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回 報恩狐龍升雲天 問津犬童苦風濤

關燈
與裡見有緣,因此對這隻狗特别鐘愛,而對哺養它的狸子卻不聞不問。

    那隻母狸自恃有功,認為最少也應當與狐狸享有狐仙堂一樣,給它造個祠堂加以祭祀,可是毫無結果,便非常忌恨,立即從富山跑到距上總國夷灊郡普善村不遠的诹訪神社,栖居在那社前的老樟樹穴内三十多年,想得便向國主父子作祟。

    這都是因玉梓的餘怨所引起的惡念。

    恰好蟆田素藤喪失兩個愛妾,正在思念不堪郁悶之際,她便乘虛而入,冒稱是八百比丘尼所變化的尼姑妙椿,随即哄騙素藤去謀求非分的姻緣。

    其事未成,素藤便深恨國主,以緻兩次叛變,被圍直至今日。

    然而最初妙椿老狸懼怕神女之威靈未敢臨陣。

    但在饒恕素藤等死罪被驅逐他鄉後,妙椿又誇口能用妖術迷惑義成和犬江,使素藤等可以得救。

    素藤等竟被她迷住,信以為真,便忘記了國主和您的慈善之恩。

    好了傷疤就忘了疼乃小人之本性。

    對定國安邦這樣的頭等大事,良将和勇士之肝膽怎會為妖怪所奪?竊以為君子可陷而不可欺。

    那個妙椿用反間的妖術,使您遠去他鄉後,便肆無忌憚地做了兇徒素藤的軍師,為破對方之大軍興起妖風,飛沙走石,樹倒屋塌,勢不可擋,風聲比虎嘯還厲害,這是因為她有顆甕襲珠。

    那顆珠子是從貉腹内出現的寶貝。

    在上古垂仁天皇時,據說丹波國桑田郡有個叫甕襲的人家,養了隻狗叫足往。

    這狗一天見了一隻貉,便立即将其咬死,在那貉腹内發現了八尺瓊勾玉。

    甕襲将此事禀報有司,便将珠子獻給了朝廷。

    據說這顆珠子如今在石上神社。

    此事載于《日本書紀·垂仁紀》中。

    從垂仁帝時至今〔後土禦門院文明十五年〕一千二百多年,世間竟成了戰國時代,甚是可悲。

    那樣的奇珍異寶雖被埋沒在馬蹄下的泥土之中而無人知曉,卻被那妙椿老狸發現,珍藏起來。

    那顆珠子因是甕襲獻給垂仁帝的,故名曰甕襲珠。

    貉與狸乃是同類,都是穴居以避雨,善知風、生風,所以從古至今鐵匠以其皮做風箱。

    妙椿便對那顆珠子念咒語,使之掀起巨風,很有靈驗。

    她是與貉同類的狸,卻忘了忌諱,竟用被足往這隻犬所殺的同類貉的腹内之珠,幫助賊徒去破進剿之大軍。

    她不知此乃兇兆,最終要被犬士制服而死于寶珠之下,實甚可悲。

    由此可知狸之智淺,遠不及狐。

    您制服她得了那顆珠子,以後必定有大用,切不可等閑視之。

    這就是妙椿身世的大概情況。

    這次進館山城與那次不同,雖然以您之武勇,擒拿素藤等人并不難,但如果讓妙椿得知而使她跑掉,就不好辦了。

    因此最好不讓敵人知曉而悄悄進城。

    可以悄悄進城的地方是館山城的後門,在那裡有如此這般的标志,是從前的城主在那裡挖了一條地道以備逃脫的。

    後來用塊千鈞的巨石将前後的出入口堵起來,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

    您有力舉千鈞之膂力,一定很容易将它搬開。

    如想從那裡進去,就如此這般地進行,便可毫不費力地出入自如。

    先去後堂,如碰見妙椿老狸,則不可力取。

    那時可如此這般地立即破了妙椿的邪術,使纏住她神智的玉梓的冤魂解脫出來,那時妙椿則會如同朽木一般跌倒而現出原形。

    玉梓臨終時的惡念,便煙消雲散,再也不會作祟了,那樣就可證實,我的話不錯。

    役行者到時候也會給予冥助。

    其他事即使我不說,以您的智慧和武勇也定能成功,不必多疑。

    &rdquo親兵衛聽了,既感激又高興,從而勇氣倍增,不覺攥着政木的胳膊說:&ldquo真是有緣!這是難得的忠告,見機指出了其中的隐微。

    聽到您出自肺腑之言,猶如我在富山接受伏姬神女的指教一般。

    老媪雖是異類,但您的智慧廣大如同菩薩,所說的話我全領教了,一定謹遵教誨。

    &rdquo他說罷,孝嗣也對政木老媪道:&ldquo您對敵情介紹得很詳細,我也想跟随犬江君做個千裡附骥之蠅,如能立得寸功回來,則對您也定是個安慰。

    請稍待些時候再分手。

    &rdquo政木聽了說:&ldquo不能從命,因老身多年來所積的陰功,已蒙天帝恩敕,從今日起即為狐龍,現在即将升天,不在下界,你我相見之期便是分别之時。

    &rdquo孝嗣聽了不大明白,忙問:&ldquo什麼是狐龍?狐也能成龍嗎?&rdquo親兵衛也緊皺眉頭說:&ldquo我聽說龍乃神物。

    無論和漢古今,世人都隻知其名而未見其形。

    然而在唐山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