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行者石窟翁相伏姬 泷田近村狸養雛狗
關燈
小
中
大
金碗八郎孝吉突然自殺,不知其志者認為他不當死,有功未受獎竟可惜地喪了命。
有人責備他這都是因為被玉梓罵得慚愧難當而死去。
也有人認為并非如此,古之賢人有言:男子寡欲可退百害;女人不妒則可掩百拙,更何況道德仁義呢?義實之德不孤,鄰國武士敬仰之,想與之通好,祈求聯姻者甚多。
其中上總國椎津城主萬裡谷入道(1)靜蓮之女,名叫五十子,賢惠美貌,義實也略有耳聞,于是就娶其為妻,生了一女一男。
第一個是女兒,生于嘉吉二年夏季。
為表示是在三伏季節所生,故取名伏姬。
第二個是男孩,在次年末降生,稱之為二郎太郎。
後來繼承其父的家業,叫安房守(2)義成,駐在稻村城,武威益震。
伏姬在襁褓中就與衆不同,使你想到宛如從竹節中出生的輝夜公主,肌膚潔白如玉,脖子上有很長的胎毛。
三十二相(3)一相不缺,父母疼愛非同一般,用不少女官服侍着她。
然而伏姬晝夜啼哭,雖然到了三歲還不能說話。
她從來不笑,隻是啼哭,三年來到處求醫,或請高僧、行者施巫術進行祈禱,都沒效驗。
這且不提。
卻說安房郡有個叫洲崎明神的古老神社。
在那個神社的山腳下,有個大石窟。
窟中有座古像,就是役行者。
從那裡流出來的泉水叫子水,即使天旱水也不涸。
從前在文武天皇時代,役君小角(4)被流放到伊豆島,此處距伊豆島海路僅一百四十餘裡,小角踏着波浪去遊曆洲崎,在那裡顯靈驗,所以後人就在那裡造一尊石像,安放在石窟内。
據說非常靈驗,去祈禱的無不達到心願。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伏姬的母親五十子耳朵裡。
她為了伏姬之事,每月派人到石窟去代為祈禱。
已有三年,雖無多大效驗,但伏姬安然無恙地被哺養到今天,或許就算有一定的效驗。
心想,如能親自去祈禱一下,說不定會有奇特的靈驗。
于是就向義實訴說了此事。
義實雖不反對,但洲崎并非裡見的領地,雖然現在安西不會有什麼野心,但是為了這件事讓孩子到那裡去,唯恐别人議論,還是作罷吧,因而不肯答應。
但因五十子多次請求,便難以拒絕,于是選擇幾個年歲大的男女仆人,悄悄陪同公主到洲崎去了。
伏姬坐在轎子裡,由奶母抱在膝上。
她從未到外邊來過,四周雖喧嚣熱鬧異常,也毫不感興趣,一路上隻是不住啼哭。
跟随的人沒辦法,抓緊趕路,很快來到明神别當(5)的養老寺,住宿在那裡,到行者石窟祈禱了七天。
祈禱的法事很快圓滿結束,随從們催着回公館。
出了旅宿處,轎子向平郡方向走約七八裡時,公主啼哭得很厲害。
女官和奶母為了哄她,從轎子裡出來抱着她趕路,但走得不快。
這時見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翁,眉毛如八字,上挂白霜,腰彎如弓,手拄根鴿頭拐杖,在途中休息。
因為是微服出行,随從們不能走在前邊。
老翁盯着細看伏姬說:&ldquo這不是裡見國公的公主嗎?是從石窟回來吧。
我再給您做祈禱。
&rdquo這樣一打招呼,随從們吃驚地忙回頭看看,那個老翁不像凡人,心想,不把實話告訴他,恐不大合适。
這些老臣和老女官就把詳情毫不隐瞞地都對老翁說了。
老翁頻頻點頭說:&ldquo這是鬼魂作祟,這個孩子太不幸了。
雖然祓除并不難,但禍福如同纏着的繩子一般,是互為因果的。
譬如喪失一子,而後來卻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其禍則非禍,損益之道都是如此,既不要高興,也不必悲傷。
回去将此事告訴義實夫婦,把這個送給她作為護身。
通過它會給人某些啟示。
&rdquo得意地說着從懷裡掏出一串水晶念珠,上面刻着仁義禮智忠信孝悌八個字,挂在公主的脖子上。
随從們吃驚地一同叩拜說:&ldquo究竟是什麼魂靈在作祟?望您詳細說明,并請永遠治服它。
&rdquo老翁笑着說:&ldquo妖焉能勝于德?雖說是惡鬼,卻可使裡見家日益昌盛。
月盈則虧,有什麼需要祓除的?如詳細說明,則恐洩露天機。
根據伏姬這個名字,自己就會體悟的。
那麼我就讓這個女孩從今天起不再哭了
有人責備他這都是因為被玉梓罵得慚愧難當而死去。
也有人認為并非如此,古之賢人有言:男子寡欲可退百害;女人不妒則可掩百拙,更何況道德仁義呢?義實之德不孤,鄰國武士敬仰之,想與之通好,祈求聯姻者甚多。
其中上總國椎津城主萬裡谷入道(1)靜蓮之女,名叫五十子,賢惠美貌,義實也略有耳聞,于是就娶其為妻,生了一女一男。
第一個是女兒,生于嘉吉二年夏季。
為表示是在三伏季節所生,故取名伏姬。
第二個是男孩,在次年末降生,稱之為二郎太郎。
後來繼承其父的家業,叫安房守(2)義成,駐在稻村城,武威益震。
伏姬在襁褓中就與衆不同,使你想到宛如從竹節中出生的輝夜公主,肌膚潔白如玉,脖子上有很長的胎毛。
三十二相(3)一相不缺,父母疼愛非同一般,用不少女官服侍着她。
然而伏姬晝夜啼哭,雖然到了三歲還不能說話。
她從來不笑,隻是啼哭,三年來到處求醫,或請高僧、行者施巫術進行祈禱,都沒效驗。
這且不提。
卻說安房郡有個叫洲崎明神的古老神社。
在那個神社的山腳下,有個大石窟。
窟中有座古像,就是役行者。
從那裡流出來的泉水叫子水,即使天旱水也不涸。
從前在文武天皇時代,役君小角(4)被流放到伊豆島,此處距伊豆島海路僅一百四十餘裡,小角踏着波浪去遊曆洲崎,在那裡顯靈驗,所以後人就在那裡造一尊石像,安放在石窟内。
據說非常靈驗,去祈禱的無不達到心願。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地傳到伏姬的母親五十子耳朵裡。
她為了伏姬之事,每月派人到石窟去代為祈禱。
已有三年,雖無多大效驗,但伏姬安然無恙地被哺養到今天,或許就算有一定的效驗。
心想,如能親自去祈禱一下,說不定會有奇特的靈驗。
于是就向義實訴說了此事。
義實雖不反對,但洲崎并非裡見的領地,雖然現在安西不會有什麼野心,但是為了這件事讓孩子到那裡去,唯恐别人議論,還是作罷吧,因而不肯答應。
但因五十子多次請求,便難以拒絕,于是選擇幾個年歲大的男女仆人,悄悄陪同公主到洲崎去了。
伏姬坐在轎子裡,由奶母抱在膝上。
她從未到外邊來過,四周雖喧嚣熱鬧異常,也毫不感興趣,一路上隻是不住啼哭。
跟随的人沒辦法,抓緊趕路,很快來到明神别當(5)的養老寺,住宿在那裡,到行者石窟祈禱了七天。
祈禱的法事很快圓滿結束,随從們催着回公館。
出了旅宿處,轎子向平郡方向走約七八裡時,公主啼哭得很厲害。
女官和奶母為了哄她,從轎子裡出來抱着她趕路,但走得不快。
這時見到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翁,眉毛如八字,上挂白霜,腰彎如弓,手拄根鴿頭拐杖,在途中休息。
因為是微服出行,随從們不能走在前邊。
老翁盯着細看伏姬說:&ldquo這不是裡見國公的公主嗎?是從石窟回來吧。
我再給您做祈禱。
&rdquo這樣一打招呼,随從們吃驚地忙回頭看看,那個老翁不像凡人,心想,不把實話告訴他,恐不大合适。
這些老臣和老女官就把詳情毫不隐瞞地都對老翁說了。
老翁頻頻點頭說:&ldquo這是鬼魂作祟,這個孩子太不幸了。
雖然祓除并不難,但禍福如同纏着的繩子一般,是互為因果的。
譬如喪失一子,而後來卻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其禍則非禍,損益之道都是如此,既不要高興,也不必悲傷。
回去将此事告訴義實夫婦,把這個送給她作為護身。
通過它會給人某些啟示。
&rdquo得意地說着從懷裡掏出一串水晶念珠,上面刻着仁義禮智忠信孝悌八個字,挂在公主的脖子上。
随從們吃驚地一同叩拜說:&ldquo究竟是什麼魂靈在作祟?望您詳細說明,并請永遠治服它。
&rdquo老翁笑着說:&ldquo妖焉能勝于德?雖說是惡鬼,卻可使裡見家日益昌盛。
月盈則虧,有什麼需要祓除的?如詳細說明,則恐洩露天機。
根據伏姬這個名字,自己就會體悟的。
那麼我就讓這個女孩從今天起不再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