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輯 下帙上序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人雲:&ldquo昔裡見氏起于安房,後略上總,又征服下總之半。安房雖是小國,但為其發迹之地,因而今世人皆稱之為安房裡見。然而翁以南總裡見,命此書之名。此舉似乎舍本求末,不知何故?&rdquo對質疑者,餘答曰:&ldquo否,今子之所論,乃據後來之稱呼。&rdquo考上古制度,安房本是總國之郡名。邈古天富命為更求沃壤,率阿波齋部往東土,播殖麻谷,此乃生好麻之處,故謂之總國〔古語麻謂總也。今為上總、下總二國是也〕;阿波齋部所居之處,便名安房郡〔今安房國是也〕,見于《古語拾遺》。而《古事記》與《日本書紀·景行紀》則定名為東淡水門;且于景行五十三年冬十月,天皇至上總國,曾渡淡水門。然而元正天皇養老二年五月乙未,割上總國的平群、安房、朝夷、長狹四郡,置安房國。至聖武天皇天平二年十二月丙戌,又将安房國并回上總國。故孝謙天皇天平寶字元年五月乙卯,依舊分列為安房國,見之于《日本書紀》及《續紀》。此後則無将安房、上總作二國之說。是以安房初乃總國也。據當地人相傳,以裡見之威德,其封疆為二百二十七萬石。然《房總志料》第五卷安房之附錄卻予以否認。據《裡見九代記》載,裡見之領地,從義堯傳至義弘,除安房、上總及下總半國外,尚有三浦四十餘鄉。總計尚不足七十萬石,足見當地人之口傳恐難以為據。然而即使不足七十萬石,亦足可稱之為大諸侯。故雖為起家之國,但于此類小說中,亦不宜以偏小的安房冠之于裡見之上。但若稱作房總,則另有三浦四十餘鄉。是以稱之為南總,則令人有裡見領地遼闊之感,不為上總所限。希看官諒察。此乃不明作者之用心而緻誤。
天保七年丙申秋九月下旬立冬後之一日
蓑笠漁隐識
天保七年丙申秋九月下旬立冬後之一日
蓑笠漁隐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