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水閣扁舟助兩雄 江村釣翁認雙犬

關燈
個孩子,又回到我家,把孩子寄放在我那兒。

    那是在我的孩子小文吾出生的次年之事。

    我的妻子奶水充足,分給那個孩子一點,所以也長得很胖。

    過了一個多月,見兵衛又來把他抱走了,從此交往較密,每當新年便交換賀禮,問候孩子安否,一直未斷絕音信。

    過了很多年,去年秋天,見兵衛又去裡見将軍處,回程領着他的養子住在我家。

    曾這樣說:&lsquo我已經老了,不能久幹這個職務。

    因此想讓小兒見八見習,請求橫堀大人收他做個仆從,所以把他領來了。

    他已長成大人,也是為了讓你們夫婦見見。

    他從總角時就很喜好武藝,早就受教于二階松山城介,雖很年輕,卻被稱之為出類拔萃的高徒,尤其是擒拿之術,據說是藩中無雙的力士。

    是否徒有虛名尚不得而知,似乎多少有些手段。

    在收養這個孩子的時候,分得令阃之奶,有養育之恩。

    因此和你的兒子小文吾,大概正如世俗所言是一奶同胞。

    他們的年齡大體相近,而且小文吾也很愛武藝,從其健壯的筋骨和膂力就可以知道。

    看來彼此的愛好相似。

    他沒兄,我們這個無弟。

    為了不忘當初,就讓小文吾和見八結為兄弟,日後彼此好有個照應。

    尊意以為如何?&rsquo對他的提議我完全贊同,于是就告知妻子和兒子,按照他的美意,聊備酒宴,舉杯祝賀。

    見八生于長祿三年十月下旬,在護身囊上明确寫着。

    吾子小文吾生于同年十一月,雖僅晚生一個月,長幼之序卻應分明。

    次日早晨,犬飼父子回浒我,我們戀戀不舍地分别了。

    我的妻子在他們走後不久,多年的老病發作,可憐地去世了。

    聽說見兵衛在去年夏天患病十餘天後,也成了黃泉之客。

    現在死的那個便是我兒子小文吾的結拜兄長。

    小文吾好善尚義,有豪俠氣概,是鄉裡年輕人的榜樣,他聽了一定很悲痛,我已經知道事情的原委,你當然不是心存惡意才殺害他,他也并非與你有仇而想抓住你。

    他和你搏鬥是受了君命,你隻是想殺出重圍脫離危難。

    按私情而論,你對死者的生父糠助有恩。

    因此他若是通過你知道了其生父的詳情,即使是君命也定然推辭,絕不會承當這捉拿你的差事。

    你們若是一開始就相互報名,豈能相互扭打從高樓上滾落下來?因為不明真相才互相厮殺,事已至此,隻能說是前世的因果報應。

    我先呼喚搶救的見八沒活過來,你卻蘇醒了,這也是命裡注定,還能怨恨誰呢?幸好沒被别人發現,趕快從陸地逃走,不要讓别人看見,以免日後惹麻煩。

    這具屍體不要讓别人發現,我告訴兒子小文吾,他會設法埋葬的。

    快走吧!&rdquo信乃聽了搖頭說:&ldquo您的教導句句在理,雖然好似辜負了您的好意,但是由于我的疏忽,村雨寶刀已被人調換,想解釋而又無證據,以緻釀成這樣的大禍。

    現在再跑回大冢的姑父母家,比在浒我的将軍府束手就擒還感到恥辱。

    人之所以為人,是以仁為本,仗義知恥。

    再者,根據您所說的,這個犬飼見八是糠助之子,雖未各自報名,但業已确知。

    不知道沒有辦法,既已知道,我一個人活命便違背了曾經許諾糠助的臨終囑托,是不義。

    即使有百年之壽,也會被稱作不義之人,那還有何面目立于人世?身為男子,于國于民無功無德,壯志未遂,十九歲就白白死去,雖然遺恨終生,但此乃命薄所緻,也無可奈何。

    我本無可依恃的親屬,隻有大冢莊頭家的小厮額藏這個多年來私自結拜的異姓兄弟,其本名叫犬川莊助義任。

    您如有情,請将我的如此下場悄悄告訴他。

    我的腰刀放在浒我,拿着的刀方才又斷了,今借見八的刀自殺,庶幾可一表我沒有欺騙死者的誠心。

    &rdquo說着伸出右手想去拔見八腰間插着的刀。

    文五兵衛急忙制止說:&ldquo你說得雖然有理,但這樣明理尚義難得的好青年,我怎能坐視其死而不顧呢?且把刀放下!&rdquo&ldquo礙難從命,您說的雖似合乎情理,而實又有悖情理。

    我若與見八都蘇醒過來,就不勞您分說了。

    是再決雌雄,還是結成莫逆之交,要看那時的機宜。

    但現在既已如此,則毫無其他選擇。

    我也是條漢子,豈能任人擺布?請閃開!&rdquo信乃便将他推開,重新舉起刀來,将待往肚子上刺,這時被認為已死的見八,忽然起身說:&ldquo請等一等,犬冢君!且慢動手。

    &rdquo說着拉住了信乃的右手,信乃聞聽,急忙回頭一看,他和文五兵衛都大吃一驚,睜大眼睛,伸開胳膊,長籲了一口氣,勝似吹來的海風。

     *** (1)生死之海是從&ldquo生死の界&rdquo這個詞轉化而來,暗喻人物的處境。

     (2)膳臣巴提便是古之勇将,欽明天皇六年出使百濟。

    據說其子被虎吃了,他便入虎穴刺虎之舌,将其殺死,剝了虎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