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季基遺訓死節 白龍挾雲歸南

關燈
他們踏越戰友的屍體,揮戈制敵,與敵軍拼殺、扭打在一起。

    大将季基更是異常骁勇,八騎随從均死在亂軍之中。

    鮮血染紅了野草,雙方橫屍遍野,雖被馬蹄掀起的塵土埋沒,但他們不朽的英名傳至京師,表現了大丈夫壯烈犧牲的精神。

     這時裡見義實由杉倉、堀内領着已逃出二裡之遙。

    嚴父的戰況如何,着實放心不下。

    幾次勒馬回頭張望,隻聽得喊殺聲、利箭的鳴叫聲,一片喧嚣嘈雜。

    心想大概城已陷落,隻見火光沖天,說聲:&ldquo糟啦!&rdquo便想立即勒馬殺回。

    可是兩位老臣從左右拉住馬頭,一動不動地說:&ldquo這可不妥,您莫非糊塗了麼?事已至此,無論如何也要聽從老爺的教誨。

    現在回到城中,隻有無謂地喪生,是比古歌中的飛蛾撲火還輕率的行動。

    夫大信不信,大孝似不孝,這些古人的金玉良言,您不是平素常背誦麼?不論貴賤,忠孝之道隻有一條,怎能迷惑了呢?&rdquo緊拉住馬頭又說:&ldquo請您往這邊走。

    &rdquo孝子的悲傷使義實方寸已亂,頻頻焦急地喊叫:&ldquo放開我,貞行!氏元,不要管我!你們的忠言雖合父親的心意,在此生死關頭如能忍受的話,我還能叫為人子者麼?放開!放開!&rdquo揚起鞭子無論怎樣抽打或镫馬,兩位忠臣雙拳堅如金石一點也不放松,任憑鞭子怎麼抽打還是牽着往前走。

    走過馬壇、鞍懸、柳坂,烽煙已離得很遠。

    來到火退林附近,洋洋得意的鐮倉軍二十餘騎從後邊追來,呼喊道:&ldquo不愧是英勇的武士,跑得真快呀!那個穿绯紅色铠甲,頭戴五塊瓦頭盔,中間閃着銀光家徽的,定是一員大将。

    卑鄙!回來迎戰。

    &rdquo義實毫沒猶豫,心想,你們這些讨厭的喽羅,我并非懼敵而逃,回頭迎戰又有何難?立刻調轉馬頭,揮舞太刀殺向前去。

    心想不能傷着大将,杉倉、堀内兩人并排擋住敵人的進攻,揮槍沖了過去。

    義實唯恐老臣受傷,便馳馬向前,主從三騎争先恐後,沖入敵群之中。

    他們十字陣穿過去,又圓形陣殺回來;一會兒鶴翼陣左右聯防,忽而又魚鱗陣品字隊形,東擋西殺,南擊北奔,馬不停蹄。

    他們深得《三略》之傳,八陣之術,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施展了奮力迎擊的秘法。

    千變萬化的太刀如風馳電掣,使敵人亂作一團,一窩蜂似地退了回去。

    敵人退走後,杉倉等勸主公徐徐逃走,對又追來的敵兵放箭射殺。

    在灌木林中且戰且走,跑了二十幾裡,終于日落西山,舊曆十六的一輪圓月當頭升起。

     此時已沒有敵人追趕,主仆們奇迹般地逃脫了虎口。

    當晚借宿在一間草屋裡。

    次日清晨,把馬具留給了主人作謝禮。

    他們化了裝,深深戴着鬥笠,雖然東西都是敵人的地方,但不能隻顧盲目逃走,朝相模路走了兩天,第三天到達三浦的矢取海岸,帶的糧食已經用盡,囊中也沒了盤纏,主仆已成江湖淪落之人。

    他們餓得四肢無力,坐在松樹下,等着遙遙落後的堀内藏人貞行,準備一同去安房國。

    轍鲋之急,刻不容緩。

    遙望前方,滄海一片,碧波蕩漾,白鷗安眠。

    時值舊曆四月夏初,面對好似劈開的鋸山,這裡如用鑿子鑿的、那裡又好像用刀削的陡峭石壁,令人望而生畏。

    長汀曲浦的旅程,使人心碎。

    含雨的漁村楊柳,送晚的遠寺鐘聲,倍增凄涼。

    如果不是這般風雲變幻,何至落到這般境地。

    急忙奔往渡口,可是沒有一艘渡船。

    當下杉倉木曾介氏元召喚在茅屋門前收幹魚的漁家孩子們,向這些垂髫小孩問道:&ldquo有往對岸去的渡船麼?流落在這陌生的海岸,饑餓難忍,我怎樣都可以,無論如何也得給主人找點吃的。

    &rdquo其中一個年約十四五歲的頑童,臉被海風吹得黑黑的,用手理了理披散到額頭上的紅頭發,抽了抽進去又流出來的清鼻涕,看着有點傻呵呵的,說:&ldquo這年頭不斷地打仗,船大半被掠走,連打魚都不夠用,哪還有船往對岸渡人?在這個海灣,日子很苦,自己的肚子還填不飽,哪有糧食救濟外人?如果饑腸難忍,就吃這個吧!&rdquo抓起土塊當薊菜扔了過來。

    氏元趕忙躲開,土塊飛到義實的胸前。

    他不慌不忙地将身子往左邊一閃,用右手接住了。

    對這種惡作劇,氏元