讨伐,便鼓起勇氣又向親兵衛訴說他們的心願。
親兵衛把主君的手谕揣在懷裡後,對照文答道:&ldquo對主君的旨意,一定遵照奉行。
縱然某一人前去,也容易讨滅那賊,但是倘若跑掉了妙椿,則似乎又留下餘孽。
至于次團太之事,某并非嫌惡他是商人,而是因他另有急事,所以未同意讓他們師徒去,既然如此懇求,那就跟着去吧。
但是您的士兵并非為某一人帶來的,某怎能都帶去呢?即使有十名士兵,與素藤的幾千賊黨相比,也不過是九牛之一毛。
某不想一個人貪功,要與荒川大人商議,不能使殘賊漏網,所以借某兩個士兵吧。
其實隻要一名就夠了,但倘若他生病,則無人替換。
本來派次團太或鲫三去殿台營寨,也可傳達密議,但他們不是本家士兵,恐荒川翁和高宗、逸友生疑,而誤了時機。
此外别無它用。
進入敵城以後,有河鯉君和次團太老伯相助,其中河鯉君有一以當千的本領。
并非隻在這一次需他幫助,如薦給我君,無疑則可成為一方之幹城。
請大人多多提攜。
&rdquo照文聽了點頭道:&ldquo您料事如神,非凡庸之所能及,帶兵之事便悉聽尊意。
至于河鯉君之事,誠如耳聞,确是忠孝兩全、智勇超群之士。
卑職在老侯爺執政時,便被派去招賢,遍曆了關東八州,除八犬士之外,尚未遇到出類拔萃的英豪。
不料今天竟遇到這樣忠孝智勇的賢士,這次他如跟着您立了功,那麼即使沒有卑職推薦,也定會得到重用。
那時實乃錦上添花,本家之至寶,何過于此?真是公私之幸。
&rdquo他十分高興地一再誇獎。
孝嗣聽了愀然而自感慚愧地稍微擡了擡頭說:&ldquo犬江君和蜑崎大人都過獎了,某實不敢當。
誠哉,天道如盈則虧,蕙蘭欲繁茂而為秋風所摧,忠臣欲侍君而被讒佞所毀。
在下雖不肖,為盡孤忠卻不見容,甚至竟成為刑餘無顔見人者。
回想起來實是未盈而虧。
方才已經說過,即使故主并非賢明之君,也不應忘卻他有世代恩顧之義。
若毫無顧忌地另侍他人,則會觸怒故主。
同時我在幼時畢竟是由仙狐政木哺育的,如今又被仙狐救出,使我死裡逃生,前後的恩義實在匪淺。
今後我若不名行如一,則對不住以積陰德行善為本的仙狐政木。
因此,我想從今晚起将河鯉佐太郎改名為政木大全。
改政木是為了終生不忘她的大德,改大全是為名行如一,二者缺一不可。
犬江君和蜑崎大人,你們以為如何?&rdquo親兵衛和十一郎以及從旁聽着的次團太和鲫三,都認為這是賢士的用心,對他的忠信深感欽佩。
然而在談論間,夏夜益深,親兵衛不禁焦急地說道:&ldquo該說的和想要聽的都已經夠了。
不管風向如何,都應趕快啟航。
大家動身吧!&rdquo他催促着。
這時艄公從店鋪那邊跑來,禀告親兵衛說:&ldquo今天黃昏老爺們大概在三觀鼻與五十三太等人争吵了吧?那個五十三太和素手吉,是地方上有名的豪傑,有很多幹兒子和徒弟。
大概是想報昨夜之仇,帶了五六十人,手持長槳和船篙,或提着魚叉和竹槍往這邊來了,方才有人來悄悄地報信。
各位想與他們鬥,雖是出于無奈,但小可一旦受到連累,便連家都毀了,今後靠什麼過日子?請快快到外邊去,如不能想辦法和解,則大禍難免,沒有好處啊。
&rdquo他這樣嘟哝着。
親兵衛聽了笑了一笑說:&ldquo那些家夥們即使來幾百人,也該讓他們知道一下我的厲害。
上次那些沒有得到教訓的蠢貨,雖不是我們的對手,但這次定要狠狠地教訓,将他們打跑。
船家,你不必驚慌。
我馬上就去。
&rdquo他說着将裙褲底邊用帶子纏起來,抽下刀縧做為束袖帶,把衣袖系住,腰間插着雙刀,一身勇士的打扮,往外面走去。
孝嗣、次團太、鲫三也裝束好,奮勇地跟在後邊。
面對這樣突起的變故,照文也跟着出去。
他的士兵和随從為問候他的病早已來到隔壁房間,聽到此事也迎了過來。
照文将他們喚至身邊,吩咐他們跟着親兵衛。
這時艄公的家眷和奴婢聽到這個消息都吓得從卧房跑出來,躲到土倉庫裡去,把門關緊連一聲也不敢出。
艄公和船工已不知何時逃走,不在這裡了。
親兵衛并不過問,很快來至外邊,手裡拿着鐵扇子,等待敵人的到來。
在他左右跟着的孝嗣、次團太、鲫三等人沒有武器,便把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