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簸川原紀二郎殒命 村長宅與四郎受傷
關燈
小
中
大
應仁二年改元文明。
文明二年信乃十一歲。
母親逝世三年來,信乃事父益孝。
番作以前腿腳就不方便,自喪妻後,氣力日益衰退,年不滿五十便齒落發白。
習字的孩子們來了他嫌他們吵鬧,也不教他們好好臨摹。
多年來由于幫助衆人,所以使他們父子三個免受饑餓。
現在不教其子孫,隻貪圖活命,人們對此能滿意嗎?因此,為給鄉裡留點好印象,以報答他們的恩情,早就想在身體好一點的時候寫本書,記述有關防備水旱災害儲備糧食等農戶日常生活所需之知識,贈給鄉裡的老人。
衆人看了都很稱贊,過去隻認為犬冢字寫得好,武藝好,不成想他連農業和養蠶都比别人高一籌。
他們認為這本書是傳世的禮物,要把它傳抄秘藏起來。
無人不說他真是個難得的武士,被埋沒了。
蟆六聽到傳說這件事,自然十分妒忌,想看看這本書,求這個找那個,鄉裡們都不給他看,說:&ldquo今天某人在抄,等抄完了再說吧。
&rdquo所以他毫無辦法。
過了幾天派人去問,卻又說:&ldquo被别人借去了。
不知在誰手中。
&rdquo蟆六更加氣憤,說:&ldquo好了,好了,那本書不看也沒關系。
既然能擔任一村之長,豈能那點事兒還不知道?番作雖然自幼在田地裡晃蕩過,但身子骨很弱,還不如條水蛭,沒拿過鎬把,耕作之事他怎會知道?真令人可笑!&rdquo言辭極盡诋毀之能事。
鄉裡們恨他如此刻薄,終于沒給他看那本書。
蟆六和龜筱無論對親戚或外人,有個忌妒别人才能的毛病。
他們既羨慕有才氣的,卻又有偏見,雖一向好譏笑旁人,但可惜自己卻又素無見識,因此多仿效他人。
番作的狗與四郎這一年已十二歲了。
雖是鄉裡少有的老狗,但牙齒和毛色的光澤都沒衰退,氣力更是老當益壯,一村之狗無不為其懾服,不敢出頭。
蟆六對此也忌妒,多年來換養了幾隻狗,都被與四郎咬倒了。
有的當場死亡,有的受傷成了殘廢,因此蟆六非常憤恨,早就讓小厮們留意,看見與四郎,主仆們就揮舞棍棒,想從左右圍着打,但與四郎如飛鳥般地跑掉了,一次也未被打着。
你要靠近了打,它就更會咬你,所以小厮們都偷偷地害怕,以後看着與四郎出來也不告訴主人。
蟆六也洩了氣,就不再養狗了。
從此他對來訪的人說:&ldquo說狗能守門,所以家家都養,可是現在的狗隻要給它東西吃,見了主人就咬,而對偷兒卻搖着尾巴很親近。
對看家沒用,卻在主人家宅的四周拉糞,讓主人踩,因此應該養貓。
特别是農戶以防老鼠偷吃谷物為要,沒有貓怎麼行?所以我不愛飼狗,隻想養貓。
誰有良種貓請給我一隻。
&rdquo逢有來人便索要。
有人送給他一隻毛色如野雞般美麗的肥胖牡貓。
隻要是為己所有之物,他素有愛惜之癖,蟆六自不必說,龜筱和濱路對這隻貓也十分喜愛。
給它戴上紅項鍊,輪流放在大腿上抱着,有時抱半個時辰也不放地下。
蟆六想給貓起個名字,一時定不下來,就請教有識之士。
那人回答說:&ldquo從前一條院的禦貓,稱作命婦(1)之臣。
有條狗叫翁丸,因為追逐那隻貓而被敕命驅逐。
此外,關于貓的名字沒有記載。
由主人随意命名好了。
無須參照故事或講緣分。
&rdquo蟆六聽了竊竊自喜,跑回去對龜筱說:&ldquo貓比狗高貴,從前在一條院時,貓叙過爵,曾叫過命婦之臣。
然而一介平民連主人尚無爵位,何況貓,自然難叫命婦。
我們的貓毛像野雞那樣漂亮,番作的狗因為四條小腿白,是四白,所以叫與四郎,我們的貓美似野雞,可以叫作紀二郎(日文野雞叫&lsquoもじ&rsquo,漢字寫作&lsquo雉子&rsquo,與&lsquo紀二&rsquo的讀音相同)。
從今天就讓奴婢們知道叫這個名字。
&rdquo龜筱聽了笑逐顔開地說:&ldquo這個名字太好了!濱路也要好好記住。
紀二郎在哪裡?&rdquo于是就&ldquo紀二郎!紀二郎!&rdquo地喚着,對這隻貓更加寵愛。
時值陰曆二月末,是貓的發情期,别的貓一叫,這個紀二郎就待不住了。
從這個房頂跳到那個房頂,有時和群貓挑逗,不住哼哼。
主人不得不用長竿子将它們趕跑。
有時,紀二郎餓着在不常去的地方過夜,三四天也不回家。
一天,紀二郎正在番作後門附近莊客糠助廁所的屋頂,和别的貓在挑逗,其聲傳得很遠。
龜筱側耳聽着,忙喚小厮說:&ldquo在南邊對面叫喚的那個貓是紀二郎吧,趕快去看看。
&rdquo小厮們聽了,一個往番作的院中去,一個往糠助的家順着聲音走去。
隻見那個紀二郎被另一隻貓咬得受不了,從房上滾落到廁所旁邊。
這時,番作的狗與四郎,正趴在後門裡,看見紀二郎掉下來,起身跑過去,想将它咬倒。
紀二郎吃驚地張開爪想抓傷與四郎的鼻子,可是與四郎不在乎地撲過去,叼住左耳朵一揮,紀二郎的耳朵被咬掉。
它拼命逃跑,與四郎緊追不放。
蟆六的小
文明二年信乃十一歲。
母親逝世三年來,信乃事父益孝。
番作以前腿腳就不方便,自喪妻後,氣力日益衰退,年不滿五十便齒落發白。
習字的孩子們來了他嫌他們吵鬧,也不教他們好好臨摹。
多年來由于幫助衆人,所以使他們父子三個免受饑餓。
現在不教其子孫,隻貪圖活命,人們對此能滿意嗎?因此,為給鄉裡留點好印象,以報答他們的恩情,早就想在身體好一點的時候寫本書,記述有關防備水旱災害儲備糧食等農戶日常生活所需之知識,贈給鄉裡的老人。
衆人看了都很稱贊,過去隻認為犬冢字寫得好,武藝好,不成想他連農業和養蠶都比别人高一籌。
他們認為這本書是傳世的禮物,要把它傳抄秘藏起來。
無人不說他真是個難得的武士,被埋沒了。
蟆六聽到傳說這件事,自然十分妒忌,想看看這本書,求這個找那個,鄉裡們都不給他看,說:&ldquo今天某人在抄,等抄完了再說吧。
&rdquo所以他毫無辦法。
過了幾天派人去問,卻又說:&ldquo被别人借去了。
不知在誰手中。
&rdquo蟆六更加氣憤,說:&ldquo好了,好了,那本書不看也沒關系。
既然能擔任一村之長,豈能那點事兒還不知道?番作雖然自幼在田地裡晃蕩過,但身子骨很弱,還不如條水蛭,沒拿過鎬把,耕作之事他怎會知道?真令人可笑!&rdquo言辭極盡诋毀之能事。
鄉裡們恨他如此刻薄,終于沒給他看那本書。
蟆六和龜筱無論對親戚或外人,有個忌妒别人才能的毛病。
他們既羨慕有才氣的,卻又有偏見,雖一向好譏笑旁人,但可惜自己卻又素無見識,因此多仿效他人。
番作的狗與四郎這一年已十二歲了。
雖是鄉裡少有的老狗,但牙齒和毛色的光澤都沒衰退,氣力更是老當益壯,一村之狗無不為其懾服,不敢出頭。
蟆六對此也忌妒,多年來換養了幾隻狗,都被與四郎咬倒了。
有的當場死亡,有的受傷成了殘廢,因此蟆六非常憤恨,早就讓小厮們留意,看見與四郎,主仆們就揮舞棍棒,想從左右圍着打,但與四郎如飛鳥般地跑掉了,一次也未被打着。
你要靠近了打,它就更會咬你,所以小厮們都偷偷地害怕,以後看着與四郎出來也不告訴主人。
蟆六也洩了氣,就不再養狗了。
從此他對來訪的人說:&ldquo說狗能守門,所以家家都養,可是現在的狗隻要給它東西吃,見了主人就咬,而對偷兒卻搖着尾巴很親近。
對看家沒用,卻在主人家宅的四周拉糞,讓主人踩,因此應該養貓。
特别是農戶以防老鼠偷吃谷物為要,沒有貓怎麼行?所以我不愛飼狗,隻想養貓。
誰有良種貓請給我一隻。
&rdquo逢有來人便索要。
有人送給他一隻毛色如野雞般美麗的肥胖牡貓。
隻要是為己所有之物,他素有愛惜之癖,蟆六自不必說,龜筱和濱路對這隻貓也十分喜愛。
給它戴上紅項鍊,輪流放在大腿上抱着,有時抱半個時辰也不放地下。
蟆六想給貓起個名字,一時定不下來,就請教有識之士。
那人回答說:&ldquo從前一條院的禦貓,稱作命婦(1)之臣。
有條狗叫翁丸,因為追逐那隻貓而被敕命驅逐。
此外,關于貓的名字沒有記載。
由主人随意命名好了。
無須參照故事或講緣分。
&rdquo蟆六聽了竊竊自喜,跑回去對龜筱說:&ldquo貓比狗高貴,從前在一條院時,貓叙過爵,曾叫過命婦之臣。
然而一介平民連主人尚無爵位,何況貓,自然難叫命婦。
我們的貓毛像野雞那樣漂亮,番作的狗因為四條小腿白,是四白,所以叫與四郎,我們的貓美似野雞,可以叫作紀二郎(日文野雞叫&lsquoもじ&rsquo,漢字寫作&lsquo雉子&rsquo,與&lsquo紀二&rsquo的讀音相同)。
從今天就讓奴婢們知道叫這個名字。
&rdquo龜筱聽了笑逐顔開地說:&ldquo這個名字太好了!濱路也要好好記住。
紀二郎在哪裡?&rdquo于是就&ldquo紀二郎!紀二郎!&rdquo地喚着,對這隻貓更加寵愛。
時值陰曆二月末,是貓的發情期,别的貓一叫,這個紀二郎就待不住了。
從這個房頂跳到那個房頂,有時和群貓挑逗,不住哼哼。
主人不得不用長竿子将它們趕跑。
有時,紀二郎餓着在不常去的地方過夜,三四天也不回家。
一天,紀二郎正在番作後門附近莊客糠助廁所的屋頂,和别的貓在挑逗,其聲傳得很遠。
龜筱側耳聽着,忙喚小厮說:&ldquo在南邊對面叫喚的那個貓是紀二郎吧,趕快去看看。
&rdquo小厮們聽了,一個往番作的院中去,一個往糠助的家順着聲音走去。
隻見那個紀二郎被另一隻貓咬得受不了,從房上滾落到廁所旁邊。
這時,番作的狗與四郎,正趴在後門裡,看見紀二郎掉下來,起身跑過去,想将它咬倒。
紀二郎吃驚地張開爪想抓傷與四郎的鼻子,可是與四郎不在乎地撲過去,叼住左耳朵一揮,紀二郎的耳朵被咬掉。
它拼命逃跑,與四郎緊追不放。
蟆六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