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季基遺訓死節 白龍挾雲歸南

關燈
再也不能忍受,睜大眼睛厲聲喝道:&ldquo休得如此無禮!你這個壞蛋,我們是出門在外之人,所以才向爾等讨碗飯吃。

    沒糧就說沒糧,哪裡那麼多廢話?看我把你下巴給砍下來,讓你知道知道厲害。

    &rdquo氏元怒氣沖沖地攥着刀把,跑過去要砍他。

    義實趕忙制止說:&ldquo木曾介,你太沒大人氣概了。

    骐骥老了,不如驽馬,鸾鳳窮途,為蟻螂所苦。

    今非往日,不要忘記我們已經沒了依靠。

    他們不是你我的敵人。

    試想,土地乃國之根本。

    吾今能去到安房,豈非是得到天國之兆?看到他們這般無禮是很可恨,但如果把它看作是吉祥之兆,又豈非是可喜之事。

    昔日晉文公在五鹿〔曹國地名〕的故事,頗似今日的情況。

    值得慶賀呀。

    &rdquo他握着土塊拜了三拜,就勢揣在懷裡。

    氏元這才省悟,手從刀把上松開,怒氣也自消了,祈禱主君未來大業得成。

    漁家孩子拍着巴掌笑了起來。

     這時岸邊山上烏雲升起,霎時間海面晦暗,海水上下翻騰,如磁石吸鐵一般,風飒飒作響,下起了傾盆大雨。

    電光交加,雷聲隆隆,天好像要落下來似的。

    吓得孩子們趕忙跑到草屋裡去,關上門,怎麼敲打也不開。

    義實主仆隻好站在岸邊的松蔭下,戴着鬥笠遮雨。

    這時風雨更加猛烈,忽明忽暗,在驚濤駭浪翻卷的烏雲之中,忽然現出一條耀眼奪目的白龍,大放光芒,卷起波濤,向南飛去。

    頃刻間雨霁雲斂,落日的餘晖照得海面波濤閃出五光十色。

    風吹松枝上的雨滴如同散玉,滾落在沙石之中。

    遠山碧透,岩石青翠,雨後未幹。

    久看不倦的絕景佳境,在此身遭不幸之際,也無心浏覽。

    氏元為義實拍打身上的水珠。

    貞行至今還沒有随後趕來。

    義實指着海面問木曾介道:&ldquo方才風雨大作之時,在翻騰的波浪間,烏雲滾滾,從那塊岩石旁升起了一條白龍,你見到了麼?&rdquo木曾介趕忙跪下說:&ldquo雖然沒有認出是龍,但略微看到一點,好似怪物之股,閃閃發光如鱗。

    &rdquo義實點頭說:&ldquo就是你說的那個。

    我們僅僅看到它的尾巴和腳,未能看到全身,十分遺憾。

    龍乃神物,變化無窮。

    古人有雲:龍俟立夏之時,分界行雨,其名曰分龍。

    現正值此季節。

    龍之靈昭昭然近顯,隐隐然深潛。

    龍實乃鱗蟲之長。

    故周公系《易》時,将龍比作聖人。

    雖說如此而龍有欲,不及聖人之無欲。

    是以或為人豢養之、或駕禦之、或屠殺之,今其術已失傳。

    另在佛經中有《龍王經》,凡祈雨者必誦此經。

    另外在《法華經》的《提婆品》中有八歲龍女成佛之說。

    雖說是善巧方便,也有祈禱靈驗的。

    故龍名曰雨工,或稱之為雨師。

    辨其形狀: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頸似蛇、腹似蛟、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這叫作三停九似。

    含珠在颔,司聽以角。

    喉下長徑尺,這裡曰逆鱗,誤觸此處一定發怒。

    故惹天子動怒時稱之曰&lsquo觸逆鱗&rsquo。

    雄龍叫時上邊有風,雌龍叫時下邊有風。

    其聲如吹竹筒,其吟如戛金缽。

    它不輕易衆行群處。

    合而成體,散而成章。

    乘雲氣,養陰陽,或明或幽。

    大時徜徉于宇宙之間,小時隐于拳石之中。

    春分時升天,秋分時入淵。

    入夏後淩雲振鱗,此時最樂。

    到冬天則沉于泥中,潛蟠弗出,以避其害。

    龍之種類甚多,有飛龍、應龍、蛟龍、先龍、黃龍、青龍、赤龍、白龍、玄龍、黑龍。

    白龍吐物,入地為金。

    紫龍垂涎,其色透明如玉。

    紫稍花乃龍之精,蠻貊鬻之可入藥。

    有鱗者是蛟龍;有翼者是應龍;有角者曰龍,也叫虬龍;無角者曰龍,又叫螭龍;蒼龍乃是七宿;斑龍有九色;目可見百裡之外,名曰骊龍;遊樂自在者名曰福龍;不得自在者是薄福龍;為害者是惡龍;殺人者是毒龍;又有苦行雨者是垂龍;病龍所降之雨,其水必腥;尚未升天者《易經》中謂之蟠龍,蟠龍長四丈,其色青黑,赤帶如錦紋;火龍高七尺,其色深紅,如聚集之火炬;另有癡龍、懶龍。

    龍性淫,無所不交:與牛交生麒麟;與豕合而生象;與馬交生龍馬。

    又有龍生九子之說:第一子曰蒲牢,好鳴,鐘之龍頭即模仿之;第二子曰囚牛,好音,用作琴鼓的裝飾;第三子曰蚩吻,好飲,所以杯盞飲具皆畫之;第四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