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回 枭頭盔忠與凱旋 悼鼓盆定正知過

關燈
卻說道節同着莊助、小文吾、現八、大角等帶領六七十名士兵來到五十子城,信乃令士兵開城門迎入城内,簡要禀報了攻城的經過和計策進行得如何順利,竟一戰而獲得全勝,以及開倉濟貧和寬大處理了降兵等情況。

    道節看看莊助等四位犬士說:&ldquo列位都聽到了麼?為故君報仇雖是我個人之事,但論軍功卻不及犬冢,從今日起我應自降一級,你們以為如何?&rdquo他對信乃的功勞稱贊不已。

    莊助等四位犬士也一緻稱贊信乃之功,既感佩又高興。

    過了片刻,道節複對信乃述說了定正被擊敗的情況,和河鯉佐太郎孝嗣的忠孝與蟹目夫人和權佐守如自殺之事,以及毛野為表示對河鯉守如的知己之情,而推辭不來此城和他所發表的議論等等。

    然後道節說:&ldquo我追趕定正僅射落其頭盔,恨未能将頭盔射穿。

    而你卻搗毀了他的巢穴,赈濟了民困,實是難得之快事。

    然而為何不毀壁填壕,反撲滅大火,不将降卒盡皆殺戮以示武威?你太手軟啦!&rdquo他如此抱怨,信乃聽了谏诤道:&ldquo古之仁人志士,不提倡動用殺伐,要使化育與天地同流。

    然而今日之戰隻為殺死一個仇人而殺害了許多人。

    幹戈實是兇器,因為漏掉了仇人,便移怒毀城,殺戮降兵,這是暴行。

    你的孝義又到哪裡去了?不能以逞兇而為武,以殘暴而為勇。

    近世的楠正儀主趕走足利義诠,駐紮在其故都時,并未燒毀佐佐木道譽之官邸。

    唐山秦之蒙恬(注:應是白起之誤),活埋了趙之降卒四十萬人,終于因受讒害而死。

    此城之千百士卒,因不忠無勇且又都貪生怕死,所以才多數喪生,但是其中也有蟹目夫人和守如父子那樣的人。

    他們主仆甯願玉碎而不求瓦全,令人哀悼。

    因此為了那位賢惠夫人和守如那樣的忠臣,也不能毀壁填壕,讓這些降卒們守着,任他人來取,能說不是義勇而是妄言麼?&rdquo他說着向左右看看,大角聽了贊歎道:&ldquo犬冢兄之宏論實勝似千金。

    昔保元年間之猛将為朝主公,武勇無比,善于拉強弓是蓋世罕見的。

    然而他隻射當面之敵,而不射不與之抗衡之敵。

    經常崇信神佛,尊敬皇威,所以被稱之為世之良将。

    倘若為朝無此高尚品德,隻不過是一代之枭雄而已。

    因此世間常說,窮鳥入懷,獵戶不捉。

    怎能殺戮降兵呢?縱然毀壁填壕,我們今天從這裡離開,明天又修起來,還是管領回來住,豈非徒勞而無功?&rdquo莊助、小文吾和現八聽了也一同向道節谏道:&ldquo犬冢和犬村二位仁兄已将道理說盡,應該聽從才是。

    方才犬阪曾囑咐我們,附近與定正有聯系的各城必然來增援,應立即回師,趕快撤退才能獲全勝,無須長時間作此争議,快快凱旋回師吧!&rdquo衆人異口同聲地進行勸說,道節這才改變态度,微笑點頭道:&ldquo你們說得有理,我聽從大家的。

    方才由于漏掉了仇人,一時心急說了些沒用的廢話。

    聖人曾經教導說,士有诤友,其身不失令名。

    我有這樣的好友十分榮幸。

    譬如毛野自未生下來時就有兩個仇人,而且又不認識,然而他卻隻身報了仇。

    我的仇人是大諸侯,不易接近,前在白井郊外,雖然刺殺了,但非真正仇人而是其替身。

    這次有三四個盟兄弟和落鲇等幫助,并有許多士兵助戰,按計行事,進行得十分順利,雖射中了逃跑的仇人,但隻得其頭盔而未獲其首級。

    這大概也是運命之所緻吧?昨日犬阪給我相面,說我心雖有宿願,而計謀不易成。

    不成似已成,未殺仇将亡。

    他的相詞說得十分玄妙,似乎成敗早已前定。

    昔唐山晉之豫讓,想殺其仇人未果,僅刺及仇人之衣,雖終于伏誅,但豫讓畢竟是義士。

    我大概勝過豫過,射中仇人而得其頭盔。

    可用它代替其首級,枭首于高畷之濱,以慰君父之神靈,還有何可怨天的?&rdquo他若有所恨地郁郁不快,怅然地看看身後的軍糧庫,反複讀了兩三遍剛才信乃所寫的告示後,對信乃說:&ldquo你攻克此城,在這裡留下名姓,此文此意極妙。

    我雖不及你之才,但想在其左邊再加上幾筆。

    &rdquo說着從铠甲的衣領中取出塊石墨,也在粉牆上寫下幾行字,上寫着: 複仇雪恨,非忠與孝耶?以寡克衆,非智耶?拔城不略地,非禮耶?不誅降卒,而赈民,非仁耶?為憐賢良之自盡,不毀城郭,非義耶?進退以一日,非信耶?捐功不利己,非悌耶?吾有此八行兄弟,可敵百萬騎也。

    誰蔑如八行者?兩管領弑君奪職,先世後嗣,其辜可知。

     犬山忠與追書 大家看了很感興趣,一緻贊歎說:&ldquo無論犬冢,還是犬山,寫的都不是風流文字,簡單明了,表達了勇士之本意。

    &rdquo連幾十名士兵都興高采烈地一同拍着刀背,齊聲歡呼勝利,經久不息。

     道節等已整好隊,帶領隊伍将待撤退出城,信乃想找那個外道二,對他所盡之忠給予獎賞,可是他大概是想掠奪手邊的錢财,便深入火中竟被濃煙熏死了。

    降卒們好歹發現了他的屍體前來禀報。

    信乃聽了不禁嗟歎道:&ldquo那外道二實非忠誠義烈之輩,隻因惜命,竟然做了敵人的奸細,城陷後冥罰就來到眼前,還沒等領賞,就被戰火焚身。

    臨危變心幫助敵人者,都将是這個下場啊!&rdquo他把外道二之事向道節等說了後,其他四位犬士也都對報應來得這般迅速而感到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