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六回 獻青海波景能自稻村來 冒黑暗夜曼贊信赴館山
關燈
小
中
大
景能立即讓随從們拿着火把,四下照着,把馬牽到主君面前。
隻見這匹馬實非同一般,毛色青白相間,有好似魚鱗般的波紋,身高七尺有餘,看着不亞于那高綱與景時的生唼和磨墨。
當下景能奏道:&ldquo此馬出自本國滄海巷牧場。
如您所見,青白斑紋好似波浪狀,所以牧馬人給它命名叫青海波。
&rdquo義實聽了點頭道:&ldquo毛色确實很像波浪,不愧是滄海巷産的,這個名字起得好,以後可永遠叫這個名字。
&rdquo他贊不絕口地回顧侍立在身旁的親兵衛說:&ldquo你看此馬如何?&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雖好似班門弄斧,但小臣曾聽說過:凡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六尺為通。
良馬以頭為王,宜方;以目為相,宜明;以脊為将,必欲強;以腹為城,好欲張;四足為令,得長;眼睛要高而正,眼珠如懸鈴;眼下好似懸蠶與鑿;鼻孔要大,而鼻頭要有王火二字;口中尤宜赤;膝骨宜圓而張;耳相豎立,并小而厚;伏龍骨斷開而頸長;四趺大而突出;蹄厚,腹下平而有八字;尾骨高而長垂,如是者為千裡馬。
不說便可知道,這是李伯樂《相馬經》的大概。
此馬高七尺有餘,骨骼雖不如上述,但亦在龍骊之間。
善騎者,一日易行七八百裡。
其雜毛呈波浪狀,可稱之為龍種。
然而這隻是其外表,世人愛其罕見,恐還不足以稱之為良馬。
&rdquo他毫無羞澀的神色,對答如流,使義實大吃一驚,不無感歎地說:&ldquo真是有用的才子。
今将此馬賞給你,它牽來就鞍镫齊全立即可騎。
你騎上它為我帶路,以防萬一。
&rdquo親兵衛聽了欣然拜謝所贈之馬,并奏道:&ldquo請恕我冒昧,小臣的曾祖父杣木樸平,聽說是滄海巷之村民,此馬出自那裡的牧場,似乎與它有緣,待小臣先騎騎看。
&rdquo他說着把馬拉過來,翻身上馬。
他馴馬有術,這雖是匹烈馬,但卻像見了主人一樣乖乖地任憑他馳騁。
親兵衛騎了兩三圈,回至原處下了馬,又去參見義實。
義實方才已經親眼看到親兵衛的武藝和膂力都十分出色,但還不知他是否會馬術,因此便賜給他這匹烈馬讓他騎,見他的馬術如此娴熟,更加喜悅。
照文以下的随從們更是無不佩服,對他則愈益敬重。
義實仰望晴空的星鬥說:&ldquo我太任性了,沒什麼要事竟過了大半夜。
趕快走吧!&rdquo說罷離開馬紮站起來,馬夫立刻把馬牽過來。
他跨上馬時,親兵衛早已騎着青海波在前邊等待。
苫屋景能有從稻村騎來的馬,所以讓他騎馬跟在後邊。
于是照文、貝六郎和與四郎等以及近侍和旁系的随從,張起燈籠火把,跟在前後左右保護着。
走不多遠,小水門目和他随身的侍從,以及大山寺的僧人,有兩三個人手持火把前來迎接,跪在路旁參見老侯爺。
義實聽到禀告說音音等已被護送到這裡,便策馬來到大山寺的山門前。
然後他立即下馬,當走向殿門時,住持帶領衆僧趕忙出來迎接,讓進客房,獻茶獻果,對聽到的富山奇談和神女的顯靈,表示祝賀。
這時住持吩咐管齋飯的小和尚準備好晚餐,讓侯爺進膳。
然後讓親兵衛、照文等以及其他數十名随從都用晚飯,并給牲口喂了草料,款待得甚為殷勤。
其中隻有親兵衛被允許與老侯爺同席用餐,大家都很羨慕。
聽說随從們都用過飯,義實便把他們都召集到客房來,讓與四郎和音音以及曳手、單節等,把方才所講的奇談,都說給他們聽。
照文、景能、貝六郎、目等坐在義實的身後。
這時親兵衛走出來對義實說:&ldquo主君,請暫且準小臣一點假。
我想乘恩賜之馬去館山,将公子救出來。
&rdquo義實聽了看看他說:&ldquo你太性急了。
你是個明白人,縱然有辦法救出公子來,這裡去館山尚有百裡,也犯不上冒着黑夜前去。
明天一同回到泷田,我想讓你與你的祖母妙真相見,不然定會感到遺憾。
你如果想去敵城,待他日告知義成,再商議搭救義通之策,不必如此性急。
&rdquo他反複地加以制止。
親兵衛執意不肯。
他說:&ldquo您的高見有一定道理。
那是教訓不懂事的年輕人,如果違抗就将治罪。
我雖然實感惶恐,但古語雲:兵貴神速。
久謀則不利,如今不速到那裡去,若被敵人知道我方的機密,則無隙可乘了。
小臣何嘗不急于想與祖母見面,但那是私人的至親之情,并非為人臣者之急務。
令人痛心的是公子,他身在虎穴,還不知受盡了幾許艱難困苦呢?想起此事無異于一日千秋。
神女曾指教我,解除了山路的賊寇後,就趕快去救義通,所以不能在此過夜,浪費時間。
如蒙應允,實乃公私之大幸。
就請您答應了吧!&rdquo對他的忠魂義膽和苦苦哀求,怎能不允?義實略微點點頭說:&ldquo你既然如此要去,我也就不便阻攔,但在天亮前夜很黑,我有些不放心。
縱然你有必勝的策略,隻身前去也很危險。
我想盡數派我的随從跟着你去,但他們都未準備好铠甲又将奈何?&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不必,随從多了路上諸多不便。
盡管除我之外無須一人相助,但作為國主的使節到那裡去,還是得有個年輕的侍從和馬夫。
有這兩個人就行了,更無須甲胄等,請借我一領禮服即可。
&rdquo義實聽了皺眉道:&ldquo這雖然很容易,但你作為國主的使節,到那裡去做什麼呢?&rdquo親兵衛說:&ldquo計策要保守機密,随機應變,自有許多辦法。
現在還說不清楚。
&rdquo他如此回答後,義實點頭道:&ldquo那麼就将我的铠甲和護肩、護腿給你。
這些東西大概放在柳條箱内,把它穿在禮服下邊。
派誰做你的年輕侍衛呢?&rdquo他說着往左右看看,苫屋景能出來說:&ldquo請令小臣前往您看如何?我前曾陪同公子去過殿台,對那裡的地理很熟悉。
而且又有從稻村騎來的馬,雖不及那匹青海波,但也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可以跟得上。
&rdquo他說罷,與四郎誠惶誠恐地從末席趨膝向前奏道:&ldquo小可願做他的馬夫前往。
六年來我一直在伺候他,今遇此大事不跟着去,就白活在世上了。
&rdquo義實聽了笑着說:&ldquo八郎雖是稻村的使者,卻是自家人。
既無内外之别就允其所奏。
與四郎是個老人,能跟上那匹駿馬麼?算了吧!&rdquo他予以制止。
與四郎一時忍耐不住,瞪着眼睛說:&ldquo您的命令雖不敢違抗,但小可這些年對山路很熟,身體也一點不覺得老。
這都是吃那仙果神漿之故。
即使是千裡馬也不難跟得上。
為何不允許小可前去?&rdquo他憤憤不平地懇求。
親兵衛予以說情道:&ldquo如他所說,雖年已古稀,但與一般老人不同。
如果走累了可以與小臣一起騎在馬上,這一點請您放心。
&rdquo義實聽了
隻見這匹馬實非同一般,毛色青白相間,有好似魚鱗般的波紋,身高七尺有餘,看着不亞于那高綱與景時的生唼和磨墨。
當下景能奏道:&ldquo此馬出自本國滄海巷牧場。
如您所見,青白斑紋好似波浪狀,所以牧馬人給它命名叫青海波。
&rdquo義實聽了點頭道:&ldquo毛色确實很像波浪,不愧是滄海巷産的,這個名字起得好,以後可永遠叫這個名字。
&rdquo他贊不絕口地回顧侍立在身旁的親兵衛說:&ldquo你看此馬如何?&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雖好似班門弄斧,但小臣曾聽說過:凡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六尺為通。
良馬以頭為王,宜方;以目為相,宜明;以脊為将,必欲強;以腹為城,好欲張;四足為令,得長;眼睛要高而正,眼珠如懸鈴;眼下好似懸蠶與鑿;鼻孔要大,而鼻頭要有王火二字;口中尤宜赤;膝骨宜圓而張;耳相豎立,并小而厚;伏龍骨斷開而頸長;四趺大而突出;蹄厚,腹下平而有八字;尾骨高而長垂,如是者為千裡馬。
不說便可知道,這是李伯樂《相馬經》的大概。
此馬高七尺有餘,骨骼雖不如上述,但亦在龍骊之間。
善騎者,一日易行七八百裡。
其雜毛呈波浪狀,可稱之為龍種。
然而這隻是其外表,世人愛其罕見,恐還不足以稱之為良馬。
&rdquo他毫無羞澀的神色,對答如流,使義實大吃一驚,不無感歎地說:&ldquo真是有用的才子。
今将此馬賞給你,它牽來就鞍镫齊全立即可騎。
你騎上它為我帶路,以防萬一。
&rdquo親兵衛聽了欣然拜謝所贈之馬,并奏道:&ldquo請恕我冒昧,小臣的曾祖父杣木樸平,聽說是滄海巷之村民,此馬出自那裡的牧場,似乎與它有緣,待小臣先騎騎看。
&rdquo他說着把馬拉過來,翻身上馬。
他馴馬有術,這雖是匹烈馬,但卻像見了主人一樣乖乖地任憑他馳騁。
親兵衛騎了兩三圈,回至原處下了馬,又去參見義實。
義實方才已經親眼看到親兵衛的武藝和膂力都十分出色,但還不知他是否會馬術,因此便賜給他這匹烈馬讓他騎,見他的馬術如此娴熟,更加喜悅。
照文以下的随從們更是無不佩服,對他則愈益敬重。
義實仰望晴空的星鬥說:&ldquo我太任性了,沒什麼要事竟過了大半夜。
趕快走吧!&rdquo說罷離開馬紮站起來,馬夫立刻把馬牽過來。
他跨上馬時,親兵衛早已騎着青海波在前邊等待。
苫屋景能有從稻村騎來的馬,所以讓他騎馬跟在後邊。
于是照文、貝六郎和與四郎等以及近侍和旁系的随從,張起燈籠火把,跟在前後左右保護着。
走不多遠,小水門目和他随身的侍從,以及大山寺的僧人,有兩三個人手持火把前來迎接,跪在路旁參見老侯爺。
義實聽到禀告說音音等已被護送到這裡,便策馬來到大山寺的山門前。
然後他立即下馬,當走向殿門時,住持帶領衆僧趕忙出來迎接,讓進客房,獻茶獻果,對聽到的富山奇談和神女的顯靈,表示祝賀。
這時住持吩咐管齋飯的小和尚準備好晚餐,讓侯爺進膳。
然後讓親兵衛、照文等以及其他數十名随從都用晚飯,并給牲口喂了草料,款待得甚為殷勤。
其中隻有親兵衛被允許與老侯爺同席用餐,大家都很羨慕。
聽說随從們都用過飯,義實便把他們都召集到客房來,讓與四郎和音音以及曳手、單節等,把方才所講的奇談,都說給他們聽。
照文、景能、貝六郎、目等坐在義實的身後。
這時親兵衛走出來對義實說:&ldquo主君,請暫且準小臣一點假。
我想乘恩賜之馬去館山,将公子救出來。
&rdquo義實聽了看看他說:&ldquo你太性急了。
你是個明白人,縱然有辦法救出公子來,這裡去館山尚有百裡,也犯不上冒着黑夜前去。
明天一同回到泷田,我想讓你與你的祖母妙真相見,不然定會感到遺憾。
你如果想去敵城,待他日告知義成,再商議搭救義通之策,不必如此性急。
&rdquo他反複地加以制止。
親兵衛執意不肯。
他說:&ldquo您的高見有一定道理。
那是教訓不懂事的年輕人,如果違抗就将治罪。
我雖然實感惶恐,但古語雲:兵貴神速。
久謀則不利,如今不速到那裡去,若被敵人知道我方的機密,則無隙可乘了。
小臣何嘗不急于想與祖母見面,但那是私人的至親之情,并非為人臣者之急務。
令人痛心的是公子,他身在虎穴,還不知受盡了幾許艱難困苦呢?想起此事無異于一日千秋。
神女曾指教我,解除了山路的賊寇後,就趕快去救義通,所以不能在此過夜,浪費時間。
如蒙應允,實乃公私之大幸。
就請您答應了吧!&rdquo對他的忠魂義膽和苦苦哀求,怎能不允?義實略微點點頭說:&ldquo你既然如此要去,我也就不便阻攔,但在天亮前夜很黑,我有些不放心。
縱然你有必勝的策略,隻身前去也很危險。
我想盡數派我的随從跟着你去,但他們都未準備好铠甲又将奈何?&rdquo親兵衛聽了說:&ldquo不必,随從多了路上諸多不便。
盡管除我之外無須一人相助,但作為國主的使節到那裡去,還是得有個年輕的侍從和馬夫。
有這兩個人就行了,更無須甲胄等,請借我一領禮服即可。
&rdquo義實聽了皺眉道:&ldquo這雖然很容易,但你作為國主的使節,到那裡去做什麼呢?&rdquo親兵衛說:&ldquo計策要保守機密,随機應變,自有許多辦法。
現在還說不清楚。
&rdquo他如此回答後,義實點頭道:&ldquo那麼就将我的铠甲和護肩、護腿給你。
這些東西大概放在柳條箱内,把它穿在禮服下邊。
派誰做你的年輕侍衛呢?&rdquo他說着往左右看看,苫屋景能出來說:&ldquo請令小臣前往您看如何?我前曾陪同公子去過殿台,對那裡的地理很熟悉。
而且又有從稻村騎來的馬,雖不及那匹青海波,但也不過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可以跟得上。
&rdquo他說罷,與四郎誠惶誠恐地從末席趨膝向前奏道:&ldquo小可願做他的馬夫前往。
六年來我一直在伺候他,今遇此大事不跟着去,就白活在世上了。
&rdquo義實聽了笑着說:&ldquo八郎雖是稻村的使者,卻是自家人。
既無内外之别就允其所奏。
與四郎是個老人,能跟上那匹駿馬麼?算了吧!&rdquo他予以制止。
與四郎一時忍耐不住,瞪着眼睛說:&ldquo您的命令雖不敢違抗,但小可這些年對山路很熟,身體也一點不覺得老。
這都是吃那仙果神漿之故。
即使是千裡馬也不難跟得上。
為何不允許小可前去?&rdquo他憤憤不平地懇求。
親兵衛予以說情道:&ldquo如他所說,雖年已古稀,但與一般老人不同。
如果走累了可以與小臣一起騎在馬上,這一點請您放心。
&rdquo義實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